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早就做了预案,此时说起来自然是毫无阻碍,只是他确实没想到天子会如此冲动自大,看不清楚形势。
“臣平定江北时,袁术麾下贼将,伪庐江太守刘勋即以庐江一郡之地翻盘,投靠荆州刘镇南。惜刘镇南不能明辨是非,竟为刘勋谗言所惑,竟阴蔽之。”
说着说着,刘封眼睛都红了,抬头看向天子,委屈道:“刘镇南不惜出兵援助刘勋,臣恐寿春得而复失,荆州之兵肆虐江北,如何敢轻易离开?后江东孙策得悉袁术事败,不思悔改,竟变本加厉,发吴郡之兵猛攻会稽。”
“刘扬州传讯北来,向臣求援,臣不得已请援臣父,待臣父坐镇江北之后,方才领兵南下,援救江东。”
“孙策乃袁术部将,昔日破虏将军孙策之子,骁勇善战,有勇有谋。臣过江之后不多时,孙策已破会稽太守王朗,席卷北会十余县。臣不惜以身犯险,亲过钱塘江,这才大破孙策军,逆转了会稽局势。”
刘封越说越委屈,我辛辛苦苦为你南下平叛,收拾了袁术,结果刘表不但不帮忙,还收留袁术残兵败将,他到底想干嘛?
这边袁术部将孙策在江东横行霸道,无人能挡,我是接到扬州牧刘繇的请援才过江支援的,现在反倒成我拖延时间了?
“至臣北上为之,江东依旧遍地烽火,民间游侠豪强勾结孙军败军,山越蛮兵,兴风作浪,劫掠百姓,实非臣不欲北上告捷,夸功于陛下面前,实是江东民风彪悍,政吏腐败,叛贼此起彼伏,实难以脱身尔。”
刘封一通诉苦,半真半假,说的自己都信了,也的确打动到了天子刘协。
刘协毕竟是个少年,好恶很是明显。
尤其现在的刘协十分年轻,跟日后的老乌龟完全不是一个性格。
前几年只有十四五岁的他甚至还敢在董卓、李、郭汜的手下保护大臣,可见现在的他的确是不缺少勇气的。
这和日后被曹操连杀了两个老婆,却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刘协,几乎不像是同一个人。
“爱卿辛苦了。”
第387章 各方后手
此时的天子年少,感情丰富,容易被打动。
听到刘封诉说了这么许多不容易,又念起刘备父子的好来了。况且刘勋这事刘表办的也的确不地道,而且也暴露出了自身隐藏着的野心。
之前打袁术的时候,刘表坐山观虎斗。
等袁术被拿下了,他倒是勾搭上刘勋了。
这样两相一比较,刘备父子这边明显又加分了。
年轻人容易冲动,天子感动之下,居然主动询问起来:“刘爱卿此番南下,为朝廷光复淮北,生擒逆臣,寻回国宝,朕心实慰。刘爱卿,你想要朕如何嘉奖恩裳于你?”
刘封闻言,心中一动。
时间不多,刘封很快就打定了主意,回禀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且功勋嘉奖乃是陛下和朝廷的权柄,臣如何敢置喙?悉听陛下决断。”
刘协一听,忍不住默默念诵几遍“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片刻之后,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如今哪里还有这般的忠臣。
随后,刘协的目光在刘封身上打转,心里有些纠结。
诚然,刘协本人对刘封的印象是很不错的,毕竟刘封不远数千里至河东地勤王,在他最为落魄困难的时候,送来了无比珍贵的进贡。
随后又是刘封出马,调停各方势力,最终让天子得以成功还与旧都。
这份功勋和恩情,刘协是记在心里的。
可杨彪说的话也的确不错,如今刘封和他父亲刘备两人已经坐拥徐州、豫州大半,此时又拿下了扬州,势力发展的过于凶猛了。
天子的确需要刘备父子来制衡河北袁绍和雒中的曹操,但不代表就要放任刘备无限制的扩张下去。
适度的限制刘备父子显然也是必要之举,而且越是早限制,效果则越好。
杨彪可是刘协的心腹重臣,还是名扬天下的老臣,不论是声望还是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不论是董卓时期,还是李、郭汜时期,杨彪都为了刘协出生入死,功勋丝毫不逊色于刘备父子,而君臣感情则要更重三分。
杨彪的话,刘协还是能听的进去的。
一时之间,刘协陷入沉思之中。
既要论功行赏,给予刘封嘉奖而不能让忠臣心寒,同时也要考虑到老臣的忠言,这的确让刘协很是烦恼。
原本杨彪一系的重臣倒是有建议,希望让刘封入雒中任职。
杨彪建议迁钟繇入九卿,然后拜刘封为司隶校尉,加侍中,录尚书。
如此一来,则能将刘备父子拆分开,刘备居于外,刘封居于内,天子则可以依靠刘备父子来制衡曹操,以获取更大的实权。
同时,招刘封入雒之后,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委派朝中忠臣外出担任扬州刺史以及扬州各郡国太守,以便将扬州之权收归朝廷所有。
不得不说,杨彪想的很美。
可这对于刘备父子可就相当残酷了,几乎等同于过河拆桥。
明眼人也能看的出来,这哪里是嘉奖恩赏,分明是明升暗贬。
郭贡、韩融、钟繇、董昭等人就激烈反对。
这其中倒不全是为了刘封,也有对天子的忠心。
在这些人来看,杨彪的计划等于是饮鸩止渴。
即便刘备父子应命,那在外藩看来,为朝廷做事不但没有奖赏,还会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天子的威信必然会大幅雪崩,日后外藩还有谁会相信天子,为天子去做事?
