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个时辰就过去了。
臧艾已经到了楼下。
透过窗户,刘封能清晰地看到楼下的情景。
臧艾是个身材中等,一脸书生气的青年,年龄大概在二十出头。
他所乘坐的牛车一路缓行过来,也没有跋扈高调的行为,从外观上来看,几乎认不出这位是开阳土皇帝家的公子。
这也难怪,这位臧艾在历史上可是臧霸的嫡长子,在臧霸死后,继承了前者的爵位,受封良成侯。
魏书记载这位少以才理著称,初为黄门郎,历任郡守,官至青州刺史、少府。
可想而知,这位不论是名声,才学,还是能力品德,都算是不错的,没有辱没臧霸的威名。
只是,根据整个三国,尤其是曹魏的历史规律,这个时代发家的绝大部分家族,第一代都是能力、品德、才学兼具的。
等第二代的时候,就很可能只有一、两项了。
到了第三代的时候,很可能就什么都不剩下了,甚至还倒欠品德分。
求各位大大追读,月票,打赏支持,感激不尽,谢谢!
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读!】
臧艾的儿子臧权嗣就是其中典型之一,这人后来因为想要当上九卿,不惜巴结朝臣权贵,将自己老爹,也就是臧艾最喜欢的侍妾送与邓。
这个邓是当时执掌曹魏大权的大将军曹爽的亲信,东汉名将邓禹的后人,与何晏、丁谧两人一起号为台中三狗。
可见这名声有多烂了。
因此,臧权嗣为求官而赠父爱姬的事情,当时可是震惊了整个洛阳城,一时传为“美谈”。
现在的臧艾自然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大孝子,居然在自己死后还要再送自己一顶帽子,生怕自己在地底下脑袋凉。
臧艾此时正与糜路有说有笑,俩人竟然还是旧识。
很快,屋外传来了声音。
今天,整个客栈都让糜家给包了下来,设宴的地点也在二楼。
刘封就在宴会的包间内等候着,屋门打开时,他起身相迎。
臧艾一进屋,就看见刘封,他惊讶的望向糜路,没想到屋里居然还有其他人。
糜路笑着解释道:“臧主簿,这位是我家小少爷糜封,今次乃是家中安排,随老夫出来历练的。”
臧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先前便听说糜老你已归家荣养,还奇怪这次商队主事为何是你,原来是被糜老家主委以重任了啊。”
陪着家中嫡系少爷出来经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不是极受信任,能力又强的老人,是不可能得到这样的重用的。
刘封有些低调地问候了臧艾,然后两边入座。
臧艾看起来文气十足,有些儒生的派头,听其谈吐,也是挺有能力,想做实事的好官吏。
要是可能的话,刘封其实也挺想招揽臧艾的,毕竟以他的能力,当个县令也是绰绰有余了。
只可惜,这一次刘封是要对付臧艾的父亲臧霸,而且臧艾还得成为这把插入臧霸心脏的利刃。
双方客套了一番,然后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开始进入了正题。
糜路首先开口,引出话题:“臧主簿,老夫听说骑都尉在筹集资金?”
臧艾点了点头,这是全开阳都知道的事情,也不用保密。
“不错,确实如此。”
臧艾神情淡然,居然坦然直白道:“即便现在,我家的筹款依旧不足,糜老既然也已经知道此事了,不知糜家是否愿意卖个人情?”
糜老闻言,笑而不语,望向了一边的刘封。
臧艾这时也顺着糜老的目光,转向刘封。
感受到两人目光的刘封,脸上露出一丝紧张,却强自镇定的模样,朝着臧艾开口道:“主簿既然有事,我糜家自然愿意帮忙,只是我糜家也有件事,想请主簿帮忙,不知主簿意下如何?”
臧艾愣了愣,心里一番思索。
听刘封话里的意思,似乎是想要和自己达成什么交易。
想到家中烦躁的父亲,臧艾决定先听听刘封的意见。
得到臧艾的允许,刘封顿时露出激动的神情:“主簿,既然骑都尉缺钱,而糜家恰好缺粮,主簿为何不说动骑都尉将多余的粮食出售给我糜家呢?”
“贵府要买粮?”
臧艾诧异道:“东海糜家如何突然缺粮了?”
