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91节

  桓阶郑重说道:“兄长已知错矣,此番必对贤弟马首是瞻,还请贤弟莫要再做推辞了。”

  形势由不得桓阶不做此低姿态,孙策之前的策略已经证明了其先见之明。孙策更是在巴丘被突袭之前,就已经警告了张羡、桓阶等人。

  孙策当时就以蒯越多谋善奇策,必不会老老实实引兵南下。其很可能以大部为诱饵,拣选精锐,突袭巴丘。

  但张羡、桓阶并不以此为意,虽然采纳了孙策的建议,给巴丘张程等将发去了命令,要他们小心防守,可最终的结局却是巴丘一日而破,八千大军只剩下了两千余残部。

  孙策长叹一声,还是心动了。

  能够指挥临湘之军拖住对方,这功勋可比如今灰溜溜离开临湘要大的多。

  孙策志向远大,虽已经为刘封所服气,但并不代表他就不想封侯拜将了,他一介武人,想要封侯拜将,可不就得靠军功吗?

  “好!既然世兄如此抬举孙策,那策必尽力而为!”

  听得孙策的话,桓阶顿时大喜:“贤弟你只管放心,愚兄必全力支持你。”

  孙策点点头,随即说道:“世兄,如今有两件急事,当先行之。”

  桓阶赶忙问道:“伯符尽管直言,阶定竭尽全力。”

  孙策满意的笑了起来:“第一件事,立刻撤回益阳、望城所驻兵马,务求使其中安全撤回临湘,若是湘水已为荆北军所阻,那就走陆路撤回。”

  看见桓阶有些疑惑的眼神,孙策不得不多加了一句解释:“益阳得有兵马六千人以上,才能形成威胁,如今只有三千兵马,根本无足轻重,纯属闲投散置,还不如把这股兵马撤回临湘来的有用。”

  桓阶顿时羞赧不语,这可不就是桓阶和张羡等人犯下的错误吗?

  当时还以为是照顾到了孙策的面子,可如果不是孙策此刻提的建议,他如何知道孙策反而对此极不满意呢。

  “那第二件事是何?”

  孙策接着说道:“第二件事就是腾出一片兵营,专门接纳巴丘败军,禁止其所部出营,待重新整编安定之后再说,以免得所部传播恐慌,挫动临湘士气军心。”

  桓阶恍然大悟,当即一口答应了下来:“伯符且宽心,此事我必依你。”

  随即,桓阶朝着亲信吩咐了两句,让他们去拟定公文,然后盖章送往益阳和望城。另外,再派人前去接应区雄败军,入城后直接归营,无令不得外出。

  眼见得桓阶如此行事,可见诚意十足,孙策心中又安定了几分。

  接下来,孙策又提出了一些守城纲要,同时还要调整布防。

  桓阶对此一一应承,无有不应。

  ********

  蔡瑁占领了巴丘之后,并没有按照蒯越的命令继续前进,进取望城,以此来切断武陵郡,长沙郡左翼各县邑对临湘的援军通道。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并非是蔡瑁不从蒯越的军令,而是他担心贸然进兵,万一遇上了临湘的援军,那他可就成了孤军深入的一方了。

  蔡瑁此时除了本部四千精锐外,另外还有黄忠、文聘两部共六千人,总共一万兵马。

  打破巴丘的确不曾折损多少兵力,只有数百人伤亡。但在分兵巴丘之后,能够继续南下的兵力不过七八千人,而临湘却还有足足四万人的大军。

  蔡瑁如今想的是见好就收,袭取了巴丘城,已经打开了进军临湘的通道,自己是毫无疑问的首功之臣,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去冒险了,至少蔡瑁不觉得就靠自己这一万人,能够把临湘给打下来。

  万一他听从蒯越的命令继续进军,在攻击望城的时候被荆南军给切断了后路,或是引来了临湘重兵的反击,那自己可就变成了先胜后败,前功尽弃了。

  还有一个关键,蔡瑁的意见得到了黄忠和文聘的一致支持,这也给了蔡瑁违反军令的底气,更何况蔡瑁本身也有临机处断权。

  蔡瑁一边在巴丘休整,一边传讯给后路的蒯越,另外一边则传檄露布回襄阳。这也给了益阳、望城的荆南军撤回临湘的机会和时间。

  ********

  “叔父,蔡都督回禀,已经拿下巴丘,只是荆南军已经有所反应,他担心孤军深入,会为敌所乘,故此停留在了巴丘城内整军,收拢粮食物资,等待后援抵达。”

