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39节

  想起来自己刚入徐州的时候,除了陈登、糜竺给他些面子,其他徐人,哪怕是曹豹这些外来户,可都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的。

  想到这里,刘备就心疼起自己家的好大儿起来,最终还是松了口。

  “好吧,那容我一个月时间,派人去替换他们,然后让他们去扬州投你。”

  刘备这一年多,也收拢了不少中原士人,如同沛国龙亢桓氏的桓彬、桓晔兄弟俩。

  龙亢桓氏可是中原名族,和长沙那个桓阶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一家子也是世代公卿,屡出两千石。

  桓彬、桓晔兄弟俩有个远房堂兄叫桓典,是桓家嫡脉,爷爷桓焉曾经在汉顺帝时期担任太傅,联合太尉朱宠执政,获封阳平侯。

  桓典年轻时就被举孝廉,入雒中担任郎官,随后又担任了袁家当家人袁隗的府掾,可谓是根正苗红的中原士族精英。

  眼下桓典还在雒中,担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卿,虽然已经不复实权,但也算是清贵之人。

  而桓典还有个儿子特别有名,那就是日后为曹魏大将军曹爽的智囊,最后痛骂曹爽蠢猪,并和他一起被司马懿夷灭三族的大司农桓范。

  桓彬、桓晔虽然只是支脉,但桓家在沛国的声望极高,有了他们投效,还能有效的收拢沛国人心。

  除了桓家以外,诸如陈郡谢氏、殷氏,下邳桓氏、东莞徐氏等等,诸多来投。

  刘备手上并非无人,只是论才干品行能力,及不上刘封这些人罢了。

  不过刘封又是恳求又是威胁,刘备也就算了,毕竟对方是自家好大儿,而且真算起来也是自己理亏,于是只能点头松了口。

  可刘备松了口,刘封却有些怀疑的看着自家老爹。

  “想要就等着!不想等就别要了!”

  刘备顿时勃然大怒,老子都放你一马了,你居然还怀疑你爹在下缓兵之计?

  当真不为人子!

  刘封发现老爹真发火了,赶紧安抚道:“既是如此,那孩儿自然是愿意等候的。”

  至此为止,正事算是完成了。

  刘封想起还有几件小事情,于是开口道:“父亲,徐州今年的举孝廉,可否给孩儿留上一个?”

  这话一出,刚刚都神游物外的陈登等人不约而同的清醒了过来,齐齐的看向刘封。

  刘备也是好奇:“你要举荐何人?”

  刘封也不隐瞒,直言道:“阿亮如今也已年满十八,我意为他加冠,举其为孝廉。”

  这次动身回来寿春,同时就已经派人去接诸葛玄了。

  诸葛玄病了大半年了,之前也已经康复,只是身份微妙,暂时没有合适的官职出任。

  眼下刘封心心念念的想要和荆州开战,自然不能再让诸葛玄出任地方太守了。

  万一诸葛玄跳反,伤害未必会有多大,但侮辱性必然极强,而且也容易伤了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俩的心。

  想到这里,刘封干脆决定带着诸葛玄一起入雒,替他在朝廷里找个官职过渡一下,也好让他远离荆州。

  同时,诸葛玄作为诸葛亮的长辈,也是唯一存活的叔叔。

  诸葛亮要加冠,诸葛玄自然不能不在场。

  “原来是阿亮。”

  刘备恍然,脸上露出嫉妒之色,世人皆以为自己礼贤下士,却不知道自家好大儿眼光毒辣。

  至今所举之人,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天下俊才,同辈之中的俊杰。

  刘封倒是不知道,其实刘备也很看重诸葛亮。

  这次诸葛亮留在寿春,给刘备当了记室,很得刘备欢喜。

  刘备甚至打算主动找刘封开口要人了,可现在看见刘封赤裸裸的为诸葛亮要举孝廉的名额,他就知道自己所谋已然不成。

  “为父知晓了。”

  刘备应了下来,随后面露不善的看着刘封:“还有何事?”

  看见刘备防贼似的眼神,刘封顿时觉得心寒,自己为老爹做了这么多事情,就提了这么点要求,居然就被嫌弃了。

  自家老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凉薄了!

