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4节

  琅琊郡地理如此重要,想要占稳徐州,就一定要把琅琊郡拿在手里。

  若是臧霸主动投诚,以大耳哥现在的心虚和仁厚之名,大概率会学曹操一样,许给臧霸琅琊的藩属地位,这等于是给自己埋了一颗巨大无比的地雷。

  现在臧霸在琅琊郡内,还只是最大、最强的一股势力,却不是唯一的。

  在臧霸的背后,还有琅琊郡太守萧建的势力在,地方上又有王氏家族和诸葛氏家族的存在,北边还有青州黄巾军余孽。

  可以说琅琊郡简直就是当前徐州的缩小版,郡内势力错综复杂,乱的一塌糊涂。

  因此,与其花大精力去调节,还不如快刀斩乱麻,趁着臧霸不服,直接武力镇压。

  再借着灭臧霸之威,横扫琅琊郡内,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势力全部镇压,将琅琊郡权收归州府。

  刘封此时去找刘备,州府官吏已经见怪不怪。

  州府内人人都知道新任州伯不但仁厚,善战,还有一个少年早慧,能够左右州伯决策的儿子。

  听说刘封求见,刘备马上就下令召见。

  刘封进来之后,发现陈登也在。

  原来陈登正在同刘备商量来年的屯田事宜。

  虽然屯田的事情已经决定交给鲁肃来办,还提拔鲁肃为典农校尉。

  这个位置的上一任,就是陈登,而且他还在这岗位上干的非常漂亮,屯田大获成功,收获了许多粮食。

  也正是这个基础,才让陶谦生出了自大之心,在往后几年连续动兵,想要扩张势力。

  陈登不愧是刘备的好基友,早在听说刘备要屯田之后,陈登就已经将屯田经验全部写了下来,还特地整理了一番。

  今天来找刘备,就是想要将这份屯田经验呈给对方。

  此外,陈登还收到了父亲陈的信件。

  在信里,陈对于刘备父子和曲辕犁是一通猛夸,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表达整个下邳国士民对刘备父子的感激,以及忠心。

  当然,陈也不是光耍嘴皮子的。

  在信件的最后,陈听说刘备要搞屯田,于是动员了下邳士绅,凑出来了二十头耕牛,五千石粮食,钱三万,铁三千斤,麻布五十匹,丝帛二十匹,素(白绢)五匹,还有些衣物、被褥、农具等若干。

  这些物资加一块,大约也有一百多万钱。

  虽然看起来这一个郡送的礼才和鲁肃一个人送的差不多。

  但刘备却是非常感动,因为这可是本地士民的一片心意。

  这些人不论哪一家都不可能有鲁肃有钱的,就算是陈登家,也只是在家世上远超鲁肃,可真谈到钱,那可就远远不如了。

  下邳国这两年也不好过,虽然主战场大部分都在东海和彭城,可下邳也一样受到了战火的洗礼。

  只是一来这边不是曹操进攻的主攻方向,二来下邳国士民坚守意志比较坚强,在陈家的带领下,坚决抵抗,曹操才无功而返。

  这种情况下,还能支援州府一百多万钱的钱粮物资,当真是忠诚度拉满了。

  刘封进来第一眼,就看见大耳哥正拉着陈元龙的手,一个劲的道谢。

  看见刘封来了,陈登抽回手,然后起身恭敬的向他行礼。

  刘封自然不可能等着对方行礼,早就一个礼拜下去了。

  两人对过礼后,陈登就掉头对刘备道:“公子既然有事,那登就先告辞了。”

  陈登刚想要走,却被刘封拦了下来。

  “陈功曹且慢。”

  在陈登疑惑的目光中,刘封诚恳道:“小子此次前来,乃是献计于父。陈功曹深沉有大略,机敏多智,还请功曹留下一同参详。”

  陈登去看刘备,后者自然大笑着将陈登重新拉回了席位:“元龙乃我心腹爱将,州府重臣,有何事是你不可知的?元龙不必避嫌,且坐下来听。”

  刘备都这样说了,陈登自然不会再告辞了。

  实际上,他对于刘封这位刘备的嫡长子,还是兴趣很大的。

  先前刘备说要请他收刘封做弟子,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只是不知道后来有了什么波折,刘备这边似乎没了下文。

  不过这一次,倒是一个很好的接触机会。

  刘封刚才说要献策,这正好可以让陈登观察一下刘封的个性和才能。

  

  “还请陈功曹多多指点,不吝赐教。”

  陈登笑着点点头,他一向都是凡事敢于争先的性格,韬光低调可从来不适合他陈元龙。

  “父亲,功曹,请看此图。”

  刘封毕竟是后世的人,喜欢数字和PPT。

  摊开在刘备和陈登面前的,便是一副PPT。

  上面画着大致的琅琊郡地图,一旁的空白上则罗列着数据。

  “父亲,功曹,据我所知,琅琊郡在先帝时,下辖13县,有户十二万,民五十七万余,每岁可产粮近四千万石,我朝田税三十收一,可得田税一百三十万石。

  后来黄巾作乱,战火连绵,徐州虽不是主要战场,但深受青州黄巾的骚扰,琅琊首当其冲,人口锐减。

  至陶公执掌徐州时,琅琊的户口已不及巅峰时期半数,土地抛荒更是超过三分之二。

  臧霸控制的土地其实并不多,主要是靠着东海郡一带,只有郡治开阳和阳都两县。

  这两县虽然没有经历太多战火,况且开阳地处河湾地带,土地肥沃,上田众多。可即便如此,两县产粮至多也在七百五十万石。三十税一,臧霸也只能收到二十五万石的田税。

  臧霸手里有数千人,算上孙观、孙康、吴敦、尹礼、昌,拢共大概也就七、八千人,养兵总要消耗十六万石,手头活泛的也就不到十万石。

  哪怕算上前些年的存粮,以及民间的一些商业流通的粮食,绝对不会超过十五万石。

  现在的粮价是二百五十钱一石,十五万石差不多就是三百八十万钱。”

