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刘封这次回来是为了定亲,吴氏和田氏都极其高兴。
刘封如今已经十四岁,两汉都是算虚岁,落地即为一岁,民间很多十四岁的少年少女都已经能结婚了。
贵族阶级的婚姻会稍晚一些,往往会延迟到十六甚是十八以后,主要是需要留出时间让他们进行学习。
同时,如果能够得到地位上的提升,那么迎娶的配偶也将可以选择更高一阶的贵族家庭。
别的不说,一个举孝廉,就足以让对象天差地别。
被举孝廉者迎娶太守之女,在当时都是司空见惯的操作。
因此,刘备本来其实并不着急,只是看见糜家和曹家有些急了,他才召回刘封先行定亲。但吴氏和田氏就不一样了,她们是真的希望刘封尽快定亲,甚至是一步到位直接成亲,最好能够在明年就让他们抱上重孙和孙子。
刘封陪着吴氏、田氏吃了顿饭,然后才返回前面寻找刘备。
刘备这会儿也正陪着糜家兄弟俩宴饮,听到刘封求见后,立刻把他召上堂来。
“见过你祖母和母亲了?”
刘备看着好大儿,关心道:“她们可是想念你许久了,你这一走又是一年,她们可是日夜想你。”
刘封赶忙下拜致歉道:“孩儿不孝,让祖母和母亲劳神了。”
“起来吧。”
刘备笑着点点头,虚扶了一下道:“如今子仲、子方俱至,汝意欲何如?”
刘备的意思是让刘封当即和糜竺、糜芳兄弟俩定亲了,只要刘封说一句谨从父亲之言,他就能当场和糜家定亲,约定出嫁的具体日期。
不过对此,刘封倒是有些其他想法。
他并非是不愿定亲,而是想要尽量公平的对待两家。
刘封在回郯城的路上,选择了走途径下邳的道路,糜家又有老人在,自己若是在郯城定亲,显然有些薄待糜家了。
故此,刘封提议道想要前往朐县,拜访糜家前家主糜甑,求娶糜悦。
对刘封这个请求,刘封有些惊讶,而对糜竺和糜芳兄弟俩就显然是惊喜了。
糜竺俩兄弟完全没想到刘封会如此礼重糜家,对这请求当然是完全同意。
于是,在得到了刘备的肯定之后,刘封带着糜家兄弟前往朐县求亲。
郯城距离朐县数百里远,虽然有水路相通,但那得绕上上千里水路,反而没有陆路快捷了。
八天之后,刘封和糜家兄弟带着大量的聘礼来到了朐县。
得到消息的糜家倾巢出动,在糜甑的带领下出城二十里迎接刘封。
双方你情我愿,也没有其他人从中挑拨离间,定亲的事情办的相当顺利。
和曹家那里一样,约定在两年后刘封年满十六时迎亲。
对此,糜家自然毫无意见,当即同意。
“二兄如今在琅琊郡做得如何?”
一眨眼,糜芳已经在琅琊郡待了两年多了。
自从分郡伊始,他就已经在这里担任太守,直到此时依然没有调动。
糜芳眼睛顿时一亮,说实话,他早就在琅琊待腻了,而且如今北部边境和原先预想的有些偏差。
袁绍并没有选择和徐州交恶,而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甚至允许了孔融的存在。
如此一来,有了青州北海国的阻隔,琅琊郡十分安全,附近完全没有敌人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陈登、陈群接连被抽调离开,转任南部的根本原因。
安定虽然代表了安全,可也同样意味着缺少功勋。
没有战争就没有功勋,而糜芳却是很希望能够用战功来证明自己。
因此,他其实早就不想继续在琅琊北部地区了,给刘备的请战书也送了好几封了,然而却并没有得到刘备的回应。
糜芳原本都有些绝望了,索性在琅琊摆烂休息。
现在听到了刘封的邀请,他自然是兴奋异常,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刘封见他的确是真心实意,便给他介绍道:“扬州会稽幅员辽阔,我欲析置其郡,建新郡永宁,治所为永宁县,分永宁、章安、大末三县,再析置章安县,设临海、黄岩、椒江、宁海四县。析置永宁,设丽水、龙泉两县。析置太末,设江山县。”
“如此一来,永宁郡共计十个县邑,不知子方可有意乎?”
刘封所设置的一系列新郡,分出了许多新县,不过这些新县并非是要立刻设置的,何时建立,还是得等贺齐、虞翻、糜芳、周瑜他们上任之后,看推进情况和人口数量,再报到幕府中枢进行批准。
不过即便如此,地盘却是不变的,不会因为新县没有设置而变小。
再加上会稽正在清剿百越,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军功。
百越人虽然不如诸侯混战军功的含金量,但最少也是幕府和州府以及朝廷都承认的军功。
这可要比继续呆在琅琊好多了。
原时空里糜芳就带着糜家部曲随着刘备多次征战,险死还生,并非是无胆鼠辈。
如今的他才过而立之年,正是建功立业之心最为强烈的时间。让他带着糜家部曲去清剿山越,安抚地方,其实还真就是既合适,也能得到糜芳的全力支持。
果然,在刘封说完之后,糜芳竟露出了惊喜之色,似乎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他身边的糜竺也有少许失态,其实糜竺也颇有勇力,尤其擅长射箭,他并非不想征战沙场。
显然现在听见了刘封的安排后,糜竺也心动了。
第420章 巡视产业
刘封察觉到了这一点,不由苦笑起来,他倒是一时间疏忽给忘了,此时的糜竺和原时空中也大有不同。
原时空中的糜竺,在刘备困居海城的时候,下定决心加大投资,直接砸了上亿的财货,各种物资军械,大量粮食以及自己家的宝贝妹妹。
但这个时间点相当微妙,那时候刘备被吕布背刺,又兵败下邳,盱眙,连续被吕布和袁术打败,部队没有溃散光,完全是因为刘备的个人魅力太高。
可即便如此,困居在海城一隅之地的刘备,可是结结实实的落魄到了吃人肉的地步。
只是刘备并非像是曹军那样吃百姓的肉,而是吃病死、饿死的士卒、官吏的肉。
可想而知,糜家选择的投资点实在是有待商榷的。
刘备,英雄也。
即便惊才绝艳如曹孟德,都视刘备为英雄,而且还是唯一可以与自己并列的英雄。
这样一个人,如何能接受得了胁迫?
