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99节

  *

  时间回到数日之前,黄祖于夏口接到黄导的急报,登时吓出一身冷汗,当即召唤军中大将议事。

  黄祖麾下有大将黄射、张硕、邓龙、苏飞、陈就、吕介、张虎、陈生等人,俱是精悍强将,所组的江夏军,也是水陆两栖精兵。

  听闻扬州军当真大兵犯境,众将俱是震惊不已。还是那句老话,现在扬州军的动员速度,是其他诸侯望尘莫及,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邓龙甚至质疑黄祖收到的消息是否可靠,他都怀疑是不是前线细作谍报出了问题。

  可等到黄导把具体情况详细描述了一遍,更是拿出刘勋求援的文书,众将这才真的认识到,扬州军已经攻入江夏郡境内了。

  “你是说,如今蕲春、下雉两县已经失守,刘勋带兵在西塞营垒阻敌?”

  苏飞仔细的询问着黄导,末了沉思片刻,起身朝着黄祖拱手进言道:“主公,扬州军犯境已成定局,如今之际,当立刻遣人前往襄阳告急,恳求方伯早发援军。此外,我军当立刻于沙羡集结,以夏口为前敌,恳请主公立刻移驾沙羡。”

  吕介也开口补充道:“主公,末将以为苏校尉所言甚是。只是求援并非只有襄阳一处,主公可别忘了,蒯大都督正带着七万大军于临湘城下,即便陆军来不及回撤,水师日夜兼程之下,十日之内,定能与我军在沙羡合兵。”

  “善!”

  黄祖一拍额头,甚是赞同:“苏、吕二位校尉所言甚是,我当依计行事。”

  夏口位置关键,城小而坚,与其说城,不如说是临江要塞,只需少量精锐即可坚守城池,而黄祖本人则离开夏口,前往沙羡聚拢水军。

  水军决战和陆军决战不同,水军以船只为重,只要有船,就还有的打,一旦船只尽丧,那就彻底完蛋。

  故此黄祖眼下必须身在水军容易集结之处,而并非是夏口城里。

  沙羡与夏口不同,这里是港口大城,能够囤积大量船只,城中也囤积了大量的物资。

  苏飞以夏口为据点,以沙羡为反击基地,这般安排可谓是深合水军秘要。而吕介的补充更是凸显了沙羡集兵的优势,这里更方便同南征水军成功会师合兵。

  会议最后,黄祖做出决断,遣人走水路飞往襄阳、临湘告急,乞求援兵,然后留大将吕介领本部三千精锐驻守夏口,余部俱往沙羡集结,伺机与扬州水军决战大江之上。

  江夏如今有兵马三万,之前在西塞折损兵马两千,此时分兵三千于夏口,三千于西陵,三千于章陵郡。

  沙羡能聚拢之兵,只有两万上下,这还得看沙羡当地的士族豪强是否愿意出大力气。

  兵力对比上,黄祖已经落入明显的下风。

  偏偏西陵的三千人还抽调不能,三千人放在西陵,再加上西陵城内的豪强部曲和青壮,勉强也能守住。若是刘封分兵来攻,还能牵制对方不少兵力。

  可如果把这三千人给抽走了,那西陵豪强说不定就直接献城投降了。而一旦西陵失守,为刘封所得,那至少三分之一个江夏郡是没救了。

  因此,虽然兵力匮乏,但黄祖最终也没敢抽走西陵的三千驻军。

  **

  在拿下了鄂城县和邾城县后,扬州军的兵锋缓了下来。

  一来是等待后续援军,二来则是巩固战线,调整部署,三是补充船队物资,也让陆军上岸休整一下。

  不过仅仅只是四天之后,刘封带领的后续主力已经赶到。

  抵达鄂城当日,刘封便召集全军将领大会一场,晚上犒赏全军,次日开始休整。

  六月下旬,刘封亲自坐镇中军,江面千帆竞越,逆流而上,直趋夏口。

  黄祖水军不敢迎战,当即退往沙羡。

  扬州军于夏口登岸,这里俱是平原,可供大军驻扎。

  周瑜领本部两万随征,分蕲春、下雉两县各一千兵马,鄂城驻兵两千,邾城县驻兵四千。

  此时,周瑜本部仅剩下一万两千人,并七千余战俘。

  刘封调周瑜所部登陆,攻击夏口。

  除了将七千余战俘和缴获的军械物资悉数调拨给他外,刘封还额外给他调拨了五千青壮,这些青壮都是扩军时筛选下来的各军余部,都曾有过军旅经验,随时可以重新披挂上阵。

  野战时他们或许战力不足,比不上如今的野战之军。

  可攻城战这种伤亡较大的绞肉机,他们无疑会是很好的补充。夏口城再怎么坚固,里面毕竟也只有三千江夏兵,就算是耗,也要把这座夏口城给耗下来。

  此外,刘封知道夏口城小而坚固,且两面邻水,护城河又有长江和汉水为源,填平难度很高。

  故此,刘封额外给周瑜增添了一营特种兵马,其中包括了新设置的工程兵以及炮兵,以助其势。

  安排妥当后,刘封还不忘对周瑜叮嘱道:“夏口地扼险要,不破其城,则水军无法入汉水,我军下一步动向,就取决于公瑾何时能够拿下夏口了。”

