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571节

  越郡的骚扰刘璋根本没法处理,名义上这里还是刘璋的地盘,可实际上的军政大权早已经落入了当地大豪高家的手中。

  犍为郡、郡的情况如出一辙,本地豪强雍、朱褒把持着两郡的实权,刘璋只能视若无睹,摇摇欲坠的威望不断下滑。

  如果刘璋要整顿,那自然是有机会的,别的不说,他手里至少有五六万能打的精锐,其中比较忠心的东州兵就有三四万之数,若是加上普通兵马,刘璋也能凑出十万大军来。

  可刘璋本身并不具备军事指挥才能,可要让他将如此大军委任出去,那可真要了刘璋的老命了。

  想想先前的东州兵大佬赵韪,这还是刘焉的托孤重臣,又是东州人,算得上跟刘璋同气连声了。

  可说反就反了,还带着东州兵打上成都,要不是城内的本地士族豪强们怕被东州兵给屠了,誓死抵抗,刘璋说不定就直接挂了。

  而此时刘璋能够委任的最佳人选自然是黄权,不但道德底线高,人品还好,能力更是出众,堪称蜀中第一帅才。

  可刘璋敢给吗?

  黄权可是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地人。

  刘璋对他是既用又防,而且从来不给对方实际兵权。

  深知这些情况的刘封很清楚,若是自己真要打益州的主意,大话不敢说,六七成胜算还是有的。

  只是刘封心中颇有顾虑,这顾虑的来源自然是北方。

  “伯言,你乃我之心腹,我也不瞒你。”

  刘封将心中的顾虑托盘而出:“如今中原势分,鼎足之态已成。如今我家与大将军结为同盟,共抗河北大司马,然此盟虽不至尔虞我诈,却也已有离心离德之貌。”

  刘封正色看了陆逊一眼:“至于为何会如此,伯言你应该也很清楚。”

  陆逊慎重的点了点头,他当然清楚,自古只有两弱抗一强的道理,哪有强弱联合的。

  曹操如今继续维持盟约,不过是与袁绍嫌隙太深,而刘备、刘封父子俩表现的又太仗义了。

  别的不说,曹操但凡毁约,不提南阳盆地的防守问题,光是每年一百多万石的粮食收入就足够他头疼不已了。

  刘封叹息一声,半是自嘲,半是惋惜道:“那以你之见,若是我再去把益州给拿下,大将军该如何想?”

  陆逊其实已经明白过来,听到刘封的话后,他眉头紧皱,像是在苦思些什么。

  刘封心头一乐,看这架势,陆逊显然没有死心,恐怕其人献策的目的也不是那么单纯,说不定这三路大军的主将之一,早已经被他给盯上了。

  果然,陆逊接下来居然还真让他想出了说法。

  “主公却有一事想岔了。”

  “哦?”

  面对陆逊的指摘,刘封不但不生气,反而露出了期待之色:“不知我何处想岔了,还望伯言教我。”

  陆逊脸上闪过一丝隐晦的亢奋之色,回答道:“主公却是忘了瞒天过海之策。”

  不等刘封惊讶,陆逊继续说了下去:“蜀中也好,交趾也罢,俱是四面闭塞之地,尤其自汉中张鲁叛乱以来,蜀中入雒之路已断绝十数载也。故此,南面之事,即便传入中原,恐怕也会有数年之迟。况襄阳已在我手,若再严防死守,阻止消息往来,恐我等拿下益州时,大将军恐尚蒙在鼓中。”

  刘封闻言,不禁细思起来。

  不得不承认,陆逊这说法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只是是不是如他所说那般,刘封有些吃不准。

  陆逊看出刘封脸上的犹豫之色,继续劝说道:“主公,图谋蜀中其实无须动用中原兵马,只需周瑜、高顺、蒯越以及山越新军等部即可。这些兵马或是久驻南方,或是新建,或是新降。必不会为大将军所重视,只需要谨慎调度,必不会引人怀疑。届时中原百战精锐悉数按兵不动,大将军又岂会起疑?”

