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34节

  按理来说,装了马蹄铁的马匹,并不适合在石砖上继续奔跑,因为马蹄铁的摩擦力不如原本的角质层,在石砖上纵马很容易滑倒。

  果不其然,不等朱元璋走出门,就听到扑通一声,人与马一同摔在地上的声音让朱元璋瞳孔微缩。

  等到朱元璋走出门,只见那驿卒已经双目无神,被倒下昏厥的马匹压住了一条腿,一人一马竟然齐齐昏厥。

  因为驿卒身上带着锦黄小旗,腰间也别着金色铜牌,一看就是传送重要情报的人,宫女太监是没一个敢上前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对着毛骧大喊:“把急报给咱拿过来,再给他送到太医那。”

  毛骧从驿卒身上翻找出信件,那群太监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时,有眼力见的太监已经拉着小木车一路小跑了过来,几个太监一起用力,将这驿卒从马下拽出,将驿卒放在木板车上之后,那太监便快步跑着将驿卒拉向太医院。

  朱元璋身边的万福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由得点点头,将那名主动拉车的小太监的容貌记了下来。

  朱标见朱元璋接过信件之后,一直眉头紧锁,不由得也担心起来:“父皇,边关出什么事了?难不成是蒙元南下了?”

  按理来说,此时正值冬季,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秋收时才是南下的好时候,而现在北方大雪纷飞,可不是南下的好时候。

  北方此时大雪覆盖,对视野的影响很大。而积雪也阻碍了马匹的行进的步伐。

  不过,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游牧民族提前南下的时候,那就是过于严重的雪灾,导致游牧民族开春就会选择南下。

  只见朱元璋握紧拳头,眼神中满是杀气:“该死的蒙元人,趁着一场雪灾,从嘉峪关和祁连山中间的酒泉南下,将嘉峪关和祁连山又夺了回去。”

  朱标看了眼张天赐,张天赐也是紧锁眉头。

  不对啊,蒙元若是想要南下,也不应该选择甘肃这块地方啊。

  虽然甘肃地势险峻,是个盘踞的好地方,可是蒙元可是游牧民族,他们要是落地生根了,那不到两代就会被同化成汉人。

  曾经就有学者统计过,蒙元入主中原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大量随着定都固定居住的蒙元人,就因为汉文化强大的感染力而认为自己是汉人。

  没错,一百年都不到,汉文化就能将停歇下来的蒙元人同化,如此强的感染力,是后世其他文明都不曾出现过的。

  “蒙元南下,入侵甘肃?不应该啊,他们入侵甘肃是要贪图什么?”朱标喃喃自语道。

  “我们平复甘肃,那是因为这是我大汉民族的固有领土,若不得还,何以报前朝之仇?”

  “可是蒙元入侵甘肃,又有什么利益?……”

  朱元璋此时已经坐回座位上,朱标则在一旁同样深思着蒙元从甘肃南下的原因。

  要不要去打?那肯定是要的,这一点不需多虑。

  现在重要的是,找到蒙元为何要南下的原因。

  因为张天赐的影响,洪武四年应该收复的甘肃嘉峪关地区,在洪武三年末就被收复了回来。

  然而就好像是历史在矫正一样,为了惩罚张天赐改变历史,洪武四年本应该在大明手中的嘉峪关又丢了出去。

  “把汤……还是叫徐达吧。”朱元璋思索片刻,还是决定让徐达来带兵去收复甘肃。

  选择徐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徐达带兵稳健,比汤和还要稳健。

  二是朱元璋打算测试一下,马克沁在战场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

  如今不到一年时间,朱元璋已经生产了二十架马克沁机枪,子弹也制造了将近六十万发。

  如此大的生产,让户部的宋冕天天骂娘,新收的国债也全部砸进军费中了。

  然而宋冕也只是底下骂一骂,从没有过想要停止生产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国家财富的本质》中写的一清二楚。

  一个国家经济最基础的基石,就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强大,再穷也可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向外扩张,以延续国祚。

  军事力量薄弱,那么周边所有的邻居都可以在你身上咬一口!

