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资产也不会长腿跑了,日后总有拿回来的时候,且当寄放在刘勋处了。
此时,孙香突然出列,朝着刘备拜倒:“香受明公大恩,今明公欲过江东,香愿前往厉阳,说服孙贲前来投效。”
孙香这一出的确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刘封都没想过让孙香去劝降孙贲,打的主意是要么把孙贲消灭在厉阳,要么把孙贲赶过江去。
可在孙香主动请缨之后,他才想起来,孙家其实并不团结,而且现在孙贲才是孙家家主。
孙香想要去说降孙贲,还真大有可能。
毕竟孙策横扫江东之后,孙家这帮人可没一个去江东帮忙的,依旧呆在袁术这里为他效力。
直到袁术膨胀到自杀似的自立为帝后,孙家人才跟惊醒了似的,一个个抛妻弃子,扔下太守的官位,跑去江东投奔孙策了。
既然孙贲能为袁术效力,那他为啥不能给刘备效力呢?
刘备的前途可是比袁术强上太多了。
第299章 调兵遣将
众人议定大略之后,开始商议起细节。
南庐江暂时不去动它,但名义上一定要向刘表抗议,甚至还要上奏天子,控诉刘表越权,以及刘勋的不轨之行。
如果刘表有使节来访,那也以拖待变,绝不主动翻脸。
毕竟如今长江上还是荆州水师的天下,徐州水师缺少大船,还需要时间建造,短时间内是没法和荆州水师一较高下的。
所以适当的对刘表绥靖一点,但不给与明确的答复,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毕竟刘表不一定想和刘备撕破脸,刘备也未必想和刘表同室操戈。
可架不住刘封却想着在平定江东之后,再同刘表撕破脸啊,尤其还可以将破坏盟约的罪名扣到对方头上。
事实上刘封对于刘勋的脑残操作是相当欣赏的。
刘备既然已经抵达寿春,那么接下来自然就坐镇寿春的,同时也可以督促江北秋收,以及进行修缮芍陂的准备工作。
过江的主力自然是刘封了,毕竟整个江北最大的军团就是他的部下。
首要之重,自然是合肥的,这里必须要驻重兵,还得配一上将。
因为此处不但是寿春的荫蔽,同时又是过江大军的后勤中心,地处江北核心,还能随时援救四方,距离舒城不过七八日路程,更是随时可以威胁刘勋老巢。
以刘封来看,此重任非二叔不可。
对此,刘备深以为然。
二叔如果离开,那么最好能够把北庐江的部队全部带走,毕竟黄巾军的军纪,哪怕是汝南黄巾,也是一样的稀烂。
同青州黄巾起来,撑死了也就是三十步笑百步。
况且士族豪强和黄巾军之间的壁垒可是相当大的,汝南士族豪强因为机缘巧合,奈何不了这股黄巾军,索性就暂时相安无事了。
这可不代表江北士族豪强能接受这点,要是留下汝南黄巾镇守北庐江,弄不好哪天刘备起来就要收到北庐江又反了的消息了。
此时汝南黄巾老大刘辟也在堂上,话不能说的太透了。
好在堂上的刘备和文士们也都是聪明人,先后听懂了刘封的暗示。
最终做出决定,由刘封率太史慈、赵云、徐盛、潘璋、徐晃,贾逵、甘宁、董袭、许定等诸将过江。
关羽率张辽、关平、何曼、张彭四部计一万九千人镇守合肥。
同时,刘备军还将开始扩军,赵云、太史慈、张辽以及徐晃四位中郎将,也都将扩编至三营六千人。分别增设一个两至三千人的步营,下辖两至三个都尉,各领千人。
周、蒋、甘、董也俱是扩充至满编两千人一营。
这些降兵全部是由黄巾军和袁术军降兵中挑选精锐而成,分散打乱编组。
同时贾斌所部和许定所部划归贾逵统领,编为刘封亲卫军,共计六千人。
张飞和关羽所部扩编为八千人,依旧以袁术降兵和黄巾降兵为主,不足者可在当地征募,由骠骑大将军府供给粮草钱财和军械物资。
