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93节

  蔡瓒、蔡琰两人并非草包,他们一路过来时,并没有因为望城已经空虚而贪功冒进,相反,还不断的和派出的细作、谍报联系,接收情报,同时还将侦骑四散,探查周围的情况。

  可以说,蔡瓒、蔡琰在谨慎上,其实是做到了百分百了。

  但问题是,这里可是荆南,巴丘一战虽然打的荆南人震动,但对荆北人的反感却是并未消除。

  荆北军的斥候,细作虽然也能送来情报,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无所不知。

  就以望城军撤退为例,荆北军的斥候只能远远的看见望城军从南面离城,向临湘转进,却没法跟上去追踪对方。

  这就是地利的因素。

  你混在人群中可以看见望城军出城,可你一旦追踪上去了,立刻就能被周围荆南人发现身份,从而暴露。

  除此以外,荆北军的细作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望城上,却反而疏忽了对玉池山的侦查,以至于孙策所部七千人已经悄悄潜伏在山上了都一无所知。

  荆北军中,蔡琰带着本部部曲两千人为前军,蔡瓒则带着本部两千人为后军。两部之间保持两里地的距离,遥相呼应。

  罗县至望城大约为一百里地出头,蔡瓒自离开罗县后,每日保持行军三十里的速度,至第四天上午,抵达了望城东北。

  蔡琰看着望城大门紧闭的城门,转头吩咐道:“去个人,让他们赶紧开城。”

  “是,将军!”

  一都尉应命之后,单人匹马冲向城门。

  “城内的人听着,荆州军讨逆将军麾下,中郎将蔡琰蔡将军已至城外。尔等若是不想满城俱焚,速速打开城门投降。”

  那都尉在城下连喊了三遍,声音倒是很响,城门内外俱是听的一清二楚。

  片刻之后,城门发出吱呀一声,缓缓打开。

  那都尉脸上一喜,回头望向身后的大军。

  军阵之中的蔡琰摆了摆手:“廷圭,你带本部人马先行入城。”

  “是,将军!”

  蔡琰所唤廷圭之人,乃是他的族弟蔡和,此时在蔡琰麾下任校尉。

  接到蔡琰命令后,蔡和一挥手,领了五百人先发,朝着城门走去。他们的任务乃是先行入城,控制城门和城楼,为后续大军入城打开通道。

  届时论功行赏起来,他们也稳居先发之功,毕竟他们的行动自然也是颇有风险的,一旦城里若是有埋伏,第一个中招的就是他们这群先发。

  不过蔡和的神色倒是很放松,毕竟在他的认知里,望城的荆南军早跑了,城里的大户们能有多少部曲,凑个一两百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敢和他们四千人的大军做对。

  蔡和自觉得了好彩头,心里美滋滋的,算计着入城之后该怎么搜刮。

  蔡琰可是跟他商量好了,搜刮出来的财货四六分成,蔡琰拿四,他拿六。不过这并非是蔡琰好心,而是蔡和部下的分成就得他自己承担了,蔡琰是分文不管。

  想着望城虽然不大,但也有千余户人家,即便每家榨取个三五百钱,那也是三五十万财货,更别说城中大户还得另算了。

  就在蔡和想入非非时,城头突然伏兵四起,一百余人从城垛里站了起来,手中皆是弓弩,当即朝着蔡和所部倾泻而来。

  只一个照面,蔡和所部就躺倒了数十人,另有数十人身中一两箭,却因为不是要害而没有栽倒。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战果,完全是因为蔡和太过麻痹大意,正常先发怎么都不可能不防着城头的箭矢攻击。而蔡和所部明明带了盾牌,却大意不用,结果死伤惨重。

  “起盾、起盾!”

