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33节

  刘勋抬起头来,脸上带着好奇,笑问道:“德所言的是哪一句话?”

  蔡瑁正色答道:“当断则断,迟恐生变啊。”

  刘勋闻言,点了点头。

  其实荆州和刘勋之间的勾搭可不是现在才发生的。

  自兴平二年,刘勋接任庐江太守之后,和荆州这边就勾搭上了。

  因为刘勋和蔡瑁也是好友,同刘表也是旧识。

  袁术当初把他放到这个位置上,其实也是有想要和刘表缓和关系的用意的。

  因此袁术对刘勋和荆州勾勾搭搭的行为不但毫无怨气,反倒是乐见其成,甚至是暗中鼓励的。

  袁术大部分的兵力要么集中在寿春,想要向豫州的汝南,沛国扩张,要么就是居于厉阳,想要向江东扩张。

  实在是没有多少力量可以分给庐江。

  这样的战略态势之下,庐江如果能够稳住刘表,与对方和睦相处的话,无异于是给袁术增加了数万兵马,还不用养兵成本。

  要知道刘表所在的荆州,对庐江的威胁是相当巨大的,而且庐江也必定是整个荆州顺江而下的首选目标。

  如果不拿下庐江,那么柴桑将会孤立无援,很容易被对方给夺回去。

  所以想要顺着长江攻略豫章,反而要先拿下庐江,只有掌控了庐江,夹江而下,才是上上之策。

  刘勋的接任,也给刘表和荆州集团带来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能不能通过拉拢刘勋,顺理成章的吞并庐江。

  如此一来,刘表这边即可以小博大,吞并庐江,把触手伸进江淮地区,同时还能掩护大军进入豫章,如果一切顺利,甚至有鲸吞扬州的机会。

  即便刘勋在中间左右逢源,荆州也能从庐江购买急需的桐油等战略物资,也不吃亏。

  因此,两年来关系就这么维持了下来。

  这次刘备突然得到了天子诏令,奉诏讨贼,南下征伐袁术,刘表感觉是个机会,就暗戳戳的把蔡瑁给派了过来,想要拉拢刘勋。

  其实早在周瑜出发之前,蔡瑁就已经到了。

  可蔡瑁和刘勋俩都没能想到袁术居然这么拉胯,连一个月都没坚持到,就丢了寿春,连袁术自个儿都没能逃出来。

  看见刘勋又不说话了,蔡瑁不得不主动开口道:“子台,我荆州虽在扬州上游,可顺江之下,但进抵舒城也是需要时间的。况且刘骠骑如今气势正盛,我家使君也忌惮他三分。”

  刘勋一听这话,有些不乐意了:“刘备不过织席贩履之辈,如今势大,乃是假托天子之名。况且中枢尚有孟德主持,孟德什么才能,你我还能不知吗?”

  听到刘勋如此自大的话,蔡瑁居然也跟着点起头来,盖因为蔡瑁也是曹操的好友,而且对其能力推崇备至,说是迷弟都不为过。

  刘勋继续说道:“要是刘玄德敢逼我,我直接降了朝廷,投奔孟德,我就不信他刘玄德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寇我庐江!”

  看见刘勋祭出了曹操和朝廷派,蔡瑁眉头微皱,却没有恼怒。

  他只是冷静的答道:“子台,该说的话我也已经说了,能给的条件也都给了。你若是愿意,我当立刻传讯襄阳,令黄府君出兵援你。你若是不愿意,那我不多叨扰了,这几日就打算回襄阳去了。”

  刘勋知道蔡瑁是不满自己迟迟没有决断,准备抽身离开了。

  同时,这也是最后的通牒和施压了。

  刘勋心中暗自叹息一声,还是自身实力太弱了,若是自己有精兵两三万人,何愁不能据守庐江?

  不过此时,也的确该做出决定了。

  “德何必如此急躁。”

  刘勋在蔡瑁最后通牒之下,终于下定决心:“我意已决,当归顺荆州刘使君。希望刘使君能早发援兵,进驻庐江。”

  “好!”

