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90节

  哪怕拿下了夷陵、夷道,冲出了三峡,面对的却是大片平原之上的刘表主力,胜负仍在未知,而且刘表即便战败了,一样可以靠着坚城防守,给动员后背力量拖延时间。

  因此,刘璋仅仅只是派出一支三千人规模的军队进驻白帝,谨防刘表南下平叛是假,攻打西川是真。

  这个概率其实几乎为零,故此刘璋也只是正常应对一下,仅仅只是派出了三千人而已。

  至于趁机集结重兵出三峡,攻荆州,刘璋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他可不想为张羡火中取栗。

  南面的交州,此时由士燮暂以交趾太守的身份暂领交州政务,等待交州刺史或交州牧赴任。而交州人几乎没有什么野心,只要你不兴兵锋,不横征暴敛,不收缴地方权柄,交州的士族豪强其实还是挺配合的,愿意分你一杯羹,只求你别折腾,大家一起发财。

  他们对于北方的战争,态度极其超然,既不担心张羡败北了之后,刘表会继续南下,顺势侵吞交州,也不担心张羡大胜之后,会向着交州扩张。

  对刘表和张羡之间大战最为关心的,无疑是关中诸将、袁绍、曹操和刘封这四方了。

  其中关中诸将实力太弱,而且还四分五裂。

  对荆州最为关注的无疑是张济、张绣叔侄俩,但他们拢共也就万把人,实在是无力撼动刘表的统治基础。

  张济犹豫过是否出兵,可眼下出兵,会影响荆州的春耕,而张济最大的财政粮食来源就是每年秋收的时候出武关,入南阳的抢粮活动。

  影响了南阳的春耕,那不就是砸自己的饭碗了吗。

  因此,张济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放弃,就算要南下,也得等九十月秋收时节再说了。

  曹操此时正在向关中用兵,主攻方向是李、郭汜。

  这两个家伙如今还有兵马三万余人,但两人又闹掰了,在曹操出兵之前,还在互相攻伐。

  等看见曹操出了潼关,李和郭汜这才吓的赶紧议和,想要联兵对抗曹操,还去信招揽张济北上合兵。

  张济如今也在犹豫之中,更顾不上荆州的事情了。

  曹操这边收到消息后,也是进退两难。

  这次桓阶在荆南搞事,游说张羡起兵,曹操不但知道,而且还给了桓阶名分上的援助。

  原因很简单,自然是曹操想要对刘表下手了。

  刘表和袁绍是老相识了,同时也是老盟友。

  刘表当年能在荆州站住脚跟,就和袁绍的支持有着不小的关系。后来刘表和袁术之间关系恶劣,自然也就和袁绍关系越来越好了。

  在曹操的眼里,他和袁绍保持盟友关系还好,一旦撕破脸,刘表九成九会选择站在袁绍一边。

  既然如此,那他不如先下手为强,把南阳郡给抢下来,也要遮蔽雒中和颍川。

  只是曹操原本估计,以刘表的性格,恐怕没那么快能起兵。

  曹操干脆赶个早,先把关中的李和郭汜给解决了,到时候平定了关中,正好走武关道,下南阳,打刘表一个措手不及。

  若是能够全取襄阳以北,那自然是极好的,最不济,也得抢下南阳北边部分。

  如果曹操是喜笑颜开,蠢蠢欲动,那袁绍则是极其震怒,对着张羡破口大骂,斥其不忠不义之徒。

  他之前派人前往荆州,带回来了的消息让他十分满意。

  刘表不但愿意和他深化盟约,而且表态只要他兴兵南下,荆州军必会自南向北,抄袭曹军后路。

  如果刘备敢于参战,那刘表就会走长江攻击扬州,牵制刘备军主力,给袁绍击破曹操争取时间。

  刘表这么上道,袁绍如何还会有半点不满意?