因为部分军队需要时间整编,所以第一批过江由刘封先行过江,只带潘璋(六千)、徐盛(六千)、贾逵(六千)、周瑜(四千)甘宁(一千五)、董袭(一千五)六部,共计两万五千人。
甘宁,董袭扩编的五百人,暂由周泰、蒋钦代为整理,整编完毕后,周泰和蒋钦会立刻过江增援,毕竟江东多水,这可是水军建功立业的宝地。
其余诸军留在各地进行扩编整训,高顺所部依旧驻扎广陵,负责徐州江北的安全,同时也作为一线的后援。
孙香即刻前去厉阳劝降孙贲,若是孙贲不降的话,就由刘封顺道负责解决。
简雍、刘琰即刻上任,分别担任九江、庐江两郡太守,召集域内县令、县长,发布行政命令,做好秋收的保障工作。
孙乾先行赶赴江东,以朝廷天子诏令并大将军令,晓谕扬州牧刘繇并扬州诸官吏将佐,迎接骠骑将军麾下大军过江,以及渡江之后的战略部署。
陈登、杜畿、鲁肃、贾习、袁涣、袁霸、袁敏、杜袭,赵俨、繁钦、诸葛瑾、步骘、卫旌、陈端、秦松、阎象等人加入到了临时组建的芍陂曹中,专门负责计划和领导修缮芍陂水利工程的事项。
其中陈登、杜畿、贾习、杜袭、赵俨、繁钦、步骘、卫旌等人还在赶来寿春的路上。
稍后在稳定了局势,同时制定出了芍陂修缮纲领之后,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如果杜袭、杜畿、繁钦、赵俨都有可能会被分派到江北各县出任县令、县长。
在安定百姓,整顿吏员的同时,动员民间力量配合官府一起推进芍陂修缮计划。
诸葛瑾或许资历声望都不太够,但他却是刘封夹带里的人才,可能会找一个小县派他去当一任县长,刷一刷资历,日后也好继续积功提拔。
诸葛玄的病情也日益渐好,不过此时他倒是不急着出来做事了,反而呆在郯城读读书,交交友。
诸葛玄会变得这样,两个侄子深受重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比起他自己来,显然侄子有着更远大的前途,无疑对家族更为利好。
况且眼下局势也颇为尴尬,一进不如一退,诸葛玄的选择反而相当聪明。
经过刘备的考虑之后,又传令张飞在田豫回镇沛国之后,便起兵返回下邳,接替夏侯博前往东莞,暂任东莞太守,汇合陈登留下的部众镇守琅琊。
毕竟对于刘备来说,夏侯博声望不够,不足以坐镇徐州,还是让张飞返回郯城坐镇最为合适。同时,陈到所部也会在田豫抵达沛国之后重新南下,前往北庐江坐镇待命。
下堂之后,刘封将刘备请到了后院书房之中,并令许褚亲自守卫在外,严禁任何人入内。
刘封紧张小心的模样,看的刘备有些好笑。
你爹我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事情值得如此小心?
刘备心中腹诽,但也没有开口阻止,而是任凭刘封操作。
等许褚封站到小院门口之后,刘封悄悄的从一个床头暗格里取出一个黑色小匣,小心翼翼的端到了刘备跟前,放在了他面前的案几上。
“这是什么东西?”
刘备好奇的看着小黑匣,语带调侃的问道:“此物也值得你如此劳师动众?”
刘封心中冷笑,等着匣子打开了,我看老爹你还能不能保住现在这沉稳的气度。
刘封动作小心的打开了黑匣的卡扣,然后在刘备的面前缓缓打开,露出了里面的一方小印。
刘备仔细的瞧了瞧,确定这就是一方印玺,大笑了起来:“为父还当是什么宝贝,原来只是一方印玺,看你这小心翼翼的模样,为父还以为这是传国玉……。”
刘备突然卡住了,笑容都僵在脸上,身体不由自主的弯了下来,伸出双手如捧珠玉一般轻手轻脚的捏起印玺,然后将印玺的印面对着自己。
随即,刘备的瞳孔不断放大,显然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这、这……这是……?”
