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被郑宝视为奇谶,奇货可居的吧。
鲁肃、刘晔也纷纷把目光投了过来,哪怕是地上的薛州都抬头去看,可惜看不见木盒之中的景象。
“竟是真的。”
刘晔大喜过望,叫喊出声。
别看郑宝嘴里喊的是主刘姓为王,心里想的可不仅仅是一个王。
毕竟刘姓王爷不说多如牛毛吧,也真是没啥可稀奇的。
真正的精髓在于这个王字该如何做解。
若是解成王主天下,那王字恐怕还得顶上加白了。
这才是郑宝将这乌龟壳视如珍宝,而刘晔大喜过望的真正关键所在。
刘封心思百转,上前轻轻盖上了木盒:“如此,我便收下了。”
听见刘封收下,郑宝登时喜不自禁,而刘晔、鲁肃也面露喜色。
刘封将郑宝、薛州两人搀扶起来,随即斟酌道:“伯远、德璋,汝二人有何志向?”
郑宝、薛州一听这话,立刻明白刘封是在询问他们欲从文还是欲从武。
两个人都是以骁勇果敢,武力卓越而声名鹊起的,自然不可能想要转入文途。
二人当即拱手曰:“愿从左将军征战沙场。”
“善!”
刘封对此早有预料,当即答道:“二君乃是忠勇之士,又聚众来投,我当后报之。”
斟酌片刻道:“我意表举二君为校尉,独领一营水军,各编两千人,不知二君意下如何?”
郑宝是水匪,薛州是海盗,刘封这安排实在是贴心的不行。
如今校尉虽已有些贬值,可郑宝、薛州都是叛乱豪强,对于他们来说,官场的消息更具有滞后性。
因此,对于能够统领两千人的校尉官职,不论是郑宝还是薛州,都相当满意,只觉得自己终遇明主,这次投效算是来对了。
在他们的眼里,校尉可是正儿八经的两千石,和一郡太守同阶的显宦。
当晚,刘封设宴款待郑宝和薛州。
刘备下值之后,也来刘封处参加宴会。
郑宝、薛州二人本质上都是失意豪强,没想到居然洗白当上了两千石,对刘封和刘备父子俩的恩德可谓是感激涕零,恨不得立马就能以身相报。
宴会结束后,刘封吩咐人将那面带着金刀图谶的龟壳送去刘备处。
这东西有点烫手,郑宝的心意刘封可以领了,但东西想了想,还是别留在自己手上了。
至于老爹如何处理,那是刘备自己的事情。
处理完诸事之后,刘封本想要继续南下,前往江东处理军政。
可刘备舔犊之情大胜,亲自出言挽留了刘封数日。
这几天里,刘备也暂时放下了军政要务,带着刘封遍游寿春周围的美景。
父子俩站在八公山上,眺望下面的淮河平原,心旷神怡。
父子俩难得野炊了一番,傍晚时分,兴尽而归。
只是两人回到州府时,荀攸、鲁肃、刘晔立刻求见。
刘封父子有些惊疑,但都意识到可能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刘备当即下令,将荀攸等人请了进来。
荀攸、鲁肃、刘晔三人先后入堂,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士人。
荀攸最先开口,为刘封父子介绍道:“主公,少主,这位先生乃是汝南沛国相人刘元颖。”
刘元颖?
再结合沛国相人,刘封立刻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这不就是刘馥吗?
这人名气不大,实力中等,但历史地位却不低。
《魏书卷十五》之中,他可是排在六刺史之首。
看看被他压在后面的人,一个比一个来头大。
有司马懿的兄长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凉州刺史张既(曹芳皇后的祖父)、凉州刺史温恢(温羡之祖)、豫州刺史贾逵(贾充之父)。
可刘馥早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也就是官渡之战爆发的当年就病死了。
刘馥但凡再多活一年,他的历史地位将会有一个更为客观的定位。
因为他死后的当年冬季,孙权率十万大军第一次攻打合肥,而当时的合肥城,正是由刘馥一手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第404章 刘馥来投
可惜的是,刘馥死了数月之后,孙权才姗姗来迟,带来的功勋被蒋济这些人给得到了。
“原来是元颍先生。”
刘备故作惊喜道:“先生能来投奔刘备,实令备欣喜。不知先生所擅何事?备可量才使用。”
如今的刘备眼界也高了,普通的名士来投并不足以让他动容了。
刘馥在相县也算是名士,在沛国也颇有些名声,可出了豫州,还真就没多少人听说过他了。
他在原时空里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力压司马朗、贾逵等人,归根到底两个原因。
其一,他很可能是曹操的外戚,其家族有女嫁给了曹操。
曹操的长子曹昂生母乃是姓刘,是曹操的妾室。而以东汉时的风俗来看,曹操的这个妾室极大概率就是出自本郡中的豪门大族。
再联想到曹昂被丁氏所收养,并被立为嫡长子,曹昂战死之后,丁氏不惜与曹操决裂来看。
这个刘氏有极大概率就是刘馥家族出身的士族女子,而她嫁给曹操为妾,很可能就是给丁氏做滕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为侧室所出,曹昂的地位要比深受曹操喜爱的卞氏所出的曹丕、曹彰、曹植三人要高的多。
因为卞氏的出身是歌姬,在当时完全就是玩物,这样的血统自然远远没法和士族滕妾所出的曹昂相提并论了。
刘馥投奔曹操之后,史书居然能记载曹操“悦之”,紧接着,又拐弯抹角的让赵温征辟刘馥为掾属,这是掾吏之中的高级官吏。
没多久,又外放刘馥,直接出任扬州刺史。
可见曹操对其的宠爱、信任和荫蔽。
另外一个原因,自然是刘馥生了个好儿子,他的儿子在曹魏极其吃香,屡任两千石高官,更两次出任过九卿,最终官至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
刘靖的次子,刘馥的次孙刘弘更厉害,年少时就和司马炎交好,私交甚厚,官至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死后追赠郡公。
子孙两代皆和皇室关系密切,深受皇帝宠爱,陈寿虽为良史,但
对于他来的投,如果说刘备是欢喜的话,那刘封就相当警惕了。
这人背景里的曹氏成分有点高,而且如今曹操出任大将军,总领朝政。
刘馥明明只需要继续北上,投奔曹操去,就能获得厚待,对方为何会突然来投奔自家,这让刘封很是警惕,有些怀疑刘馥会不会是曹操派来的高级间谍。
就在刘封上下打量刘馥的时候,荀攸却是笑着回应刘备道:“主公有所不知,元颍此来,乃是带了一份大礼。”
这下子不但刘备来了兴趣,刘封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荀攸毕竟是个厚道人,此时却突然笑而不语,将搭建好了的舞台让给了刘馥。
刘馥感激的望了荀攸一眼,随即冲着刘封父子道:“馥此来,乃是说得左……袁术麾下重将,皖县太守李术,愿献城归顺骠骑大将军。”
“此事当真?”
