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02节

  此时的夏口只是一个要塞城市,而且并非黄祖所建,是东汉末年灵帝时期建设的堡城。

  黄祖把江夏的郡治迁徙到了沙羡,而他本人则常住于沙羡县城和夏口城。

  与夏口城不同,沙羡虽然也有大量的水营,供船只停靠补给,但沙羡本城并不是要塞城市,而是一座典型的长江口岸。

  夏口城易守难攻,是因为城池坚固且遏制要点,而沙羡县城的攻难守易,则是源于它的地理优势。

  沙羡县城不但紧靠长江,同时还是一条后世名为金水河的河流入江口。

  此时这条河尚叫涂水,因此沙羡县城也叫涂口。

  此时的涂水体量并不小,足以容纳楼船出入,这也意味着黄祖可以在涂水里埋伏舰队。

  大江之上,一望无际,很难隐藏船只,涂水能给黄祖以更多的战术选择,可见沙羡到夏口在这一段江面对黄祖一方的优势有多大。

  沙羡江面这个战场上,是有利于黄祖的决战的区域。

  这也是黄祖为什么舍弃夏口城而退却到沙羡县城的原因。

  可当扬州军压过来的时候,黄祖却迟疑了。

  “主公,末将愿为先锋!”

  眼看着扬州水军步步逼近,黄祖麾下的诸将纷纷请战,陈就更是高呼请为先锋。

  黄祖手里捏着两份帛书,分别来自于襄阳和临湘的增援文书。

  刘表和蒯越都响应了他的求援,分别派出张允、蔡瑁前来支援,两支舰队俱是两万五千人,船只上千艘,都能在半月之内抵达。

  这,恰恰就是黄祖犹豫的关键所在。

  若是没有这两封文书,黄祖很可能会决心一战。

  可现在,他却游移不定了起来,盘算着若是如何决断,胜算会更高一些。

  这并非是黄祖胆怯了,而是因为扬州水军来势汹汹,此刻又兵围了夏口城,试探进军沙羡城,已经抢占了一半的先机。

  黄祖不得不考虑万一自己迎战输了之后,情势会恶劣到什么程度。

  如果此时退让,那么后撤数百里后,就能迎上前来增援的蔡瑁所部。

  一旦会师成功,黄祖的兵力就将反超扬州水军。

  到时候再联系上自北面而来的张允约定会攻刘封的时间,不但兵力将会是扬州水军的两倍,战舰更是对方的四倍以上,更能形成前后夹击的绝佳态势。

  可如今军中士气正盛,黄祖也担心自己贸然退军,恐挫伤了将士用命之心。

  “咄咄。”

  黄祖敲击了两下案几,堂上立刻安静了下来,诸将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黄祖身上。

  黄祖干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蔡德所部已在来援的路上,十日之内,必能赶到沙羡城。张允自北面而来,最迟十二日后能赶到夏口。如今开战,于我不利。”

  黄祖的话打破了堂上安静的氛围,诸将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等了些许时间,任由诸将商议之后,黄祖才试探的问道:“诸君以为如何?”

  堂上诸将对视几眼之后,齐齐拱手道:“我等悉听主公决断。”

  黄祖松了口气,大感满意,决定道:“既然如此,那明日启航,逆江而上,等会同德之后再寻机反击。”

  就在黄祖打算宣布会议结束时,邓龙突然起身,拱手询问道:“主公,那涂水之中是否还需分兵?”

  邓龙之所以会有这一问,实在是因为涂水是个很好的隐匿之所,若是能在两军交战时突然杀出来一支舰队侧击扬州水军,说不定就能逆转局势,大获全胜。

  可风险也是极大,一旦为扬州水军所侦得,想逃跑都无处可逃。

  毕竟涂水也就是临长江这一段二三十里的距离水量充沛,河道够深,能够容纳得下楼船、艨艟等大船吗,再往里跑,河宽自然是越来越小,水深也会越来越浅,别说楼船了,艨艟都得搁浅。

  先前黄祖和苏飞、邓龙等人定策在沙羡江面决战时,就决定了在涂水中埋下伏兵。现在受到援军的影响,黄祖打算暂时后撤,那苏飞自然要问清楚涂水中的伏兵该如何决断。

  黄祖沉吟片刻,犹豫不能决,于是想听听众将的意见。

  邓龙、陈就两人觉得沙羡地处要隘,未来决战时也有很大可能是决战区域,若是能藏一支舰队,很可能起到奇效。

  