  看见刘勋终于松口,做出了决定,不再摇摆,蔡瑁心中大喜:“我主早已有言,说子台必是他东道之主,今日果应其言。”

  蔡瑁口中的东道之主乃是东汉开国时刘秀和其名将的典故。

  两汉都有法古的传统,特别喜欢引申历史故事。

  一旦有故事(典故)在身,任何事情都会有法理+1,大义+1的效果。

  北道主人在东汉开国时期,有三处典故,分别说的是邓晨、耿和彭宠。

  但蔡瑁这里所说的乃是邓晨。

  邓晨在河北同光武汇合,见面之后,就以常山一郡投效光武,被光武誉为北道主人。

  正契合了刘勋此刻以庐江一郡投效刘表的举动。

  果然,刘勋一听,登时大为得意,拉着蔡瑁的手道:“日后同殿为臣,还需德多多提点照应。”

  蔡瑁没有推辞,而是郑重承诺道:“你我相交莫逆,瑁敢不从命乎?”

  言罢,两人对视大笑。

  紧跟着,刘勋问起了援军事宜:“黄府君处,多久可至?”

  蔡瑁在得到寿春陷落的第一时间就已经传信回了荆州。

  江夏是对江东的第一线,而且历来也是荆州最强的藩属军,常驻兵力就在两万余人,其中半数为水军,沿江机动能力几乎快于奔马。

  从江夏出发,只需要三至四日,即可抵达庐江。

  但能调动多少兵力,以及又有多少兵力是马上就能出发的,这可相差甚远。

  蔡瑁立刻答道:“黄府君麾下即可有两万余精锐,随时可战,其中大半可以来援。荆州刘使君处,则需要半月时间调兵。刘封刚刚占领寿春,并无余力南下,以我观之,子台只需要谨守舒城,刘封即无计可施。”

  刘勋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其实他的确是如此思考的,否则也不会断然决定投奔刘表。

  刘表给他的待遇的确很高,依旧表举他为庐江郡守,庐江郡内的赋税只需上缴给袁术数量的三分之一,剩余的都留给他养兵。

  除此以外,刘表在三年之内,还不会干涉刘勋对手下县邑的做任何调整,只需要刘勋保证供应荆州桐油等战备物资即可。

  这简直就是一个听调不听宣的小号藩镇,而刘备一方给的不过是一个郡守两千石而已,而且还说明了要他挪窝。

第295章 投身刘表

  庐江是他好容易才弄到手,又苦心经营了两年多时间的老巢,刘勋如何舍得放弃这里,更别说他还野心勃勃,视眼下为千载难逢的良机了。

  “德,我这边暂且先虚与委蛇,你可请刘使君从速来援。”

  刘勋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那自然是要催促刘表赶紧下注的:“刘封手里也有两三万人,左将军一降,那汝阴、慎城、下蔡一线就将全线崩溃,刘备不日即可南下寿春,与刘封会师。到那时候,即便不算左将军的降兵,刘备军也至少当在五万人以上。”

  “眼下舒城只有万人守备,城中周家、郑等家族还未必同我是一条心。”

  刘勋故意露出忧心的神情,不安道:“若是对方继续南下,舒城恐难支撑。”

  蔡瑁心中冷笑,觉得刘勋是色厉胆薄,既野心勃勃,却又胆小如鼠。

  可面上却是冠冕堂皇的保证道:“子台你且放心,我必催促黄府君尽快发兵东进来援。同时,我主还会另派使节,前往寿春面见玄德公,对其陈说前因后果,以化解兵戈。”

  刘勋听到蔡瑁提起此事,他郑重其事的询问道:“德,刘使君可有派人前往朝中运作?”

