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1节

  此间还发生了前往鲁先生府上借粮,鲁先生指相赠的雅事。”

  刘备冲着鲁肃赞许的点点头,鲁肃面色沉静,可心里还是有些窃喜,暗暗感谢刘封为他君前扬名。

  刘封继续说到:“可很快周公瑾就察觉到袁术任人唯亲,亲近奸邪,无人主之相,便离开袁术,返回家中养望。”

  “孩儿也知周公瑾才华洋溢,英气过人。

  只是周公瑾少时曾遇孙破虏讨董,举家迁徙至于舒,巧遇孙破虏之子孙策,并与他意气相投,由是定交。

  此时孙策子承父业,刚从袁术手中要回父亲旧部部曲,想要渡江前往横江,帮助舅、兄击破刘繇,时周瑜之从父正任丹阳太守,孙伯符必然想到周瑜。

  以此二人之交,恐父亲虽有揽玉之心,却不得其时也。”

  刘备和鲁肃听完这段话,算是彻底明白了。

  刘封话里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意思却很清楚。

  那就是周瑜出身高贵,人家不缺机会,就连袁术都眼巴巴的想当他的举主,可周瑜却看不上他。

  咱们老刘家刚刚才执掌徐州,人家真不一定看的上我们,而且机会也不对。

  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是发小的感情,现在孙策又独当一面了,肯定要去找周瑜帮忙,周瑜想必也会很乐意去帮孙策,咱们就别去自取其辱了。

  刘备和鲁肃都沉默了。

  前者是有些叹息,想起了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

  刘备可不是没有遇到过名士,可这些名士眼里又何曾有过他刘备?

  态度好点的,与他逢迎一场,态度差的,几乎就拿鼻孔看他了。

  要不然,孔融被黄巾军打的出不了门,太史慈突围找他求援时,大耳哥能激动成那样?

  孔北海也知我平原刘备乎?

  这句话里可是满满的心酸。

  刘封对于淮泗情况的了如指掌,鲁肃已经彻底信服了。

  听到刘封对周瑜家的如数家珍,很多情况甚至连自认为是周瑜知己的鲁肃都不清楚。

  可见刘备绝对不像表面显示出来的那么弱小,刘家在暗中一定藏着许多底牌,最少在谍报方面,就是鲁肃平生所见之最。

  鲁肃心里渐渐火热起来。

  鲁肃此人,性情豪爽,仗义疏财,平生的志向就只有建功立业。

  刘备表现的越好,实力越强大,不就意味着鲁肃得偿所愿的机会更大了吗?

  于是,鲁肃决定加大投入。

  

  “主公,不意少主对淮泗之事竟如此了解。

  只是周公瑾确是王佐之才,文武双全,倘若错过,实在可惜。

  肃不才,愿修书一封,诉与公瑾,若能说动公瑾来投,岂非皆大欢喜。”

  刘备闻言大喜,连连点头:“那就辛苦子敬了,若是此事可成,当记子敬一大功。”

  鲁肃自然谦让连连。

  随后,鲁肃又开口道:“主公,徐州刚经战火,百废待举。

  凡事当以人为先,可钱粮却也不可忽视。

  徐州沃野千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虽遭曹兖州之戮,损失惨重,却并非不能恢复。

  肃恳请主公开屯田,聚灾民,垦荒田,积粮草,以助养兵之资。”

  鲁肃献上的第二策,正与刘封同,都是想要劝说刘备屯田,积蓄粮食,以飨甲士。

  “子敬所言甚是!”

  刘备立刻出言赞同,只见他双目饱含欣赏,赞许之情,面露欣喜:“子敬,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不瞒你说,州中已经在筹集物资,准备开春之后,便行屯田!”

  鲁肃大喜,紧跟着补充道:“肃家小有资财,今徐州初定,又欲进献屯田之策。肃思州府中或缺粮、械,特携部曲百余人,皆是乡中勇悍敢战之士。

  随行粮食五千石,耕牛三十头,农具两百把,钱五十万,良弓三十张,箭矢五千支,骏马两匹,一并献给主公。

  此等俗物,不足报主公恩,唯稍表肃之感激,愿主公笑纳。”

  刘备听的眼睛都直了,没想到鲁肃居然带了这么多东西来,还要送给自己。

  这可是他有史以来受到仅次于陶谦所赠四千丹阳兵和糜家千万投资以下最大的一次投资了。

第52章 双向奔赴

  刘备的为人还是厚道的,当他听说鲁肃要将这些东西统统送给自己之后,立刻就生出了亏欠的感情。

  犹豫了片刻,刘备还是拒绝道:“子敬,不瞒你说,州中用度确实入不敷出,为了筹集屯田物资钱粮,备也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

  幸好州内糜家慷慨解囊,愿出十万石粮食,百万钱物资以解燃眉之急。

  子敬此举,实乃是雪中送炭,只是现在屯田物资已齐,子敬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些财货你可用于在郯城购置田地,建立庄园。”

  鲁肃感觉今天节奏不太对劲,不过他似乎已经习惯这一波又一波的震惊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带的这一批财货,尤其是五千石粮食,会大大减缓刘备的粮荒,可谓是雪中送炭。

