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59节

  王晟自然看不过去,况且辈分又在孙策之上,会起兵反对对方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王晟眼下挺难堪的。”

  周尚突然脸色有些戚容,声音悲哀道:“他几个儿子都在由拳之战中支持许贡,城破之后,皆为孙策所擒杀。”

  周瑜面露震惊:“孙策竟如此残暴!?”

  很多人以为周瑜和孙策在九江一见投缘之后,形同兄弟。

  可实际上,两家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泾渭分明的。

  原时空里,孙策完全是靠了周家的背刺,得以攻破牛渚防线,进入江东。

  可很多人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孙策过江之后,一路追击刘繇,在攻占了刘繇所在的曲阿县之后,开始了第一次论功行赏。

  在这一次论功行赏中,程普、吕范、蒋钦俱因作战勇猛,屡立功勋而获得重赏,分别领受一部部曲。

  而作为首功的周瑜和周家,结果却是被孙策礼送出境,请他们去江北袁术那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日后袁术丧心病狂的自立为帝,孙策第一时间宣布脱离袁术,自称体系时,他分别写信给了舅舅吴景,表哥徐琨,堂兄孙贲、孙辅,甚至关系很远的再从兄孙香都收到了孙策的书信。

  可唯独他的结拜发小,亲如兄弟,过江首功之臣的周瑜被忘记了。

  后来袁术事败,周家过江投奔孙策,虽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可实际上却并没有给周瑜多少立功的机会。

  试想一下,但凡孙策真的亲近、信任周瑜,将对方视如兄弟,周瑜举荐一个鲁肃,孙策居然会满嘴夸奖,却连个试用的机会都不给?

  和许多人想象中恰恰相反,其实真正一直压制周瑜的正是孙策,而利用周瑜来制衡舅舅吴景,表哥徐琨的孙权,才是真正给了周瑜莫大信任,放手使用的明主。

  当然了,这里也不是说孙策就是错。

  孙策其实做的也完全没有错,如果在过江之时就放手使用周家,以周瑜的能力,背刺牛渚之功,那以后这江东还姓孙吗?

  闹不好就是一个孙与周,共江东了的局面。

  只是孙策还没来得及给周瑜展布的机会,就意外身死了,如果孙策多活几年,说不定周瑜就会迎来转机了。

  但此刻,周瑜和孙策的关系其实本质上还是表面兄弟。

  两个人都为自己的家族呕心沥血,怎么可能会因为兄弟而牺牲自己家族的利益。

  听到孙策如此残暴,竟然对父亲登堂入室、托妻献子的兄弟下手。

  若是战阵厮杀那也就算了,擒杀那可是抓住了再下令杀掉,这已经是丝毫不讲情面了。

  “确实是如此。”

  周尚之所以会一脸悲戚,显然是兔死狐悲,联想到了自家北上后被董卓全部杀光的三代精英们。

  “孙伯符为人凶残,性格好杀,我看他终不能持久。”

  周尚叹息一声,收起戚容道:“王晟倒的确是可以拉拢的对象。若是乌程一降,故鄣便是瓮中之鳖了。”

  乌程在故鄣之右,由拳之左,是故鄣和由拳之间的必经之路。

  故此,周尚才有这样的判断。

  周瑜沉思了片刻,询问道:“从父和王晟可有交往?”

  “素无来往。”

  周尚摇了摇头,随即话锋一转道:“不过我倒是知道有一人,定能说动王晟。”

  周瑜一听,登时大喜:“从父,何人有此之能?”

