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15节

  这突如其来的平静,让刘琦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但同时也陷入了惊疑不定之中,吃不准庞德公到底兵变了没有。

  刘琦的目光在室内来回游移,最终落在了主簿史静的身上。

  迟疑了片刻之后,刘琦心中天人交战,不知是否该派史静前去查看。

  可眼下情况不明,他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史主簿,劳烦你暂且移步堂前,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何事。”

  史静听闻此言,像是被突然泼了一盆冷水,整个人猛地吃了一惊。

  他心中暗自叫苦,有心推脱不去,可当他抬起头,迎上刘琦那紧紧逼视着他的目光时,到了嘴边的拒绝之词又咽了回去。

  无奈之下,史静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拱手作揖,然后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着堂前走去。

  史静刚一在堂前现身,就如同黑暗中的萤火虫一般,被一直密切关注着堂上动静的庞德公、冯习等人给发现了。

  庞德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当即踏前几步,一把抓住了史静的袖子,大声说道:“主簿来得正好!府君有命,命我等率部曲抗贼。可这些人却意图阻拦我面见府君,这究竟是何道理?主簿可得给我一个合理的交代!”

  庞德公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堂前回荡,面色满是愤愤不平之色,抓着史静就是一通抱怨。

  史静一开始还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给吓了一跳,但当他听清楚庞德公的话语之后,心中却是不惊反喜。

  等他仔仔细细地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暗自埋怨那些小吏大惊小怪、多生事端,刚刚悬在半空中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随后,史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挺直了腰杆,表态道:“庞公不必忧虑,此事我已然知晓。我这就去堂后禀明府君,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说罢,史静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借机匆匆离开,向后堂跑去,向刘琦禀报情况。

  刘琦听完史静的禀报,顿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的紧张之色也缓和了许多。

  他不悦地瞪了先前来示警的小吏一眼,眼神中满是责怪之意。

  不过,他也深知眼下局势复杂,不宜过分苛责下属,于是并没有多说什么,当即带着史静等人,大步朝着堂前走去。

  刘琦一从后堂转出,堂上众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众人纷纷起身,恭敬地入席,然后一起朝着刘琦拜倒,齐声说道:“参见府君。”

  刘琦神色庄重地入席,右手在空中虚扶了一下,声音尽量沉稳地说道:“诸君请起。”

  等到众人都重新落座之后,刘琦微微侧头,目光示意了一下史静。

  史静心领神会,立刻起身,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如今扬州军已经兵临江陵,津乡港不幸失陷,城中兵力空虚,形势危急。诸君可有退敌的良策?”

  堂上众人听闻此言,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堂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无奈与茫然之色,谁也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退敌良策来。

  好在刘琦、史静等人原本也没真的指望他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他们只不过是想借此引出话题,征召这些士族豪强家中的部曲,以增强江陵城的防御力量。

  可就在史静打算继续说下去的时候,庞德公却是突然站起身来,离席拜倒,口中高声喊道:“某有一策,或许可行。”

  众人听闻庞德公此言,原本黯淡无光的目光瞬间变得明亮起来,齐刷刷地聚焦在他的身上,眼中满是惊讶与期待。

  刘琦原本微微蹙起的眉头也稍稍舒展了一些,他坐直了身子,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地说道:“庞公但说无妨,若是真能退去城外之兵,本府定当重重酬谢。”

  庞德公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刘琦,掷地有声地说道:“府君,如今大势已然偏向扬州一方。我江陵城中,内无可以坚守的兵力,外无必然来救的援军,我等有何倚仗能固守城池呢?况且,黄承德所率领的江夏水军,蔡德所统领的襄阳水军,已经在州陵水战中遭遇大败,全军覆没。蒯异度从临湘城下撤兵,却被荆南之军尾随追击,在巴丘一战中,刘虎被敌军擒获,韩战死沙场,长矛队的五千精兵非死即降,荆州征讨军如今已是自身难保,自顾不暇。”

  庞德公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的江陵,已然成为了一座孤城,覆灭之机近在眼前。为明府计,为郡中百官计,为城中的百姓计,明府何不早日归降呢?”

  一时之间,庞德公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在堂上回荡,震得众人的耳膜嗡嗡作响。堂上众人悉数被庞德公的这番话所震惊,脸上的表情凝固在了那一刻,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无奈庞德公话语中的信息量实在太大,荆州水军全军覆没,荆州征讨军断尾求生、自顾不暇,江陵已成孤城,外无援军,内无守兵。

  这些话就像一把把重锤,一字一句地敲打在堂上众人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沉重与绝望。

  不仅仅是刘琦,包括冯习等人在内,都被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短时间内都说不出话来。

  “庞、庞公,汝这……这些消息是从何处得来的?”

