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刘封的话后,曹操面色沉静,可心里却是长松了口气,甚至对刘封生出了浓浓的欣赏和喜爱。
刘封眼下这番话,可不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吗?
他这几年的隐忍退让,为的就是拉拢刘备上船。
现在刘封如此识趣的询问船票价格,怎么能不让曹操心花怒放?
“贤侄所言,深合我意!”
曹操声音洪亮,一股上位者的霸气弥散开来。
只见他眸含精芒,逼视刘封道:“那依贤侄之意,我等该如何齐心?”
刘封故作沉吟了片刻之后,缓缓开口道:“以小侄之见,大司马自河北南下,共有三条路可走。”
“请叔父赐图一张。”
曹操闻言,亲自起身,去为刘封取来地图铺开。
刘封俯身,用手在地图上划出三条线路。
“其一,出青州南下,攻徐州,绕道进入中原。”
刘封在地图的右上角画了个弧线:“这条道路能够充分的发挥袁军兵力雄厚的优势,但大司马却绝不会取用,最多遣一偏师骚扰。”
其实有两点刘封没有明说,就是如果走这条路的话,后勤压力会十分巨大。青州到徐州之间,陆路虽然好走,但河流并不相通,想要靠水路运送补给,中间有数百里地的道路需要陆地转运,相当麻烦。
可同时,走这条路也未必没有好处。
徐州如今在刘备父子的倾力治理之下,已经不复先前的凋零。
袁绍走这条路,只要刘备父子稍一心软,他就能在野外获得大量的粮草补给。
以食敌一钟,胜吾十钟来计算,后勤上的压力无疑会减轻许多。
如果让刘封来选择的话,恐怕会增强这条路的作用,但多数情况下,也不会以此为主攻路。
因为刘封用兵极稳,又喜欢讲究成本,以势破敌,经常用奇兵,却很少行险。
即便奔袭寿春这样的案例,看似凶险,实际上却是进退游刃有余,即便偷袭失败,也能安全退回己方疆域。
“贤侄竟也如此熟悉本初,实在是叫我惊讶。”
曹操点头认同了刘封的看法:“确如贤侄所言,本初必不会选此主攻。本初意在天子,徐州无疑南辕北辙,本初所不取也。”
对于曹操这话,刘封深表赞同,估计到时候来的大概率还是袁谭,而且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打回正面战场去了。
刘封心思电转,手上又在地图上的左边画了一道直线。
“第二条线路,就是从延津过黄河,进占白马,然后走燕县、酸枣,官渡,如此一来,即可切断东面兖州和司隶之间的水陆联系。这样的切断虽然不能彻底断绝两地联系,但水路不通,陆路联系也得往南绕上绕道颍川北上司隶,最少要都走上数百里地。”
这条路正是历史上袁绍所选择的道路,但在这个位面,刘封以为袁绍未必会再如此选择。
一来,原时空里,天子是在许昌的,可这个时空里,目前仍在洛阳,而且还待的好好的,完全没有迁走的动向。况且许昌也并不像原时空中那般安全,汝南如今可是在刘封父子手中,距离许昌不过寥寥百余里。
曹操敢不敢把天子放到许昌,还得打上一个重重的问号。
二来,有刘封父子的骠骑军存在,使得这条进军路线要远比历史上危险的多。一旦骠骑军从右侧挤压过来,袁绍军立刻就会陷入三面合击的境地,尤其是河流的走向,对袁绍军极其不利,袁绍并非不知兵的人,当会慎重考虑。
“此路不必考虑,本初必不会走这条路线。”
曹操比刘封还要自信,竟然一口否决了刘封的猜测。
反过来,曹操倒是提问道:“以我之见,本初很可能在攻克白马之后,以黄河为傍,逆流而上,攻击虎牢。”
刘封微微一愣,待看清楚地图后,忍不住赞叹起来。
魏武之能,确实天赋异禀啊。
别看曹操一辈子吃了茫茫多的败仗,但他的天赋是真的好。
自古以中原为根基,从零开始,到席卷天下,最接近统一的只有曹魏。
难怪强如李二凤,都对魏武的军事能力赞不绝口。
曹操所说的这条路线,正是日后李二凤围攻洛阳,窦建德自河北倾大军过河来救援的路线。
不过细思之后,刘封却是在曹操的目光中缓缓摇了摇头。
“叔父所言,确实不错,只是想要让大司马选择这条路,还欠缺了一个条件。”
“哦!?”
曹操闻言,露出惊愕之色,随即目光转到地图之上沉思起来:“你且莫说,待我细思。”
曹操这一沉思,足足沉思了小半个时辰。
刘封干脆退回座位上休息去了,也省的干扰了曹操的思路。
直到近半个时辰后,曹操突然猛的一拍地图,大声喝问道:“可是河阳!?”
刘封此时长身而起,重重点头道:“叔父高见!”
