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36节

  可现在五溪蛮已经开始定居了,还有了成熟的农耕体系。

  这等于是五溪蛮有了抛不掉的资产,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潇洒。

  一旦汉军打蛇打七寸,直取对方的定居点和田产所在的地方,那五溪蛮可就再没法跑了,除非真能扔下这一切。

  难怪潘有这底气去劝降五溪蛮王沙摩柯了,原来潘家对五溪蛮竟然如此了解。潘的自信显然就是来自于抓住了五溪蛮的弱点和软肋。

  刘封继续问道:“承明,若是能劝降五溪蛮,汝当立大功一件。只是不知汝需要何等条件,劝说沙摩柯甘心降服?”

  弱点归弱点,若是毫无好处就想要沙摩柯低头纳降,那也是在痴人说梦。即便沙摩柯肯降,五溪蛮中的既得利益者们也绝对不肯啊。

  潘这才将自己的如意算盘托盘而出。

  “主公,五溪蛮位于五溪之地,这五溪,乃是武陵郡境内的沅水上游的雄溪、溪、辰溪、酉溪、武溪这五条溪流。

  这一片地区,足有武陵郡六成地域,武陵郡共有十二个县邑,其中十一个在武陵郡的中部和东北部,这些地方加在一起,也不过是占了武陵郡五分之二的土地。而剩下的五分之三,却仅仅只有一个镡成县,所占之地,俱是大山之中。

  其中很大一片区域说是汉土,其实就是五溪蛮的领地。”

  又介绍了一番五溪地域的情况后,潘这才顺理成章的提出请求:“故此,请在武陵西南再立数县,包容五溪,以其族中俊才出仕,或可大功告成。”

  刘封至此恍然,原来潘打的是这么个主意。

  这倒并非是说潘的办法不好,对方能够看到五溪蛮和汉廷两边的问题,并从中谋划,可见其人的才智确实过人。更重要的是,他这番计划还真有不小的可行性。

  至不济,也不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既然如此,那不妨让他去试一试。

  刘封的目光在马良脸上掠过,看见对方神情复杂,既有震惊,又有疑虑,还有些许佩服。

  刘封心中一动,到嘴的话又发生了变化:“此事就由承明你全权负责,以季常为汝副手,若是能够说降五溪蛮,你二人当为首功。”

  潘没想到到了最后,居然还是没能把马良踢出局去。而马良则也又惊又喜,没想到刘封点了他做潘的副手。

  潘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敢说出口,只能和喜不胜收的马良一起应道:“喏!谨遵将军之命。”

  **

  送走荆州诸人之后,刘封在书房中闭目养神了一会。

  等睁开眼时,看见了诸葛亮正等候在自己跟前。

  刘封有些愧疚的关心道:“孔明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叫醒我?”

  诸葛亮摇了摇头:“这段时日,主公太过辛劳,也需注意身体。”

  刘封点了点头:“孔明寻我,所为何事?”

  诸葛亮答道:“主公,我等如今已身负地方要职,随时即将外任。只是我等离开之后,内阁征调何人补充?”

第489章 更易亲宦

  对于这个问题,刘封倒是有所准备,回答道:“华歆华子鱼、蒯越蒯异度、王朗王景兴,皆可也。”

  诸葛亮疑惑道:“蒯异度和王景兴如今的确白身,可华子鱼可还在豫章太守任上,主公打算如何安排?”

  刘封答道:“我欲表奏蒯良先生为豫章太守,顶替华子鱼,而请华子鱼入内阁。”

  诸葛亮缓缓点头,蒯良多次出任荆州各郡太守,政绩斐然,举荐其为豫章太守,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今豫章已经在刘封领地的腹地之中,除了百越、荆蛮,再没有其他敌人能够威胁得到。

  诸葛亮接着又问道:“那荆州刺史和交州刺史,主公打算如何处理?”

  如今刘表已经北上雒中,接任太仆,自然不可能继续当他的荆州牧了。而作为实质上的荆州之主,刘封不可能,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任荆州牧。

  最为现实的做法,就是表奏一亲信之人出任荆州刺史,成为荆州名义上的一州之主,然后再安排刘封自己的荆州亲信出任别驾、治中、功曹、长史等州府要职,再以徐、扬、豫三州名士出任荆州各郡太守,以此来收揽权力,保证荆州在刘封亲自的掌控之下。

