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58节

  这城直接扼守溧水入太湖的入口处,由溧水进出太湖的船只,都得过阳羡,此地历来都是南方重要的城市。后来因为太湖的面积继续缩小,使得阳羡不再临水而居,但依旧不影响他的重要位置。

  阳羡此时并没有投降孙家,孙家暂时也没空去处理这个孤悬于太湖对岸的县邑,精力都集中在吴县和余杭两地。

  但这也不代表阳羡就一定会支持征南军,万一运粮的船队在阳羡受阻,那前线的军队可就要饿肚子了。

  不过这条路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宛陵也可以沿冷水向北,顺利而下,直入溧水,输送粮食。

  宛陵可是丹阳郡治,周尚在此经营了数年之久,手里也积蓄了不少的粮食,此时又正直秋收,最少二、三十万石还是能轻易拿的出来的。

  听孙邵将具体的情况讲述了一遍之后,刘封的目光扫过众人:“诸君有何良策,可畅所欲言。”

  刘封话音刚落,堂上就陷入了安静之中。

  这一幕在刘封麾下可是相当少见的。

  不过想想堂上众人里,不少人都是初来乍到,比如樊能、孙邵、滕家兄弟,赵凡等人。

  高顺虽然不算新人了,但他后来负责镇守广陵,和刘封也是几个月不曾见面了。

  只有徐盛算是真正的刘封元从,但他的性格也比较沉稳,而且说白了,徐盛更适合当个将领,而非帅才。

  看见没人说话,赵凡露出了些许跃跃欲试,似乎是想要开口一试。

  这表情恰好被刘封看见,于是干脆点名道:“刚毅,你有何看法?尽管说来一听!”

  被刘封点名,赵凡精神一振,起身道:“将军,凡不才,愿请为先锋,为您取来毗陵!”

  好家伙。

  刘封是让大家提提建议,下阶段该怎么打,不是让你直接请缨先锋的。

  果然,赵凡这话一出,在场的将领们可都坐不住了,除了高顺、贾逵外,就是徐盛都面露怒色。

  “将军,末将也愿为先锋,十日之内,定为将军拿下毗陵。”

  “将军,末将只需八日!愿立军法。”

  得,赵凡这话一开,一群将领都争起了先锋,听的刘封哭笑不得。

  赵凡当真是有些不知进退了,先锋是你能想的吗?

  就连贾逵的神情也有些不悦,他倒不单单是为了赵凡请缨先锋,而是觉得赵凡破坏了军议。

  “且都住嘴吧。”

  刘封没好气的摆了摆手:“毗陵先锋,我自有定夺,不需尔等如此热心。”

  就在此时,突然堂外传来消息,前线探子传回情报。

  刘封眉头一皱,他身后许褚则大步走到堂外,接过帛书后送回到刘封身边。

  刘封接过帛书打开观看,心中一惊。

  “毗陵之敌竟然跑了。”

  这……

  刘封有些惊讶莫名,随着他将消息说出,堂上众将也是一片哗然。

  刚刚众人还总结了不少此次曲阿攻城的经验,其中错误还真不少。

  别看吴攀所部半日就被破城,那实在是吴攀所部兵力既不足,也不精,同时,曲阿也并非易守难攻的坚城,再加上吴攀所部早就打算跑路了,却被贾逵突袭给堵在了城里,军心士气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如此这么多的因素之下,才会有如此结果。

  要是吴攀铁了心在曲阿固守,虽然依旧是守不住的,但最少也能多坚持几天,而且必然也会给征南军造成更大的伤亡。

  刘封之所以把笮融、薛礼旧部带上,为的不就是这一点吗?