刘封和曹操所说的河阳,正是黄河三门峡口,此地日后的河阳三城,直接锁死了后三国时期,北周对北齐的倾国攻势。
最终逼的北周不得不放弃这条线路,从龙门渡过黄河,经河东,仰攻平阳、太原。
由此可见河阳的重要性。
曹操适才所说的,便是袁绍根本无需过河,直接入河内,直驱河阳,下孟津,过黄河,抵洛阳城下。
其中,河阳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唯有守住河阳,才能迫使袁绍改走刚刚曹操所提到的黄河南岸路线。
如果守不住河阳,袁绍从这里下孟津,过黄河,不但能享受黄河带来的物流快感,还能避开洛阳东面的虎牢关、巩县、偃师县等要隘,直接抵达洛阳城下。
这一条路历史上被袁绍所屏弃,原因却是天子不在洛阳而在许县。
走这条路虽然能够成功占领洛阳,却一样需要攻打虎牢,才能东出兖州,远远不如直接从白马过燕县,下酸枣,直趋颍川来的方便快捷。
然而现在不同了,天子可就在洛阳。
“叔父,河阳乃是要隘之所,更有可能成为全局焦点。张车骑与袁绍势如水火,袁绍欲杀之而后快,此正是我等天赐盟友。”
刘封明白曹操对河内的觊觎之心,要不是担心河内紧邻袁绍,刘封和张杨、杨丑和眭固的关系相当亲近,他早就对河内下手了。
不过现在情况变了,河阳如此重要,刘封笃定张杨是守不住河内的。
若是有可能的话,刘封反而希望曹操尽早接防河阳,这样一来,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增强河阳城的城防了。
曹操一听,心中顿时一喜,如果能借此机会,染指河内,那岂不是天赐良机?
“贤侄所言甚是,只是张杨所部战力平平,吾恐其难当大任啊?”
刘封故作沉吟之后,开口道:“即使如此,小侄将修书一封,劝说车骑,将河阳让与叔父。”
“此话当真!?”
曹操大喜过望,没想到居然心想事成了。
刘封当即表态道:“小侄必尽全力。”
曹操吐出一口浊气:“若能劝动车骑,操可凭河阳一城,抵御本初半年以上。”
刘封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表态道:“适时,封及家父,必提精锐星夜北上,直抵白马,威胁延津,逼迫大司马罢兵!”
别看刘封父子距离黄河很远,可真要行动起来,一月之内就能统领大军,饮马黄河。
原时空中,曹操闪击徐州,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刘备、昌的叛乱,随后还回转了黄河前线,凭的是什么?
凭的就是水道畅通!
曹操当时走的就是水路,从黄河出发,入鸿沟水,再转阴沟水,随后济水转泗水,即可直抵小沛城下,速度之快,攻势之疾,让刘备都不肯相信曹操已经到跟前了。
第398章 达成契约
仓促出城侦查的刘备,结果被曹操精骑咬住,死战得脱,连小沛城都回不去了,兄弟妻儿也顾不上了,只剩下了仓皇北逃一条路可走。
这是刘备平生最大的黑历史之一,假设刘备能一统三国,这一条记录是绝对要删的干干净净的。
但凡留下半点痕迹,都是刘备对史官的放纵。
因此,刘封也早有预案,只要集结精锐于小沛,即可四通八达,支援各处战场。
北可援救曹操,援护任城、鲁国、琅琊,南下可驰援汝南,西边遥控梁国,东面屏蔽下邳、东海,实是最佳的集结点。
不过刘封更希望趁着最后的窗口期,煽动张羡反叛,趁刘表病,要刘表命。
故此,北线还得靠刘备亲自坐镇都督了。
曹操看着地图,心里有些郁郁。
没办法,谁让黄河沿岸几乎全是他和袁绍的地盘。
刘封父子就没有地盘在黄河两岸的。
之前说过,兖州其实是东西长,南北狭,沿着黄河两岸展开。
即便黄河北岸的东郡领土被置换给了袁绍,可这并不妨碍整个兖州依黄河而和袁绍形成了漫长的边界线。
他倒是有心想要让刘封父子尽早加入战场,可问题是人家和袁绍不接壤啊。
总不能再割让土地给刘封父子吧,眼下即便很快就能将颍川拿回来了,他的实际控制疆域也小于刘封父子。
刘封这边也在犹豫,毕竟诸如吕布、陈宫、张邈这些可都是曹操的G点。
说了会不会惹得对方翻脸,可不说的话,这的确也是一股可以拉拢的反袁力量。
犹豫再三,刘封看着心情似乎突然变差了的曹操,最终还是把这三个名字给重新咽了回去。
“叔父,还有一事,关中诸将不可忽视,此辈虽与袁氏颇有仇怨,然其毫无操守,恐为后患。”
刘封转而提起了关中乱将,提醒曹操道:“若是可行,当速平之,此辈如今军心不振,粮草匮乏,已如破屋一般,只需叔父踹上一脚,即会倾覆崩塌。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叔父不可不察。”
听见刘封的话后,曹操倒是被提醒了,想起来了关中还有这么一大帮大爷。这群西凉武夫在失去了董卓的领导之后,都快退化成匪徒流寇了。
不过正如刘封所说的那样,这些人虽然已经如蝇营蚁聚一般微不足道,但若是关键时刻出来恶心人,还真有可能被他们坏事。
若是没有机会也就罢了,若有余力,的确先清理一下他们为好。
“贤侄不必忧心,此事我已知晓,自有定夺。”
曹操心里已经为刘封所动,当即答应了下来。
紧跟着,刘封突然开口问道:“叔父,我听闻你曾与西凉韩遂韩文约有些交情,不知是否为真?”
曹操思索了片刻,笑了起来:“确有其事,曾在本初的宴会上见过几次,聊的颇为投契。我记得当时他在朝中任议郎,乃是金城所举的孝廉,韩文约文武双全,颇有气概,昔大将军何进也曾得闻其名,与之相见,其人面呈诛宦之策,可惜不曾得何进所用。”
刘封正色道:“叔父可知韩文约如今身在何处?”
曹操眉头一皱,缓缓摇头。
从刘封的语气中他能听出韩文约此时的位置挺重要的,可他还真就不知道韩遂此时具体在哪里了。
“莫非其不在西凉?”
刘封先是摇了摇头,后又点了点头:“其人目前确实不在西凉,而是身在并州!”
“并州!?”
曹操嘶的抽了一口冷气,随即目光又投到了地图之上,心中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