  这时候张羡突然跳出来,在荆南举兵反抗刘表,袁绍恨不能当场把张羡给捏成碎渣。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年初的时候,袁绍又派了使节去往易县,想要劝说公孙瓒同自己和睦,双方罢兵,不再征战。

  袁绍开出的价码是,承认公孙瓒在易县的权力,只要公孙瓒不出易县,袁绍就绝不会对他动兵。同时,易县的所有税赋田赋,尽数归于公孙瓒所有,不需要向袁绍和朝廷上交半点。

  袁绍自以为诚意十足了,他都下定决心,只要公孙瓒愿意议和,且没有因为议和而自己崩溃,他就真心实意的履行合约。

  毕竟抽出手来先南下,把曹操给先解决了不好吗?

  和曹操一比,公孙瓒实在是只能算作疥癣之疾,而曹操却是心腹大患。

  和众臣们议论了一番之后,决定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对公孙瓒动兵。

  刘表那里实在是路途遥远,还隔了曹操、刘备两人的地盘。袁绍哪怕兵力再强盛,那也是鞭长莫及。他也只能期盼刘表此次南下平叛能够尽快获胜,然后再回师北上了。

  刘备得知张羡举兵,刘表南下平叛时,也是大为惊叹。

  没想到又让自家好大儿又猜对了。

  那这么说起来,这次战事的结果,很可能也会如自家好大儿所说的那般。

  于是,刘备修书送来扬州,询问刘封计划进展,同时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和他传信。

  

  刘封收到书信后,很是高兴。

  刘备会有这样的转变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而且刘封也的确想要从北方再调拨一批粮食过来。

  如今府库里还有两百六十余万粮食,以每月三十万石粮食来计算的话,足以支撑八个月,那时候都到今年的秋收了,自然会有新粮入库。

  不过粮乃是大军之胆,准备做的越充足越好,而且也要考虑到额外的开销。

  己方的目标可是要全歼刘表南下大军,如此一来,就要做好养活数万俘虏的准备。而且解决蒯越军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战役目标。

  真正的最终目的是鲸吞荆州,消灭了蒯越军后,大军还要继续北上,进攻襄阳、江陵、西陵,南面也要配合镇抚荆南。

  所以援军和粮食自然是多多益善,刘封也就不同刘备客气了。

  经过书信往来,刘封和刘备最终达成了一致。

  首先,刘备再从徐州给刘封调拨五十万石粮食,暂寄存在江北厉阳城。

  这里是长江江北港口,又是孙家军驻扎多年的要地,城中粮库众多,设施齐全,还有能够容纳大量船只的港口,可以算是最好的几处前进基地了。

  其次,陈登所部两万人听从刘封的调拨,可以随时根据刘封的命令加入荆州战场。

  末了,刘封却是泼了刘备的一盆冷水。

  在刘封看来,战事才刚刚开始,刘家军此时还远远没到插手的时候。

  最少也得三四个月之后,才是出兵的合适时机。

  别看蒯越大军沿着汉水南下,浩浩荡荡,可实际上的进军速度并不快,别说抵达临湘了,就是抵达长江北岸最少也得再走上一个月。

  刘封此时只是做了几手闲子。

  第一手就是传令周瑜,让他暂停扫荡山越,集中兵力开始整训,另外拨给周瑜三千山越兵名额,让其招募山越精锐,进行训练。

  第二手就是让庞统返回江陵,说服庞家跳反,伺机拉拢冯、习、马、霍等家族。

  第三手则是派人前往荆南,接触零陵、武陵、桂阳三郡士族豪强,试探他们对刘备、刘封父子的态度,寻找可以合作的潜在对象。

  在平静了一年之后,中原大地上再次燃烧起了更为炽热的战火。

  袁绍在河北出兵三十万,征伐公孙瓒,而公孙瓒派遣自己儿子公孙续连夜出城,前往黑山张燕处求援。

  张燕接到公孙瓒的书信后,当即起兵,举黑山十万大军应援。

  一时之间,河北战事如火如荼,双方你死我活,谁也不会后退半步。

  曹操则起中原之兵出通关,威逼长安。

  李、郭汜联兵三万,困守长安不战。

  刘表兴荆北大军南下,刘璋又第四次派庞羲与李思等人统兵两万攻击张鲁。

  一时之间,唯有这几年连年战乱的刘备父子俩平静了下来,其他地方尽是战火绵延。

  但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刘封已经开始悄悄调度兵力,水军被分散开来,屯驻于厉阳、芜湖、彭泽、柴桑等地,伺机待发。

  收到孙策的书信之后,刘封也是眉头紧皱。

  这张羡、桓阶之流,军事能力竟然如此之差?