  蒯祺手里拿着帛书,匆匆走进大帐。

  蒯越眉头微微一皱,伸手接过帛书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叹息一声。

  蔡瑁的举动虽然不合蒯越心意,但他却也能理解对方,更重要的是,他不可能和蔡瑁因此而翻脸。

  蔡瑁肯听他的命令,带着少数精锐长途奔袭就已经是忠于刘表和荆州了,这事从结果来看,似乎十分轻松可行。

  

  可蔡瑁出发前却是全然不知,纯粹是靠着蒯越对敌的判断和推测,本身也做好了偷袭不成,回师州陵的打算。

  看见蒯越捏着奏报不说话,蒯祺脸上闪过一丝担忧,上前假装帮蒯越整理书案,一边小心翼翼的建言道:“叔父,蔡公居于前线,知晓的情况必定比我等要多,况且黄、文二位中郎将也俱附书支持蔡公决断,可见事情并非是蔡公一人如此判断的。”

  蒯越放下帛书,瞥了一眼自家侄儿。

  蒯祺赶忙低下头,却听见蒯越叹息一声。

  “你也不必为蔡德担心,我如何会真的责罚于他。”

  蒯越沉思片刻,下令道:“你替我起草一道命令,让蔡德派人侦查罗城和益阳二县,若是有机可乘,且将此二城拿下,若是能够留住两城守军,可再记他蔡德大功一件。”

  蒯祺惊讶抬头,有些不解的看向蒯越。

  蒯越明白自家侄儿这是看不懂自己的操作,想到蒯祺已经是蒯家下一辈中最优秀的子弟,蒯越便借机教导他道:“之前我让蔡德长驱直入,再攻望城,是因为我料定荆南无人有能力领军反击。巴丘一下,荆南军势必丧胆,如何敢出临湘迎击我军?只可惜蔡德过于求稳,不敢冒险,白白靡费了机会。”

  蒯祺有些恍然,明白了自家叔父的信心来源于何处。

  巴丘的大捷恰恰证明了蒯越对荆南军判断的准确,可蔡瑁却不敢扩大优势,着实浪费了大好机会。

  蒯越继续教道:“如今巴丘城破,荆南必定震动,各地县邑人心不稳,而临湘亦不敢再分散军力。趁着这个时候,我让蔡德先行拿下罗城、益阳两个要点,为我大军扫清后路掣肘,同时再相机吃掉荆南的部分军力,虽然不如进军望城所得之利,但也胜在稳妥。”

  蒯祺接道:“原来如此,那给蔡公记上大功一件,也不算为过。”

  蒯越笑了起来,带着孺子可教的欣慰点了点头:“去吧,写完之后交我用印,速度送去巴丘。”

  “是,大都督。”

  蒯祺赶忙应了一声,转去一旁的案几上书写。

  等到写完之后,蒯祺拿着命令来寻蒯越用印时,后者突然问道:“扬州那边可有什么动向?方伯处可有新的消息传来?”

  蒯祺愣神了下,片刻后回答道:“扬州无有什么动向,只是有一支数千人的船队抵达柴桑港,驻扎于柴桑城中。这支船队有大小战船两百余艘,其中艨艟二、三十艘,其余皆是小船。”

  “嗯,此事你曾通报过。”

  蒯越点点头:“我有印象,那方伯处可有消息传来?”

  蒯祺赶忙答道:“方伯已经连续两次派人前往江夏,督请黄太守务必看好大江,下令东来战舰,不得逾越樊口一线,另以夏口为界,但有片板过界,立斩不饶。”

  樊口在昌江鄂城县,是江夏第一道坚固防线。这里不但有大型水寨,更常年驻扎上百条大小战舰,水陆精兵五六千人。

  至于夏口,就是汉水入长江的入江口,汉水古称夏水,而入江口则称谓夏口。这里也是日后的武汉市汉阳地区,对岸就是孙权在几十年后依托蛇山所建之夏口城所在。

  如今夏口城不但是黄祖亲自镇守,更集结了黄祖麾下大半精锐和战船。这里可以说是对扬州最后一道坚固防线,而且与襄阳有汉水联通,可以通过汉水轻易来援。

  故此,刘表将夏口定为界限,一旦有失,就要问罪黄祖,也是因为这里实在是太过重要的缘故。

  丢了樊口,襄阳还能增援夏口,可丢了夏口,襄阳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还有一个极为可怕的结果是,一旦扬州占领了夏口,便可以割裂整个襄阳战线,从而获得战略主动权。