更何况刘备父子难道就真的这么恭顺,会乖乖的放弃手中的权柄入朝,将偌大的一个扬州上交给朝廷?
须知此时的扬州已经为刘封所平,刘封就算拿不到朝廷给的扬州牧,他依然是扬州实际上的主宰。
因此,郭贡等人觉得杨彪简直是昏聩,他这谋划是建立在刘备父子绝对忠诚之上才能达成,可若是刘备父子都绝对忠诚了,那天子为何还要付出自己偌大的威信代价,去收忠诚之权呢?
双方吵的很是激烈,天子一度也难下决定。
至少在董昭、钟繇出城迎接刘封时,交戟礼这档子事情都不曾定下呢。
犹豫再三,刘协最终也没能定下决断,只是对刘封一顿抚慰,然后让他先回去休息,容朝廷商议。
刘封心中已经恢复了平静,恭敬告退。
这一次朝觐,看似什么都没发生。
实际上刘封却是扳回半局。
原来杨彪已经说动了刘协,要招刘封入朝,同时委任扬州刺史,收回扬州。
可现在刘协却没有这么行事,可见也是被刘封给打动了。
刘封出了宫城,神色又黑了下来。
他实在是想不到杨彪居然会盯上他,而且还是在有曹操争权夺利的情况下捅他刀子。
看起来是自己给曹操的压力太大了,以至于杨彪这老东西闲得慌了。
“将军。”
看见刘封出城后,许褚等人立刻迎了上来。
吕蒙更是乖巧的将马匹牵到了刘封的跟前。
刘封当即翻身上马,招呼道:“走,且先回府。”
“喏!”
许褚等人齐声应命。
一行人疾驰到骠骑大将军府外。
下马之后,刘封不忙先进府里,而是将吕蒙,凌统叫了过来。
“阿统,你带上我的名刺,前往大将军府外求见,就说我想明日过府一叙。”
凌统当即应命道:“喏!将军!”
随即,带上名刺重新上马离开。
随后,刘封又对着吕蒙道:“子明,安排人手,以甲三号方案,依计行事。”
吕蒙脸色微微一变,恭敬应命。
安排完毕后,刘封带着许褚进了府中,随后派人去请诸葛瑾、诸葛亮、庞统、张辽等人前来议事。
刘封此次面圣,实际上并没有太久。
诸葛亮等人也是入府没多久,刚刚安顿下来,休息了片刻,不想刘封突然请人来召。
很快,众人被请入了后院书房之中。
等诸葛亮等人入座之后,刘封开口将事情述说了一遍。
堂上诸人脸色俱是一变。
难怪刘封没请诸葛玄过来了,这种事情还是不适合让诸葛玄知道的。
“统有一策,不知是否可用。”
庞统开口前先看了看两边,尤其是诸葛亮。
沿途行来,诸葛兄弟和庞统年纪相当,又都是名族子弟。
庞统出身好一些,但并非嫡系,诸葛兄弟是嫡系,但出身却是差了庞统一筹。
总体而言,双方也算身份相当。
而在学识方面,诸葛瑾虽然有失机敏,却胜在长才。
诸葛兄弟二人皆是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之人,沿途一番暗含比较的攀谈,使得双方反而结成好友。
庞统深知诸葛亮之机敏聪慧,故此才会在开口之前去看对方。
看见诸葛亮没有开口的意思后,他才主动开了口。
刘封对庞统也很敬重,当即表示道:“士元有何高见,当不吝赐教于我。”
庞统谦逊一句,随后答道:“主公为天子、朝廷出生入死,上马讨贼,下马安民。五万将士血战沙场,付出诸多伤亡,百万石粮草,方才安定扬州。可天子、朝廷此时却想要伸手摘桃,实令有识之士愤慨。”
庞统之计其实颇为歹毒,故此必先要为自己立于道义的高地。
诸葛亮悄悄的了庞统一眼,诸葛瑾、张辽听不出来,也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只会同仇敌忾的觉得庞统所言甚是,可他却很清楚这一点。
果然,庞统接下来话锋一转道:“既然如此,那主公当务之急,是让朝廷知道主动在扬州的重要性,更要让朝廷和天子清楚,扬州离不开主公。”
刘封眼神一亮,冲着庞统拱手作揖道:“还请士元明言。”
刘封的反应让庞统心中大喜,谦虚了一下之后,立刻出言道:“下官曾听闻主公言,豫章太守朱皓图谋不轨,勾结山越,对抗王师。以统之见,山越毫无信义,朱太守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恐怕会为虎所伤。”
刘封闻言,细思片刻,随即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道:“士元此言,大有道理!我当修书一封,告知公瑾,嘱其小心,务必保护朱太守安全。”
诸葛亮嘴角溢出一丝笑意,他哪里不知道刘封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来之前,刘封和他就拟定了几个后手,这正是其中之一。
只能说庞士元和他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庞统首次出谋,即得刘封赞赏和采纳,平平无奇的脸上也多了一层光彩。
随后,庞统又献策道:“先前会稽士豪勾结山越,发动叛乱,虽为主公所平定,但统听闻其余党心怀二心,蠢蠢欲动。如今主公上雒,其部必定作乱,不可不防啊。”
刘封的笑容越来越明显,点点头夸奖道:“士元先生老成持重,算无遗策,实王佐之才也。”
********
刘封这边讨论的热火朝天,太尉府中也聚集了不少人。
南宫卫士令杨良下值之后,就来了太尉府,并将之前的事情悉数告知了太尉杨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