  不过刘封也只敢心里腹诽一下,嘴上却把其他几件小事给咽了回去,摇了摇头:“禀父亲,孩儿没有了。”

第384章 诸葛加冠

  两日后,诸葛玄自城北金山城入寿春北门。

  刘封亲自领着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出城十里相迎。

  诸葛玄一路上都是走的水路,要远比陆路舒服的多。

  此时,徐州病号团已经有不少人康复了,譬如曹操麾下首席智囊戏忠,又比如原本早已经病逝了的许劭。

  诸葛玄也是其中之一,他的病比起前几位来还要轻上许多,其实早就已经康复。

  只是时局变幻太快,诸葛玄一直没能来得及跟上形势。

  要不是刘封打算给诸葛亮加冠元服,他如今恐怕还呆在郯城“养病”了。

  如今诸葛兄弟在寿春城中也有住所,故此诸葛玄直接住进了诸葛兄弟所在的院落。

  刘封只是送到门口就告辞离去,诸葛玄刚来,肯定有不少私密话要和诸葛兄弟沟通,他这时候留下就有些恶客了。

  刘封离开之后,诸葛兄弟簇拥着诸葛玄入了院中。

  这间住宅很大,是个三进的院落,诸葛玄这次过来也不是一个人,而是带了诸葛兄弟的继母王氏、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

  诸葛均年纪虽小,但却是男丁。

  因此,他和兄长们一起将母亲和姐姐们送回后院后,一起进入堂上。

  诸葛玄作为长辈,自然是坐在了上首。

  诸葛瑾居左,诸葛亮居右,诸葛均则是坐在了诸葛瑾的下手处。

  入席之后,婢女送上茶汤,随后退下。

  等堂上无外人后,诸葛瑾和诸葛亮对视一眼,一起朝诸葛玄行礼道:“叔父自徐州远途而来,不知道身体可好。”

  诸葛玄笑着遥遥抬了抬手,虚扶了他们一把:“华先生真乃是神人也。经其调理,我已大好,昔日的咳嗽都消停了许久。”

  说到这里,诸葛玄顿了顿,又接着道:“此俱是骠骑之恩德,汝二人既已效力骠骑、征南父子,必要全力以赴,不可偷奸耍滑。”

  “是,叔父!”

  诸葛瑾、诸葛亮同声应道。

  看着侄儿们前途光明,尤其是二侄,年纪轻轻,就是一表人才,身材高大伟岸,气宇轩昂,听说骠骑甚至有意招其为女婿,诸葛玄一想到这里,心情就激动不已。

  于是,他颇有些心满意足道:“此次征南请我南下,就是为了汝加冠元服一事,可见其对你之重视。我诸葛家世代忠良,蒙祖宗德行深厚,故才有此机遇,行事当以忠义为先,断不可使祖宗蒙羞。”

  诸葛瑾、诸葛亮再次拜倒应是。

  即便诸葛玄不说,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俩对于刘备父子也是感恩戴德,铭记于心的,自然不会在这点上忤逆诸葛玄了。

  看见诸葛瑾兄弟俩恭敬顺从,诸葛玄也很是满意,摆摆手道:“都是自家人,不必拘礼。汝等如今也都大了,叔父也有事想和你们商议。”

  闻得诸葛玄如此说话,诸葛瑾兄弟俩这才抬起头来,神色也松弛了几分。

  诸葛瑾是兄长,自然由他开口问道:“不知叔父有何事要吩咐我等?”

  诸葛玄心情极好,嘴带微笑道:“如今汝等在骠骑麾下得其重用,前途自不必叔父我来担心了。眼下叔父身体也已大好,静极思动,我欲前往荆州寻我旧主,于公,我还身负镇南入雒使命,正好借此可以禀明将军,有始有终。于私,我与景升兄乃是多年好友,当初仓促离别,如今也甚是想念。”

