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92节

  眼看着荆北军步步逼近,桓阶忍不住询问起孙策:“伯符,是否该将望城之军撤回临湘了?”

  如今望城有兵马四千人,其中三千是从益阳撤回的,这些兵马都是郡兵,久经训练,有着不错的战力,自然不能白白虚掷了。

  却没想到,先前还极力撺掇桓阶撤军的孙策却是态度大变。

  “世兄,策以为暂时不必撤军。”

  桓阶大为惊讶,不解道:“伯符先前不是力主撤军的吗?怎么此时又改了主意?”

  孙策却是昂扬道:“先前撤军,是因为益阳、罗县已不可守,如不撤军,则必白白浪费兵力,为敌所乘。”

  “现在改变主意,却是因为巴丘的敌人动了。”

  孙策将桓阶请到地图旁:“世兄请看地图,我先前力主撤军,其实是担心巴丘之敌直驱望城,切断临湘和益阳的联系。可如今巴丘之敌居然先取了罗县和益阳,而不敢动望城。可见其心虚了。”

  桓阶缓缓点头,赞同孙策的判断,可又疑惑不解道:“伯符你这是何意?”

  孙策笑了起来,宛如锋芒毕露:“巴丘敌将既贪且怂,若是其敢于在十日之前长驱望城,那是刚猛勇劲,若是敌不动如山,那是谨慎沉稳。可其偏偏不敢直驱望城,却又忍不住在眼下才分兵益阳、罗县,可见其优柔寡断,又贪念功勋。”

  说到这里,孙策停顿了,看向桓阶,在对方惊讶莫名的目光中,孙策森冷道:“贼可败矣!”

  桓阶震惊莫名,心脏剧跳,张开嘴巴好半晌才挤出一句同样的话。

  “伯符你这是何意?”

  “请世兄给我三千精锐,我必在望城挫败贼势。”

  孙策信心十足道:“若是运气好,可得一场大胜,即便运气差些,也定有斩获。”

  桓阶震惊出声:“伯符此言当真?”

  巴丘一败,输的实在是太惨了,而且当时措手不及,都没来得及封锁消息。

  因此,临湘城中的士气颇为低迷,百姓也惶恐不安,这一直都是桓阶这十多天里的心病之一。

  如果孙策真的能够在望城打上一个胜仗,不求有多大,但凡能够斩首数十级,生擒个十几人,必然能够大大提升己方低迷的态势。

  “策安敢在世兄面前胡言!?”

  孙策拱手道:“只求世兄让我亲自拣选精锐,三日之内,秘密前出至望城,荆北军不来则已,若是敢来,必有露布回传!”

  “好!好!”

  桓阶大受振奋,上前拉住孙策的手道:“如此,就拜托伯符了。”

  随即,桓阶授孙策为都督,拣选三千精锐,昼伏夜出,赶往望城,并接管望城诸军军权。

  得到授权之后,孙策立刻开始拣选精锐,所挑选的人俱是当初跟着他父亲北上的部曲。

  同时,孙策还派人前往望城,让望城守军开始大张旗鼓的撤军。

  三日之后,望城的军队已经撤出大半,而孙策也选足了三千精锐,又得桓阶之助,大开武库,光是铁甲就取用了三百多套,还有战马四十余匹,昼伏夜出,奔赴望城。

  ********

  在孙策拣选精锐的时候,巴丘城内也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两方,一方是黄忠、文聘,一方则是蔡瑁的两个弟弟蔡瓒,字茂圭、蔡琰,字文圭。

