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建议道:“徐州四通八达,百战之地,将来很可能会发生多线战争的情况。如果到了那时,只有父亲一人可为帅,父亲如何能救的过来?”
刘备悚然,确如刘封所说,徐州三面受敌,地形平坦,易攻难守,他一个人着实不可能独挡三面,最少也得有两个帮手才行。
沉思了片刻,刘备开口询问起刘封的意见:“封儿,觉得你三叔如何?能否独当一面?”
刘封心叫果然,这个时候,张飞才是刘备集团内真正的二号人物,而且还是刘备自己都力捧的。
不论是感情,还是利益,张飞对刘备而言,都要比关羽重的多。
这不仅仅是因为张飞和刘备是同乡,还因为刘备刚起兵的时候,张飞就破家资助,带着大量的原始股份,而且还从来不翘尾巴,踏踏实实地给刘备当小弟,还特别能打,有军事天赋。
这样的原始股东哪个老板不宝贝?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这时候刘备心里的T0只有张飞一个人,关羽和简雍是T0.5,其他人才是T1.
也正是如此,张飞才会越过关羽,成为刘备集团第一个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成为徐州留守,代理州权,这简直是孤寄命般的信任。
可惜张飞输了。
历史上都觉得是张飞辜负了刘备的信任,张飞大意失徐州。
再联通后面关羽大意丢荆州,兄弟俩合起伙来坑刘备了,最后还导致刘备夷陵惨败,嫡系精锐尽皆战死,差点基业断送。
可后世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张飞的失败其实是一种必然,甚至倒因为果,张飞和关羽本质上是被刘备给坑了。
陈群之前就力劝过刘备,徐州是一滩浑水,不要去搅合。
刘备不听也就罢了,但至少得重视起来吧?
徐州的势力错综复杂,刘备一直没能把丹阳兵消化掉,虽然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可毕竟炸弹还在那里,并没有彻底拆掉。
既然炸弹没拆掉,那就要妥善安排留守的人,要保证留守的人不会引爆炸弹,又或是引爆了也能镇得住。
可刘备却选择了张飞坐镇,而张飞也果然引爆了炸弹;
因此,这口锅刘备是至少要和张飞平分责任的。
至于关羽,那就更倒霉了,他比张飞还冤枉,也被刘备坑的更惨烈。
“父亲,三叔并不适合。”
刘封自然知道顺着刘备的话说,肯定能让他高兴,可这高兴的代价可太大了。
因此,他只能犯颜直谏起来:“三叔性情粗疏,虽重士人,却轻视小卒,更看不起丹阳诸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叔先天就丢了人和,众将战于外而不和于内,此非兵法之大忌乎?”
刘备脸色有些难看,却没发作。
第60章 知会曹豹
刘封只能视而不见,继续劝说:“父亲麾下,二叔、陈功曹、田叔都有方面之才。三叔与这几位相比,还逊色了一筹,父亲平时可将三叔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日后定能成才,届时还担心没有方面之位吗?”
“若是父亲此时硬扶三叔上位,既难以服众,伤了其他叔伯们的进取之心,万一三叔有个闪失,也非父亲之福啊。”
刘备长叹一声,有些被刘封说动了。
片刻后,他又摸着下巴的胡须,不解问道:“你说翼德性情粗疏,不和于军中,可云长之傲,更胜翼德,难道你就不怕云长不和于军中吗?”
“父亲,二叔是傲于上,而不凌于下,他主政一方,必会得罪士人,可统帅一军,却能安抚士卒,为之效力。”
刘封接着说道:“况且二叔的问题是傲上,并非只针对士人。对于像陈功曹、鲁子敬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名士,二叔一样是非常尊崇的。
日后父亲若以二叔为帅,可以安排如陈功曹、鲁子敬这样的智谋之士给他当参军,如此一来,可保万全。”
刘封嘴上说的是陈登,鲁肃,可这两位其实都是要大用的,给关羽配做军师可就太屈才了。
刘封想的更多的是,荀攸、刘晔、郭嘉等人。
这三人都是顶级的谋士,战术家,奇谋妙想的行家,而且这三人的性格,也是顶级的参谋性格。
荀攸性情低调,谨身守份,郭嘉豪放不羁,平易近人,刘晔则是心思机敏,玲珑八面。
可惜这三个人历史上都没啥好结果,荀攸被叔叔连累,硬生生让曹操拖死在战场上。
郭嘉身体不好,虽得曹操喜爱,却天不假年,早早病逝。
至于刘晔,刘封觉得这三个人里,说不定最惨的就是他了,所谓谋不用,计不从,说的就是刘晔了。
这位顶级参谋人才,居然硬生生被曹家三代给逼疯了,最后落了个表里小人的下场,郁郁而终。
在刘封看来,别的不说,只是荀攸和郭嘉一定能得关羽喜爱尊重,刘晔的圆滑机敏,也大概率能哄好二爷。
只是现在这三位一个都没来,刘封也没法说这些事。
“二叔比三叔沉稳,徐州易攻难守,除了主攻方面,其他方面必更适合求稳。”
刘备眼睛顿时一亮,细思之下,竟觉得刘封所提建议相当不俗,让他十分动心。
看到刘备默默点了点头,刘封趁热打铁:“父亲统帅大军,也需有敢战将军,让三叔跟在父亲身边,也好建功立业。待三叔成熟之后,再配以让他信服的智谋之士,当可大用。”
刘备不由自主的点头起来,可见刘封这番谋划确实不俗。
当然了,刘封这也是事后诸葛亮,毕竟了解过襄樊战役和丢失荆州的过程,他是很清楚关羽的问题是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补救的。
况且年轻时的二叔,远远没有驻守荆州那么骄狂,要容易建言的多。
回过神来的刘备,干咳两声,缓则道:“此事且容为父三思。
封儿可还有何事?若是没有了的话,那就先下去吧,为父还要处理政务。”
刘封没想到大耳哥居然翻脸不认人,这就想赶人了,他可还有私货没得手呢。
他赶忙道:“父亲,孩儿还有两件事想要请父亲定夺。”
刘备瞥了他一眼,没好气道:“那就快说。”
“父亲,您觉得,我们这次行动,是否需要告知曹建威一声?”