  让他们伤亡总比让自己的本部伤亡要来的划算的多。

  而对于笮融、薛礼旧部来说,被如此使用也并没有太大的怨气,毕竟这个时代都是如此。

  甚至有些人为了军粮不足,直接把八万降兵给一口气坑杀了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笮融、薛礼虽然都不是徐州人,可他们掳掠的部众却大多是徐州人。

  因为这两个人一个在徐州担任彭城国相,一个在徐州担任下邳国相,同时负责转运广陵、下邳、彭城三国税赋。

  因此,笮融、薛礼的旧部对刘封的认可度和服从性反而是比较高的。

  贾逵听见孙军放弃了毗陵后,忍不住怀疑道:“将军,莫非彼处暗藏陷阱?”

第313章 吴县暗流

  刘封看向贾逵,眼神中透露着询问之意。

  贾逵精神一振,随即解释道:“以卑职之见,孙家似乎守意不坚。卑职奉将军之命,奔袭曲阿时,曲阿城中的守将似无死守之意。只是我部及时赶到,将其困在了城中。”

  “若非将军之计,我等若是按部就班,恐怕所得不过一座空城而已。”

  贾逵越说越顺畅:“此时又传来消息,孙军居然连毗陵也放弃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有诈。”

  贾逵的智力和能力,绝对是在水准之上的,虽然现在年纪还轻,经验不足,但也已经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了。

  可惜的是,贾逵的推论完全错误了。

  孙军之所以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应,完全是被征南军半日破城给吓到了。

  这就是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的状况和误差。

  明明贾逵的推论是错误的,偏偏堂上众人竟然纷纷点起头来,觉得贾逵所言不虚。

  刘封有些觉得不对劲,但说不出哪里不对,况且贾逵说的很有道理。

  于是,刘封先按下了心中的疑虑,询问道:“那依梁道之见,我军该如何应对?”

  贾逵低头仔细的考虑了片刻之后,抬头望向刘封,拱手道:“将军,逵尝闻善兵者,制敌而不受制于敌。今我大军过江,势如破竹,一日擒两贼,半日下曲阿,军威之盛,所向披靡。”

  “此时孙军让出毗陵,不论其有什么阴谋,我军只需按部就班,多加谨慎即可。”

  贾逵脸上流露着强烈的自信:“卑职觉得当出一军,先入毗陵,以毗陵之新粮足以供养部队。”

  孙军虽然撤离,还放火焚烧城中物资,可谓是丧心病狂。

  江东士民俱是又惊又怒,这些物资可是存放在城中的,如此放火,一个错漏,可就会蔓延到整个城市。

  吴景好歹也是士族出身,在吴郡还是大家族,跟着孙坚十多年后,竟然也已经变得如此残暴了。

  可问题在于,城里的物资集中,容易焚烧,可城外的成熟的粮食你却没法坚壁清野了,因为时间不够。

  只要征南军的速度够快,以曲阿、丹徒的情况来看,毗陵外的新粮足够养活数万大军半月之久。

  刘封沉思之后,觉得贾逵所言颇有道理。

  不论如何,以三四千人进驻毗陵,光是秋粮的收益就已经相当值得了,而且还有其他诸多好处。

  刘封心中已经倾向于贾逵的发言了,只是还有疑虑:“长绪先生,军队需多久能收集起来?”

  原来刘封为了抢收粮食,竟然将徐盛,潘璋、贾逵所部尽数散出去帮助百姓收割粮食。

  此乃是孙邵为其所上之计,可谓一举两得,一来帮助百姓,赢取江东民心,二来加速秋收,增加府库,正应了兵法所云,食敌一钟,甚吾十钟。

  当然,在刘封看来还有第三得,那就是锻炼军队,使其逐渐习惯军民互动。

  为了赢取民心,把事情做的漂漂亮亮的,因此刘封这一次派出去的都是自己的嫡系老部队。而自己则亲自带着潘璋所部铁甲士千人,樊能,赵凡、贾斌、以及于兹等笮融、薛礼旧部坐镇曲阿。

  吴北战场已经平静了十多日,直到今天刘封得到消息,孙军自毗陵突然弃城后撤。

  孙邵仔细的想了一下,方才回答道:“各部各有远近,但以徐将军所部最为适合,只需三日,即可聚拢。”

  孙邵这话一出,徐盛来了精神,眼神殷切的看着刘封,就差没有开口主动请缨了。

  刘封自然也不会让老部下失望:“文向何在?”