  

  蔡和身上也中了好几箭,只是因为身着铁甲,并没有什么大碍,最深的一箭也不过才破了铁甲,被里面的丝绸给阻了下来,仅仅只是咬破了皮肉。

  在蔡和的指挥下,众人纷纷放下盾牌,抵挡城头箭矢。

  同时,弓箭手也在蔡和的指挥下朝着城头开始反击。

  远处的蔡琰一看,也是大惊失色。

  “这是怎么回事情?难道望城守军不曾撤离?”

  蔡琰大声喝骂,却无人回答。

  于是,他也只能先放下这个问题,指挥弓箭手前压,接应蔡和退出城头弓箭的射程范围。

  一番兵荒马乱之后,蔡和总算是撤了下来,但本部已经伤亡一百余人,就连一部分伤员都没能带回来,还留在城墙下凄声哀嚎。

  蔡琰对着蔡和劈头盖脸一通臭骂,这次伤亡最大的原因还是蔡和的麻痹大意。否则就算被望城守军偷袭,也不至于如此惨重。

  蔡和知道自己的错误,低着脑袋不吭声,任凭蔡琰大骂。

  好半晌之后,蔡琰也骂的有些累了,停了下来,开始发号施令。

  此时,蔡瓒以及其所部也抵达了望城城下,看见前军依旧列阵于野,没有入城,很是惊讶。

  蔡瓒亲自带了人过来寻找蔡琰,得知望城诈降,并重创了蔡和所部后,蔡瓒表现的极为震惊。

  “兄长,眼下该如何是好?”

  蔡琰本来想进攻,可既然现在兄长来了,他也不能不问问兄长的意见,更何况蔡瓒才是主将。

  蔡瓒脸色阴沉,询问道:“城里有多少人?”

  “不知道。”

  蔡琰面如锅底,摇了摇头:“不过应该人数不多,刚才城墙上大概百十个人,城门口看不清,但人影稀疏,应该多不到哪里去。只是这弓弩倒是有上百张,让人摸不着头脑。”

  蔡瓒麾下的蔡中突然插话道:“如今各地豪强大户家中大多囤积弓弩,这望城也有不少大户人家,拿出个百余张弓矢也属正常。”

  蔡中的话有些道理,其他三蔡也颇为认同。

  蔡瓒细思片刻,回头询问道:“周围可有警情?”

  探马首领赶忙回答道:“回禀将军,不曾有警情。”

  荆北军如今在平原之上,四面八方都是平原,而且一面是湘水,一面是玉池山,想要突袭他们难度还是颇高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孙策才依旧潜伏着,他要等到荆州军陷入到攻城中后,再开始出动。

  这样一来,蔡瓒哪怕有心逃跑,也来不及收拢部队了。

  蔡瓒听到平安无事,心中的戒心才稍稍放松了一些,随即下令道:“玉池山方向多派侦骑,尤其是湘水边的通道,一旦有情况,立刻示警。”

  蔡瓒最担心的还是望城城南的临水通道,自然要多做准备。

  “喏!”

  探马首领当即应命,然后做出调整。

  蔡瓒则会同蔡琰等人开始准备攻城。

  望城不是大城,甚至都不是县邑,只是一处镇城,正对着荆州军的城东不过一百余步,四千人都没法展开。

  故此,蔡瓒令蔡琰从城北进攻,而他本人从城东进攻,另外从蔡琰所部抽调蔡和,前往城东南警戒。

  分派完毕,各部开始散开,准备发起攻击。

  而望城的城墙上也出现了一百多弓箭手,显然是打算做防御。

  远远的眺望那有些稀疏的防守,蔡瓒心中松了口气,看来城内的确没有多少人手。

  随即,蔡瓒脸上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区区一个镇城大户,也敢反抗方伯大军,真是不自量力。

  “传令下去,攻破望城之后,一日不封刀。”

  蔡瓒的这条命令一下,顿时激起了全军的喧哗,士气登时爆棚。

  不封刀意味着可以随意劫掠、抢劫、贱银、甚至是杀人。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军队还是不会乱杀人,因为人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可以贩卖为奴。而且胡乱杀人的话,只会引来不必要的抵抗,也会造成财富流失。

  总的来说,不封刀就意味着大量的财富和女子,这对于任何时代的士卒(除PLA外),都是无法抵挡的强烈诱惑。

  看见士卒们气势振天,蔡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大手一挥:“进攻!”