  “乃是宛陵吕氏当代家主吕佑,此人乃是和帝朝司徒吕盖之玄孙,吕佑与王晟青年相交,结为至交好友,如果他肯出马,王晟定会应允。”

  周尚说到这里,忍不住提醒道:“不过乌程县中,邹他、钱铜两人聚众数千,实力尤在王晟之上,公瑾切不可小觑他们。”

  对于周尚的提点,周瑜恭敬道谢。

  随后,赶在晚宴之前,周瑜赶忙书写了一封长信,将吴郡南部的混乱局面,以及孙策的动向,还有自己如今的困局以及设想的应对方法全部记录在案,打算送往曲阿,面呈刘封。

  ********

  由拳,县衙。

  程普一身戎装走到一处院落门口,身后跟着黄盖。他看了眼正站在门外的吕范和陈武,眉头紧皱的问道:“伯符还在里面?”

  陈武和吕范对视了一眼,均是摇了摇头。

  程普脸色一僵,自从孙策收到消息,徐州军大举南下,一月破袁术。

  征南将军刘封已经自厉阳过江,在刘繇的欢迎下进驻牛渚了。

  孙策就把自己给关在了屋子里谁都不见,至今已有三天了。

  “不行,不能再让伯符这么下去了,今天我必须得见到他!”

  程普的资格无疑是孙家军中极老的,虽然不能和孙贲、吴景、徐琨等人相提并论,但在孙坚的老部曲之中,他的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即便是孙策,也得尊敬的称他一声程叔父,虽然不及关张在刘封之前的地位,却也有一些差相仿佛。

  眼看着程普要强闯,陈武和吕范想拦又不敢拦,而程普身后的黄盖也是一脸纠结,不知道该上去拉住程普,还是跟着他一起闯进去。

  黄盖此时也是相当担心孙策的。

  “请程叔父进来吧!”

  就在这时候,屋子里传出了孙策的声音,让众人精神为之一振。

  既然孙策都已经答应了,陈武、吕范如何还敢阻拦,当即立刻让开了道路,请程普入内。

  程普一马当先,黄盖紧随其后,陈武和吕范两人对视了一眼,也悄悄的跟了上去。

  进了房间后,众人才发现孙策神情从容,一双眼睛星眸明亮,哪里有半点气馁的味道。

  原本程普、黄盖,甚至是陈武、吕范这些亲信都怀疑孙策是不是被徐州军给打击到了,现在一看到孙策,立刻就醒觉这根本是自己胡思乱想了。

  “程叔、黄叔,你们这是在担心小侄吗?”

  孙策性格刚强,说一不二,哪怕是程普、黄盖这些父亲留下的左膀右臂,但在军中,最终拍板之人只能是他孙伯符。

  听着孙策笑吟吟的问话,程普、黄盖还真有点儿心虚。

  最后还是程普一咬牙道:“正是。”

  孙策神色一冷,俊美的容颜上闪过一丝戾气:“两位叔父未免对小侄太过小觑了吧?”

  程普、黄盖心中一惊,想要开口解释,却又知道孙策的脾气,解释的多不但无济于事,说不定还会起反效果。

  于是,程普、黄盖索性认输:“是我等多虑了,还望伯符莫要见怪!”

  程普、黄盖一服软,孙策立刻就变了张脸,一边哈哈大笑了起来,一边上前一手握住一人:“两位叔父说哪里的话,叔父也是关心伯符,我如何不知?只是有些委屈罢了。”

  “叔父且随我来!”

  别看孙策只有一米七八的个头,可力气却是相当之大,直接将程普和黄盖拉到了案几前。

  此时案几上摊着一张大地图,正是江东地形图。

  在这图上,由拳地区摆放着不少米粒,另外还有两大团米粒,分别摆在乌程和固陵处,这两处正好在由拳的正西和西南。

  之前拿下了由拳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劝说孙策先挥师西进,解决盘踞在乌程的严白虎和王晟等人。

  消灭了侧翼的威胁之后,自然可以从容南下,进攻会稽。

  如果在进攻乌程的时候,王朗北上怎么办?