  半年时间,为了生产这些马克沁和子弹,大明将近砸进去了八十万两白银。

  这可是不是明中期和明末!那时候一两银子也就价值五百元。

  而现在可是明初的八十万两!每一两银子等比于后世将近一千元。

  如果有后世的经济学家来看现在的大明,那大明妥妥会被冠上穷兵黩武、阿美莉卡在世的帽子。

  “我怀疑…此次蒙元南下,和我们改变冶铁方式,给边关更换装备的原因有关。”

  “八月底,户部和工部共同出资出力,给所有边关的士兵更换了新的刀枪,还给重要的边关士兵多配了片甲。”

  “这么大规模的装备更换,不可能瞒过蒙元的眼睛。”

  “所以微臣大胆猜测,蒙元人南下主要是三个目的。”

  朱元璋面色平静,心底却泛起一丝丝波澜。你张天赐懂经济懂科技,怎么还能懂军事?

  张天赐自然是不懂军事的,但是常年和清粉和牧羊犬对喷,早就磨练出了举一反三和见微知著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这种能力并不稀奇,因为每个人都能接收到很多信息,或多或少都磨练出了一些关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想法。

  但是在古代,能有这些深度思想的人,那可都是人才,最少也是个县令级别,能管成千上万人的人。

  张天赐轻咳一声,开始给朱元璋解释起自己推断。

  “微臣认为,蒙元南下主要目的在三点。其一,是为了试探,试探我大明突然改换军备,是否有新的装备后,要北上讨伐蒙元的想法。”

  “而他们此时南下的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试探我大明现在士兵的实力。”

  “这其二便是在威慑,打算以武力震慑我大明,以换取他们一个喘息之机。”

  “这第三,那就是蒙元内部也不稳定,很可能是出现了第三个派系,而这一派系便是被送到甘肃南下的部队。”

  “成了,功劳是大家的,失败了,死的也不过是政敌的手下。”

第66章 你说对吧?天德。

  张天赐的分析只能从大局观上来推断,而需要更多军事经验的微观分析,那就不是张天赐能做到的事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似不经意的瞥了眼朱标。

  朱标注意到父皇的目光,心中顿时了然,便替朱元璋问道:“张师,那你觉得,我大明应当如何出军?”

  这一试探,主要是为了试探张天赐对军事有多了解。

  如果张天赐真的对军事也有自己的看法,那么朱元璋则会在自己驾崩之后,将张天赐也带走。

  懂政治、懂民生、懂科技,要是张天赐在懂军事,那就算张天赐不想反,他也会以极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去吸引一大批别有用心的追随者。

  朱元璋当然希望大明富强,可是这个富强的前缀要带有“大明”二字,而不是其他的国号。

  好在,张天赐摇了摇头,只是说道:“微臣只能从这一场冲突中分析出蒙元为何这么做,至于我们应该怎样出军,那微臣就不懂了。”

  “若是陛下和殿下非要微臣作答,那微臣建议现在立刻马上就两线出军!一支向西北打甘肃,一支直上应昌去打击元惠帝。”

  朱元璋闻言,这才放心的点点头,然后对张天赐说道:“想法还行,不过你忘了此时还是冬天,不宜此时动兵,即便是驰援甘肃,也当明年三月之后才可。”

  这时徐达姗姗来迟,见张天赐也在御书房,心思里不知道又在想什么。

  行礼之后,徐达对朱元璋问道:“陛下,叫微臣来可是为了何事?”

  朱标接过话茬,将甘肃战事,以及张天赐对蒙元冬季出兵的分析讲了一通。

  徐达听完之后,心中暗暗难过。自己的二女儿徐妙清今年才八岁,看来这个女婿自己是争不来了。

  甩开乱七八糟的想法,徐达谨慎的说道:“陛下英明,微臣认为此时确实不宜动兵,当开春之后,积雪融化后再出军北伐。”

  “而且,张天赐所想过于理想,应昌便在漠北边缘,若是直上攻伐,很可能会让元惠帝逃入漠北深处,反而有放虎归山之疑。”