  双方争吵的焦点在望城。

  之前蔡瑁偷袭巴丘得手之后,并没有按照蒯越的要求继续进攻望城,而是在巴丘固守,观察形势。

  后来发现罗县空虚,益阳、望城的守军惊慌失措,城门紧闭后,蔡瑁这才信服了蒯越的话,生出了后悔的心思。

  于是,蔡瑁召集诸将议事,想要先拿下罗县和益阳,扫清侧翼的威胁。

  罗县此时城中空虚,几乎是砧板上的肥肉,而益阳却有兵马数千人,城门紧闭,可见是需要费一番力气的。

  蔡瓒和蔡琰两人自然希望分到罗县这块肥肉,而把骨头丢给黄忠和文聘。

  虽然黄忠和文聘也是刘表的心腹,但在蔡瑁和蔡家面前,却也只能忍气吞声。况且对二人来说,也丝毫不惧益阳守军,他们最担心的是分不到功劳。

  于是,两方人马议定,罗县归蔡瓒和蔡琰所取,而益阳则由文聘、黄忠去取。

  作为补偿,等到大军进攻望城时,则由文聘和黄忠为先锋。

  本来大家都已经商量好了,可坏就坏在孙策身上了。

  孙策先撤回了益阳的兵马,使得益阳也变成了空城一座,被文聘和黄忠轻松收复。

  这时候前线细作又传回消息,望城的守军也开始撤军了,如今望城很可能也变成了空城一座。

  这下子蔡瓒和蔡琰不满意了。

  原本望城是作为骨头的补偿才留给文聘和黄忠的,结果现在益阳、望城的守军居然全跑了,这两根骨头居然一眨眼,全变成大肥肉了。

  这让蔡瓒和蔡琰如何能忍。

  两人立刻去找了蔡瑁,想要说动蔡瑁改换安排,将望城交给他们俩去取。

  “兄长,这不公平!”

  一进大帐,蔡琰就大声嚷嚷起来:“益阳那几千荆南军撤了,白白给了那两兵痞一个大功。”

  罗县根本无人据守,虽然也是功劳,但肯定比不上益阳这等数千兵马据守的城池。

  虽然如今益阳的荆南军撤退了,可黄忠、文聘也可以说成是被自己给击退的,蔡瑁他们还真没法否认。

  如此一来,文聘、黄忠他们的功劳可就反过来居于蔡氏兄弟之上了,也难怪蔡琰气成这样。

  “罗县是你们挑选的,现在又来说不公平。”

  蔡瑁却是冷冷的看着自己两个弟弟:“你们当我这个都督说话是放屁吗?”

  蔡瓒、蔡琰俱是一惊,赶忙匍匐在地道:“兄长息怒,我等不敢。”

  蔡瑁是兄长,而且自小就是他们一辈中才能最高,最得长辈喜欢的子嗣,因此蔡瓒、蔡琰以及族中同辈子弟都很敬重畏惧蔡瑁。

  现在看见他发火了,两人自然立刻滑跪了。

  看见蔡瓒、蔡琰老老实实求饶了,蔡瑁冰冷的面庞这才转暖:“将令都已经发下去了,现在才说不公,如之奈何?”

  其实蔡瑁此时心中也是又气又悔,他后悔的是没听蒯越的话。要不然眼下望城都应该已经拿下了,还能顺势兜住益阳那数千精锐,自己的战功必然再上一个台阶。

  蔡氏兄弟俩这时候来告状,其实正是撞在他枪口上了。

  蔡瓒要比蔡琰机灵,从蔡瑁的话里听出了些许深意,于是大着胆子试探道:“兄长,您之前的将令乃是全歼益阳守军。眼下益阳守军成功撤离,这是不是也意味着黄忠、文聘二人未能全功?你剥夺他们继续进攻望城的权力,也算是事出有因啊。”

  蔡瑁眉头一挑,觉得蔡瓒说的还真有些道理。

  蔡琰一见,赶忙帮腔道:“大兄,我觉得二兄所言有理啊。明明是黄忠和文聘二人疏忽大意,居然让益阳的荆南军给跑了,您不惩处他们,只是剥夺了他们后续行动的权力,这已经是法外开恩了啊。”

  蔡瑁了一眼蔡琰,沉思片刻后:“你们确定能够拿下望城?”

  蔡瓒、蔡琰一听,顿时激动起来:“大兄放心,望城兵马已经撤离,如今不过空城一座,难道我们俩还能拿不下一座空城?”

  蔡瑁点了点头,他就算不信自己这两个弟弟,也信得过蒯越的判断。既然蒯越都认定了荆南军不会有反击之力,那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好,既然如此,那就依了你们。”

  蔡瑁当即下令,命蔡瓒、蔡琰二人统领本部人马共计四千人,前往攻取望城。

  本来蔡瓒、蔡琰觉得就带罗县两千人足以,可蔡瑁却担心临湘的反应,让他们带上全部部曲。

  这样一来,有四千人防守望城,就算临湘以主力反扑,都未必能在短期内破城,而蔡瑁、黄忠和文聘随时可以顺湘水前往望城救援。

  蔡瓒、蔡琰两人自然唯命是从,当即整点兵马,准备前往罗县。

第436章 四蔡中计

  同时,蔡瑁则传令黄忠、文聘统领本部,驻守益阳,取消了攻击望城的任务。

  这命令一下,文聘和黄忠顿时怒了。

  本来都已经说好了的,怎么能如此轻易就变卦?