“并非是我糜家缺粮,乃是方伯缺粮了。”
刘封解释道:“刘使君就任方伯之后,就想要教民屯田,只是缺少粮食和种子。故此,州府此刻正在筹粮。”
“您也知道,我家家主正在州府中担任别驾,之前陶公屯田,我家家主也是大力支持。眼下自然被刘使君委以重任,实在是不得不为之。”
臧艾明白过来,原来糜家又干老本行了,出钱出粮出力气,换州中美职。
这事几年前糜家就干过,自己父亲被拜为骑都尉时,糜家也送了一份重礼过来。
现在替州府筹粮,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随即,臧艾又想起前几天收到的情报。
在情报里,刘备确实想要大规模进行屯田,并且已经开始了行动。
糜家、下邳国都开始筹措资源,送往郯城。
按照这情况来看,这老糜的话还算可靠。
“主簿,我家愿为粮食出高价,你看这个数字怎么样。”
刘封给出的价格相当具有诱惑力,2倍的价格别说是现在,就是夏收前那最青黄不接的时间点上,都卖不到这个价格。
只是臧艾身为臧霸的嫡长子,又已经出仕,还是担任开阳的主簿,对于臧霸的家底可是非常清楚。
臧霸现在不仅仅是缺钱,也同样缺粮。
粮食虽然缺的不是很多,勉强够吃到六月夏收,但真没有半点多余的了。
这下可就头疼了啊。
糜家想要粮食,愿意出高价购买,自己虽然也愿意卖,但是粮食不够这可就没办法了啊。
臧艾苦笑的朝着刘封和糜路说道:“两位也都不是外人,那我也就实话实说了。不瞒两位,开阳的粮食早就已经见底,家父从周围调集了剩余粮草,也仅仅只够全城百姓和士卒吃到夏收,真就是一点都挤不出来了。”
刘封和糜路脸上都露出了非常明显的失望之情。
臧艾也很无奈,但粮食还是决不能出售的。
忽然,刘封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臧主簿,我们可否先以高价购买粮食,然后再从远处购买粮食回售给贵方?”
臧艾刚开始一脸懵逼,直到刘封解释了之后,才理解了过来。
原来刘封解释说刘备需要粮食要的很急,因此糜家根本没有时间去远方筹集粮食。
也就是糜家缺少的不是粮食,而是时间。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糜家是完全可以筹集到足够的粮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能在开阳赊借一笔粮食,先送到郯城交差,然后再从其他地方收购粮食还给开阳。
臧艾被刘封的大胆和精明给震惊到了,他没想到对方居然能想出这么粗看离奇,可细想之下却有相当靠谱的主意。
刘封甚至拿出了详细的细节,只要臧艾愿意,他们可以以1.5倍于市价的价格采购粮食,而回头则以市场价回售同样数量的粮食给开阳。
中间的差价,他们甚至还可以多留一倍作为押金。
借贷的时间仅仅只需要两个月,现在是一月,那么三月下旬即可还上粮食,对于开阳根本毫无损害。
求追读,求月票,求支持,谢谢!
第72章 臧霸的忧愁【35求追读!】
之前有说过,臧艾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相反还是一个有才能,学识和能力的二代。
因此,他能看得出这个办法确实能够解决臧家的燃眉之急,而且也让糜家获得好处
这样一来,两方都能得利,就像是眼前糜封所说的双赢。
虽然臧艾明显已经动心了,可到了最后,臧艾也没能做出决断。
“事关重大,此事必须禀报家父,请他定夺。”
对于臧艾的态度,刘封两人自然全无不可。
双方约定了再见之后,臧艾也顾不得酒宴了,直接起身告辞。
离开客栈之后,臧艾已经无心继续办公,索性直接回家。
到家之后,问明父亲在家,臧艾直接前往拜见。
对于臧艾这个儿子,臧霸可是非常喜欢的,经常自诩自己这个武夫,却生出了个儒生士人。
只是可惜,现在这个世道已经没有豪强寒门上升的渠道了,而且臧艾士人的身份,也未必被士族们承认。
纵使臧艾读书再多,没有名师、同学、经学士族帮忙扬名,他依旧只是个豪强子弟。
臧霸此时正在书房中犯愁。
公孙度那条买马的渠道可不好搞,要是这次没能成功交易,以后断了联系,那可就再也没有买马的渠道了。
可臧霸这段时间以来,能搜刮的地方已经都搜刮了,还找人借贷了不少,可依旧没能凑够。
汉代税制,田赋三十税一,可这仅仅只是田赋,也就是你种地种出来的粮食,要先交一次粮食税。
后世人大多觉得汉代税收很轻啊,竟然才3.3%,可这是个极其严重的误判。
因为在田赋以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税种。
包括但不限于亩税,每亩10钱,每年交一到四次,全看当地官员的良心。
算赋,这个是家庭成年人口交的人头税,但至于你是不是成年,对不起,还是得看当地官员的良心。
要是没有良心的,你家五岁的娃看着都像是十五岁,家死了几年的人照样还在官府的税账上,所以都得继续交钱。
口赋这个就很有特色了,理论上是未成年人交的人头税,汉代帝王为了怜惜民众,历来会减免这方面的赋税。
可实际上,许多未成年人却根本享受不到这份恩泽,是不是很惊喜?
这份惊喜来源于大汉底层官吏和豪强们觉得,陛下无权剥夺孩子们的纳税荣耀。
至于其他的践更啊、徭戍、劳役啊、桑农税啊,宅邸税啊。
只能说东汉和后面的各个王朝没有本质区别,也是一个万岁的国度。
所谓曹魏能把税收到农民八九成的收入,那是算上了这些杂税的,如果仅仅田税就交八九成,那曹魏的官员都是亡灵法师,只能靠死人种地了。
毕竟算上杂税,全部产出都交了还得倒欠官府,可不得白干活来还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