  虽然当年元顺帝就是徐达放跑的,但是张天赐也没有反驳,元惠帝是什么性格他也不了解,万一对方真是个怕死的,见到明军就逃跑那也合理。

  不过,宏观上战略张天赐不懂,但是微观上的战术张天赐倒是能指点一番。

  后世的堑壕战和排队枪毙的战术,虽然看起来傻叉,但是实际上却是单发火器时代最好的战术。

  虽然大明现在有了马克沁,可是车子却没有搞出来,防守能力世界第一,可是主动出击甚至追击敌军的能力却远不如骑兵。

  思索片刻后,张天赐想了想游击战术和堑壕战,向朱元璋提议道:“陛下,微臣此处有两项战术,可用在军事上。”

  “一为堑壕战,两军相遇,我军可拉起沟壑堑壕,在前铺设卷曲带刺的铁丝网,再由马克沁驻守堑壕之中,如此便可以防备骑兵攻城。”

  “二为三三突击队制,以三名士兵为一组,三组为一队,游击突击。小组持新式步枪,中远距离袭扰射击,可在山林阵地使用。”

  朱元璋疑惑地看向张天赐:“这就完了?可有攻城之战术?”

  张天赐摇摇头:“攻城何须战术,只需将现在火炮所使用的弹丸从圆球改为圆锥状,便足以击破两米厚的城墙,届时城墙不过是活靶子,直接打碎碎打乱便可。”

  张天赐的话让朱元璋一愣,随后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愤怒的对张天赐说道:“你有这改进火炮的法子,为何不早说!”

  “你洪武元年时便做了我大明的官员,那时咱是满朝找能人,为何你当时不出手相助!”

  “你可知,当年攻克元大都时,向北攻伐其他城市的时候,死了多少人嘛!”

  朱元璋这突如其来的斥责让张天赐没反应过来,刚刚还在聊战争战术,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对自己的批斗会?

  不等张天赐解释,徐达也在一旁搭腔说道:“可怜我那些将士,当年为了攻克元大都,死了多少人。”

  “还有去年,微臣实在不忍士兵之命,只能与王保保隔沟而战,若是那时咱能有张天赐所该的炮弹,咱能少死一万人。那可是一万个家庭啊。”

  一通大棒砸下来,张天赐也是有些懵圈,不过见朱元璋和徐达一起呵斥他,张天赐也只能乖乖认错。

  “微臣有技而不报效朝廷,至万军而死,微臣认罪。”

  朱元璋见张天赐认罪,顺势说道:“不过你也有发明马克沁,制作蒸汽机之功劳,也别说咱不念臣子之功,所正之职你也别当了,这段时间在家好好反思吧。”

  “对了,你还是太子少傅,偶尔无事可到东宫,去给咱太子教一教你的学问。”

  张天赐低头称是,见朱元璋和其他人都盯着自己,便明白这是在赶自己走。

  只能道了一句退下之后,缓步离开了御书房。

  朱标此时也是看的一脸懵逼,虽然张天赐喜好商贾让朱标感觉很不爽,但是张天赐的能力他是认可的。

  尤其是张天赐刚刚提出的两大战术,让朱标更是感觉对比如今的军制强多了。

  那么为何父皇和徐叔叔,会突然变脸对张天赐发难呢?

  朱标疑惑,便向朱元璋问道。

  朱元璋见状只能无奈摇头:“刚开始此子说什么立刻两线出军,咱还以为他确实不懂军事,当时便放心了许多。”

  “可是后来张天赐居然能从战术上提出建议,咱便知道这孩子只是缺少经验,却不是真的对军事丝毫不了解。”

  “标儿,你说一个有人格魅力,又什么都懂的人,咱怎么放心用?”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只觉得更加疑惑。

  “若是父皇觉得张天赐有反心,何不直接赐死?为何又罢官,还让他到东宫教我?”

  朱元璋哼了一声,一拍朱标的脑袋:“好大儿,你现在还年轻,做事想事还是愿意走极端。”

  “他有造反的能力,可不代表他会反、想反。咱主要还是想吓唬吓唬他,顺便看看他对咱是不是还是那么害怕。”

  “你说对吧,天德。”

第67章 寻道者从不听劝

  “对了天德,你的俸禄和战利品都拿来给咱打蒙元了,导致你现在一家子还挤在小院子里,咱看你不如就搬到咱那旧府邸去住吧。”

首节上一节34/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