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刘勋投降了刘备,那就不能再胡思乱想了。
现在投降刘表,那还能称得上是赌博,可若是投降了刘备之后再生事端,那可就是自杀了。
另外,刘勋还有一个巨大的依仗就是曹操和刘表,在他看来,刘表名义上也是朝廷的忠臣,自己背叛袁术,投靠刘表,合情合理。
刘备与其和来和刘表争夺庐江,还不如先去江东。
毕竟人都知道柿子先找软的捏。
尤其在刘勋看来,刘备名义上都督豫、徐、扬三州事,可实际上彭城是白地,徐州饱经战乱,实力大损。而豫州的汝南和沛南都是新得的地区,需要时间消化。
而刘表却是占据荆州多年,兵精粮足,战绩可要比刘备强多了,不但阵斩了孙坚,还把袁术从南阳赶跑。
尤其这还是正面对决,比拼的是硬实力,可不比刘封的阴谋诡计。
毕竟硬实力常在,而偷鸡的机会却很稀有。
换了刘勋自己在刘备这个位置上,也有很大的可能会暂时搁置庐江,先入江东。
一个吴郡就要比庐江富裕出几倍了,更别说还有丹阳、会稽和豫章三个郡国了。
孰轻孰重,刘备应该能分的清楚。
这就是刘勋的底气。
或许会有人觉得刘勋没脑子,可实际上历史上的刘勋就是如此这般的。
建安三年时,曹操起大军大举南下征伐袁术,一路势如破竹,三战三胜,阵斩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四员袁军大将,打的张勋溃逃五百里。
直接把袁术打的抱头鼠窜,龟缩在寿春城里等死。
当时曹操兵临寿春城下,孙策已经横扫江东,与庐江隔岸相望。
在这种情况下,刘勋和曹操还是老交情,挚友级别的关系。
刘勋居然不但没有投降曹操的想法,甚至在袁术死了之后,主动接纳了袁术的女婿黄猗和从弟袁胤,随后,他还带人半路伏击想要去江东投奔孙策的杨弘和张勋,俘获大量人口和财帛,带回舒城。
这是什么操作?
此时的刘备哪里比得上原始空里这时候的曹操有威势?
刘封又何如横扫江东的小霸王有威名?
刘勋的行动这不比现在这个时空更胆大疯狂?
这可是公然和曹操、孙策同时作对啊。
后来孙策过江攻打刘勋,正是刘表派了江夏军来救援,黄祖的嫡长子黄射亲自带兵,还把最精锐的长射军给带上了。
可见刘勋和刘表其实早就暗中有很深的关系了。
刘勋的底气大半来自于刘表,因此他对蔡瑁可是相当客气,当即恭恭敬敬的谢过刘表和蔡瑁的援手,并再次许诺对蔡瑁必有厚报。
至少这个态度让蔡瑁很是满意,也再次保证一定会全力以赴,援助刘勋。
随后刘勋又跟蔡瑁讨论了一些细节,同时蔡瑁决定亲自返回江夏,催促黄祖出兵。
刘勋虽然不太乐意蔡瑁离开,但对方义正辞严,而且理由充足,无奈刘勋也只能放人。
临别之际,刘勋还奉上了许多礼物,其中不乏珍惜之物,比如刘勋费了不少力气才弄到的雪盐和霜糖。尤其是霜糖,这可是袁术的最爱,几乎与蜜水一个层级了。
这些礼物让蔡瑁笑逐颜开,很是谦让了一番,最终满载而归。
当天晚上,刘勋亲自设宴款待袁胤和杨弘。
杨弘在宴会上为刘勋陈说厉害,同时极力夸赞刘封年少有为,力劝刘勋弃暗投明,归顺刘备,甚至还拿出了一个袁胤都不知道的条件。
如果刘勋觉得郡守职位低了,刘备愿意表举刘勋前往雒中,甚至愿意向刘勋做出保证,最少也能给他争取一个九卿职务。
这诚意可就相当大了,毕竟你刘勋也就一个郡的地盘,眼下的局势已经不再是诸侯讨董那会儿了。
那时候一个郡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起家地盘了,绝大部分的诸侯都是这一个档次。
可现在情景已经大不相同了,经过几年的征战吞并,眼下的诸侯哪个不是跨州连郡,客观事实上已经没有你这种小军阀的出路了。
交出地盘和兵权,去雒中当高官,未必不是一个好结局。
更别说如果刘勋愿意选择这一条路的话,刘备还许诺了每年会给他送钱五十万,粮三百石,雪盐五石,霜糖五十斤,绢帛两百匹。
可谓是周道到家了。
至少杨弘自己都心动了。
刘封还是希望能够传檄而定庐江,少一份战火就少一份伤害,况且还能争取时间。
可在刘勋看来,自己有庐江在手,什么钱粮绢帛没有?
用你施舍给我这些东西?
谈判自然是不欢而散。
杨弘直到最后都在劝说刘勋,甚至劝的刘勋有些不耐烦了。
第二天,没能劝说成刘勋的杨弘告辞求去,结果刘勋反过来安抚起来对方。
“长史你总得给我一些时间考虑吧?”
