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铬,一种造价十分便宜,使用起来也没那么麻烦的工艺。
曾有大佬用醋和盐制作基础液,使用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今大明已经有了化工的基础,三酸都被他张天赐整了出来,以大明的实力在配合上蒸汽发电机,整个电镀技术应该是没问题。
不过,就算有问题也得上,总不能一切都等到万全在开始下一步吧?
工业发展其实和大部分人想的不一样,工业机器没那么复杂,工业发展也没那么慢。
很多工业机器都是先进入市场,然后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市场迭代完善的。
对于市场来说,只要有,那就能用。
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打补丁,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
张天赐激动的想要起身,然而每活动一下,就能感觉屁股上的结痂拉扯一次自己新生的嫩肉。
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并没有养好,张天赐只能叹息一声,又趴回床上。
关于润滑,对于没有车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品类。
润滑剂的类型和获得方式,张天赐是两眼一抹黑,不过有正阳子和登云道人这两个化学狂魔在,张天赐也不是很担心润滑剂的问题。
让吴梦琪递给自己一张纸,张天赐在纸上涂涂抹抹半天,将自己能想到的润滑剂特性都写了出来。
润滑、降温、减震,张天赐写下三种特性,却觉得有些不满,总感觉润滑剂还有别的特性被子里忘记了。
想了十多分钟,陶成道也等了十多分钟,张天赐也不好意思占用陶成道太多的时间,只能匆匆写完自己对润滑剂的要求,然后交给陶成道,让陶成道代替自己转交给两位道长。
话说回来,两位道长如今也算收了徒弟。
好几名对化学感兴趣的工人,都被张天赐划拨给了两位道长。
虽然张天赐现在并没有工部的职位,但是在实验室内,张天赐说的话还是很管用的。
送走陶成道,张天赐叹息一声。
幸好现在才刚开始起步,如果等火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后才发现没有润滑剂,那张天赐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将润滑剂的任务交给两位老道士,张天赐开始回忆关于电镀的功能。
张天赐刚进入心流状态,便听到门外突然齐刷刷喊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来了?来干啥?看自己的屁股?
朱元璋推开房门,看到张天赐趴在床上写着东西,笑眯眯的打着招呼:“爱卿,恢复的咋样了?”
张天赐尴尬的笑了笑:“承蒙陛下厚爱,还得半个月。”
朱元璋此行的目的就一点,那就是将胡惟庸做的事告诉张天赐。
告诉他,咱大明也有自己的人才。
听完胡惟庸的操作,张天赐猛地发现一个盲点。
胡惟庸提前宣传,自然是要改整体预算的,而这提前宣传又是胡惟庸自己想办法找的人。
那么,作为大明前期第一大贪官,他胡惟庸有没有从这宣传费中贪污?
而且后世还有一句名言,玩弄舆论者必被舆论反噬。
胡惟庸现在肯定发现了操控舆论的好处,那么他未来会不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张天赐这时看了眼朱元璋,发现朱元璋正看着卧室内堆的书籍。
心中想了想,觉得这件事还是算了,等什么时候爆发,什么时候再告诉朱元璋吧。
“微臣恭喜陛下又得天下大才。”
朱元璋好似没有听到恭维,而是指着张天赐写的计划问道:“这些乱七八糟的都是什么?”
张天赐一看,朱元璋指的正是关于电镀方面的事。
老朱知道张天赐正在研制发电机,但是发电机的作用他却并不了解。
“这上面写的电镀啊铬啊这些,有什么用?”
老朱好奇,张天赐也只能慢慢给朱元璋解释:“陛下,电镀乃是用雷霆在液体中分解元素,在使用雷霆将这些元素均匀的吸收到物品上。”
“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延长使用寿命,防止物品生锈腐蚀。”
朱元璋装作懂了的样子,哦了一声,可是张天赐却从朱元璋的眼神中看出,对方还是一头雾水。
听不懂的东西,朱元璋也没兴趣深究。
朱元璋这时又转过头,看向张天赐:“咱去你书房逛一逛,你小子不会介意吧?”
张天赐能说什么?你想逛就逛呗,我还有权力拦着你不成?
见张天赐点头,朱元璋笑嘻嘻的走进张天赐的书房。
推开门,朱元璋被张天赐的书房规模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富裕人家的藏书阁或许可以和张天赐的书房比,但是如果是书房比书房,那可就比张天赐差的太多。
各种大才注解的书籍,前朝的地理书籍,张天赐的书房中应有尽有。
而在北窗附近,正挂着一幅地图,一幅张天赐参照各个朝代地理制的书,按照现代地图方式绘制的地图。
这份地图和后世的地图自然差不了,精度和准确性都相差太多。
但是就是这样一份地图,却让朱元璋看的如痴如醉。
欧洲、亚洲、天竺、澳洲、南北美洲、南极洲、北极洲。
这一块又一块大陆展现在朱元璋眼前,看的朱元璋是热血澎湃,想要将这天下都握在手里。
再看华夏大地,大明只占据了现代版图的三分之二,距离现代版图还差三分之一。
朱元璋缓缓叹息一声,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他想要做很多的事,却只能看着衰老一天天向着自己逼近。
随手抽出书架上一本唐朝时期,关于新疆(为了方便称呼,不用古称了)的地区的地理志,朱元璋突然发现其中一条被圈上了红色的圈。
“这是…”
只见上面写着石脂如水,又比水腻,浮水上而如漆也,采以膏车之,及燃灯光有极明。
“石漆?这东西除了点亮?还有别的用?”