  不得不说,陆逊的建言实在是具有诱惑力,刘封发现自己竟然真的心动了。

  按照陆逊的建言,刘封仔细的盘算了起来。

  若是以蒯越、贺齐、高顺等部自交趾出兵,只要依托红河进军,有水路作为后勤保障,交州一地想要供应这数万兵马其实并不困难。

  而且这些兵马本就在南面,如贺齐、高顺等,已经在会稽南面两年之久了,早已经脱离了曹操的视线。

  这些兵马调动起来,曹操别说起疑心了,恐怕几年之后都未必能知道这件事情。

  至于中路,那水军调度本就容易保密,江面上的探子可比陆地上要显眼多了。而且入蜀的长江通道上,刘封已经掌握了好几个据点,诸如夷道、夷陵、秭归、巫县为据点,这些可都是港口城市,各自都能容容纳数百条大小战船。更别说在他们后面,还有江陵这个重镇作为兜底了。

  江陵库存的军械、粮食、布帛等物资,足以应付一场大战役了。

  “主公,中原局势僵持,一时之间,难以打破。”

  陆逊再接再厉道:“南面却可另辟蹊径,若能成功掌握益州,不但可全据长江,更能北图汉中,遥制关陇。届时即便大将军有所察觉,也是为时已晚也。”

  刘封虽然脸色依然沉静,但内心却为陆逊所动摇了,尤其是陆逊对中原僵局的判断,真正打动了刘封。

  如今中原三分,局势僵持,其实不仅仅是袁绍、曹操不敢动手,刘封自己也不敢动手。

  否则,以刘封的积极性,如何肯按部就班的休养生息?

  还不是因为担心一战雪崩吗?

  同曹操、袁绍比起来,刘备父子的地盘实在是根基太薄弱了,可偏偏又极具潜力。

  时间越久,刘封的本钱就越厚,正是因此,他才耐着性子选择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原不敢动手,甚至打胜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眼下的中原局势,刘封一旦出兵,不但要考虑袁绍这边的军情,还得留出三分力气防备曹操,这样三心二意的决战,简直是拿麾下的精锐在开玩笑。

  同时,倘若真的击败了袁绍,以曹操的性格,十有八九会不顾一切跳反。

  将心比心,若是刘封处在曹操的位置上,眼看着对方即将横扫天下,即便是和袁绍有杀父之仇,恐怕都会先帮扶对方稳住局势的。

  既然要休养生息,那何不再趁机先拿下益州呢?

  一旦控制了蜀中,不但能极大的增强自身的实力,还能威胁到曹操的腹背,到时候就算曹操不反,刘封甚至都可以考虑逼着对方跳反了。

  这就是战略主动权。

  “此事还是太有风险。”

  刘封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住心头的诱惑,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推迟道:“如此大事,需当群策群力,伯言你将黟县、歙县诸事交给可信之人,你随我北返。”

  陆逊心头大喜,赶忙应了下来,就想要告退出去安排事情。

  “等等。”

  刘封又叫住了陆逊,斟酌了下后道:“伯言可先将你的想法整理成纸面文书,包括进军路线,动用兵力,军械、物资、粮草,人员等等。你想到的,都可以写上。时间不着急,但有所成,先予我观看,可随写随补。”

  陆逊心中喜色更盛,又应了下来。

  当他走出堂上的时候,只觉得胸中无限豪情。

  有如此进取善纳的主公,自己一身才华,必有展布之时。

  很快,陆逊将亲信召集了起来,把当地的事情托付给了几人,让他们留下辅助两县县长安定地方。

  而刘封也没有在歙县多停留,甚至放弃了巡视,次日休息了一天后,就带着陆逊北上,离开了歙县,前往丹阳郡治宛陵。

  歙县的北边虽然也是山地,但地形要远比南面和东面来的缓和,更有大量丘陵充斥其中。

  因此,刘封等人的归程要比来时方便了许多,走了三天之后,就已经离开了山区,进入了丹阳平原。

  在进入平原地区后,刘封等人又走了一天,于次日傍晚抵达了郡治丹阳。

  张英在郡府中突然听闻南面来了千余人马,顿时大惊失色,赶忙下令关闭城门,集结兵力。

  这倒不是张英胆小,而是丹阳郡南本就是山越酋长、汉越豪强的地盘。以往山越、汉越豪强举兵造反,都是从南面出山,威胁宛陵的。

  虽然今年才和陆逊一起联手铲除了一大波,可张英却不敢赌来的一定是友军。

第528章 伐蜀大计

  刘封没有想到,陆逊的意见得到了诸葛亮、庞统、杜畿、杜袭、顾邵、韩暨等人的一致同意。

  文臣尚且如此,更别说武将们了。

  也就是太史慈、赵云、贺齐、高顺、贾逵、周瑜等人远在各地,否则恐怕他们会比这些文臣们更为积极踊跃。

  刘封心里也有些明白,当臣子的有立功心总归是一件好事情,而且陆逊、诸葛亮这些人,也不是那种先私后公的性子,可见这件事情还是可行的。

  不过刘封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将诸葛亮、庞统、陆逊等人调了回来,由他们全权策略此次平蜀计划。

