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那时候靠着曹豹、许耽等人带着军纪稀烂的徐州军,就一度逼的曹操托妻献子,可见丹阳兵之精锐。
倘若当时陶谦能好好练兵,肃立军纪,凭借丹阳兵的精锐,他还真就未必会输的那么惨,那么快了。
刘封这次亲自驻跸宛陵,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丹阳兵而来的。
********
“主公,两万人实在过少,恐怕不敷使用啊。”
看着面前浓眉大眼,正气凌然的太史慈,刘封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
果然如同他所想的那样,拣选精锐,单独编练成军的消息一经传出,军中大将们就开始骚动起来了。
但凡觉得自己有点跟脚的,都跑他面前游说起来,想要进入精锐军中。
哪怕是太史慈都不例外,相反,作为刘封弓马老师兼心腹重将,不但惦记上了军主之职,更想要鼓动刘封扩大规模。
刘封故作叹息了一声,摇头道:“老师,就这两万人,也是父亲额外调拨了徐州和豫州的资源襄助,否则恐我扬州入不敷出啊。”
其实这次编练精锐,两万人是保底,之前也曾经提起过,刘封的底线是不超过四万人。
但他却不能这么跟太史慈说,要真这么说了,一来太史慈这些武人说不定又希望能编练六万人,甚至八万人了,二来也是难得的东西才值得珍惜。
太史慈脸色一暗,其人也是能文能武,故此比一般武人要明白的多。
刘封如今可不仅仅只是拣选精锐,他还要提升士卒待遇,同时还要继续扩军。
这三管齐下,对于财政的压力是相当之高的,的确不得不小心谨慎,否则一旦财政崩了,没钱没粮,那时候拿什么来养兵。
如今刘封仅有扬州一州之地,除了两万精锐,还要再编列十三万野战军,若不是有刘骠骑倾力支援,恐怕就连这两万精锐都编练不起来。
若想要有所改变,势必要在财政上打主意,只有更多的收入,才能编练更多的精锐。
想要财政增加,无非是开源节流。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太史慈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所以也只能暂时罢休。
况且刘封也表露出了拣选精锐并非一朝一夕的态度,日后若有机会,必定还会继续推进的。
想到这里,太史慈脸色又好转了起来。
旋即,太史慈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旁敲侧击的问道:“主公,不知这摧锋军主将可曾定下?”
刘封没好气的了眼太史慈,故意问道:“老师是有人想要推荐吗?”
太史慈顿时一噎,这弟子当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难道还能推荐其他人不成?
看见太史慈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刘封心中好笑,太史慈的心思他自然是很清楚,要不然也不会噎到对方的心肺。
不过太史慈毕竟是太史慈,从来就不缺少毛遂自荐的勇气。
最早和太守毛遂自荐去送信,后来和孔融毛遂自荐欲破敌,被拒绝后又毛遂自荐去找援兵,之后在刘繇那也曾经毛遂自荐对抗孙策。
太史慈干笑两声,没有第一时间毛遂自荐,而是转而问道:“主公,不知摧锋军是如何规划?”
刘封意外的了太史慈一眼,不过想想也是,太史慈有急智,善谋略,其本质是更偏向士族,而并非豪强。
很多人误会太史慈,看见他为孙策所收服,觉得他是个猛张飞一样的人物。
可纵观太史慈一生的大事,其实他表现出来更多的却是智谋。
他年轻时太守和刺史争端,明明晚到的他却立刻想出了骗术,将州吏手中的文牍骗到手毁掉。
在孔融那,想要带兵破敌,也是有理有据,即便被孔融拒绝后,他单骑一人冲出重围,用的还是谋略。
到了刘繇处,为刘繇所轻视,可他依旧找到了机会和孙策大战神亭岭。
也就是刘繇魄力不够,换了曹、刘、孙三家中的任何一位,太史慈立时就可扶摇直上,得到他想要展现自身能力的机遇。
哪怕刘繇落魄了,太史慈依旧能单枪匹马在陌生的地方拉扯起一支队伍来,还和祖郎合作,硬生生闯出一份基业。
可见太史慈实是文武双全,只是因为太过能打了,以至于大家很容易就忽视了他的智计和谋略。