  史静颤巍巍地抬手指着庞德公,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的这一嗓子,惊醒了堂上那些还沉浸在震惊中的众人。

  庞德公瞥了史静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然后转过头,看向刘琦,躬身说道:“不敢欺瞒明府,这些消息,实际上是从扬州军那里得知的。”

  刘琦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咬着牙说道:“这一定是扬州军散播的谣言,企图扰乱我军的军心。庞公乃是智者,怎么能被这番言语所欺骗呢?”

  庞德公却是丝毫没有给刘琦留面子,他站起身来,手指着堂外,遥遥指向城外大江的方向,大声说道:“明府,城外大江之上千帆鼓荡,难道这些扬州战舰是凭空飞来我江陵的不成?”

  对啊!

  冯习等人同时恍然大悟,心中暗自思忖,若是黄承德、蔡德的荆州水军还在,扬州水军又怎么可能有数千艘战舰开到江陵的门口来呢?

  要知道,江陵可是江北荆州最西面的重镇啊。

  同时,冯习等人也立刻明白过来,庞德公看来是早早地就和扬州军联系上了。

  他们心中既感到惊讶,又隐隐有些欣喜。

  他们对于刘琦的忠心原本就没有多少,若是北荆州局势安定,那么他们自然会安安分分地做顺民。

  可如今扬州军兵临城下,需要他们这些士族豪强破家效忠,那冯习等人可就不怎么愿意了。

  毕竟,细数刘琦身边的主簿、功曹、都尉等重要职务,又有哪一个是给了他们江陵本地大族的呢?

  任用小族子弟来打压大族,抑制地方豪强,这是几乎所有东汉末年的诸侯军阀都会干的事情。可能不能干好,那可就不好说了。

  毕竟,强如曹操,也有过兖州之失。

  刘琦的能力和声望,又如何能和曹操相比呢?

  冯习等人想着想着,心思就渐渐偏向了庞家一边。

  就在这时,史静突然尖叫起来:“庞公,汝这是要逼宫不成!?”

  刘琦心中暗叫不好,他原本还在想着如何与庞家进行交易,让他们重新倒向自己这一边,若是不成,那至少也希望庞家能放过自己,容许自己出城北去。

  可史静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让事情恐怕要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刘琦的这一番猜测还真就没错。

  没等他想出办法来补救,庞德公的脸色当即一变,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他猛地抽出腰间的配剑,身形如电,前扑几步,瞬间就把剑锋架在了刘琦的脖子上。

  “明府,我只是为了让江陵的百姓不至于生灵涂炭,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庞德公一脸正气地说道:“事后,要杀要剐,悉听明府处置。只是眼下,还请明府打开城门,迎接扬州军入城。”

  刘琦一脸惨色,心中恼恨得恨不得破口大骂。

  还事后任他处置,事后自己沦为阶下囚,庞德公成为堂上客,究竟是谁处置谁啊。他心中懊悔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庞德公摆布,心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

  在这个局势诡谲、风雨飘摇的时刻,郡府大堂之上的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仿佛沉重的能让人窒息,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众人的目光交汇,神色各异,恐惧、担忧、猜忌等情绪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肆意蔓延。

  庞德公站在堂中,身姿挺拔,手中紧握着那柄寒光闪烁的宝剑,锐利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他的眼眸中透露出一股沉稳与果敢,仿佛在向众人宣告他的决心。

  突然,一阵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这令人压抑的寂静。

  庞德公的眼神瞬间一亮,是自己精心安排的族兵终于赶到了。

  只见庞家族兵们手持兵器,步伐矫健地冲入堂上,迅速将整个大堂控制了起来。

  庞德公见状,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宝剑,伸出双手,稳稳地搀住刘琦那微微颤抖的身体,动作轻柔而又坚定。

  随后,他凑近刘琦的耳边,压低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府君不必惊慌,我庞氏行此事实是为了江陵百姓和府君的安危。我等愿以全族性命担保,扬州军必不会危害府君的安全。”

  他的声音虽小,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安抚住了刘琦本人。

  刘琦原本慌乱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怀疑,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与庞德公交汇。

  当他看到庞德公眼中的坚毅之色时,心中不禁为之一软。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庞德公的这一番话无疑给了刘琦很大的希望与慰藉。

  他紧紧地回握住庞德公的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庞公,如今这局势,我已如惊弓之鸟,一切可就全拜托你了。”

  庞德公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连忙连连点头,信誓旦旦地保证道:“府君放心,若扬州军胆敢威逼府君性命,我庞家必定上下一心,以死相拼,定要护佑府君安然北返。”

  刘琦听后,眼中露出一丝感激之色,连连点头道:“好、好!”