  结果现在刘备居然不收。

  更让人咋舌的是,糜家居然一口气赞助了刘备十万石粮食。

  先前陶谦屯田,用一个别驾的价码才从糜家换出来了一万石粮食。

  按照这价码来看,刘备也只有把州牧位置让给糜竺,才值得了这么多粮食财帛了吧。

  鲁肃都忍不住想去问问糜竺你发什么疯了。

  心里虽然苦闷,可脸面上却还要义正辞严道:“主公,这些财货不过聊表寸心,为主公事业略尽绵薄之力。”

  这时候,刘封开口了:“父亲,屯田物资,尤其是粮食自然是多多益善。

  难得子敬先生一片赤诚,您若是硬要否了他的美意,恐伤子敬先生之心啊。”

  鲁肃得刘封助力,赶忙开口赞同:“少主所言,正是子敬心声!”

  刘备面露赧然:“既如此,那备就受之有愧了。”

  看见刘备肯收下自己的礼物,鲁肃也长松了口气。

  这要是送不出去,他鲁子敬可就丢大人了。

  不过刘备欲拒还应也是应有的流程,鲁肃只是过于紧张了。

  说起来这也全是刘封的锅,正是他做的太多,使得鲁子敬所预备的打算一个接着一个破灭,还惊吓得他失了平常心。

  随后,刘备正色同鲁肃说到:“子敬,备实欲重用于,只是你初来乍到,贸然提拔,引来小人嫉恨。”

  刘备语气诚恳,态度恳切。

  鲁肃自然不能挑肥拣瘦,反而还要谢谢刘备的表态。

  至少刘备表示了,我个人是非常欣赏你的,只是碍于各种原因,不能直接让你身居高位,但只要你一立功,我马上就提拔你。

  能有这样的表态,鲁肃本心已经满足。

  可没想到,刘备后面的委任却是大大出乎了鲁肃的意料。

  “子敬,备欲拜汝为典农校尉,又或是襄贲县县令,不知子敬瞩意何职,可否屈就?”

  鲁肃彻底蒙了,这说好了不能显擢,怎么就这么一个大馅饼扔过来了。

  屯田校尉虽然只负责屯田,但这毕竟也是真校尉啊。

  哪怕是校尉中的最下等,俸禄也只有比两千石。

  但鲁肃又不是缺钱的人,他缺的是官职,是门第,是能发挥他才能的机会。

  看看上一个当典农校尉的是谁?

  那可是徐州门阀第一陈家的嫡系子弟,青年一代领军人物陈登陈元龙啊。

  陈登当了一任典农校尉之后,立刻转入刘备的州府中,担任四大长吏之一的功曹,掌管一州官吏的升降大权。

  鲁肃只需要照本宣科,跟着陈登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那必定会有大功等着他,到那时候,至少他州郡千石的地位就稳固了。

  鲁家的门第也就此飞升了。

  以后谁还会说鲁氏日衰?

  况且襄贲县县令也是千石高官,还是一县之长。

  汉代的县长权力极大,堪称百里侯,可以执掌县内的所有事务。

  如果是和平年代,以鲁家的门第,这县令之位就是鲁家做梦都摸不到的显宦官位了。

  平心而论,这两个职位不论是哪一个,都是极有发挥空间的美职。

  鲁肃来之前,也曾经瞎想过,但以他的认知,想的也不过是一大县的县丞、县尉,又或者干脆是州府的从事,佐史。

  他甚至盘算过想要谋求典农校尉身边的要职,毕竟屯田可是大功一件,只要能加入进去,必定收获颇丰。

  可现在,刘备直接把典农校尉糊他脸上了,还附带一个襄贲县县令让他挑选。

  鲁肃眼眶有些红了,激动的有些不能自已。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器重了,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这两个职位任何一个都能让外头打破脑袋,要不是徐州被曹操刚屠了一遍,士族惶惶不安。

  这两个任命随便哪一条都别想通过。

  即使是现在的局势,刘备想要任命鲁肃为典农校尉,阻力必定会十分巨大。

  

  可刘备却毫不在意,表现的信心十足。

  鲁肃直到此刻,终于确认刘备是真心器重他,认可他的才能了。

  无他,饼太香了。

  这份器重,让鲁肃改变了来时韬光养晦,先在刘备身边积累功勋,厚积薄发的打算。

  鲁肃离席大礼参拜,发自肺腑道:“肃,必为主公效股肱之力,誓死也要屯田成功,为主公增粮益产。”

  刘备大喜过望,上前亲手搀起鲁肃,一时之间,主宾俱欢。

  随后,刘备特地备下晚宴,为鲁肃接风洗尘。

  还请来了关羽、张飞、糜竺、陈登、简雍、田豫、赵云、曹豹、许耽等人作陪,给足了鲁子敬牌面。

  晚宴中,刘备抚摸着刘封的后背,感慨的对刘封说:“幸有我儿,使我得子敬。”

  刘封嘴上谦虚,心里却是哂笑,这才哪到哪。

  鲁肃最大的本事可不是种地,他这是初来乍到,故意藏拙呢。

首节上一节31/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