看见太史慈发问,刘封也不做隐瞒,毕竟对方是自己最心腹的重将之一。
毫不夸张的说,这次拣选精锐之中,主将人选只会在太史慈和赵云两个人之中诞生。
贾逵才能卓著,但毕竟是后来人,徐盛、潘璋虽是心腹老人,但能力却不足为一军之主。周瑜、孙策能力、声望都够了,但毕竟是新附之人,难以服众。
这么遴选下来,也就只有赵云、太史慈最为合适了。
刘封取出一卷帛书,亲自交到太史慈手中,后者打开一看,上面乃是记录着这次扩军的规划。
摧锋军共下辖十个营头,每营为两千人,也即是一校,由校尉统领。
十个营中,两个是骑兵营,其余五个是步兵营,另配有三个特种营,分别是辎重营、工兵营和炮兵营。
骑兵营编制为:
重骑兵:(军司马一部,下辖两个曲四百人)配全套铁质马甲四百套,一等战马四百匹,为冲阵马,三等马八百匹,其中一半为驮马,一半为骑乘马。
游骑兵:(军司马两部,下辖四个曲八百人)配全套皮质马甲八百套,骑弓八百张,二等战马八百匹,为冲阵马,三等马一千六百匹,其中一半为驮马,一半为骑乘马。
轻骑兵:(军司马一部,下辖两个曲四百人)配轻甲四百套,骑弓两百张,手弩两百张,二等战马四百匹,为冲阵马,三等马四百匹,为换乘马。
辎重兵:(军司马一部,下辖两个曲四百人)配大车一百驾,拉扯驽马两百匹,驮马两百匹,骡马两百头。其中还包括有少量医疗兵、工程兵等特殊兵种。
以上这些是常规装备,其他还有一些军械物资在战时会予以补充,保持冗余,以备战损替换。
总体来说,一个骑兵营编制为两千人左右,其中战斗兵一千六百人,辅助兵四百人,全部马骡化,能够长途快速机动而保持战斗力。其中配备了大量的马匹,包括能够承载重装的一等战马。
同时,还补充进了极其珍贵的八百套连带马甲的全装铁甲,经过刘封的建议,马甲并非全部铁质,而是镶铁甲片的皮甲,在尽量保证防御力的情况下,为战马减轻了负重,从而拉长重骑兵的战斗时间。
这样两个骑兵营,战斗力是极其强悍的,而营长刘封心里已有人选,自然是张辽、徐晃二人。
以猛将统御骁勇,只要战术得当,刘封有信心正面击溃数倍之敌。
若是能够再搭配上精锐步兵,纵然以一敌三,刘封也有信心战而胜之。
摧锋军的标准,就是按照战场以一敌三来来设定的。
步兵营编制为:
重甲步兵:(军司马一部,下辖两个曲四百人)配全套铁质甲胄四百套,长戟、长枪各四百杆,长刀四百把,塔盾四百面等等。
中装步兵:(军司马两部,下辖四个曲八百人)配全套皮质甲胄八百套,长戟、长枪八百杆,长刀八百把,副手小盾八百面等等。这种小盾可以单手绑定,在历史直到唐末宋初才被人发明,此时自然是被刘封提早创造了出来。
弓弩手:(军司马一部,下辖两个曲四百人)配轻甲四百套,强弓两百张,劲弩两百张,长刀四百把。
辎重兵:(军司马一部,下辖两个曲四百人)配大车一百驾,拉扯驽马两百匹,驮马两百匹,骡马两百头。其中还包括有少量医疗兵、工程兵等特殊兵种。
如今彭城的工坊基地已经越做越大,再加上大量的战俘被送去挖矿,像笮融、薛礼那些人的部众,早就已经烂的出奇,也只有炮灰的作用。
像这种兵马,刘封是不敢用的,他还担心这些家伙弄脏了自己的部曲,带坏了自家的军风。而这些人的心早就已经养野了,也没法再安心种地。
思来想去,这些人最好的去处也就是矿洞了,于是就让他们去大山之中发挥最后的光热,也算是为他们之前的行为赎罪了。
你还别说,这大几万的战俘送去挖矿,铜、铁、煤等矿藏的产量一下子暴增,尤其是重点开采的铁和煤,产量各自翻了一倍和三倍。
原料足够,工坊拉足,全力以赴的生产军械、甲胄、农具等物资。尤其是铁甲,更是重中之重,如今月产量已经高达一百二十套,年产量成功突破一千套。
而且这还是在保证其他军械和大量农具的前提下,若是压低了其他军械和农具的需求,铁甲的产量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之所以有这么巨大的变化,是因为刘封在工坊中开始推行水力打磨和流水线制度。
大量的熟练工被解放出来,而新手只需要学习打造甲叶这一个工序,难度无疑大大下降,这是工坊中的工人数量得到了大量的补充,从而提升了产量。
第412章 军制改革
如今刘封军中,全套铁甲骑兵套装已有一千余套,重装步兵铁甲已有四千余套。镶铁皮甲两千余套,主要是给游骑兵所准备的。
别看骑兵只有两个营,而步兵却有五个营,可两营骑兵的耗费却是步兵五营综合的两倍之多。
可见骑兵营都多靡费夸张了。
“主公,这辎重部队需要如此之多吗?”