  周瑜恭谨的点了点头,前期扬州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几个据点,可谓是一帆风顺。不过现在局势进入中期,而中期最大的难点之一夏口城就横在三军面前。

  如果周瑜能够很快的拔出夏口城,那么刘封就可以在这里果断分兵,一路继续逆长江而上,逼迫黄祖在江面决战,一路则护送一部分陆军朔汉水而上,打通前往襄阳的道路。

  如此一来,襄阳应变的时间就越发短促,陷入更大的被动之中。

  周瑜心中既是激动,又是感激。

  夏口城是如今的江夏治所,黄祖驻跸之地,这既意味着夏口难攻,同时也意味着夏口功高。除了太史慈的摧锋军不能动,此时驻扎在鄂城待机外,赵云的挽澜军、贾逵军都曾请命出战。

  刘封能将夏口留给周瑜,既是对他的器重,也是对周瑜所部迅速突破西塞山防线,拿下鄂城县、邾城县等沿江关键据点的奖励。

  

  周瑜慷慨激昂道:“一月之内,瑜必克夏口!”

  “善!”

  刘封大喜,特赐周瑜所部酒肉,以壮其志。

  周瑜所部的登陆足足持续了六日,其兵卒登陆其实只花了一天时间,不过后续的大型攻城器械登陆,可就比较麻烦了。

  不但要搭建临时的港口和栈道,还要修筑简易道路。不过相比起来,卸载上再麻烦,也要比原地采伐木料,重新修筑来的简单。更别说周瑜干脆双管齐下,一边卸载大船上载运的攻城器械,一边原地立营建造了。

  就在周瑜按部就班的准备着对夏口城的进攻时,襄阳的刘表也收到了告急文书,同时收到的还有来自扬州的檄文。

  扬州檄文中,将刘表收容刘勋,纵容对方虐杀淮泗名士周崇,残虐庐江豪族,劫掠地方百姓,以至于舒城数县饿殍遍野,生民百无遗一。

  刘勋犯下如此滔天之恶,却仍受刘表庇护,逃入江夏郡内。

  扬州此次讨贼伐逆,希望刘表能够及时自省。

  “竖子安敢侮我。”

  刘表饶是好脾气,也被刘封气到失态。

  之前低声下气求买粮的时候,吹捧自己是天下义士,现在翻脸无情了,又斥责自己藏污纳垢,实在是不当人子。

  若是换个时间,那刘表也不会姑息忍让对方,说不定还会视眼下为入主扬州的大好时机。

  刘备父子俩也不过才一二十万人马,他也有雄兵十四万,这还没算各地士族豪强的部曲。

  这一次南下为了以快打慢,刘表并没有动用这些部曲,但不代表他动用不了。

  刘表治理荆州已经九年了,又得到了蒯、蔡、庞、黄等顶尖荆州士族的支持,只要他不是一意孤行,那对荆州的动员力还是相当强的。

  况且刘表心中也有一个小账,在他看来,无论是襄阳水军,还是江夏水军,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水中雄狮。

  刘备父子乃是北地出身,来徐州也不过三年,拿下扬州更是不过一年,能练出什么水军来?

  更别说水军还不仅仅靠人,更重要的是靠船只。

  整个荆州战船上万,光是襄阳、江夏两支最强水军就各自拥有四千多条大小战船,这等家底,即便刘封拿下了淮泗和扬州的船厂,没个三五年时间,也根本赶不上来。

  只是刘表却不清楚,刘封对水军的重视比他想象中要早的多。

  早在徐州的时候,他就开始以徐州那脆弱的水军为根基,任用周泰、蒋钦等将领开始培养人才,积蓄战船。

  随后又在广陵,淮泗,豫州,青州、扬州等多处战场上缴获了大量的船只,其中不乏东汉朝廷遗留下来的大型战舰。

  尤其是袁术和刘繇手底下,各自拥有不少战舰,悉数随着孙家军和刘繇的归降都纳入了刘封麾下。再加上这些年刘封在徐州大量生产舰船,得到了枞阳船厂之后,又补充了大量人手赶工。