  不过他们也考虑到被扬州水军先手围剿的可能,建议在涂水里埋伏小船,多以赤马、走舸为主,不需要太多,两三千人,数百条小舰即可。

  反对方则是以苏飞、陈生、张虎为主,他们反对的理由有三点,首先,小船容易阻隔,而且联络不方便。

  其次,决战区域并不一定就在沙羡,谁也无法保证扬州水军不会尾随追击他们。

  最后则是有张允在汉水里,已经威胁到扬州水军的侧后翼了,没有必要再分兵了。

  可最后,邓龙的一句话却是说动了黄祖。

  “主公,张都督色厉而胆薄,贪财而畏死,指望他为我们火中取栗,实痴人说梦也。”

  邓龙不但愿意亲自领兵埋伏于涂水之内,还力劝黄祖道:“若是他日决战之时,张允顿兵不进,畏首畏尾,届时这一路援军形同虚设,我等该如何是好?”

  黄祖最终为邓龙所说服,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以陈生为主将,分兵三千,赤马、走舸六百艘,匿于涂水之中,以期日后能收奇效。

  次日一早,黄祖大队舰船开拔,逆长江而上,朝着州陵县退却。

  与夏口城不同的是,此时的沙羡已经是空城一座。

  沙羡城中府库所囤积的粮食、军械等物资,早已经补充入舰队之中,这几日又抢运了一批上船,可依旧有不少物资。

  黄祖临行前决定将它们全部焚烧,只是担心为扬州水军所发现,故此以主力舰队先行,等到撤离了之后,由殿后舰队派出人手动手。

  事实证明黄祖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江夏水师中的殿后部队刚开始焚烧物资,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就升腾而起,远在十余里外江面上的船都能看的一清二楚。

  担任前锋的甘宁当机立断,迅速做出了决定。

  他一边派人往后方传递军情,一边带着所部士卒如离弦之箭一般扑向沙羡。虽然是逆流行动,可船只的速度依然能达到每小时十五里以上,远远胜过陆地行军。

  只是半个时辰,甘宁就已经杀到了沙羡城外的江面上。

  这时候,留下殿后的江夏水军还在城外码头里的仓库区纵火,焚烧各种物资。

  甘宁一见,当即将本部人马分成三部分,其中一百条船只在江面上分散开来,编为十组,专门清理江夏水军的零散突围船只。

  另外一部主力两千人,两百条战舰,则直接冲入港口,袭击江夏水军。

  最后一部分千人,则直接在码头跳帮上岸,目的是击溃江夏士卒,抢救物资,占领沙羡城池。

  从这样的安排上完全能看的出甘宁的胃口有多大,他丝毫没做任何选择。

  显然,甘宁选择了全都要。

  江夏水军断后的不过两千人,看见甘宁气势汹汹的猛扑过来,早就没有战意了的江夏水军立刻做出了反应。他们紧急召唤岸上的同伴登船,然后以赤马为前驱,辅以走舸,直接朝着港外冲去。

  双方的舰只在港口的进出口处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沙羡本是江港城市,一面完全向着长江,整个港口都是开放性的,这本来意味着江夏水师可以从任何角度离开沙羡港口。

  只是江夏水军此时急于离开,直接冲着西边而来。

  甘宁所部是自东面而来,西面自然就形成另一个来不及封堵的通道。

  不过即便如此,甘宁所部也能侧击到江夏水军的侧翼,双方弓矢你来我往,虽然大部分都为盾牌所挡格,可一样有不少倒霉的士卒中招,惨叫哀嚎起来。

  甘茂连续变阵,想要封堵通道。

  可因为江夏水军的反应很迅速,最终只是在对方的船队上扒了一层皮下来。而且江夏水军虽然急于逃命,战意不浓,可实力依旧相当不俗,跳帮战中也给甘宁所部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最终甘宁所部小胜一场,击沉抢占了江夏水军十一条舰船,斩杀六十多首级,自身损伤四十多人。