  同样的套路,也可以复制在交州。

  只是眼下当先处理好荆州事务,然后再考虑出兵交州的问题。

  交州士族豪强山高路远,已经习惯了土皇帝的做派,但有一说一,东汉末年的交州士族豪强,野心真的不大,士燮在交州已经成了实质上的土皇帝,却依旧甘于服从朝廷的任命,辅佐了一任又一任的交州牧。

  作为外来的交州刺史,上任之后捞点钱那根本就不叫啥事,只要别像朱的儿子朱符那般横征暴敛,刮地三尺,就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

  同样,你在交州整点兵马,只要别像张津那样动员数万大军和荆州死磕,那也不会死于部下的反叛。

  可问题是,刘封这次派人过去,既要征粮,又要募兵,还要收权,简直是要把上面的禁忌悉数全干一遍。

  这要是没有大军景从,恐怕刘封的交州刺史刚到交趾,就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暴毙了吧。

  “我心中有两位人选,其一乃是陈纪陈元方,另一人则是陈陈汉瑜,你看何人更为适合?”

  陈纪是陈的儿子,陈群的父亲,而陈则是陈球的侄子,陈登的父亲。

  这两人可谓都是刘备、刘封父子的肱骨之臣,如今在豫、徐两州出任太守。

  刘封有意表举他们出任荆州刺史,实有千金马骨之意,也是为了安定旧人的心思。况且陈纪、陈能力都相当不俗,尤其是陈,不但政绩斐然,还多谋善断,原时空中就曾经断然拒绝袁术的拉拢,并成功破坏了吕布和袁术的联姻。

  同时,不论是陈纪还是陈,如今年纪都已经不小了。

  陈纪已经年满七旬,陈也只是比陈纪小上几岁。

  如果不是华佗一系医官的照料,陈纪本来是应该在今年急病而死的。

  只是这几年在徐州生活安定,又无兵祸之惊,再加上刘备阵营的医官体系的照料,如今的陈纪、陈身体保持的相当不错,当上一任刺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而以他们出任荆州刺史,刘封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对荆州境内的拥刘封派系进行酬功恩赏。

  比如庞家的庞德公,四职之中,必定就会有他一个位置,而他的弟弟庞季,则必定可得一方太守之任。

  这是他们在江陵赢得的报酬,而如此一来,庞家也会如蒯家、潘家、马甲、冯家、习家等等次生代的荆州士族豪强一起,成为刘家在荆州的基本盘。

  “元方先生恐更适合主公之意。”

  诸葛亮在思考了片刻后,开口回答了刘封的问题。

  刘封笑了起来,点头认同道:“孔明,你我真可谓是君子所见略同啊。”

  诸葛亮闻言,微笑不语。

  刘封之所以这么夸赞诸葛亮,主要也是对方的提议深合自己的心思。

  陈年纪更轻,能力更强,但刘封却恰恰担心其还有功业之心,容易和荆州本土士族产生分歧,乃至于冲突。

  可陈纪就不同了,年轻时就性情平和,看中刘备之后,更敢于直接把官爵让给对方,自己则跑去徐州避难。

  可见陈纪并非是恋栈权势之辈,性格更是低调谦逊,作为有名无实的荆州之主,上不会抱怨主君越权,下不会忌惮州臣架空自己,确实要比陈更为合适。

  “既然如此,你为我拟定一封文书,我用印之后,送往徐州,报至我父面前,请求将元方先生调拨于我。”

  说到这里,刘封又有些犹疑道:“孔明,以你之见,表举汉瑜先生为交州刺史,是否可行?”

  诸葛亮细思之后,缓缓摇头:“主公,汉瑜先生年事已高,且交州地远偏僻,并非美职啊。”

  刘封缓缓颔首,这也是他头疼的地方。

  陈其实相当适合交州,远离中原的交州需要一个能够镇得住的强势刺史,陈有谋略,能决断,以能力来说,那是相当合适的。

  可交州刺史真不是一个美职,陈德高望重,现任沛国国相,若是就这么调去交州,委实有明升暗降之嫌。更别说交州气候远远不如中原,万一陈有个三长两短,如何向陈登交代?