  要求是第一隐秘,第二可行,第三是稳健。

  任务交代下去之后,刘封就继续西去,重新开始巡视新建各县。

  等到十二月下旬时,刘封已经抵达襄阳。

  除了会稽南部实在太远,交通不便外,其他丹阳、豫章新建的各县,他大多都走了一回。

  视察相当成功,刘儿营出身的绝大部分官吏都没有被金钱权力所腐蚀,这倒不是这些人个个都是大公无私,而是刘封多管齐下的针对性举措。

  刘封不但早在教育中就教导过这些人,同时也列出了豪强劣绅常用的腐蚀手段。

  刘封采取的针对方法,一是高薪养廉。

  作为后世人,刘封对明朝的官俸制度实在是不敢恭维,如此刻薄的俸禄制度只会对贪腐形成助长的效果,而不会有半点正面效果。

  当一个县令连家都养活不起,你指望他不贪腐,有可能吗?

  整个大明朝恐怕也就出了一个海瑞。

  反倒是野猪皮当政的时候,雍正搞的养廉银制度,的的确确是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最少这个养廉银制度让原本不想贪腐的官员有了立身的本钱,而不是迫于各种无奈被拖下了水。

  刘封当政以来,徐州全面加薪过两回,每次加薪幅度高达一成,但这一成的增额,其中六成是加在了底层,三成加在了中下层,上层几乎没动。

  而且考虑到货币问题,刘封对势力内范围的官吏准备的是以粮食为主(占一半以上份额),辅以布帛(占两成),食盐(两成),货币(一成)的薪酬组成结构进行发放。

  尽可能的考虑到了粮食涨价,货币贬值的因素,从而使得中下层官吏的生活待遇不降反增。

  因为刘封很清楚,真正最辛苦,最干事的,始终是中下层官吏。

  税收需要他们统计人口,田赋需要他们下乡清丈,只有给他们足够的生活资源,虽然未必能让他们善待百姓,但至少能保证他们做事的动力,以及对上层的顺从了。

  当然了,凡事都有两面性。

  刘封的确给出了诸多好处,提升了官吏的待遇,可同时对贪腐的惩处力度也大大增加。

  不但增强了郡级督邮的巡查权力,而且还鼓励百姓上访,并特地增加了一个职能部门,负责处理相关事务。

  对于贪官污吏,刘封的惩处很是严苛,两千钱以内,退赃罢官罚款,两千钱以上抄家。

  如此严苛的惩治,甚至引来了刘备的关切,但依旧被刘封给顶了回去。

  强大的反腐力度,加上优厚的待遇,再加上对地方豪强的打压和训诫,使得刘封境内的税赋征收力度要远远超过刘备、曹操和袁绍的地盘。若是再算上火耗,那更是甩开他们几条街了。

  多管齐下的后果就是,刘儿营出身的官吏们都深知刘封最恨贪腐,反腐力度又空前的强大,这些人作为刘封的嫡系,上升通道相当宽敞,只要有才华有功劳,就能立刻进入刘封的眼中,随后被擢升提拔,也就犯不着贪那点小钱了。

  倒是一些老牌的士族豪强出身的官吏,反而会栽在这上面。一审之下,十有八九还都觉得自己没有贪腐,这些都只是地方规矩而已,实在是可笑之极。

  一路上,刘封开革了一个县长,下狱了两个县长,一个县尉,另有七名主簿、功曹被抄家,又厘清了一遍地方。

  到了襄阳之后,诸葛亮、庞统、陆逊等人早已经在这里恭候了大半个月了。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拿出了一份入蜀初稿。

  这份入蜀计划初稿中,确定北守南攻的大方针。其中,太史慈、赵云两部都是不能动的,不但不能动,还要分出部分兵力替换周瑜所部。

  这次入蜀作战的主力,便是蒯越、周瑜、贺齐、高顺以及水军。

  其中水军是重中之重。

  这里就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东汉末年,除了江东和荆州势力外,其他都不怎么重视水军。强如袁绍,麾下的水军别说和荆州、扬州水军交手了,就连益州的刘璋水军都打不过。

  袁绍、曹操普遍不重视水军,自然也就不会注意刘封麾下水军的动向。

  比起水军,他们无疑更重视太史慈、赵云、贾逵等军,细作探报也多往这几处地方扎堆,这两年里,已经被刘封逮到了十几次,人数也多达四五十人。

首节上一节571/5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