刘备求援似的看向自己的好大儿,捏着传国玉玺的双手像是石化了一般不敢有半点动弹。
好大儿斩钉截铁的对着刘备重重的点了点头。
刚刚还笑我大惊小怪,现在只恨没有镜子让老爹照一照,看看他现在的可笑模样。
“此物是真品?”
刘备只觉得喉咙干涩,不论怎么咽唾都不管用,跟火烧了似的,以至于他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
刘封是打定主意看老爹笑话了,只是站在原地点头道:“必是真品!”
刘备也算是几经大风大浪,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紧张。
哪怕是讨伐幽北张纯时候,自己战败重伤,只能躲在死人堆里装死,身边就是张纯的士兵,他当时的心跳都没有现在这么剧烈。
刘备小心翼翼的将玉玺放回匣中,又将盖子盖上,随后长舒了一口气。
随后,他神色复杂的看着刘封,询问道:“此物怎会在你手中?”
刘封眨眨眼,老爹这是吓懵了啊。
讨伐袁术之前不就告诉他袁术私藏传国玉玺了吗。
这东西能从哪里来,自然是从袁术那里得来的啊。
看着儿子古怪的眼神,刘备此时也醒觉,知道自己问了个蠢问题,让好大儿看了笑话。
不过刘备此时也顾不得和刘封计较了,他双手按着匣子,沉吟了好一会儿,终下决断道:“此物非人臣所能据有,袁公路便是前车之鉴。我当上表天子,将此物上呈天子。”
刘封眨眨眼睛,自己老爹还真是舍得啊。
不过也是,至少在长坂坡黑化之前,刘备还是相当忠义的。即便长坂坡黑化了,但也只是更工于心计,并不是开始没底线的劫掠屠杀了。
如今顺风顺水,没有了社会的毒打,自家老爹那忠君爱国之情又高涨起来了。
“好、好啊。”
刘备激动道:“如今传国玉玺得以找回,此天命在汉也,大汉必可再兴!”
刘封有些无语,不过既然老爹想送,那就送呗,反正送不送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到时候连带着袁术一起送去雒中,也好让小天子高兴高兴,也显得我家老爹的忠心甲于天下。
“既然如此,此物就交给父亲了。”
刘封说着调侃道:“您老可得好好保管,若是丢了,我可找不出第二个给您。”
刘备恶狠狠的瞪了刘封一眼,自己好大儿在自己跟前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虽然有些于礼不合,但刘备内心里倒是酸爽的很,谁家儿子能这么有出息,又这么有孝心,还这么亲近父亲的?
过了片刻,刘备难忍心中痒痒,又想到玉玺一旦上交,自己可就再也看不到了。
于是,他轻手轻脚的打开黑匣,又将玉玺给取了出来,捏在手上仔细打量。尤其是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为之神魂颠倒。
好在刘备还是相当有定力的,只是把玩了片刻之后,就将其重新放好。
“嗯,那就且放我处,我将上奏朝廷,告知天子传国玉玺已失而复得。”
刘备点头认可了刘封的意见:“你可还有其他事情瞒着为父?”
刘封眼睛瞪大了,自家这老爹居然学会敲打自己了。
天地良心,他昨天都喝的稀烂了,自己怎么敢把传国玉玺交给他。
刘封赶紧摇了摇头:“没有了。”
刘备冷哼一声:“还说什么没有了,那芍陂曹是怎么回事情?”
刘封恍然大悟,原来自家老爹问的居然是芍陂曹,他赶忙将自己的判断和打算详细说了一遍。
其实这事本来也是要跟刘备交代的,他马上就要过江去了,江北的事情可不得刘备来决断推动。
只是这是一件大事,可不是一时半会能讲清楚的,所以他也没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