第437章 望城大捷

  “主公,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孙河走到孙策身边,看着山下小声禀告道。

  “好,准备行动!”

  孙策看着山下,蔡家几人正准备攻城,此时下山出击,冲到平原上时,正好对方陷入城中进退不得。

  玉池山并不算高,海拔只有七百多米,但胜在占地很大,孙策六千人的部队躲在其中,不派上数千人寻找,根本别想把他们找出来。

  孙策的主力躲藏在一处山坳之中,距离望城并不远,只有十几里地的路程,急行军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半时辰至两个时辰即可抵达。

  随着孙策一声令下,大军开始行动。

  最前面的并非骑兵,而是轻步兵,他们的任务是前出到平原后,尽力赶往北面的湘水,封堵荆州军北逃的路线。

  跟在他们后面的才是骑兵,由孙策亲自带领。

  蔡家军的攻势相当凶猛,本身部曲也算训练得当,此时又得了蔡瓒不封刀的许诺,自然变得横暴起来。

  不到半个时辰,城北和城东都已经有蔡家军的士卒登城,开始向城门拓展。相信再过不久就能顺利拿下城门,到时候大军涌入,望城守卒就再没有反抗之力了。

  可就在蔡瓒、蔡琰喜形于色的时候,远处斥候突然疯狂的示警起来,疯狂的鞭挞着战马朝着主阵赶来。而在斥候身后,大量的荆南军士卒渐渐出现在了蔡瓒的眼前。

  “敌袭!敌袭!!!”

  斥候一边疾驰,一边撕心裂肺的叫喊着。

  蔡瓒身躯微微晃动了一下,旋即清醒过来。

  不行,得跑!

  可当他把视线转向前方,却看见城墙上的己方士卒正追着对方杀进城里,根本没注意到城外的变化。

  这时候想要把部队撤出来,最少也得要半个时辰以上的时间。

  蔡瓒陷入到痛苦之中,随即咬牙发号施令道:“下令蔡中望城北集中,命令蔡琰后退至湘水列阵,主阵向北移动,与蔡琰合军。”

  虽然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但蔡瓒却还是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想要争取一个机会。

  ********

  “主公,荆南来信。”

  陆逊拿着一封帛书,送到了刘封的案头:“孙策于望城大破蔡瓒,生擒蔡瓒、蔡和、蔡中三将,阵斩七百余级,俘虏两千余人,淹死着甚重,仅有蔡琰带数百人渡过湘水逃生。”

  “哦!?”

  刘封惊讶抬头,没想到孙策在荆南搞出这么大阵仗,看来其在荆南军中已经有了不小的权力。

  刘封将帛书打开,仔细翻阅起来。

  一边看,一边嘴角浮现起了笑意。

  陆逊也是恰到好处的逢迎道:“孙伯符此战颇有主公钱塘之战的痕迹,虽不曾动用水军,但藏兵玉池山可算是一妙招。”

  刘封点了点头,孙策送来的战报很是全面,包括蔡瓒、蔡琰等人派出诸多斥候,警戒四方的情况都没有漏掉。

  有了孙策这一战的提振,蒯越再想速下临湘,可就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好。”

  刘封面带笑容,抬起头对陆逊吩咐道:“伯言,伯符此战打的漂亮,汝可以我名义修书一封,告诉伯符不必死守临湘,让他见机行事。”

  “如今蒯异度才刚到夏口,前锋虽有小挫,然无伤大雅。”

  刘封起身在堂上缓缓踱步,一边思考:“我心目出兵的时机,至少也得让荆州军主力在临湘城下顿兵上两三个月方可。”

首节上一节493/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