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份则是书信,写给曹操的。
在奏折上,刘备力劝天子切不可轻易迁都,洛阳乃是天下之中,大汉帝都,如今虽有残破,却仍不失天下人心所向。
若是移跸冀州,名分何在?
同时,刘备还劝说大司马可加大进贡力度,捐粮捐物,为天子重塑宫宇,这才是人臣之道。并表示明年秋收,愿在去岁上贡之外,再多上贡一成财货钱粮,以供天子修缮宫豫。
天子看了之后,大为感动,环视左右,狠狠的夸奖了一番刘备的忠心。
至于刘备私下里给曹操的书信就更直接了,当面驳斥了大司马的狼子野心,并且干脆利落的表示,如果大司马当真目无天子,胆敢起兵威胁朝廷,他一定提兵北上,与大将军一起共举国事。
曹操得到这个保证,也是十分欣喜。
他之所以把袁绍的奏折送去给刘备看,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
刘备的反应比他原先预想的最好结果还要好上三分,曹操原本觉得刘备肯坚定的站在自己这一边帮忙吆喝几句,增加自己和袁绍之间的话语权就已经很满足了。
谁想得到刘备居然这么仗义,还肯出兵。
刘备这可是落于书信上的承诺,要是日后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失信了,那只要曹操拿出这封书信,对刘备名望的打击可是实打实的。
由此可见,刘备这个表态的含金量之高,这也是曹操会这么高兴的根本原因。
另外,刘备还在书信中表示,有一份神秘礼物要送来雒中,献给曹操。
曹操这人性格烂漫,本身好奇心就颇重,被刘备卖了个关子之后,登时就有些猫抓心了,甚至不惜送了书信去询问刘备。
对于刘备的反应,曹操这方面的谋士都觉得是个好现象,甚至包括了荀和程昱。
毕竟荀和程昱只是天才,并不是鬼神。
同时也是刘备形象塑造的好,确实容易得人信任。
你要是让袁术说同样的话看看,曹操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冢中枯骨欲使我与本初相耗也。
刘备积累至今的人格魅力和政治信誉,才是曹操以及荀等人相信他的根本。
这一点,就是刘封也代替不了。
毕竟和曹操是好友的人是刘备,不是他刘封。
曹操了解刘备的性情个性,却不了解他刘封的。
********
笮融、薛礼被刘封斩首示众,部众尽数编组的消息传了开去。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曲阿的守将吴攀了。
吴攀是吴景部下校尉,算是左膀右臂的将领了,之前就分了他三千部曲镇守曲阿一线,屡次击败笮融试探性的侵扰,没给对方留半点机会。
如今,孙策军还留在曲阿一线的军队已经相当少了,也就只有这三千人,其中五百人分驻在丹徒。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状况,因为孙策、吴景、徐琨等孙家军的高级将领们都一致认为曲阿守不住,而且也不值得固守。
如果对面的是刘繇,那孙策军在曲阿、丹徒一线放着三千人就足够了。
刘繇本人已经在香草河一战里被打掉了威信和自信,这一年都没能缓过来,再发动一次像样的攻击。
至于笮融、薛礼这些鬣狗,小打小闹,想占便宜试探性的发动攻击,那很常见。
可要是让他们拿出老本大干一场,那这两个人会比耗子退缩的还要快。
与之相对应的,如果面对是刘封的话,孙策等人觉得除非在曲阿摆上一万五千,甚至是两万人,否则根本守不住。
而且要想固守曲阿,势必还得在丹徒放上一支偏师,这偏师至少得是三千人以上,否则根本守不住。
还有一个更为很麻烦的地方,曲阿虽然是吴郡的县邑,可在东汉时代,他和丹徒北部的县邑联系更密切。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年代还没有京杭大运河,同时也是因为曲阿到毗陵之间有着大量的沼泽,小河、小湖等地形。