  那可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别说朱治具有钱塘、余杭两县,随时能够切断王朗的退路,就是程普、黄盖都有自信可以在由拳城下一战破敌。

  孙策军从上到下充满自信,根本没把严白虎和王朗放在眼里,甚至觉得王朗只要敢出兵,就是自寻死路。

  客观的说,孙策军的这种想法并不为过,毕竟由拳是坚城,南下的孙策军战力又强,王朗的侧腹还有朱治军威胁。但孙策军的傲气却是客观存在的,连战连胜的孙策军甚至到了有些目无余子的地步。

  本来呢,这也不算多大的问题。

  虽然兵法有云骄兵必败,可那也得是跟正常军队作战。

  江东的军队却是格外的稀烂,甚至都远远不如骄狂的孙策军了,这就相当有喜感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孙策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案。

  “两位叔父,我意全力南下,先克固陵,再过钱江!”

第316章 进抵无锡

  在原来的历史上,孙策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做的决定也是如此。

  在孙策的眼里,他并不知道周瑜南下宛陵,已经到了他侧翼的大后方。

  孙策眼中的战局,唯一同历史上不一样的,就是刘封已经赶着他的屁股,追到了曲阿,同时还拿下了毗陵。

  但刘封在攻下曲阿之后,仅仅只派出了数千人进驻毗陵,后续兵力一直待在曲阿没有动弹,这一点很惹人生疑。

  孙策判断,刘封应该是缺粮了。

  不是说徐州拿不出粮食了,而是没能及时补充到前线,这迫使刘封空有兵力,却没法直驱无锡城下。

  因此,孙策当即就否决了军中回师北上,救援吴北的建议。

  好在支持这个建议的大部分都是吴郡北部新投靠的豪强,在军中比较弱势,也没有一个像样的领袖,不足为虑。

  反倒是先攻打严白虎这一派声势浩大。

  毫不夸张的说,从程普到黄盖、韩当,乃至于陈武、吕岱,也都是这一派意见的持有者。

  反而是孙策本人成了少数派。

  这其实也不奇怪,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孙军大佬支持先解决严白虎,恰恰证明了这才是合理的用兵之法,反倒是先打固陵的孙策用的是险计,一旦失败,将会大伤筋骨。

  事实上原本时空中,孙策就是顿兵于固陵城下,发动了多次猛烈的攻势,却始终突破不了固陵,由此也可见王朗之能得人。

  王朗并不懂兵,唯得人心,能让士卒豪强为其效死力罢了。

  同时,固陵也集中了几乎大部分王朗的支持者,以及整个会稽郡中有战略眼光,知道唇亡齿寒的士族豪强。

  一旦固陵失守,会稽其他地方并非没有其他武力,但这些武力却是不受王朗控制的了。

  “伯符,南下先打固陵实在太险,万一顿兵城下,严白虎出乌程,不需拿下由拳,只要他分兵袭扰我等补给,我军恐难免要大败一场啊。”

  饶是程普越来越尊重孙策,但他还是固执己见,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孙策把部队带入绝境之中。

  黄盖也忍不住支持道:“伯符,程都尉所言确实是一心为公。”

  孙策回头冷冷的看了两人一眼,迫使程普和黄盖不得不低下了脑袋。

  直到这时,孙策才继续开口道:“诸君所言,自是不错。”

  程普、黄盖等人俱是一松,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见孙策继续说了下去。

  “只可惜诸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孙策虎目扫过堂中众将,口中继续道:“严氏兄弟,盗贼尔,并无大志,虽各自聚众万人,盘踞山岗,却不思进取,其人最终也只会为我所擒。”

  “王朗,徐州高门子弟,虽未必识得兵法,却能善纳谏言。”

  孙策的手在固陵点了点:“此间已聚会稽大军万余精锐,若是我等西去,固陵上策可袭扰我军后勤,威胁由拳。下策可直取乌程,汇合严氏贼寇与我决战。”

  “反之,若是我们南下先打王朗,严氏兄弟必定只会做壁上观,而绝不会出兵袭扰我军,更不可能出兵南下,救援固陵了。”

  孙策说的其实很有道理,而且后来局势的变化也的确印证了他的猜测。

首节上一节359/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