刘勋振振有词道:“此等大事,我如何能一日而决。”
杨弘于是妥协,等待刘勋长考。
可实际上,杨弘早已经暗中传信出去,信息被送出了庐江,直往寿春而来。
刘封打开信息一看,上面只有四个字:“庐江生变。”
其实杨弘根本就不相信刘勋的话,他也知道刘勋这里生出了变故,但他努力劝说刘勋,一方面是想再争取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在伪装。
杨弘身在舒城,他自然也会担心刘勋灭口。
所以他必须装出一无所知的样子,明面上对刘勋百般劝说,暗地里则将消息传出。
不论怎么样,能将庐江生变的消息传出来,他杨弘就立功了。
刘封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召集会议。
很快,城中的刘晔、周瑜、孙香和一众诸将被召集了起来,其中也包括了袁涣、舒郑兄弟、师茂等信得过的袁术军降将。
“诸君,杨弘自舒城传来信息,言说刘勋有变,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刘封主打一个集思广益,尤其是把袁术降将也给请来,就是想要拓展一下思路和视野。
他们和刘勋同僚两年,肯定知道的要比自己这些新来的人多的多。
果然,刘封这话说完,袁涣等人的脸上就露出了深思之意。
片刻之后,舒郑竟然第一个开口:“征南,刘子台困守庐江,不过一郡之地,南有大江,西有大别,东、北两个方向,已都是我军掌控。庐江郡此时已成兵法上之绝地也。”
“以此观之,唯有降服一途可走。”
舒郑继续说道:“可刘勋如今生出他心,显然另有凭依,恐有其他势力加入其中。”
不得不说,舒郑的想法是很正确的。
刘晔、周瑜等聪明人其实早就猜到了,甚至他们已经推断出插手之人很可能就是刘表。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庐江周围只有刘表、刘繇、华歆三人,刘繇困于丹阳北部,动弹不得,华歆在豫章无为而治,并无什么强势兵力。
唯有刘表,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动力干涉庐江。
“舒先生所言甚是。”
刘封赞赏了一句之后,又问道:“那诸君是否可以教我,是何人欲插手庐江?”
刘晔和周瑜对视一眼,齐齐笑了起来,却都没有开口。
倒是袁术降将中的师茂试探道:“我曾受左将军之令,暂驻庐江。在那段时日中,刘勋与荆州贸易往来相当密切。”
“此事插手者,或为刘景升。”
刘封赞同的点点头:“刘景升虎踞荆襄,素有向外扩张之意。蜀中刘焉身死之时,就有刘表挑唆益州豪强作乱,企图趁乱取利。随后又北上企图收复南阳,与西凉军在此战战和和多次。可见其人素来有扩张之心。”
“好他个刘景升,我等辛辛苦苦打进寿春,他倒好,躲在后面想捡好处,当真是当我们死人吗?”
潘璋登时大怒,起身就冲着刘封请缨道:“少主,末将请为先锋,先破庐江,再破江夏,到襄阳去问问这条老狗是何居心!”
“放肆!”
刘封勃然大怒,呵斥道:“胆大妄为,刘景升乃是朝廷所命的荆州牧,成武侯,文安敢如此放肆。还不速速退下。”
潘璋被刘封一训,立刻低头退了回去。
他倒是不敢对刘封有半分怨怼,反倒是把这仇给算到了刘表和刘勋的脑袋上。
都是这两家伙害我为少主呵斥,日后若有机会,定然要报此仇。
呵退了潘璋之后,刘封看见场中有些冷场,主动开口道:“眼下庐江生变,根源确实很可能是刘荆州。”
既然决定了幕后黑手,那刘封就继续问道:“若真如此,封该如何是好?还望诸君教我。”
张辽倒是第一个发言道:“将军,不论刘勋是否有异心,当务之急,当先遣一军,进驻合肥。”
刘封看向张辽,眼睛里有些异色:“合肥?”
“正是!”
张辽虽有所察觉,却不引以为意,自顾自侃侃而谈道:“合肥乃是南北要冲之地,我若得之,则庐江为我所制,若为刘勋得之,则我大军南下必为合肥所阻。”
刘封点头赞同:“文远将军所言,与我不谋而合。”
说着,刘封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道:“早在入寿春之后,我已传信给太史老师,令其分五百精骑与梁道,让梁道都督其所部即刻南下,进驻合肥。三日之前,此事已成,梁道此时已经接管了合肥城防。”
张辽赶忙拱手道:“将军深谋远虑,辽敷言矣。”
第296章 刘表所计(加更又来了!)
刘封却是赶忙安慰道:“文远将军何出此言。汝此乃查遗补缺,自是有功无过,还望将军日后依旧能够多发见解,好助我一臂之力。”
张辽心中一暖,刘封这等做派,对自己可谓是尊敬有加,很是窃喜。
潘璋在一旁看的有些羡慕,心里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该读点书了。
接着,周瑜开口进谏:“将军,如今合肥已为我所据,九江已稳,可进窥庐江。以我之见,可请大将军分一路兵马自然平舆出发,走颍水继续南下,过新蔡,直抵蓼县。如此,庐江北部必望风而降。”
刘晔赞同道:“公瑾此计甚为高明,庐江郡总共不过十四县,如此一来,足以让北部、中部八个县邑震动。”
“可!”
刘封从善如流,关羽此时正驻扎在平舆,正好请他顺颍水南下即可。
“二叔此时正在平舆,我自然当飞书家父,请他传令二叔南下,进抵蓼县。”
刘封继续问道:“诸君,可还有其他建议。”
眼看着刘封从谏如流,在场众人哪里还能继续忍耐,纷纷你一言我一语的建言起来。
其中有用的不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计策更是无有,但气氛却是相当热烈。
就连潘璋都提出建议,是否可以先增兵成德,合肥一线,还得了刘封一声夸奖,高兴得他喜笑颜开。
刘封这边做出应对,请徐晃带所部精骑南下,并且调雷薄、梅宇和陈兰所部一同南下,分别进驻成德和合肥,以此来增强承德和合肥的兵力,同时也能分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