  说到这里,刘封停顿了下来,看向刘备。

  陈登有些好奇,不知道刘封报出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刘备主动和陈登解释了起来,把刘封所献上的假途灭虢,釜底抽薪的计策告诉了对方。

  陈登听着听着,频频转头,目视刘封。

  加更来了!

第57章 元龙荐长文

  这两条计策不论哪一条都相当不错,组合在一起,更是威力无穷。

  陈登是越听越心惊,即便是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多就是严令不许出售粮食,并且武力驱赶收粮队伍。

  可即便是这一招,也是饮鸩止渴,等于牺牲将来的发展代价来苟且一时。

  把商队赶走容易,想要把他们请回来却是难上加难了。

  没了商队输送物资,先不说地方发展和商税了,就是本地士民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也会渐渐短缺,时间一长,必定怨声载道。

  对此,臧霸是完全没有应对办法的。

  况且,即便是饮鸩止渴,也得臧霸先看破局势。

  陈登料想,臧霸虽有智谋,可刘封这一套计策下来,他十有八九是看不穿的。

  臧霸的智谋虽然看不穿,但多半会感觉不妥,这样一来,他估计还要苦恼上好一阵。

  直到大祸临头,才能反应过来,也属实是够惨的。

  陈登在观察刘封,刘封其实也在观察陈登。

  因为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试探一波陈登的态度。

  终于,在刘封将全部计划说完之后,刘备询问起了陈登意见:“元龙,你看此策可行否?”

  陈登斩钉截铁道:“此策大善!恳请州伯速行此计,快则三月,慢则半年,定能将臧霸降服,将琅琊收归州府所有。”

  刘备顿时大喜,他对陈登是深信不疑的,既然连陈登都觉得这计策可行,那刘备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就在刘备、陈登君臣相得的时候,刘封不识趣地开口打扰道:“父亲,功曹,臧霸不识天数,不从州府,一介豪强竟有割据地方的心思,合当败亡。只是在铲除臧霸之后,孩儿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要呈给父亲和功曹参考一二。”

  刘备、陈登都被刘封的话所吸引,静心倾听。

  刘封将自己的计划小心翼翼地托出:“先前跟父亲提过,在铲除臧霸之后,可顺势前往莒县,逼降萧建,收回琅琊全境。

  只是琅琊郡地势险要,又多匪患,北部更常年受到黄巾余孽袭扰。

  故此,孩儿想是否将琅琊郡一分为三?

  南部以郡治开阳为郡治,依旧为琅琊郡,辖制开阳、临沂、即丘、缯国、四县。

  西北边则以东莞为郡治,分东莞、东安、阳都、姑幕四县为东莞郡。

  东北边则以莒县为郡治,分莒县、诸县、东武、海曲、琅琊五县为莒城郡。”

  其实刘封这一套分而化之的办法,是源自于曹操。

  而曹操这么干的时候,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是年,曹操官职是司空,并非大将军,也不是将来的魏王。

  按理来说,他此事能改动郡国,刘备没理由不能。

  无非是一个真上表朝廷,一个自表罢了。

  这并不是什么涉及到朝廷底线的事情,也不是会激起本地士族豪强强烈反对的事情,因此只要陈登带头表示支持,而刘备也确实拿下臧霸、萧建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不难办到。

  陈登思索了片刻,他的想法也正如刘封所推测的那样,觉得这并非是底线问题,而且还凭空多给徐州造出了两个郡守职务,他倒是有些倾向于赞同。

  “使君,公子的建议虽然有些突兀,却并非不能考虑。琅琊郡内确实问题很多,久不服州府号令,若是将其分而治之,未必不是一条好计策。”

  听见陈登赞同,刘备心思活络了起来。

  他也没先说答应不答应,反而问陈登道:“如此划分,那这多出来的两郡太守,元龙你可有推荐?”

  刘封心中咯噔一下,这老爹咋回事,你好歹让我先把话说完吧。

  要是在这里让陈元龙把果子全吃了,那我吃啥?

  更别说刚才想好的试探了。

  刘封先前就已经想好了,想要推荐陈群担任东莞或莒城太守,论资历的话,担任过豫州别驾的陈长文是够格的了。

  况且这两个郡国都是从琅琊郡内分出来的,也就辖制四到五县,可谓是恰到好处。

  同时,也可以试探一下陈登为首的徐州本地士族,对于豫州士族进入徐州担任官职的态度如何。

  刘封可是很清楚,陈登对陈群,以及陈群背后的陈家是非常欣赏的。

  

  如果连如此欣赏的态度都免不了激烈抵制的话,那么引入豫州士人的计划就会很麻烦。

  这将会大大影响和改变刘封后续的一系列规划。

  陈登何等人精,看见刘封脸上一闪而过的焦急,就察觉到了刘封的部分意图。

  他笑吟吟地开口道:“此州府重事,下曹本不应多嘴。只是蒙使君垂顾,登敢不肺腑直言?”

首节上一节34/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