在南北朝之前,是没有明显的战兵和辅兵之差的,或者说,辅兵也是战兵同样的地位。
可到了南北朝,防具达到了巅峰,而产量却因为常年战乱,跌入了低谷。
如此一来,人形坦克开始野蛮生长,靠着优秀的防具和坐骑,一人单骑开无双成了时尚,军事家们开始意识到轻步兵已经没法再继续担任战场主力了。
从这时候开始,战场的主角开始彻底成了人形坦克们的江山。
但在东汉时期,辅兵的活计其实大部分都是劳役在承担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战役总要征伐民夫的原因。
太史慈正是不清楚这一点,所以惊讶于为什么战营要留出五分之一的人力来承担后勤辎重的任务。
可刘封最是清楚不过了,完善的后勤体系不但能够成倍的增强战兵的战力,还能有效的降低战士伤病的死亡率。
南丁格尔仅靠着基础的卫生手段和一个提灯笑容,就将克里米亚绞肉机中那英军高达44%的死亡率降低到了2%,这是何等恐怖的差距。
刘封军眼下的康复率一直高达八成半以上,靠的就是基础护理加干净卫生的康复环境,这使得刘封军的老兵才会越打越多。
摧锋军作为刘封给予厚望的王牌,精锐中的精锐,选锋中的选锋,每一个士卒都是极为宝贵的勇士,刘封自然要在后勤上做到极致,确保这些人能发挥最强的战力,同时能得到最好的救治。
在给太史慈解释了许久之后,太史慈终于明白了过来。
他眼神有些复杂的望着刘封,心中满是钦佩。
这也难怪太史慈会心生敬佩了,这个时代人人都说以民为本,可真正能把普通士卒和百姓的身家性命挂在心上的能有几人?
太史慈也算是游历了小半个大汉,他所见到的也唯有刘封父子两人而已。
“主公仁德,令慈汗颜。”
感动之余,太史慈当即翻身离席,跪倒之后叩首曰:“慈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封先是一愣,随即哑然失笑,他误以为太史慈是在毛遂自荐了。
不过刘封倒是毫无芥蒂,反而主动上前将对方搀扶起来:“老师何必如此,摧锋军之主,本就在老师与四叔之间。”
一听这话,太史慈就知道刘封是误会了,张口想要解释,可话却没能说出口。
临开口时,太史慈突然想到,摧锋军之主,我欲也,这也算不得是冤枉自己。
如此一来,解释的话也就说不出口了,更何比起空口白话来解释,不如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来回报刘封的信任和厚爱。
随即,刘封也给太史慈交了底,几日之后的军事议事上,刘封也需要太史慈来镇压诸将。
刘封之所以会如此安排,并非是他威望不够,而是作为主公,最适合他的是站在岸上做裁决,而并非下场角力。
太史慈立刻明白了过来,当即表态,必以刘封之命马首是瞻。
********
数日之后,军事会议如期召开。
太史慈、周瑜、张辽、潘璋、周泰、董袭、徐晃、贾逵、高顺、孙策等诸将云集,只可惜赵云所部远在侯官,一时半刻赶不回来,只能缺席。
除了武将外,诸葛亮、庞统二人作为文书,自然也能列席。
此外,钟繇身为幕府长史,董昭身为幕府副长史,兵部曹掾赵俨,内卫部曹掾贾习,禀假掾史陈端,兵曹掾史卫旌,从事郎中袁霸、繁钦等人也都隶属分内,自然也需要列席。
看着下面满满当当的文武重臣们,刘封心中不禁感慨,自己再也不是小猫两三只了。
之所以在此时设立幕府,一来是因为刘封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扬州。
这里是能让刘封自由如意施政改革之地,自然需要心腹人手来管理。
二来则是刘封对荆州的攻略已经势在必行,甚至有可能还在交州之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