朱元璋眼睛一转,目前新疆地区一半在他手,一半在异族手中,若是此物真这么重要,那自己倒是可以考虑先把这块地万全拿下。
正巧,毛骧这时走了进来:“陛下,工部传来消息,张天赐的实验室,以赵翥名义派出一十二人,向新疆地区派人,说是要去那探地。”
朱元璋哑然失笑,点了点头,没想到张天赐这小子的行动速度还挺快,这就让人去探查这“石漆”去了。
第83章 蒙元疯了?
洪武四年,腊月十五,喜迎春节之前。
张天赐伤愈之后,便又回到了往常平平淡淡的日子。
每天上午给皇子上上课,下午到去看看施工进度,再去实验室转一圈。
原本以为在开春之前,生活就这样平平无奇,却不想这天下课,出门就看到了万福。
见到万福的第一眼,张天赐的心就咯噔一下。
“张天赐,陛下邀您去议事。”万福太监面色凝重,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议事阁,朱元璋后加盖的一个小房子,位于上朝大殿的后身。
此时议事阁中坐着十三人,皆是大明决策高层。
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刘伯温、徐达、汤和、傅友德、冯胜、邓愈、李文忠、二任户部尚书徐本、工部尚书赵翥、以及自己的老丈人吴复。
张天赐一挑眉头,自己老丈人,也配参加这么高层的会议了?
众人围坐在朱元璋面前,万福引导张天赐入座后,朱元璋才缓缓开口。
朱元璋用自己沉稳的嗓音缓缓说道:“边关急报,蒙元扣关,死伤上万。”
死伤上万?哪边的伤亡?难不成是自己这边人死了上万?
这时万福太监开始给在座众人分发资料,张天赐只看了两眼,便觉得大为震撼。
蒙元疯了?
冬季南下本就是大忌,积雪和视野都是骑兵最大的敌人。
你蒙元居然还从黑龙江的上游草原选择南下,那又不是春夏季节,一样是冰天雪地的地方,你蒙元是养不起这么多人了,派人下来送死吗?
黑龙江上游草原,地处长白山和肯特山中间,一处从古至今都是经典的蒙元人聚集地,也是大明北方的防御重心。
至于为何这里会成为蒙元人入侵的后方基地,那是因为上游草原的下方,紧紧连接着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再往下,则是锡林郭勒大草原。
再往下就是北平了!二者的距离可就不远了。
仔细看着边关汇报,张天赐长舒一口气,幸好,上万损伤的是蒙元人。
下一刻,张天赐又觉得不对。
不应该啊,要是损伤上万汉奴,张天赐倒是能理解,蒙元人常常会驱使汉奴在前面挡刀子,可是损失了上万蒙元人,这就不对劲了。
中原和游牧民族千年以来的战争,都导致了双方接近相同的战术。
蒙元人一般有两种打法,一种是使用火器攻城,一种是让汉奴消耗物资后再去收割。
可是这次蒙元人的南下,两者皆没有,而是直接让骑兵攻城。
还没有带火器!
你这要啥没啥,你这不是来攻城的,你这是来送死的!
李善长看完边关急报之后,对朱元璋说道:“陛下,看来和微臣想的一样,蒙元人内部发生了内乱。”
“估计元惠帝手下人中出现了对立,而这次南下则是明目张胆的消耗对立者的实力。”
张天赐听完也是认同的点点头,如果不是元惠帝和手下人起了冲突,那么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城就没办法解释。
元惠帝不说雄才大略,那也是个正常人,正常人会让自己的手下去送死?
这可不是两个帮派的较量,这是两个国家的较量!
朱元璋看向徐达和傅友德:“这场仗,我们非打不可!不提收复故土,单说舆论压力,就不是我大明能承受起的。”
大明建国不足五年,北方的汉人还有一部分在行元礼,而南方一些因为朱元璋而受损的既得利益者,也在操控舆论给朱元璋压力。
这种找不到敌人的战争,是朱元璋最讨厌的,所以为了让这些人闭嘴,这场战争不能再拖,必须此时就出重拳。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冬季兴兵是大忌,可是没有办法,上次蒙元强占甘肃,就让朝廷在民间受到了很大的非议。
此时此刻如果朱元璋再不去出兵,那不知道舆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为了大明内部的安稳,这仗是非打不可了!
张天赐对于怎么打仗,没什么太多的概念,只是提醒到:“如果要带马克沁上战场,需要将水冷配件拆下,否则冻成了冰,在被震碎,冰屑很可能让马克沁机枪出问题,甚至会出现伤人事件。”
大明如今一直在穷兵黩武,随着生产的效率的提高,马克沁的备弹已经到了一百万发。
一百万发是什么概念?足够一台马克沁机枪不眠不休的射击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