  再加上郑宝、薛州等湖泽大洋的水上豪强带资入股,扬州水军之盛,丝毫不逊色于荆州水军,而要是以战舰论,那更是要超出荆州水军一个档次。

  这倒不是刘表的数据完全失实了。

  实际上刘表对荆州的数据还是可靠的,只是对扬州水军的数据的确不对。

  可刘表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荆州水军其实一直在吃老本,自从伏杀孙坚,赶跑袁术之后,整个荆州在名义上彻底为刘表一统,荆南虽然有张羡,但并非一开始关系就如此紧张的,而且即便是张羡,也直到举兵后才断了荆南的税赋粮供。

  所以荆州虽然小仗不停,但大战其实已经有五六年没有过了。

  刘表在州府财政上调拨给黄祖的钱粮,很大一部分都被黄祖挪用到了自己奢靡的生活上。在黄祖看来,江夏水师已经有兵马两三万,还有三四千艘大小战船,根本不需要增补了。

  更何况每年的修缮维护费用也很高,哪里还用继续建造新建?

  这四五年时间里,整个江夏水军艨艟以上的新锐战舰,仅仅只多了二十艘,楼船则只有三艘,至于艨艟以下的赤马、飞碟、走舸,黄祖就根本没有分配资金。

  毕竟这些船只战时为战舰,平时就是渔船,在黄祖的眼里,只需要战时征召便可,哪里需要浪费资金。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刘表如今勉强算是半知己,而不知彼,胜率堪忧而不自知,还以为仅仅只是因为张羡扯了他后腿。

  刘表刚收到檄文时虽然气恼愤怒,但并没有太过担心,因为他以为黄祖能挡住刘封,至不济也能争取不少时间。

第443章 荆北取舍

  可没等他和襄阳重臣们商量出个结果,黄祖求援的文书就接二连三传入了襄阳城中,摆到了他的案几之上。

  刘表看完文书,双手都有些颤抖。

  扬州军竟一日破两城,半日下西塞,兵锋已经遥指夏口了。

  此时刘表还不知道,夏口城都已经被周瑜围了个水泄不通,而黄祖则已经于数日之前落跑去了沙羡了。

  这时候,刘表才紧张了起来,一边将黄祖的求援文书传给众臣们观看,一边苦思应对之法。

  这文书一传,众人大惊。

  “明公,当速派援军啊!”

  韩嵩直接站起身,走到刘表跟前进言:“夏口乃是汉水入长江之要冲,一旦为刘扬州所有,襄阳水师再想入长江可就要困难的多了。”

  “德高所言甚是。”

  刘阖起身赞同道:“黄郡守乃是宿将,非危机时刻,不会如此惶怖。且夏口如今还在我手,此时援军只需冲出夏口,进入长江,即可与黄郡守合兵,如此才有余力伺机江面决战。”

  “可如今襄阳城中仅有三万余众,其中大半还是水军,若要增援,该动几何?”

  刘表也知道要救援黄祖,问题从来都不是救不救,而是该如何去救。

  依旧是韩嵩回答道:“当倾力相救,如今襄阳城中有水军两万,再调步卒五千上舰,悉数南下增援黄府台。”

  刘表闻言竦然一惊,堂上也有人惊呼道:“不可,如此一来,襄阳岂不是只剩下五千人了。襄阳乃是大城,五千人如何能守。明公,万万不可啊。”

  刘表去看说话之人,此人乃是傅巽傅公悌。

  此人乃是北地郡泥阳县,乃是西汉义阳侯傅介子的后代,家族在北地郡中颇有声望,堪为名门。

  傅巽容貌魁伟,博学多闻,少时就为三公征辟出仕,起家尚书郎,这可是极高的荣誉,可见傅氏一门的底蕴。

  只是如今也不得不南下避难,寓居襄阳,为刘表所用。

  傅巽后来在刘表病死后,力劝刘琮降曹,在曹魏中颇有建树,但他最为有名的事情,却是善于识人。

  他一生中识三人最有传奇色彩,其一是评裴潜为“品行清风亮节名扬四方”,其二是评魏讽为“谋反为早晚之事”,其三就是评庞统为“半英雄”,皆是一言中的,可见其眼光之毒辣。

  傅巽此时所言,正中刘表心中所忧。

  刘表心里也是极为赞同傅巽之言的,襄阳城大,人口不下十万,其中有三成以上便是北方流民。

  这些人因为失去了土地,只能在襄阳城中打零工维系生计,并不安稳。五千人连镇抚襄阳都危险,万一再出点什么意外,那自己在荆州的基业可就危险了。

首节上一节499/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