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他就是来谈条件的,既然谈条件,当然是要有来有回了。
鲁肃话里的意思很清楚,给的不够,得加钱。
庞季当即加价道:“若是大将军觉得补偿不够,外臣可做主,愿再加粮五万石。除此以外,明年的贸易额度,可增售二十万石粮食予徐州。”
原先的官方贸易额度是一年一百万石粮食,现在再增加二十万石,意味着明年的贸易额可增至一百二十万石粮食。
刘备和荀攸、鲁肃等人眼神交流了一下,都觉得荆州的补偿应该是差不多到底线了。
就算还能增加,恐怕也会让刘表很是不快,不利于后续交易。
刘备适时点头道:“既然景升兄执意要为刘勋做保,那备也不能不给景升兄这个面子。”
庞季一听刘备终于应允,顿时长松了一口气。
“外臣谢过大将军。”
当晚,刘备设宴款待庞季,庞季本就推崇刘备,一时之间,主宾皆欢,气氛融洽之极。
在宴席上,刘备的目光为一长相朴实,性格拘谨的青年所吸引。
“此人乃是先生何人?”
刘备端着酒杯,先邀请了庞季共饮之后,才发问道。
庞季一看,当即介绍道:“此人乃是我之族侄,庞统庞士元也。”
庞统本人在二十岁之前,名气其实不大,史书中记载的是他二十岁前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
不过这种话听听也就罢了,庞统后来的表现,哪里像是个朴实的人,简直七窍玲珑。
要不是运气实在太差,为流矢所中,丢了性命。
他日后的成就地位虽不至于超过武侯,但妥妥的也要远在李严之上。
更重要的是,庞统如果不死,诸葛亮也就不用着急入蜀了,那么荆州就依旧会是诸葛亮主掌,也没有不太可能被东吴背刺了。
同时,庞统不死,荆州不丢,那么夷陵之战也就不会爆发了,黄权更不会带着庞统的弟弟们投降曹魏了。
黄权可是妥妥的顶级全能名士,文武双全,智谋百出,极具战略眼光,能力品行性格可都是在武侯那一档的,而且黄权和诸葛亮的关系保持的很不错,又不是李严那种心胸狭隘的小人,对于诸葛亮的帮助绝对远胜李严。
因此,庞统之死,其实是刘备气运的一大挫折,造成的连锁反应极大。
庞家后代之中,庞统为最,早早的就被庞家压下了重注。
之前的默默无名,其实是为了制造反差感。
在庞统二十岁那一年,庞家制造了一场堪称荆州五十年来扬名之最的造星计划。
主角就是庞统和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的隐士,精通奇门、经学,虽不出仕,却名气极大,有“水镜先生”之称,以有知人之明而著称。
因为战乱,司马徽向南逃到襄阳隐居,而庞家,恰好就是襄阳最大的士族。
在一场拜会之后,司马徽直接为庞统作保,对其才学大为震惊,甚至亲自下场,夸赞庞统当南州士之冠冕。
这南州可不仅仅是荆州,还包括扬州,交趾。
等于是直接把庞统夸奖成了江南三州年轻一辈里的第一人。
而且夸他的人还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一下子直接爆炸了,消息不断的向四面八方传开,庞统的名气直接跳空高开,一路持续走高。
当然了,庞统本身的能力的确极强,庞家对庞统极为信任,要不然这么造势可就是坑自己了,毕竟这是东汉朝末年,不是唯孝朝末年。
实力不够,胡乱吹捧,可是会变成其他士族的踏脚石的。
听到叔叔介绍自己,庞统当即避席而起,冲着刘备行礼:“统久闻骠骑宏毅雅量,尊士爱贤,拔擢幼才,今日得见,才知传闻不虚,实让统钦佩万分。”
刘备哈哈大笑起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更何况庞统一张朴实脸,让人很容易将他当成老实人。
老实人嘴里说出来的话,能有假吗?
那必然是真的。
刘备大笑道:“士元还请入席,今日只叙士林情谊,不论官场大小。”
当晚,主宾尽欢,欢宴达旦。
次日开始,庞季又带着庞统和庞桦访问了荀攸、繁钦、杜袭、赵俨等人。
这些人都曾经在襄阳避难过,与庞季等人也多有结交。
庞季此来,一为叙旧,二为贸易。
荀攸等人此时已是刘备心腹重臣,庞季自然要维护好彼此之间的友谊,而且对方也能在贸易的问题上说的上话,对刘备父子有影响力。
结果也是相当的喜人,荀攸、杜袭、赵俨、繁钦等人的反馈相当之好,除了没有答应帮忙增加霜糖、雪盐的份额外,可谓是相当成功。
这几日的辛苦也算是相当值得的了。
“从父,我有一事,想要禀明。”
这一日,庞季正在迎宾馆中休息,庞统突然求见,见面之后,就说出这番话来。
庞季有些惊讶,但庞统的才学,他又如何不知,欠缺的只是一个扬名的机会罢了。
要不然,庞家这么多的子侄,他偏偏就带了庞统和庞桦一起来?
要知道庞桦可是庞德公的儿子。
就冲着这一点,庞统在庞季的心目中,是足以媲美庞德公嫡子的存在。
“士元有何事要说?”
