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突然咧嘴一笑:“那自然是你快,不过,你敢打我吗?”
张天赐眉头一挑,自己平时受老朱的气就算了,今日你蓝玉也敢来气我?
今天这一步我要是退了,那我大明朝堂上,同归于尽张天赐的名号,岂不是再也吓不住别人了?
更何况,你蓝玉对我张天赐的计划又没那么多作用,后期骄横伤民的事你也没少干。
现在马克沁出来了,你蓝玉的价值还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张天赐突然手臂一动,蓝玉见状抓紧时间就想上前夺枪。
他以为张天赐是打算收手,可是张天赐却是在想给蓝玉一个教训。
只听嘭的一声,又是一声枪响。
蓝玉座下的红鬃骏马,脑袋上出现了一个拇指大小的血窟窿。
蓝玉这时正欲探身夺枪,哪能想到张天赐突然给自己坐下的马匹突然来一枪。一个不注意,蓝玉瞬间失去了平衡。
不过蓝玉毕竟是做过军中先锋的人,失去平衡的刹那便改变了自身的重心,借着腰力带动全身,在地上滚了一圈,这才没被马匹压到腿。
看着陪伴自己两年的红鬃马就这么死了,蓝玉是气不打一处来。
刚抬头打算放两句狠话,却见张天赐这时已经举枪瞄准了自己。
“等等!”
“此事是我不对,你以打坏打死我的刀具马匹,咱俩已算两清。再继续动手,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张天赐本来就没想着,光天化日之下去给蓝玉一枪,打死马匹吓唬吓唬他也就得了。
如果真的当着街坊邻里的面打死了蓝玉,只怕朱元璋也不好保住自己。
更主要的是,以朱元璋那性格,若是让他救了自己一命,他能拿这件事念叨自己一辈子。
虽然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迟早都是大明的,但是传授这种事属于是我可以给,但你不能抢。
主次不对,概念也就不对了。
见张天赐收手,蓝玉冷哼一声,捡起自己的宝刀,也没管躺在地上死去的马匹,转身便走。
看着蓝玉离开,张天赐便开始琢磨,这明天早朝百官对峙又该如何应对。
第二天一早,一个不认识的小太监果然来敲张天赐家门,要张天赐去奉天殿上朝。
到了奉天殿,在场的官员便纷纷看向张天赐。
只不过和张天赐想的不一样,那眼神不像是在看一个将死之人,而是复杂与震惊都有的一种眼神。
张天赐有些疑惑,不对啊,怎么没人跳出来斥责自己?
言官呢?御史呢?按理来说,你们这时不应该跳出来说自己当街开枪,蔑视律法吗?
然后按照流程,不是理当问斩就是削官开除,顺便让自己别再和皇子接触,免得带坏皇子。
怎么今天这些言官御史,其他六部的官员只是盯着自己,却没一个人敢说话?
看百官沉默,张天赐也觉得有些着急!
你们不说话,我怎么把这件事扯到深化改革军制上?总不能我空口白牙,再提一次改军制吧?
同一个人两次提出改军制,这件事的风险可不是一般的小。
等了几分钟,最高位的朱元璋也不说话,文武百官也不说话。
张天赐实在是忍无可忍,只能率先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事起奏。”
朱元璋这时才露出笑容,笑呵呵的说道:“哦?什么奏?不会是要削军权吧?”
张天赐一愣,朱元璋这是未卜先知了?
只见朱元璋继续说道:“这事咱也了解了,是蓝玉挑事在先,你手持火器却没伤人命,只是打死了一匹马作为警告,所以这事也不算你错。”
“不过,你当街开枪吓坏民众,又私自藏有火器,你觉得你这两条罪,咱应当怎么处置?”
怎么处置?私自藏匿火器,那不是流放就是砍头,自己哪个都不想选。
张天赐瞥了眼文武百官,又看了眼一直笑吟吟的朱元璋,张天赐突然明白过来。
这是不让自己继续提出削军权啊!
上次的改军制已经削弱了一次军权,这次要是再提一次,军权在被削弱一次,只怕这些武将出身的勋贵集团就要不乐意了。
张天赐眼珠一转,此时是洪武五年,还有一个月开春。
勋贵集团还在朝堂上一家独大,而勋贵中又有文臣武将的争端。
胡惟庸提前一年当上了右丞相,按理来说他现在应该开始结交勋贵,为自己找后台了。
左思右想,应该是朱元璋不希望此时就和勋贵的军权矛盾闹大,毕竟北元未破,南方未定,这些第一批打天下的武将还必须继续为大明出力。
想通这一切,张天赐又觉得自己命苦,那如果不能用军权做文章,自己又怎么脱身?
可能是看出了张天赐的窘迫和为难,朱元璋这时发话,为这件事盖棺定论:“张天赐,你当街开枪吓坏民众,又私自藏匿火器,理应死罪。但是咱念你为大明做出无上贡献,此罪功过相抵,如此罚俸三年,你可有意见?”
张天赐长出一口气,立刻行礼说道:“微臣谢过陛下。”
听到这个惩罚,在场百官中,只有徐本一脸便秘的表情。
虽然张天赐任职太子少傅,正二品官,但是户部分离出去的费部中,并没有张天赐的工资单啊。
也就是说,张天赐虽然有职位,但是他没工资。
人家都没工资了,你还怎么罚?罚空气?
还是臭不要脸的上前说,正二品俸禄六百石,所以就算你没领过工资,也要罚一千八百石?
第88章 沉默,就是最好的应允
如果张天赐在没有工资情况下,还被罚款了,那他们户部这一派系的人还怎么在朝堂上混?