刘备惊喜的叫出了声。
这也不怪刘备会如此欢喜,皖县这个地方还是相当重要的,它地处通道出口处,是寻阳之后的第二道闸门,也是最后一道闸门。
而且皖县背靠潜山,南临大江,易守难攻。
刘备军如果能够得到皖县,立刻就能切断荆州和刘勋之间的联系,刘勋瞬间就会变成瓮中之鳖。
除了战略价值以外,皖县本身也相当诱人,不但是一座大城,本地土地肥沃,水利发达,商贸经济繁荣,很是富庶了。
只是刘封却是为之色变,他担心贸然接应李术,收复皖县,会不会刺激的刘表彻底撕破脸。
若是刘表这边过早的撕破脸,刘封本部还未曾扩军,刘备这边也只不过是刚刚安排好了调整和扩军的方向。
一旦发生冲突,乃至于和荆州的全面战争,会不会打乱自己的全盘计划。
即便没有打乱计划,这突发事件会不会导致张羡叛变的事情发生改变,甚至是消失?
况且就算张羡还是叛变了,刘表还敢不敢在和刘封父子交恶的前提下,派遣重兵南下平叛,这也是一个问题。
“馥敢情刘骠骑勿要多疑,李术乃袁术麾下将领,负责镇守皖县,麾下有部曲两千余户。皖县士族豪强听得李术愿意反正,投效朝廷和将军,又出钱出粮出力出人手,随时可以响应将军。”
这也没法怪皖县豪强不给力,实在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皖县即便临近长江,但许多水利设施已经老化,效果远远不如过去,大片大片的水渠甚至为淤泥所堵塞,因此皖县今年的收成也极差。
别说养活李术和他的部曲了,恐怕连明年的粮种都留不住了。
刘表那边虽然给了一些支援,但刘勋却没发下去,全都扣在了手里当军粮。
或许是因为大旱灾实在是太过吓人,刘勋又担心刘表的援助会断,因此除了心腹将领给了一些军粮外,其他是一毛不拔。
李术平日里和刘勋的关系保持的不错,可问题就在于李术的地位太高。他在庐江本就是袁术派来制衡刘勋的,麾下直属部曲就有两千户。
袁术在的时候,李术和刘勋还能一团和气。
现在袁术没了,刘勋自然视李术为眼中钉,肉中刺,而颇有野心的李术也觉得刘勋碍眼,属实是相看两厌了。
先前刘勋宣布投靠刘表的时候,也没和李术商量,李术是敢怒不敢言。
毕竟他这点家底和刘勋比起来还行,要真撕破了脸的话,李术还是能凑出三、四千人来守城的。
刘勋自己的家底也不过七、八千人,还真未必能对付得了他。
可如果算上刘表的话,那李术可就歇菜了,更别说李术驻扎的地方就是皖县,距离荆州不远,又挨着长江。
刘表想要收拾他,那还是挺方便的。
李术这次能被刘馥说服反水,主要还是刘勋太不当人了,他是一点儿粮食都没给李术。
哪怕李术送了重礼,刘勋也是礼物照收,粮食没有,把前者气的五内俱焚。
除了刘勋这里,李术也不是没想过其他办法,比如去刘表那告状。
可问题就是,人家刘勋和刘表是好朋友,和曹操是好兄弟。
李术虽然也是出身士族,还是汝南大族,但他委实和刘表、曹操没有啥关系。
况且李术这个人脑子也不太好使,在原时空里,他就曾经干出过先造孙权的反,然后又出兵攻杀了曹操委任的扬州刺史,同时还和刘表保持敌对关系,属实是把外交给玩明白了。
所以当孙权来干他的时候,刘表、曹操都保持了默许的态度,对于李术的求援一笑了之,最后李术本人也死的很惨,麾下部曲被孙权全部迁往江东。
故此,刘馥才能轻易的说动已经走投无路的李术,使得对方答应反正到刘备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