没办法,关羽这一路总兵力不过一万八,其中一半都是黄巾军降兵。
最初人数更少,只有一万五千人,月前黄邵也终于投降,愿意效忠刘备,这样一来,黄邵所部的铁杆死忠们一下子就成了刘备一方的可靠士卒,使得关羽这一路反而增加了三千人。
周仓所部两万多人,其中精锐可战之卒有三四千人,不过周仓只是在其中挑选了一半两千人为自己的部曲。
这次投降,周仓直接将这两千人全部带出了城,解除武装,以示诚意。
关平也没有羞辱对方,虽然谨慎的没有交还武装,却是对周仓很是尊重,并且立刻飞书回报关羽,等候其命令。
关羽收到书信后,立刻请来了何仪和黄邵两人。
两人听说周仓居然一箭不发就举城而降,大为惊讶。
“将军不知,这周仓乃是汝南渠帅中一等一的能战之人,每有大战,其必奋勇争先,因此他一个关西人,却得了刘帅的喜爱,擢拔其为了一方渠首。”
何仪摇着头有些惊讶:“倒是没想到他竟会如此干脆的投降。”
黄邵沉默片刻道:“周元福本非道友,并不信奉黄天,之所以参与我等,也不过是因贪官污吏所迫。刘使君所部军纪森严,对百姓秋毫无犯,可谓是仁义之师,尤其是对我道众一视同仁,并无歧视苛待,周元福恐怕是早有投降之意了。”
黄邵之刚开始时极为强硬,宁死不降。
可被关羽关押了几个月后,渐渐软化了下来,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刘备军对黄巾道众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对方的身份而歧视压迫对方,更没有杀降的恶行。
再加上何仪不断的劝说,黄邵最终低下了头,就此降服。
有过这一段心理路程的黄邵,对周仓的心态显得更为理解。
关羽坐在首位上,听完了何仪和黄邵的猜测之后,也没有多数什么,而是捋着美髯,下达命令道:“传令全军疾行,今日赶到定颍休息。”
“是,将军!”
黄邵、何仪等众将齐声应命。
当天傍晚,关羽军主力赶到了定颍,关平偕同周仓一起出城迎接。
看见关平安然无恙,关羽悄悄的松了口气。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儿子,关羽心中多有愧疚,之前也担心周仓会不会是假投降,因此在赶来的路上也是多有担忧。
此时看见关平无恙,关羽心中的庆幸要多过对周仓真投降的喜悦。
关平和周仓看见关羽之后,俱是面露喜色,一起迎了上来。
关羽停下坐骑,翻身下马,在何仪、黄邵等诸将佐的扈从之下站在原地,等待着关平和周仓觐见。
“平、仓恭迎关将军。”
关羽捋须点头,目光在关平身上掠过之后,落到了周仓的身上。
周仓此人一张国字脸,颇有些正气凛然,双眸眼神坚定,同关羽对视竟然不让分毫,这豁达自信的模样,倒是让关羽颇为喜欢。
“汝就是周仓周元福?”
周仓慷慨答道:“正是!末将早有投效刘使君之心,今日得遇关将军,乃天助我也。”
“嗯。”
关羽心中赞赏不已,可面上却是冷着脸问道:“我听人言,汝乃是刘辟的心腹爱将,深受其重用,因此负责镇守定颍。汝既受刘辟大恩,缘何轻易投降?”
关羽性格便是如此,说话很少会照顾到他人情感,毕竟除了刘备和张飞外,就没有人值得他收敛脾性。
也只有关羽这样的性格,才会问出如此戳人肺管子的话来。
人家周仓不论如何是弃暗投明,直接送上了坚城定颍,城里还有黄巾军两万余降人,以及大量的粮草器械。
送了这么大一份厚礼给你,难道就是为了听你冷嘲热讽的吗?
不过周仓却并没有生气,而是大义凛然道:“刘辟对仓确有恩德,但那只是欣赏仓的武勇,此乃小恩义也。刘使君仁义之名,遍布中原,仓虽关西武夫,也知晓仁义二字。投降将军,乃是为了保全定颍两万无辜道众的性命,此乃大恩义也。”
“说的好!”
关羽卧蚕眉高高挑起,一对丹凤眼瞪的老大,嘴角翘了起来,露出了对周仓的赞赏之意,夸奖道:“元福知大义,明事理,实乃忠义之士也。”
关羽的性格即是如此,刚刚还在讽刺周仓背信弃义,背叛主君,这会儿看对眼了,立刻就称呼起了对方表字,更是夸奖周仓为忠义之士。
周仓拜倒道:“仓非为荣华富贵,只为城中两万道众身家性命,将军若能公平相待,仓愿为将军马前卒。”
“善!”
关羽点了点头:“元福自可放心,我兄之军,素来没有坑杀降卒,掳掠百姓之事,若有士卒乱吾军纪,某定当斩之。”
周仓感激道:“多谢将军!”
“元福,与某一起入城吧。”
关羽招呼一声周仓,径自朝着定颍城门而去。
他身后的何仪、黄邵等人忍不住看着周仓,心生羡慕。
和关羽也算是相处一段时间了,他们可都知道关羽是个什么性格。
能招呼周仓这一声,就足以证明关羽有多欣赏这个关西大汉了。
你没看见关平这个亲生儿子站在一旁等了半响了,都没得到这份待遇吗?