  徐盛早就忍耐不住,立刻起身拱手,大声迎喝道:“末将在此!”

  “好,令你收拢两部四千人,带十五日之粮,先行进驻毗陵。”

  刘封当即下令:“拿下毗陵之后,当为我探得无锡情况。”

  “是!盛必为将军取来毗陵!”

  徐盛当即领命,转身下堂,前去传令召集兵马。

  如今曲阿的存粮还很低,虽然广陵已经开始自邗沟向曲阿输送粮食。隔壁的句容也有陆地补给线,源源不断的输送粮食过来。

  可架不住曲阿驻军太多,带上孙家俘虏几乎接近四万人,一个月就消耗八万石粮食。也就是后方向曲阿输送粮食,每个月输送八万石才堪堪够人马吃喝的,都剩不下什么存粮。

  一旦刘封军在毗陵站住脚了,那后续粮食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继续往前送了。

  刘封这边惊讶获悉毗陵被孙军放弃,而在吴地中部,这件事情更是传的沸沸扬扬。其中尤其是孙策军不顾毗陵百姓的安危,直接在城中放火焚烧物资军粮,引起的后果最为严重。

  别说毗陵百姓对孙军恨之入骨了,就是吴地其他县邑也是闻之色变,民心浮动。

  此时吴郡郡治吴县之中,士族豪强也是人心惶惶,这一日,数辆马车停在了陆家门外。

  来者乃是陆氏的姻亲顾氏。

  陆氏和顾氏都是江东大族,与朱氏、张氏并称江东四大姓。

  其实还有个冷知识,那就是这四个不仅仅是江东人,还都是吴郡人,更是吴县人。

  可见吴县在江东地位之高,声势之盛。

  陆家在江东的地位其实是相当高的,陆家前代家主陆康,那可是在中原士人面前都说得上话的大佬,可谓是江东士人的翘楚。

  可惜被孙策给逼死了。

  如今,吴县之中的情况,委实是颇为尴尬。

  陆康为孙策破城而病死,陆家的陆绩年纪还小,竟然要靠十五岁的陆议(逊)帮着撑起门楣。

  其中,顾氏作为姻亲,也给与了不少帮扶。

  得到仆人通报之后,陆议和陆绩都赶到大门前相迎。

  从车上下来的人乃是顾雍,其为陆康女婿,陆议、陆绩的姐夫。

  陆议自小失怙,然后为陆康所抚养。

  你还别说,陆议的遭遇和诸葛亮还真是有一定的相似度,两人父亲死前的官职都是一样,一个是泰山都尉,一个是九江都尉,都是英年早逝,否则继续向上的机会是很大的。

  将顾雍迎入府之后,双方未在堂上交谈,而是直入密室。

  入密室之后,双方落座,陆议、陆绩这才给顾雍行礼请安。

  顾雍宽厚一笑,将两人扶起。

  “姐夫此来,不知所为何事?”

  发问的人乃是陆绩。

  虽然如今陆绩才九岁,虽然东汉人成年早,神童又多,陆绩本人也是少年天才,但此刻陆家主事者仍然是陆绩的侄子陆议。

  不过有一点必须澄清,陆议此时依旧只是主事者,而非家主,家主依旧是陆绩。

  日后乃是孙权强令陆议自立门户,然后又逼死陆绩,随后将陆家嫡脉从陆绩处转至陆逊处,这才使得陆逊成了嫡脉。

  也因此,有不少人阴谋陆逊品行,认为陆逊外宽内忌,外仁内险,忘恩负义。

  可实际上,如果陆逊真的是这样的人,大皇帝最后也不会认为光靠骂街就能骂死陆逊了。

首节上一节358/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