  诸葛玄所说的于公,乃是他昔日奉刘表之命,押送一批供奉入长安,朝拜天子。

  在完成此事返回荆州的路上,诸葛玄突然收到消息,堂兄诸葛圭暴病而死,留下诸葛瑾等兄弟无依无靠。

  于是,诸葛玄委托副使返回荆州,为其告假,而他本人则从洛阳直奔泰山而去,接到了诸葛圭的家眷之后,才一路护送他们返回了故乡琅琊阳都。

  此后,因为诸葛亮等人幼小,再加上徐州兵火四起,诸葛玄不得不耽误了一两年的时间留在阳都照看他们。

  后来诸葛玄带着他们南下想要前往荆州,投奔刘表的时候,被刘封给截胡了。

  再加上后来刘表来信,劝说诸葛玄暂留在徐州,以增进荆徐友谊。

  因此,其实诸葛玄不但依旧是刘表的故吏,要较真一点的话,他现在依旧还能算是刘表的人。

  毕竟刘表当初可没把他给开革了,而他现在身上还负有刘表的任命呢。

  刘表对诸葛玄不可谓不好,后来哪怕诸葛玄死了,刘表依旧没有人走茶凉,而是将诸葛亮等姐弟抚养长大,并且在荆州豪门之中为他们选取姻亲。

  虽然这里面掺杂了许多刘表的私心,可不得不承认,刘表对诸葛家还是相当亲善的,也难怪诸葛玄此时还想着刘表了。

  听到叔父要去投奔刘表,诸葛瑾和诸葛亮脸上欢快的神情俱是一沉。

  如今荆州可不是什么善地了。

  尤其是诸葛亮,他眼下早就已经开始猜测刘备父子下一步的扩张对象就是荆州了。

  诸葛瑾虽然没有诸葛亮那般敏感,但也觉得荆州不再是之前的乱世福地,恐有兵祸临之。

  因此,诸葛兄弟俩都忍不住开口劝说起。

  诸葛瑾先开口道:“叔父,如今你身体才刚大好,此去荆州,千里之遥,万一途中有变,当如何是好?”

  诸葛玄面色一沉:“我与景升,名为主臣,实为知己。虽千万里,又何能阻我?我之身体,自然最为清楚,汝等不必操心。”

  诸葛亮眼神一闪,缓缓开口道:“叔父,汝此时前往荆州,却是辜负了景升公。”

  “此话怎讲?”

  诸葛玄顿时吃了一惊,随即镇定下来道:“阿亮汝已非孩童,不可故作大言以欺人。”

  诸葛亮却是恭敬答道:“叔父教诲,亮必铭记于心,只是此事却非大言,实是叔父不晓局势有变。”

  诸葛玄眉头微皱:“此话怎讲?”

  诸葛瑾、诸葛均也看着诸葛亮,只听得后者道:“叔父有所不知,自去年刘勋转投荆州,为景升公所收容,景升公与玄德公之间的融洽关系就开始出现了裂痕。后来景升公虽然遣使者庞公远来弥补,却仅仅只有口头称谢,毫无实质让步,玄德公大为不满。”

  “只是因为景升公也是宗室出身,玄德公不欲宗室相残,故而退让了一步,这才使得两州之间免起刀兵。”

  “免起刀兵?”

  诸葛玄大为惊讶:“何至于此?”

  诸葛亮态度依旧恭顺,可口中却是反驳道:“叔父,玄德公乃是受了朝廷诏令,讨伐袁术。刘勋乃袁术所表奏的伪庐江太守,其人于庐江横征暴敛,敲骨吸髓,士民豪强无不痛恨。可偏偏在玄德公势如破竹,擒下袁术之后,此辈竟欲以庐江为礼,转投景升公。”

  “玄德公乃是顺应天命,得天子朝廷授权,乃讨逆王师也。景升公居然收容叛逆贼臣,裂州割郡,蓄养奸佞,此行此举,何异于忤逆天子,背弃朝廷?”

  “这……”

  诸葛玄傻眼了,他和刘表关系再好,也想出该怎么替刘表辩解。

  诸葛亮跟进道:“叔父,你若是真想报答景升公,不如留在寿春,为弥合徐、荆裂痕而做一些努力。”

  诸葛玄听了之后,沉默了起来。

  过了许久之后,才叹息一声道:“容我三思。”

  诸葛亮也是见好就收,他虽不清楚如果让诸葛玄去了荆州会有多大的麻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刘备父子很可能接下来的用兵方向就是荆州。

  若是事情真是这样发展的话,那诸葛玄去了荆州之后,必然是凶多吉少。

首节上一节439/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