周仓自不知道这些,只是赶紧起来跟上关羽。
关羽军自颍川出发,三日连下两城,降黄巾道众两万余。
入城之后,周仓主动请缨道:“禀将军,仓与下蔡裴元绍交情甚笃,形同兄弟。且裴元绍也对刘使君和骠骑军多有夸奖,仰慕已久。仓不才,愿为将军说降裴元绍。”
“哦?”
关羽望向周仓,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道:“汝可有把握?”
“不敢瞒骗将军”
周仓答道:“当有七八分把握。”
关羽心中沉吟片刻,点头道:“既如此,汝多加小心,保全自身为上。若是那裴元绍不识大势,负隅顽抗,某自会将其生擒活捉。”
“是,将军!”
周仓大声应命。
次日,周仓将诸事委托副手之后,带着数骑亲兵离开了定颍,直驱上蔡。
定颍的位置相当重要,不但是在汝水和水的交汇处,还毗邻黑阖涧,几乎遏制住了颍川和汝南之间的通道,是兵家必取之地。
上蔡的位置虽然不如定颍重要,但也是汝水上的要点,同时也在西北方向上屏蔽了平舆,为后者提供了安全。
上蔡一下,那关羽大军即可毫无顾忌的顺着水直趋平舆城下,夹河下营,即便葛陂黄巾全力来援,也对关羽军构不成致命威胁。
可如果上蔡没能拿下,那上蔡的黄巾军上可以反攻定颍,下可以过水切断关羽军的退路,那关羽到时候可就危险了。
因此,上蔡之敌是必须要消灭的,否则就不能往平舆前进半步。
定颍到上蔡也不远,周仓等人又骑着马,刚过午时,他们就已经赶到了上蔡城外。
此时的上蔡城已经开始戒严,大部分城门全数关闭,只留下南门供人出入,但也加强了守备力量。
不过守军对周仓是再熟悉不过了,直接开启了北门让他入内。
裴元绍听说周仓来了,赶忙迎了出来。
看见周仓安然无恙,裴元绍欣喜道:“我听说关羽军已经拿下了郾县,你不在定颍守备,怎么上我这里来了。”
周仓并没有说话,而是拉着裴元绍进了小厅。
裴元绍满脑子不解,正想要开口询问对方,却听见周仓道:“我已经降了。”
“什么?”
裴元绍好悬一口气没缓过来,震惊的看着周仓。
“刘使君仁德之名,天下传颂,麾下骠骑军的军纪之优,我从未有见过。”
周仓开始劝说道:“况且其部战力之强,丝毫不弱于军纪之优。两万多人南下,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平定了颍川。我颍川道众竟不能抵他分毫,元绍你难道觉得你挡得住对方?”
裴元绍本名裴毅,字元绍。
他也是豪强出身,参与了黄巾,本身对黄巾的信仰并不坚定。
因此和关西游侠出身的周仓关系较好,走的较近。
果然,听了周仓的话后,裴毅迟疑了起来,犹豫了片刻道:“那刘帅怎么办?”
周仓早有打算:“我打算亲自前往平舆,劝说刘帅。”
“你不怕死吗?”
裴毅眼睛瞪的老大,不可置信的看着周仓:“刘帅会杀了你的。”
周仓坚定道:“仓这条命就是刘帅给的,大不了就还给刘帅。”
裴毅盯着周仓道:“疯了?”
周仓认真的摇了摇头:“我没疯,其实刘帅也没你想的那么极端。其实他早知道黄天的路走不下去了。只是这些年咱们周围又有谁值得咱们投效?”
裴毅回过头一想,隐隐有些被说动了。
他想起了个事情,大前年那会儿,刘帅的确派人去了袁术那里请降,表示愿意听从对方的号令。
袁术当时也同意了,还给了刘帅一个汝南都尉的名头。
可紧接着就是无穷的压榨,要钱要粮要军械要布帛,只要是能用的,袁术都要,收的税赋比起大汉朝廷还要狠。
这样一来,刘帅也吃不消了,干脆利落的拒绝交税。
听说袁术一度还很震怒,想要派兵来攻打他们,可后来就没了下文,时间一久,这事也就被忘了。
周仓不提这事,裴毅一时之间还想不起来。
裴毅试探道:“你是说刘帅也……”
周仓摇了摇头:“我可没说,我只是觉得有几分说动刘帅的把握罢了。”
裴毅听完之后,原地转了几圈,下定了决心。
“这样,我和你一块去见刘帅!”
裴毅还是觉得不能看着好兄弟去送死,于是决定道:“我跟你一块去,万一出什么事了,也能在旁边劝劝。”
裴毅这会儿还没投降,他跟着一起去,要是刘帅肯降,那自然再好不过,大家都还是一家人。
要是刘帅不肯降,那他也能保一保周仓。
虽然未必能保得住,但好歹也尽力了。
周仓看着裴毅,片刻后重重点了点头:“那行,就一块去。”
周仓派人回定颍报信,请关羽暂时不要对上蔡动手。
裴毅则是对几个副手交代了上蔡城中的诸多事务,并且命令他们坚守城池,不许出城。
随后,裴毅和周仓带着十几骑亲兵,直接朝着平舆驰去。
上蔡距离平舆比定颍要远上一些,而且还要过一条水,因此次日上午才到了平舆城下。
此时的平舆城也已经收到了前方传信,知道刘备的关羽军已经南下,并且占领了郾县。
刘辟一边下令全城戒严,一边飞书定颍、上蔡、阳、新蔡等诸城,让他们加强戒备,不可轻忽大意,更不许出城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