刘备闻言,眉头一紧。
他没想到刘封最后扔出这么个烫手山芋。
刘备倒是没怪刘封多事,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告知曹豹,并让他参与进来的话,那么这次行动一旦成功,就能够大大促进曹豹对自己的忠心和认可。
可风险也是挺大的,这可是刘备入徐州以来的第一仗,许多人都在冷眼旁观。
刘备如果赢的漂亮,那自然是众望所归,大家都是州牧的忠臣。
可万一有个闪失,相信趁机落井下石,兴风作浪的人也绝不会少。。
如此重要的事情,叫上曹豹增加风险,值得吗?
可如果撇开曹豹,会不会让现在的拉拢收服变得前功尽弃,甚至影响到双方联姻。
刘备也拿不定主意了。
结果,刘封等了半天,没等到刘备的决断,反而被对方把球给踢了回来。
“曹建威的事情,不是一直是封儿你在负责吗?此事是什么建议?”
刘封目瞪口呆,半响没能说出话来。
刘备也有些不好意思,干咳两声:“此事重大,为父不能独断,也想听听你的建议。”
好在刘封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眼下只能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还是可以告诉曹建威的。”
“哦?”
刘备追问起来:“封儿可详细说来。”
刘封索性竹筒倒豆子:“曹建威既然已经答应与我家联姻,相信他是有足够的诚意的。况且那四千部曲也已经在整顿拨出,等着父亲去接收了,可见对方是很有诚意的。
如果这种时候,我们却不能示之以诚的话,必将动摇曹建威对我们的信任。”
刘备赞同的点了点头。
“另外,与曹建威通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拉他一起出兵。
臧霸等人的兵马,约莫在六七千人,最多不超过八千,还分散在至少五六处据点中。
听陈功曹所提,他们的军械装备补给困难,前任使君陶公对臧霸也是边用边防,想来对方野战应该不是我军对手。
可即便如此,我方最好也能动员一万五千人,倍而克之,才更有胜算。
眼下父亲嫡系部曲有六千,丹阳兵两万,下邳国郡国兵八千,广陵郡郡兵一万,东海郡残存郡兵四千。
这些军力里,可从下邳国郡兵中抽调四千人,东海郡兵全部征调,这样便有八千郡兵。
父亲嫡系部曲中,最多抽调四千人,这样就是一万二。
如果曹建威能再出动数千人,那可用之兵接近两万,已是臧霸等人两倍以上,胜算可就更大了。”
听了刘封这一通计算,刘备怦然心动了。
下周周一PK三江,对本书至关重要。
老大爷在这里承诺,下周一爆更,最少五更万字!
恳请所有大大在下周一,也就是本月26号那天,追读一下本书的最新章节。
有月票的读者老爷,也请在那天支持一下老大爷。
本事只要P赢三江,老大爷承诺上架之后,每天保底八千字,争取日万!
老大爷感激不尽!
第61章 陈群家书
两万兵马出动,还能顺便整合一二,郯城县内又有自己两千精锐部曲镇守,可谓是万无一失。
可想要决断的话到了嘴边,又变成了一句疑问。
“封儿,可如果曹建威那边走漏了风声,让臧霸提前得到了消息,那麻烦可就大了。”
刘封赞同的点点头,随后话锋一变:“父亲,但这个险值得冒,一可得曹建威之心,二可得曹建威助力,三可立父亲之信义于州郡。
况且孩儿还是信得过曹建威的,要说风险,更多的是担心曹建威手下里有人出卖建威,走漏风声。
那孩儿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父亲看看是否可行。”
“封儿可速速道来。”
“父亲,我们可先请曹建威过府一叙,将计划全盘托出,以取信曹建威。然后再嘱咐曹建威不外泄,只是借着交割部曲的由头整理部队。
可先安排可靠部队先发,而曹建威的部队可挟其他丹阳兵一同出发,这样既能增加前线战力,又可保郯县无虞。
只是这其中还是会有走漏风声的风险,并非万无一失。”
刘备听了之后,陷入沉默。
足足思考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