  与甘茂所指挥的水军不同,追随甘宁登陆上岸的部曲却很是成功。

  岸上已经没有江夏水军的士卒,而且沙羡城里的小吏还组织了数百青壮出城帮忙灭火,再加上江夏水军放火时也有些心软,最终剩余的军械粮草工具等物资,居然被抢救下来了六成之多。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甘宁的血勇,要不是他当机立断,一看见浓烟立刻果断行动,又第一时间抢滩登陆,这才有了如此漂亮的战绩。

  同时,没有黄祖的支援,沙羡城自然不敢抵抗,干脆利落的就献城投降了。

  甘宁带兵先救了火,尽量抢救了物资,随后又入了沙羡城,将城池占住。等到凌操赶到时,战事已经完全结束,只看见了甘宁嚣张得意的面容。

  甘宁的消息传递回夏口。

  如今刘封和大队舰船分别驻扎于多地,其中就包括了鄂城、邾城、西塞以及夏口。

  不过这个夏口并非是夏口城,而是夏口城对岸。

第446章 决战在即

  这个夏口是在长江以南,是日后孙权所修筑的夏口,位于后世武汉蛇山之上。不过现在这里还只是个小渔港,此刻渔港内外停泊着密密麻麻的舰船。

  此时,这里被设置为了前线指挥部所在,刘封亲自驻跸在此地。

  大量的营垒和帐篷拔地而起,依托着蛇山构筑起了足以容纳数万人规模的巨大营垒。

  刘封这次出征,带足了精兵良将。带兵将领无一不是原时空中三国之名将,而参谋也都是诸如诸葛亮、董昭、陆逊、杨修等大牛。

  很快,甘宁的奏报就被陆逊所获,看完之后,陆逊觉得此信十分重要,当即转入刘封大帐。

  “哦?兴霸已经取下了沙羡?”

  刘封有些惊讶莫名:“黄承德怎么想的?”

  “据甘将军奏报,黄祖应是突然之间主动放弃的沙羡。”

  陆逊恭敬答道:“甘将军进入沙羡时,港口还在焚毁各类物资,可见其撤军之仓促。”

  刘封沉吟片刻,主动询问起来:“你们如何看此事?”

  沙羡的重要,自然不用再多敷言,黄祖不战自退可谓是反常之极,不搞清楚对方的意图,己方下一步的动作就不太好安排了。

  “莫非是刘镇东来信让他后撤?”

  杨修第一个开口,揣度道:“吕介乃刘表亲将,被安排于江夏黄祖麾下任职。此时正在夏口城中坚守。若是没有刘镇东之令,黄承德安敢弃之?”

  “刘表援军将至?”

  刘封刚说完,就否定了自己的看法:“不会,最少襄阳这一路不会,而且黄祖并没有强冲夏口。”

  刘表军队的动员速度要远逊于扬州,哪怕水军要比陆军动员起来快的多,毕竟船只不但集结的速度要远快于步兵,且还能携带大量的物资,又可以在沿途港口补充。

  可即便这样,按照刘封身边参谋部的预估中,襄阳水军最少还得八到十二天才能赶到夏口。

  况且黄祖此时撤退乃是朝着长江上游而去,如果是要和襄阳援军会师,那么冲击夏口,进入汉水北上才是最优解。

  杨修听完刘封的话后,顿时眼睛一亮:“那就是蔡瑁援军将至?”

  “并非如此,若是蔡瑁援军将至,黄承德反而不会放弃沙羡了。”

  陆逊摇了摇头,否定了杨修的推测,接下来他继续说道:“黄承德看来是想要赌一把大局。甘将军奉命袭扰沙羡,必定给黄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很可能是担心被我先锋所黏,不得脱身,才会放弃沙羡也要和我军脱离接触。”

  “不错,不惜放弃沙羡这等要地,其中所图,绝非浅薄。”

  诸葛亮也开口道:“主公,以亮之见,当有两策。”

  刘封应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当即说道:“其一,移跸沙羡,以逸待劳,静候黄承德与蔡德即将到来的反扑。其二,集结大军于沙羡,即日出发,逼迫黄祖与蔡瑁立刻与我军决战。”

  董昭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一线:“此二策皆非上策啊。”

  董昭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是正确的。

  选择策略一,虽然看似是谨守要隘,以逸待劳,攻守易型,坐等对方来攻。可实际上也意味着就此将战略主动权拱手送人。

首节上一节502/5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