  刘勋敢于如此大胆的投效刘表,究其根本原因,不过三条。

  第一,乃是利欲熏心,被黄祖的待遇给迷花了眼,觉得刘表给的太多,独立藩镇的地位实在太过诱人,看看黄祖在江夏是何等的快活,刘勋自然也想有样学样。

  第二,是对刘表和刘备的实力判断错误,从内心中并不觉得刘备的实力有多强。

  毕竟在表面上来看,刘备依然是那个被曹操从河北追着打到徐州的手下败将。

  而且经过曹操屠杀之后,所有军阀都以为徐州凋敝,人口损失太大。

  对于刘封主导的徐州休养生息的计划几乎一无所知,就连曹操,袁绍都不咋清楚,刘勋一个地方军头如何能知。

  在他看来,刘备可算是穷兵黩武,都快把徐州榨干了,否则哪里养得起这六七万大军。

  第三,刘勋心中还有一笔账,那就是他名义上还是袁术的臣子,而刘表也是天子承认的忠臣。

  可别小看这一点,这意味着他投效刘表也是有法理性的,因为普天之下,皆是王臣,况且刘备并不是扬州牧。

  但刘勋却是小看了刘备的决心,他这简直是在赌命。

  因为刘备一旦较真,有好几种方法可以掐死他。

  天子的诏令中就写的清清楚楚,让刘备都督三州事,自州牧以下两千石皆可自决。更别说天子还封了刘琰为庐江太守了,刘备完全可以不认刘勋的降服,继续对其用兵。

  所以刘勋本质上其实是在赌命,赌赢了,他割据庐江,成为黄祖那样的诸侯强藩,赌输了,那就是三族消消乐了。

  刘备就是脾气再好,也饶不了他,除非他能再拿出来个传国玉玺。

  “子台放心,刘使君早已经派人入朝联系,曹公或会为援。”

  蔡瑁当即表态道:“你我皆是曹公老友,深知其才,如今曹公贵为大将军,执掌朝政,自不会让刘备肆意妄为的。”

  刘勋仔细想想,的确如蔡瑁所言,曹操志向远大,才能卓著,而且生性诡谲,按照曹操的性格来推断,应该也很想要给刘备埋沙子才对。

  这样一来,刘勋底气又足了一点,不过仍然不忘叮嘱蔡瑁道:“德,曹公处还需尽早联系,当以重礼相求。此事若成,我必有重报。”

  本来在刘勋的眼里,这次刘备征伐袁术实在是一次天赐良机。

  在他看来,刘备和袁术实力相当,兵力也差不多,而且袁术还有着守城的优势。

  最大的可能是两败俱伤。

  其实不但是刘勋这么想,曹操、袁绍、刘表、甚至是刘繇、孙策都是这样的判断。

  这个时代的攻城战实在是太难了。

  甚至连刘备军自己都做好了血战的准备。

  毕竟配重投石机只能增加刘备军的火力,对城墙和城头火力进行压制,但并不能代替步兵上城头或是缺口处肉搏的。

  最终还是要靠白刃战打通胜利的道路。

  因此,刘勋觉得时间相当充足,他有足够的时间观望,并选择一个最好的时机改换门庭。

  可谁也想不到袁术居然一个月都支撑不下来啊。

  更想不到刘封居然会拉拢到孙香,逼降周瑜,奇袭成德,冒充南面袁军增援混入寿春城中。

  甚至还一举生擒活捉了袁术,这让刘勋一下子变得极为尴尬。

  事实上在寿春失陷,袁术被擒的消息传来之后,刘勋一度是有退缩之意的。

  但凡刘备、刘封愿意承认他庐江太守的位置,并且保留他在庐江的地位和特权,他大概率是会投降刘备了。

  可刘备父子哪里容得下这种藩中之藩,即便是刘勋也明白自己的想法无异于白日做梦。

  背叛袁术,投降刘表,与背叛刘备,投降刘表。

  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情,后果更是天壤之别。

  刘勋对此相当清楚。

  原因相当简单,因为刘备是奉诏讨贼,他是受天子之命去攻伐袁术的。

  本质来说,打下来的地盘也是天子的,只是天子授命给刘备管理而已。

  可问题就在这里,刘表也是忠于天子的,刘勋如果投降刘表,刘备是没有理由去攻打刘勋的,因为刘勋同样也是汉臣。

  在朝廷大义上,刘备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刘勋只能向自己投降,更没有任何理由能要求刘勋不能向刘表投降。

  因为刘表也是汉家臣子,他的地盘也在名义上是朝廷的地盘。

  那刘勋表面上看起来,他降谁都是一样,是不会有错的。

首节上一节333/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