如果不是舟船的话,来往其实是相当麻烦的,而即便是舟船,又不能达成点对点,没法直接从毗陵抵达曲阿,效率也不算高。
这个问题日后江东就有过整顿,开挖了一条运河,疏通了沼水,但此时的麻烦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这样一来,如果在曲阿一线驻扎两万人的大军,显然是无法靠曲阿和丹徒两个县邑的粮食养活得了的。
这势必要从吴县转运,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既然如此,那不如拿曲阿和丹徒一线作为警戒线,放置少量兵力作为境界。
来犯的敌人少,就打退之,来犯的敌人多,就索性弃了曲阿,退回毗陵、无锡,甚至是吴县。
这也是为什么曲阿作为第一线,却驻兵仅仅只有两千五人,连带丹徒五百人,总数不过三千的根本原因。
吴攀在句容,湖熟,甚至是秣陵都有细作探子,只是刘封的手段实在太过霹雳。
薛礼、笮融,哪一个都是拥众数万,部曲数千的大豪,就连正牌子的扬州牧刘繇也只能忍气吞声,对他们还是选择极尽拉拢。
谁能想得到刘封作为过江龙,还真就这么强横,一日之内杀两豪,吞其部众,快到周围所有人都来不及收到消息,更别说做出反应了。
吴攀将收到的消息送往后方吴县,传令加紧城防戒备,同时还给丹徒下了道命令,让丹徒的五百人放弃城池,全部撤回曲阿,显然是做好了后续不对劲立刻跑路的想法。
吴攀的反应不能不说很快了,而且也很正确。
毕竟来的可是朝廷的征南将军,南征北战,河东奉驾,横扫颍川,奔袭寿春。
哪怕刘封今年才十三岁,吴攀却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轻视对方。
只可惜的是,吴攀虽然没有轻视,却依旧存了侥幸的心理,或者说还是贪了。
吴攀贪的并非功劳,而是时间。
他想着在曲阿多守一天,吴县的压力就轻了一分。
等刘封大军真的围拢上来了,他三千轻兵自然机动迅速,尤其这还是在江东。
北人走马,南人驾船。
我都是轻兵,还早备好了船只,你就算有骑兵,也奈何不了我。
这就是吴攀的想法。
但他没想到,刘封居然这么果决,在杀了笮融、薛礼的第二天,就已经调集精锐,直接朝着曲阿猛扑了过来。
出动的是贾逵所部,另调配潘璋所部五百铁甲士配属给贾逵一并行动,共计六千五百人。
大军是凌晨出城,之后当日,刘封下令全城封闭,严禁进出,如有强闯者,立斩不赦。
如此一来,吴攀布置在句容的细作根本来不及将消息外传。
贾逵的大军一路狂奔,同时携带了大量的驮马,刘封将所部几乎所有的驮马都加强给了他们,这无疑让他们的速度大为提升。
同时,因为句容和曲阿之间还有香草河为阻,所以刘封等人都有共识,在抵达香草河之前,曲阿的驻军是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的。
倒是过了香草河之后,行军速度必须慢下来,谨防敌人半路伏击。
虽然这一带在后世是江苏大平原,可谓是一望无际,最高海拔一两百米。但在东汉末年,这里虽然没有山,却有着芦苇荡,藏上几千人根本不叫事。
贾逵严格的执行了刘封的命令,而且完成的相当好。
本来预估征南军在渡过香草河之后,曲阿驻军应该会收到敌情了,却没想到正巧赶上曲阿的吴攀在收缩兵力准备跑路。
这一下子,等到吴攀收到消息的时候,贾斌的骑军都已经出现在曲阿城头的视野之中了。
到了这时候再想跑,可真是给征南军骑卒送人头了。
谨慎之下,吴攀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想要先固守一下,等天黑再撤退。
这一等,却把贾逵给等来了。
贾逵作风相当狠辣,直接在曲阿城西南当道下寨。
贾逵所部六千人,加上潘璋部抽调给他的五百铁甲士,也不过六千五百人。
曲阿怎么说都是周长两三里地的上县,就靠这六千五百人肯定是围不死的。