糜家不论有没有胁迫的心思,选择了这个点加大下注,就已经有了胁迫的行为。
这也是刘、糜两家之间日后永远也去除不掉了的尖刺。
也正因为这件事,糜竺在日后一直保持低调,勤勤恳恳的当个吉祥物。反倒是才能、德行都不如他的弟弟糜芳,还能跟在刘备身边作战。
可现在却是完全不同了。
糜家和刘家的婚约改成了刘封和糜悦,最重要的是糜家的投资显得顺理成章,并没有任何胁迫的味道,反倒是处在了讨好的低姿态上。
毕竟刘封不但地位远高于糜家了,事实上还在带着糜家大赚特赚。
如此一来,甩开包袱了的糜竺自然也有自己的雄心,想要建功立业,追随刘封、刘备父子名垂青史。
再加上兄弟两人在徐州同任郡守,确实有些眨眼,其实也不只是糜家兄弟这么想,背地里许多人都给刘备谏言过,或明或暗的建议把糜家兄弟调开。
不过刘备对此却只是一笑而过,从来不往心里去。
眼下有这么好的机会,糜竺忍不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糜竺虽然想的很好,但刘封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出人能接替他。
刘封麾下如今才能比糜竺强的多不胜数,可说到对商业、工业的理解,那可就真没几个人能超过糜竺了。
即便有的那几个,也负担着更重要的任务,是不可能调来彭城任国相的。
于是,刘封不得不安抚糜竺道:“兄长,彭城如今极为重要,军械甲胄、农具零件样样都离不开彭城工坊。如今实是多事之秋,各方战云密布,恐有大战降临,此时彭城如何也离不开您的坐镇,还请兄长多多费心。”
听到刘封的话后,糜竺显然有些沮丧,不过还是强自回答道:“左将军请放心,竺必尽全力维持。”
对比起糜竺的沮丧,糜芳却是喜不自禁。
永宁郡这块肥肉本就是刘封为糜家准备的,兄长既然吃不着了,那可不就是落到他糜芳的碗里了吗?
“两位兄长,封还有一事,需你们襄助。”
刘封随即又将公债一事托盘而出。
糜家自己手里就有着大量的财富,金银最少能有上千斤,五铢也当有上亿之多。
刘封自然也盯上了糜家,否则真让他们继续这么囤积下去,头疼的还是他刘封。
听到公债一说,糜竺和糜芳第一反应和曹豹完全一样,那就是敲诈索贿。
可很快他们俩就反应了过来,面前的人可是刘封。
倒不是说刘封不贪财,但刘封的品行已经得到了曹豹和糜家的一致认可,即便刘封想要筹钱,直接开口就行了,何必用这么下作的方式。
想通这一点后,糜家兄弟俩认真的琢磨起这公债来。
这一琢磨,两人还真看出了不少东西。
不同于曹豹,哪怕是糜芳都有很强的经济头脑,毕竟是商人世家出身,即便比不上糜竺那般敏锐,也有着基础的意识。
他们都看出来刘封的目的不仅仅是凑钱。
“此事关系甚大,我等一时之间也下不了决断。”
糜竺斟酌着道:“是否可容我等家中商议一下?”
刘封理解的点点头:“自无不可。”
糜竺、糜芳随即匆匆告辞,去了后院父亲处。
糜甑听完之后,他的判断也和糜竺、糜芳一样,觉得刘封除了凑钱以外,还有着许多其他目的。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试探站队,谁买了公债不重要,谁没买公债就很重要了。
其次也有可能是大战在即,刘封要扩充物资储备和财货了。
远的不说,这一次南下江东,扫平刘繇、孙策、王朗等人后,前不久整军时,刘封一口气发放了一亿两千万的财货下去。
虽然这些财货里也包括了大量的绢帛、布匹、食盐以及粮食,但钱币也占了三分之一多,那可是五、六千万的数字。再加上整军的开销,若是大战在即,刘封的确会缺钱。
“眼下最重要的是我家该如何抉择。”
糜竺的一句话,将众人的猜想给拉了回来。
糜甑突然开口问道:“这公债有多少?”
糜芳应声回答道:“启禀父亲,听左将军言,分给我们东海国的有三亿五千万,希望我们帮忙承销。”
糜甑疑惑的望了过去:“承销?”
糜芳赶忙解释道:“就是帮忙推销,尽量帮助左将军把公债推销出去。”
糜甑恍然,点了点头,糜家下面的底层商铺也有类似的服务,比如民间的物件放在糜家的铺子里出售,一旦成交,则能抽成。
“三亿五千万吗……”
糜甑默默的计算了一番,抬眼看向糜竺:“子仲,你如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