  此刻,他的心里稍稍安定了些许,仿佛找到了依靠似的。

  而庞德公则挺直了腰板,目光扫向堂上众人,神情严肃地说道:“休元,季昌,如今扬州军已然占领津乡。以我之见,他们下一步必定会大举攻城。江陵城百姓无辜,为了让城中百姓免遭兵火之灾,还请你二位辅佐士元,打开城门,迎扬州军入城。”

  冯习,字休元,身材魁梧,面容刚毅,此刻正静静地站在堂中,听了庞德公的话后,他微微皱了皱眉头,陷入了沉思。

  王源,字季昌,身形略显消瘦,眼神中透着几分精明,他也在默默地思索着庞德公话语中的深意。

第463章 江陵易帜

  这两个人都是南郡大族的代表人物,在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次于庞家。

  庞德公此举,看似是无奈之举,实则暗藏深意,他是想通过这一行动,分润功劳给冯、王两家,好获得冯、王两家的支持。

  冯习和王源对视了一眼,他们从对方的眼睛里都看到了一丝心动。

  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他们也深知,只有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保全家族的利益。

  旋即,两人做出决定,不约而同的冲着庞德公躬身行礼,声音低沉而又坚定地应了一声,随后便走到了庞统的身后。

  庞统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深知自己伯父这一步棋已经走对了,冯、王两家的支持,将会为接下来的行动增添不少胜算。

  庞德公站在大堂入口处,目光紧紧追随着庞统远去的身影,看着他带着冯习、王源二人渐渐远去。

  余晖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一道略显沧桑却又满含期许的轮廓。此时,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晚辈的信任,也有对局势的忐忑,在心中祝祷上天的庇佑。

  庞统带着一队训练有素、气势不凡的庞氏族兵,步伐整齐、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郡府门口。

  他身姿挺拔,站定之后,缓缓转身,面向身旁的冯习和王源。

  只见他神情庄重,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节,语气诚恳且真挚地说道:“冯兄、王兄,此番大事,还需仰仗二位相助。劳烦二位先回府中,点齐族兵,与我在东门处汇合,共襄盛举,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冯习和王源听闻此言,心中暗自赞叹庞统思虑之周全。

  他们明白,这或许就是参与此次行动、分润功劳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不过,他们也清楚,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不容错过。

  于是,两人对视一眼,齐声应道:“士元所言极是,我等自当全力以赴,照办便是!”

  说罢,两人转身离去,脚步匆匆,各自回府点兵去了。

  庞统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希望一切能够顺利。

  一刻钟后,庞统在东门内焦急地等待着。

  不多时,便看见冯习、王源二人带着各自的族兵赶来。

  只见冯习身后跟随着五百私兵,个个精神抖擞,装备精良;王源身后也有三百人,不但人数稍少,精锐程度和军械装备也比之冯家差了许多。

  不过王家族兵同样也是士气高昂,可见本地大族对刘表的打压也是积蓄了许多不满。

  有了刘琦亲自签字盖押的命令文书,再加上冯习、王源两家的鼎力相助,庞统在夺取江陵西城的过程中可谓是轻而易举,一切进行得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丝毫波澜。

  此时,城外的扬州大军正在有条不紊地修筑营寨,准备来日攻城。他们哪里知道,江陵城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江陵城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高耸的城墙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巍峨,深深的护城河波光粼粼,透着一股肃杀之气。然而,就在此时,那熟铜包铁的城门却缓缓打开,长长的铁链吊桥也缓缓放下。

  庞统早已控制住了整个西门,他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矫健,威风凛凛地站在西门前,目光坚定地看着吊桥放下。之后,他毫不犹豫地一夹马腹,率先从城门内跃马而出,朝着扬州军营垒疾驰而去。

  城门开启之时,扬州军这边的侦骑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等到江陵城放下吊桥,城门大开,从里面驰出一队骑士时,他们不敢有丝毫大意,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返回后方营垒,将这一情况迅速上报。

  收到消息之后,赵云当机立断,立即从营垒中驰出。他身披银甲,手持长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刚出营垒,便正好撞见了疾驰而来的庞统。

首节上一节515/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