  刘封最终只能无奈摇头,看来这交州刺史,恐怕还是得从年轻一辈人里挑选了。

  和诸葛亮一番商议后,刘封出具文书,前往徐州,恳请刘备调陈纪往荆州,同时与刘封一起表奏其为荆州刺史。

  随即,又发文书往各地,调周泰之子周邵、孙策之弟孙权、孙皎、朱治外甥兼义子朱然、顾雍之子顾邵、陆逊堂叔陆绩、陈群之子陈泰、钟繇之子钟毓,周宾之子周舫。

  其中,内阁为华歆、王朗、蒯越、顾雍四人,除了原来商议好的三人,刘封意外的加入了一个顾雍。

  这相当于给了扬州士族进入刘封幕府高层的一个信号。

  此外,刘封又以陈泰、钟毓、孙权、顾邵、陆绩、庞桦为内阁文书。以周邵、孙皎、朱然、周舫补充入亲营,为刘封亲卫,受许褚所领。

  然后暂定荆州刺史班底:庞德公为别驾、黄承彦为治中、潘为长史、韩暨为功曹。

  随后,刘封又以贾逵任襄阳都尉,总领襄阳防务。

  除贾逵本部人马外,另编有一万人的襄阳郡兵,以及甘宁所领的本部和陈武两部人马,共计八千人。

  如此一来,襄阳驻军共计有兵马三万八千人,进攻自然是无稽之谈,但防守却是绰绰有余了。毕竟有襄阳这座坚城可靠,战事可以轻松征募上万青壮,贾逵总领的这近四万大军,又都是精锐老兵,战力强横,自然无虞。

  即便抛开兵力不谈,曹操也不会在南阳盆地驻军多少,他最大的敌人还是河北袁绍。

  以刘封预估,恐怕对方最多在南阳盆地之中驻扎数千人,襄阳的刘封军在此时的曹操眼里,显然是友非敌,双方可是有着盟约的。

  必要时刻,贾逵所部也可以自南阳盆地而北上,出方城,入颍川,支援雒中。也可以入武关,进关中,支援长安。

  因此,说不定曹操还会担心刘封在襄阳布置的兵力太少,必要时刻借助不到刘封的力量。

  至于南阳盆地,本来就是白捡的,况且此地最大的用处就是征收粮食,移民屯田。曹操要的是南阳盆地的产出,而不是把自家已经紧张的资源再投入到南阳盆地里去。

  暂时处理完荆州事务,成功接管荆北后,刘封又对其他军队做出了调整。

  首先,以太史慈为主帅,都孙策所部,以及周泰、蒋钦、朱桓三部水军,顺湘水南下,威逼长沙,接管临湘。

  而赵云所部则开始东调扬州,进行修整整补,改变为完全体的挽澜军。

  这一年多的时间,刘封在淮泗建立起的马场已经开始生产马驹,同时又自海路从辽东公孙家处采购得数千匹战马,其中一等战马占了三分之一,可谓是大获丰收。

  贸易量剧增的前提是,徐州设计建造的大型海船开始投入使用,运载量是之前最大船只的五到六倍,为贸易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运输基础。

  其次则是徐州的大量商品深受幽州士族豪强们的喜欢。

  雪盐、霜糖姑且不提了,这两项拳头产品在北方自然是无往不利,已经被幽燕上至世家豪族,下至黎民百姓视为救命神药。仅是新开发的香油、铁器、煤炉都极为畅销,为刘封换来了大量的马匹、物资和财货。

  接下来,刘封还会继续大力生产海船,不仅仅是北面的航线需要继续增加吨位,南面的交州更是嗷嗷待哺,一片空白的商贸蓝海。

  至于周瑜所部,暂时依旧镇守江陵,看守蒯越军俘虏,等候后续命令。

  整个襄阳安定下来之后,荆北的事情告一段落。刘封也和蒯良提前通过了气,欲拜其为会稽太守,等身体康复之后再走马上任。

  处理完诸事之后,刘封轻车简从的悄悄离开了襄阳,南下直奔江陵而去。

  **

  “主公!大喜啊!”

  郭嘉手中捧着文书,直接进了刘备的书房,脸上惊喜之色溢于言表。

  “喜从何来?”

  刘备从文牍中抬起头来,看见郭嘉的神情后,笑着问道:“竟使奉孝喜得这般失态。”

  面对刘备的调侃,郭嘉却是毫不在意,直接走到刘备跟前跨坐下来,将手中文书放到刘备面前的案几上:“吾今日之喜,却是主公昔日之因也。”

  “哦?”

  刘备笑了起来,一边取过文书打开,一边笑问道:“那奉孝可要好生感激于我。”

  郭嘉沉默不答,只是专注于刘备的神色。

  果然,片刻之后,刘备脸色也变了。

  此时,刘备终于知道为什么郭嘉那番话的意思了。

  这文书赫然正是自家好大儿的报捷文书,此刻他已经入得襄阳。

  刘备看的入神,惊讶到脱口而出道:“不意景升兄竟如此……”

  “如此不堪一击?”

首节上一节536/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