  众所周知,南阳盆地为南阳、襄阳所分割,各自占据一半。

  而襄阳盆地又为襄阳、随州所一分为二,以天然绿林山(后世为大洪山)所分割,形成了山体左侧的襄阳(汉水)通道,以及山体右侧的随州(水通道)。

  自古以来,襄阳的地位要远高于随州,这是因为汉水和北面南阳水系所连接,可以自由通行,不论是以北伐南,还是以南讨北都能借助汉水、沔水、水等江河运输物资。

  可随州通道虽然有水,但水的发源地就在桐柏山中,和南阳盆地里的其他水系相隔数百里,根本毫无关联。

第435章 伯符献策

  如此一来,随州通道从军事地位上,就彻底被襄阳通道给比下去了。

  可这并不代表随州通道里就毫无价值了。

  这里有水灌溉,还有随县、唐乡、平林、南新、云杜、等多个县邑,一路连接东江汉平原,是有名的粮仓。

  扬州一旦占领了夏口,可以肆无忌惮的侵吞整个东江汉平原,而襄阳到时候只能坐视扬州在东面扩张,而没有半点反击之力。

  除非重新夺回夏口或者不惜重兵出击,从陆路绕道南阳郡,多走数百里路,从北面救援随县,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慢性失血。

  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扬州有水路,完全可以凭借后勤优势避而不战,从而耗死襄阳援军。

  更糟糕的是,襄阳和江陵的之间的水路联系也会被切断,扬州军可以先侵吞了整个东江汉平原之后,再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先打南郡江陵城,剪除襄阳羽翼。

  到最后,襄阳就只剩下了汉水水系的狭长地带,坐等对方沿着汉水向北推进了。

  这就是为什么江夏郡的郡治明明在西陵城,可黄祖却不呆在西陵,而是要在夏口筑新城而守了。

  就冲着这一点,黄祖就绝对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至少在战略眼光上还是有些实力的。

  刘表把夏口当做底线,其实也是提醒多过惩处。

  因为一旦夏口丢了,黄祖大概率也是活不下来的。

  原时空中,黄祖输了孙策、孙权那么多次,自己都每每逃生成功。唯有最后沔水决战时,夏口城陷,黄祖才为孙权阵斩。

  由此可见夏口之重要。

  只要能守住夏口,黄祖就不会有事。

  蒯越自然看的出来里面的猫腻,但刘表能够有这样的表态,他其实也已经满足了。

  只要夏口还在黄祖手里,那蒯越的后路就十分安全,而且后勤补给也可以从南郡江陵那边补充,他就没有全军覆没的威胁,甚至都还有一战之力,再不济也能安全退过长江。

  到时候不论是冒点风险顺着汉水撤回襄阳,还是安全起见先撤退至江陵,都是可以选择的选项。

  “以我大都督令传檄夏口,请黄太守不可轻动,只需谨守门户,阻守江防,此战便有黄太守一份大功。”

  蒯越思考再三,觉得刘封不过新占扬州之地,水军难以同江夏水军相比。

  唯一的破绽,就是黄祖忍耐不住,主动出战中伏。故而为了避免黄祖出战,蒯越不惜以功勋相诱,可见他对黄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的。

  ********

  却说临湘城中,张羡醒来之后,桓阶立刻将自己所行的举措报于对方。

  张羡这时候也没了心气,自家宗族大将张程一战就兵败身死,亲信熊尚被俘,只有区雄一个人逃了回来。

  想起孙策当初的建言,张羡心里悔恨的直冒苦水。

  “伯绪所行甚好。”

  张羡艰难的想要起身,一旁的张怿赶忙上前搀扶。

  “孙坚之子果然名不虚传,只恨羡之前不曾听取他的良言。”

  张羡当即表态道:“既然伯符还愿留下助我,伯绪可倚仗其才,以安危局。”

  “谨遵明公之意。”

  桓阶退下之前,又劝说张羡要多休息。

  他刚一出府,孙策就迎了上来:“世兄,明府身体可好?”

  桓阶笑着答道:“用了汤药,如今已能起身。”

  张羡这次算是小风邪,差不多就是后世的腔梗,算是中风的前奏,必须要卧病静养,故此才将郡中军权暂时托付给桓阶。

  回到桓阶府中之后,他面泛笑容,语出真心的感谢孙策道:“明公听说了你的建言,很是高兴,还望伯符能多多建策。”

  早在十天之前,孙策就已经断言巴丘之敌必然会去夺取益阳和罗县。

  桓阶也已经听从他的建议,放弃了这两处地方,将兵力撤回望城,准备汇合之后最终撤回到临湘城里。

  事情发展果然如同孙策所推断的那样,巴丘的荆北军在破城之后休整了八天,随后分派两路人马,各有两千人,分别拿下了罗贤和益阳。

首节上一节491/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