徐本摇摇头,只能说别的皇帝对自己人都是轻拿轻放,到张天赐这朱元璋是碰都不碰。
比不了,比不了。
随后工部尚书赵翥上奏汇报,去年大雪,北方雪灾的后续救援还算妥善。
二十万灾民后续只死了三千多人,其余的人都被暂时保住了。
只是朝廷虽然有意让商贾参与救灾中,但是敢响应号召的真不多,只有寥寥七八位不大不小的商人和朝廷谈了合作。
最后也只帮助复原一千二百户住宅,其余四万户的家庭只能由朝廷承担。
而去年朱元璋曾经小规模搞过一次国债,只是那笔钱都扔到了马克沁的生产中。
如今因为救灾朝廷又没钱了,这次朱元璋是实在没办法,只能将国债一事摆在朝会上。
借五百万两,相当于洪武四年四分之一的税收,定五年期,年率2.5%。
看着因为贫穷而窃窃私语讨论的百官,张天赐紧皱眉头,思索半晌后,还是叹息一声。
是时候该激进一些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张天赐突然上前一步,整个朝堂随之安静下来!
“唐宋时曾多有倭岛佐渡石见出金银之说,我等何不直接出海,至倭岛夺此金银矿藏?”
虽然此时的佐渡金山和石见银山还未开始大规模挖掘,但是根据倭岛当地的史记记载,石见和佐渡两地此时已经有一些小家族进行小规模的开采,而这些小家族也常与蒙元和高句丽进行贸易。
如果要等内循环经济复苏,不知道还要等多少年。
与其等待,不如拿一直有世仇的倭岛开刀。
有了马克沁,万事不用愁!
大明大航海的第一步,就从小倭岛开始!
关于张天赐提议出征倭岛,夺取佐渡石见两块地方的提议,朝堂内自然是争论不断。
先不提之前倭岛只能算作沿海的疥癣之疾,单谈论这事只是传说,能靠谱吗?
万一去了一趟,发现啥都没有,那大明的经济能承受住这样的阵痛吗?
而且,儒家的传统思想也是一道横在眼前的阻碍,例如宋濂便极其反对主动出征,因为在宋濂看来,打蒙元那是收复唐时失去的故土,打倭岛那就算作主动侵略了。
张天赐见朝堂上争论不休,只能亲自下场,帮百官解决后顾之忧。
“微臣有两策,可保此行万无一失。”
“一,除去大明军队占据佐渡石见之外,也可号天下商贾通倭岛,可划地分之,转移倭岛内部政治视线,以减轻我佐渡石见两地的防守压力。”
“二则为,一旦倭岛局势紧张,有激烈排外举动,可扶持傀儡政权,同时派出明军给予倭岛正面压力。”
“如此三方混乱局势之下,我大明自可将倭岛压制的服服帖帖。”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皆无用,那么……自可多所残戮、鸡犬无余也。”
张天赐的提议自然和儒家传统背道而驰,但是张天赐提出的商贾入倭的计策,却让百官有些犹豫。
虽然朱元璋规定了四品之上不可经商,但是如果你说哪个朝中大官和商贾巨富没有任何交流,这是没人信的。
而所谓的四品之上不得经商的限制,也不过是朱元璋不希望这群官员做的太过而已。
商贾入倭,对于朝廷来说是无穷无尽的税款,是大笔的海关白银自然,对于勋贵大官来说,则是每年增加的“奉承”,是自己手中越来越多的土地和佃户。
同时,哪些商贾能下海,哪些巨富能出洋,这背后的利益也会牵扯到几百几千人,乃至几万几十万的大明商人和无数手工业者。
朱元璋看着朝上的文武百官,一听到张天赐提议商贾随军入倭,便一个个不再抱着儒家经典不放,反而变得默不作声。
沉默,就是政治中最好的应允。
朱元璋冷笑一声,想来今天张天赐这策令若是他不同意,恐怕这群文武百官,会挨个给他上书吧……
闭目沉思一会,朱元璋最后还是暗自在心底念叨:罢了罢了,等以后再收拾你们。
官员不再反对,朱元璋也顺水推舟,民间的商人听到可以下海经商,一个个高兴的差点跳起来。
三股力量一同推行这一件事,征伐倭寇这事自然是成了。
短短不到一个月,刚刚三月份开春,民间的商贾就开始催促自己上线的官员,询问朝廷什么时候同意下海。
而那些官员则一层一层向上打听,直到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朱元璋终于绷不住了。
“这群蛀虫!都是蛀虫!”
“他们都在喝咱大明的血!吃咱大明的肉!”
“你还笑!你不觉得生气吗?你没看到这群官员和商人在做什么吗?”
朱标抹了一把老朱喷出的唾沫,一脸苦笑道:“父皇,这事张天赐不是早就告诉您了吗,而且您自己也有预感啊。”
朱元璋冷哼一声,一脚将桌子踹翻:“咱为什么生气?那是因为咱没想到整个朝堂上,就他妈没一个干净的!”
“一个个都说是咱的老伙计,可是在看他们干的事!和商贾勾结,收受贿赂,他们也算咱大明的官?!”
朱标见朱元璋越说越气,赶忙上前拍着朱元璋的后背:“爹,您顺顺气。跟着您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徐叔叔冯叔叔他们不是……”
听到朱标这么说,朱元璋嘭的一声,一拍桌子:“就是他们!就是他们家!”
“你真以为,他徐达汤和还有那个什么冯胜他们,就那么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