  而且还听不进孙策的正确意见,当真是蠢的无可救药。也难怪荆南一手好牌,却只是坚持了一年时间,张羡病死之后,临湘很快就破城了。

  以刘封之见,既然已经有临湘坚城在手,那这巴丘城还有什么可守的?

  如今荆南缺少的是兵力,不是坚城。

  那八千兵马放在益阳的威胁,可要远远比放在巴丘大的多了。

  刘封沉思片刻,当即修书一封,送去临湘孙策处。

  一来,提醒孙策保存好自身,当走就走,不必一定留在临湘城里。之前让孙策留下,是希望能借孙策之能,帮助张羡他们,最好能够更多的消耗荆北军。

  可现在张羡、桓阶等人的军事能力已经暴露无遗,那孙策继续留在临湘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意义。

  既然如此,那不如让孙策离开,保存自身来的重要了。

  二来,则是提醒孙策,蒯越虽然走大路,但此人深中足智,熟读兵法,要当心他以自己为诱饵,暗地里施以奇策,偷袭巴丘、临湘。

第434章 荆北告捷

  正如刘封所预料的那样,蒯越沿着汉水南下,一路大军逶迤,连绵十余里,日行不过四十里,并不着急赶往荆南。

  可暗地里,蒯越早已经遣蔡瑁统帅一部分精锐水军,配合黄忠、文聘两将,伪装成商船一路南下,日夜兼程,竟然只用了十五天就已经入了长江,距离巴丘不过两百里。

  以舟船的速度,两百里不过一日一夜而已,即便晚上休息,也只需两日即可抵达。而此时,荆南军的援军才刚刚抵达巴丘,还以为荆北军远在竟陵,最少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抵达巴丘城下。

  张程、区雄、熊尚三人猝不及防,被蔡瑁偷袭破城。

  张程被黄忠临阵斩杀,熊尚为文聘所擒,只有区雄带着残兵突出重围,一路逃回临湘。

  六千郡兵,两千青壮,八千荆南士卒被斩杀七百余,剩下俘获大半,只有两千余残兵跟着区雄逃离巴丘。

  消息传回临湘,举城震动。

  张羡当众昏倒,桓阶不得不站了出来,代替张羡处置诸多事务。

  桓阶一边将张羡送回后府,又招来大夫看顾,同时宣布临湘进入战备之中,封闭各大城门,仅仅留下南门供百姓出入。

  同时,加强各处禁卫,增加城中巡逻队伍,提升武库、粮库等等重要设施的警卫力量。虽然军事指挥能力不行,可在这些内政后勤工作上,桓阶的能力还是非常出色的。

  在桓阶的努力之下,整个临湘重新安定了下来。

  镇抚住了临湘城后,桓阶亲自上门,前来寻找孙策。

  “世兄,你怎么来了。”

  对于桓阶的来访,孙策极其惊讶,这时候桓阶作为城中的定海神针,即便要见自己,派人来传召即可,哪里用亲自上门。

  只是孙策小看了桓阶,后者却是朝着他郑重一礼:“伯符,先前都是我等错了,此番前来,乃是想请你出山襄助。我当建言明府,将军事职权转交给你,请你务必守住临湘,护佑长沙百姓不受刘景升残害。”

  孙策心中怦怦直跳,没想到桓阶居然给了这么大一个诱惑。

  孙策也有想过桓阶等人会服软,也因此犹豫要不要听从刘封的话,撤离临湘。可是他真的想不到桓阶居然会玩这么大,居然敢以身家性命相托付。

  至于张羡,只要桓阶有了这想法,张羡十有八九是会答应的,他对桓阶就是如此的言听计从。连举兵造反都听桓阶的了,军事指挥权也未必会出格多少。

  孙策沉吟片刻,开口道:“世兄,策安敢有此想法……”

  不等孙策的话说完,桓阶就打断了他:“伯符,你可是还在埋怨我之前在军议之中不曾支持你吗?”

  “这如何可能。”

  不管孙策有没有,这事肯定是不能承认的。

首节上一节490/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