庞季换了个舒服的坐姿,大手一挥道:“可尽管道来。”
原本庞季以为庞统可能是相中了什么古籍、名马之类价格昂贵的物品,想要来找他要钱。
可没想到,庞统的请求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从父,统欲往江东一行,若是有缘,统欲拜访骠骑之子刘征南。”
第329章 孙军动向
会稽,山阴城外。
一队队的甲士在中军旗号的指挥下,交接着对城头发起猛攻。
孙策军从抵达山阴城下的第二天开始,就对山阴城发动了猛攻。
哪怕工程的器械极其简陋,只有最简单的云梯和冲车,可孙军依旧悍不畏死的爬向城头。
这不仅仅是因为孙策军士气高昂,骁勇敢战,同时更重要的是,孙策发布了重赏。
先登者擢升三级,赏布帛两千匹,赐田宅五百亩。
光是这一条,就已经刺激的孙策军猛士嗷嗷直叫了。
可饶是如此,孙策还不满足,今天早晨,他还在军中承诺,打开山阴城,允许洗城三日。
这一下子,可不仅仅是猛士了,就是普通士卒的眼睛都红了。
军中不是没有想劝说孙策的,可到最后,劝说的话也说不出口。
因为大家都知道孙策的迫不得已,要是不能在短期内拿下山阴,孙策军可就无路可逃了。而且这一场恶战之后,伤亡肯定小不了,到时候士气也会变得衰颓,需要一些手段来提振士气。
洗城无疑是效果最好的手段,不但能重整士气,还能大捞一笔。
按照孙策军的规矩,洗城所得的财货,得上交一半到军中的。
“伤亡太大了。”
孙看着远处城头那一个黑点落下,这都是孙策军的勇士。
可会稽军也跟发了疯似的,拼死守城,孙策军的勇士即便成功登城,也立马就被反击给逼退,甚至是推落城头。
仅仅三天功夫,孙策军已经伤亡过一千五百,战死高达六百余人。
不过会稽军也不好过,伤亡也在一千三百左右,虽然有城墙庇护,可战力差距却使得双方的伤亡接近于1:1。
韩当一咬牙,冲着孙策抱拳道:“伯符,让我上吧!不拿下城头,我誓不还营。”
平心而论,程普,黄盖、韩当三人对孙家还是极其忠心的。
黄盖靠边站了十几年,可在赤壁里还是心甘情愿的为孙家当间谍。要不是黄盖在孙家这十几年的冷落人尽皆知,以曹操的多疑善忌,能这么快的相信他?
只是曹操想不到黄盖能这么忠,更想不到江东冬日也会有东南风。
孙策俊美的容颜此时冷硬似铁,听到韩当的请战后,他只是愣愣的吐出两个字:“不急。”
不明白孙策到底在等什么,可孙策现在可不比两年前了,军中威望极高,别说韩当了,就是程普也不敢在对方面前摆老臣姿态了。
叫你一声叔父,那是给你面子,也是体现孙策的重情重义,可不代表你就真姓孙了。
韩当只能退了回去,孙策的注意力依旧放在前方战场上。
孙策很清楚如今的唯一生机就在山阴城中,而想打破山阴城,只能不惜人命。
此时山阴城中别看还有八九千人,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那六千完好无损的会稽军,其他两三千败兵已经是惊弓之鸟,不堪使用了。
可若是给对方足够的时间重整士气,那这些败兵可就不再是累赘了,哪怕不能完整使用,拆散了当成补充兵,都有可能变成影响胜负手的砝码。
因此,孙策绝不能给对方这个时间。
这三天,孙策一直仔细的观察城头的情况。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会稽军的士气越来越低迷,反抗虽然依旧坚定,但战力却不断的在下滑。
第一天上午,孙策军攻击了两波,没有一次能够登上城头,但下午的三次攻击中,第二次攻击就有人冲上城头了。
第二天的情况就更明显了,全天总共有两次攻上城头,但还是被会稽军给守住了。
到了昨天,已经变成了每次攻击都能成功上城,只是还是站不住。但突破的地点却是变多了起来。
最后一次甚至有三处同时登城,虽然被会稽军给重新推下了城,但孙策却清楚的看见对方已经动用预备队了。
因此,孙策拒绝了中级军官们休整一天的请命,严令继续攻城,并且发布了洗城的奖赏来刺激士气。
看着又一波攻势被瓦解,孙策军后退重整,换上新的生力军,准备进行下一波攻击。
孙策的嘴角逸出一丝冰冷的浅笑,他已经决定,后天就是胜负手之时。
朱治已经传来消息,后续留在江北的剩余部队已经赶了过来,明日中午即可抵达。
有了生力军的增援,再加上自己雪藏的精锐部曲,能不能拿下山阴,就看这一次了。
古代攻城难,主要是城墙和城防工事优势太大,只要攻城的一方伤亡超过一个临界值,就攻不动了。必须要用时间、物资、补充兵力等各种要素来重新提振士气,才能继续发动攻击。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以一次攻方士气崩溃为攻击潮来计算,再精锐的部队,攻个两三波攻击潮还是攻不下来,那士兵会彻底消极应付,如果逼迫的紧了,给你闹个兵变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那些大城、坚城动不动的就能死守上一年半载的,可不是天天在那打仗的,大多数都是顶住了攻方的前两、三波攻击潮,让攻方彻底丧失了攻城的信心,转为围城战了。
另外,守城一方只要顶过攻城方的每一波攻击潮,在两波攻击潮中间,也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休整部队,修补城防的。
这个时间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一年半载,完全是看攻城一方主将的能力,军队的组织度以及后勤补充能力等等因素的。
孙策很清楚,目前伤亡已经接近一成,眼下还能保持旺盛的士气,全是靠洗城的奖励支撑着,他更清楚,自己缺少的就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