因此,贾逵干脆直接不围城了,跑去城西南下寨,直接把吴攀的退路给封死了。
这种做法,其实是需要一定胆魄的,因为贾逵这么下寨,不但等于是自己断了自己的粮道,同时还把自己陷入了援军和守军的夹击之中。
只要毗陵的孙家军一来援,那可真就是两面夹击了。
所以,贾逵敢在曲阿西南下寨,不但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是对孙家军的藐视。
吴攀站在曲阿县西南的城头上,看着数里地外的贾逵军士卒伐木立营,脸色难看至极。
他心里其实也是颇为懊悔,也是自己大意了,想着刘封刚刚斩杀笮融和薛礼,怎么也得在句容休整个几天吧。
谁能想得到征南军来势竟然如此之快,而统兵的将领还如此狂妄,肆无忌惮的堵死了自己退却的道路。
贾逵此时正在营地里巡视,指挥士卒们加紧修建营垒。
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战
吴攀的后悔还在加深,第三天时候,有军队自曲阿北而来,赫然是高顺带着本部两千部曲赶到。
这一路人马乃是自江乘出发,过丹徒而不入,直奔曲阿而来。
高顺所部并没有在曲阿北门下寨,而是转到了东门,与东南方向的贾逵所部形成掎角之势。
情况还在继续恶化,可吴攀却像是网中之鸟,越挣扎,越无力。
第六天,刘封带着本部万余精锐,附带着整编自笮融、薛礼部曲的一万四千人附庸军抵达曲阿时,摆在吴攀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战死。
刘封抵达之前,贾逵所部和后到的高顺所部一直都在打造攻城武器。
曲阿城不高,面积也不大,人口更是不多。
再加上之前赵凡曾在此坚守过,因此吴攀发动了全城青壮,也不过凑足了五千人。
原本交到他手里的三千部曲本就是扩军之后的兵力,里面也就一千人是吴景的老底子。
可想而知,这五千人是什么乌合之众,野战估计都不是刘封带来那同数量附庸军的对手。
不过即使如此,吴攀依旧想要坚守。
此刻的他已经不指望能生还了,如果说贾逵刚到的当天,他就带着部队突围,那多多少少还能跑出去一些。
可现在,刘封连围三缺一的表面功夫都懒得做,直接把曲阿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贾逵在南面,高顺在东面,徐盛在北边,樊能在西边,潘璋则被留在句容,同时分兵去接管秣陵,等待后续部队抵达接防,同时将这里大量的青年男女转运去江北。
刘封本人则带着许褚入驻了贾逵营中。
“仲康,你和你兄长也多日不见了,正好他此时也在营中,我放你一天假,和你兄长好生聚聚。”
刘封先从潘璋、徐盛两部里抽调出五百老卒作为骨干,然后编入自笮融和薛礼的部曲里挑选而出的八百精锐战士,最后再从两人裹挟的青壮中又挑选出一千二百人,共计两千五百人,编为一个别部,授赵凡别部司马职。
潘璋、徐盛所部的缺额,则依旧是从笮融、薛礼的部曲里挑选五百人充满。如此一来,则等于是消化掉了笮融、薛礼两人手下最为精锐的一千多部曲。
不过赵凡这支部队暂时还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即便有徐州军老卒为骨干,笮融、薛礼部的猛士为血肉,但依然还有一千多新兵。而且光是重塑军心,稳定磨合,也都是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时间的。
因此,刘封也没打算让他们立刻上阵,就先放在跟前统带,暂充刘封直属。
赵凡也可以和许褚换班,都能休息一下。
如今刘封树大招风,潘璋,徐盛、周泰、甘宁,哪怕是董袭等人都派出去独领一军了,他身边虽然依旧猛士如云,但大众脸确实比不上有名有姓的历史武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