  蔡瑁以黄忠、文聘未能堵住益阳兵马为借口。

  可益阳的兵马早在他们出发之前就已经跑了,这责任显然在蔡瑁身上。

  若不是他求稳,在巴丘观望了十余日,益阳兵马就是插上翅膀也跑不了,可现在反倒成了他们的过错了,这让黄忠和文聘如何能接受。更别说到嘴的肥肉还要吐出来,反交给蔡瓒、蔡琰这两个废物去吃了。

  于是,黄忠、文聘星夜赶回巴丘,在蔡瑁的大帐中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可蔡瑁最终还是凭借身份地位压服了文聘和黄忠,毕竟蔡家可是刘表的外戚,文聘、黄忠只是刘表的部将罢了。

  不过蔡瑁也并非只是一意孤行,同时也给与了安抚,许诺来日蒯越抵达巴丘之后,他一定将益阳的功劳如实上报,同时尽力为文聘和黄忠争取先锋的位置。

  黄忠和文聘又不是傻子,你先前就已经说话不算话了,现在又来许诺,真当他们俩是傻子吗?

  况且现在又玩虚的,两人心里恨极,可面上却还是应付了一下。

  比起黄忠的僵硬,文聘的敷衍就显得有诚意的多,这也让蔡瑁对黄忠更为不满。

  老兵痞,要不是刘表无人可用,会看上你?

  黄忠、文聘做出让步之后,蔡瓒、蔡琰两人自然大喜过望,当即就带着本部兵马四千人赶往望城。

  东汉时代的望城大致就是日后长沙市的望城区,只是略有不同,这个时代的望城并非在湘江以西,而是在湘江以东。

  故而从罗县至望城,都不需要过河,直接走陆路,只需两三天即可抵达。

  蔡瓒、蔡琰只觉得这不过是一场武装游行罢了,望城的兵马都已经悉数撤回,荆南军显然已经丧胆。若非如此,他们如何会下这么大的力气,硬生生从黄忠和文聘的手里抢下望城。

  果然如他们所料的那般,细作不断来报,望城城中已经一片空虚,原有兵马在这几天内悉数撤离,如今城中只有十几个大户人家凑了部曲维持治安。

  只要大军一到,必定开门以迎。

  蔡瓒和蔡琰两个人做梦都想不到,他们刚出了罗县没多远,就已经被孙策的人给盯上了。

  孙河一边监视着蔡瓒军的动向,一边不断的派遣亲兵向后方孙策处传递情报。

  刘封这次给孙策派来了不少人手,其中就包括了孙河、孙皎等孙氏族人。

  这些人无疑都是孙策的亲信,也愿为孙策效力,他们和孙策一样,都希望以军功在刘封的手底下站稳脚跟。

  哪怕死了大哥的孙皎也是如此。

  收到情报之后,孙策大致定下了作战计划。

  决战的地点就在望城城外。

  此地有天险相助,地形对孙策极为有利。

  之所以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一片平原地带,却偏偏夹在山脉和河流中间,而望城,就像是一颗诱人的果实,躲藏在山脚和河流的汇聚点。

  以望城为基础,望城城东是一道名为玉池山的山脉,海拔虽然不高,却结结实实的封堵住了望城西面,整个山体一直延伸到湘水旁才留出一道陆地通道。可这唯一的通道想要过去也不容易,因为这里必须要经过望城城墙之下,若是城墙上有一队弓弩手,势必会给城下军队造成很大的伤亡。

  最可笑的是,如果蔡家军当真要从这里突围的话,那也只会把全军给送到临湘城下,可谓是自投虎穴。

  望城以西,则是湘水。

  湘水绕过望城城西,转向城南,然后在城东南和玉池山遥相呼应,夹出一条通路。

  孙策所部此时埋伏在玉池山上,同时又悄悄的以一部千人趁着夜色潜入望城,暂躲避于望城大户人家家中。

  这一营千人分为两部,一部为五百人甲士,其中有两百铁甲士,专门用于死守城东门,务必阻击蔡瓒、蔡琰入城,而另外一部则为五百人弓弩手,到时候控制城西、城南的城墙,阻塞蔡家军南逃。

  孙策的主力,则躲藏在玉池山上,等待蔡家军进入伏击圈中,然后从东南往西北抄袭,将蔡家军驱赶向湘水,最终彻底围歼对方。

首节上一节492/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