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工业巨 第9节

  “老乞丐当时显然不行了,微臣便把捡来的半个馒头又分了一半给老乞丐,老乞丐当时推辞,只说感觉自己要死了,手中有一个秘方,希望我能传承下去,便交给了我。”

  “废什么话,咱问你的是秘方,又没问你那老乞丐是谁,在不快说,咱让军部狠狠打你十军棍!”朱元璋吹胡子瞪眼,表情狰狞吓人,但是朱标却能看出,老朱这是故意吓唬张天赐呢。

  张天赐果然吃这一套,立刻就解释道:“回禀陛下,这秘方就是以煤粉在密闭空间内燃烧,等待冷却之后取出变成焦炭的煤炭。”

  “这时再将焦炭堆积,覆土燃烧后会产生一股气,将气引导和绿矾油融合,再将融合后的绿矾油炒干,便可得一种灰色颗粒,这种灰色颗粒便可以让农作物增产。”

  “据那老农说,这灰色的颗粒最多可让一亩地增产三倍,最少也能增产二分之一。”

  听到增产三倍,朱元璋呼吸立刻急促起来,但是又一想,这又需要大量的煤炭和绿矾油,想来成本不会低,又有些失望。

  见朱元璋面色不对,张天赐赶忙说道:“陛下,微臣自然知道此法的成本并不低,用来生产粮食很可能是亏本买卖。”

  “但是咱们可不能因噎废食啊,生产成本低,那就设立奖励,定制专项突破计划,哪个道士能让绿矾油或者焦炭的生产成本降低,又或者能提高二者的产量,那咱们就可以奖励这个道士。”

  “到时候,将此事向外一宣传,告诉天下道士,若是还能提升技术,陛下还会大大赏赐,相信在全国道士的努力之下,定能找到既便宜,产量又大的方法。”

  只见,张天赐说这些话的时候神态认真,言语之间尽显严肃,显然不是一时兴起。

  朱元璋很怀疑,这个计划根本就不是一时兴起想起的,而是在张天赐心底酝酿了许久,估计是认为此时时机合适,才和自己说的。

  张天赐越是这样,朱元璋便越是高兴,同时也越是生气。

  高兴是因为大明有了一个能做之才,张天赐可不仅仅只会搞暖气煤炉和墨水,他还会让粮食增产的方法。

  让朱元璋生气的则是,张天赐明显有更多的技术和想法,只不过他不知道为啥,一直瞒着自己而已。

  现在的张天赐在朱元璋眼里,已经算得上一位全才了,政治方面懂如何和神农氏绑定,提高民间威望。政策上懂国家宏观的调控,技术上更能发明一些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东西。

  政治、政策、技术,三方面全才,只是可惜心性不足,施政的过程也略显脱离实际,若是能在朝堂内混迹两年,多积累一些经验,想来会是比李善长还要更好用的官员。

  想到这,朱元璋又想起张天赐这小子二十五还没结婚的事,不由得再次生气:“小兔崽子,咱上次跟你说的结婚,你现在有眉目了吗?”

  刚刚还在聊农业增产,怎料朱元璋突然又说道催婚,张天赐看朱元璋那表情好似要吃人一般,脑筋滴溜溜的转,突然想到昨晚的梦,立刻就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微臣正好遇到了一件怪事啊!”

  说着张天赐便将昨晚的梦说给朱元璋听,同时也解释了,自己是怎么从速干墨水想到粮食增产这件事上的。

  朱元璋听着张天赐的讲述,不由得好奇问道:“哦?除了一个吴字,可还有别的线索?”

  张天赐想了想,缓缓摇头:“想不起来了,就觉得梦中那姑娘性格强硬,长得美艳漂亮,臣估计这女人莫不是早死的母老虎,不知怎么就缠上了臣,微臣还想着什么时候有空,好去天界寺去去晦气呢。”

  朱元璋也没想出什么,只以为张天赐是想娶婆娘想的。但是朱标却在一旁想着【姓吴,性格强势,长相美艳?】

  这时朱标好似心底有了人选,当即扯了扯朱元璋的衣角,小声说道:“父皇,还记得您为老七选妻,因年龄太大不合适的那吴氏嘛?”

  “哦?”朱元璋突然有了一丝回忆“是吴良的女儿?不对,那应该是吴复的女儿。”

第17章 不要乱点鸳鸯谱

  朱元璋作为古人,虽然不相信什么神佛,但是对祖宗的存在,对一些预兆预感还是比较相信的。

  听张天赐说,晚上连续梦到好几次同一个女人,还都是结婚的场景,那说明很可能二人确确实实有这个缘分。

  不过是不是吴复的女儿可不好说,姓吴的女子多了去了,性子刚硬的女子也不少,若是以此判断就是某位大臣大将的女儿,那岂不是乱点鸳鸯谱吗。

  恰逢这时,毛骧眼尖,正好看到街区另一头,一辆马车缓缓走过,只见马车上写着安陆二字,应当就是安陆侯府的马车。

  安陆侯此时刚刚回京,儿子也是随他一起从战场上刚回来,二人都是回来等待受封的,没事不会出门乱逛。

  想来这出门定然是有其他事。

  毛骧叫身边的探子跟上,看看是怎么回事,顺便又安排人去和安陆侯府内的探子聊聊。

  若是张天赐和安陆侯府的女儿真有什么联系,那自己在报告给皇上,作为中间人的他,也算和张天赐能有一份香火情。

  此时朱元璋对着张天赐叮嘱了几句,要他好好为朝廷发展,日后肯定会给张天赐封个大官当。

  但是在张天赐心里却不那么相信,官员晋升的速度他可太了解了,没有个十几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官怎么也不可能混到五六品,在往上那更加费力。

  毕竟张天赐朝中没什么亲朋,唯有一位恩师单安仁,也是早早就选择了退休养老。

  官员的提拔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随随便便就能向上提拔的。

  若是没有大功,就算是皇帝也只能和百官商量着来,当然了,这条潜规则在老朱这可能不适用,毕竟老朱可是开国皇帝,其手中的权利和那些二代三代的皇帝可比不了。

  不过关于权力这一点,张天赐也是觉得奇怪,为何越往后传,皇帝的权力就会越小?

  难道仅仅是因为下方的官员们都结成了利益团体?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很可能从官员的选拔这一项,从一开始就有大问题。

  不过,张天赐对历史的了解更多还是局限在,古代的科学技术上,对于古代的政治和历史名人,张天赐就没那么了解了。

  就好比张天赐知晓马皇后和朱标会比朱元璋先去世,但是二人具体的去世年份,那张天赐可就记不住了。

  拜别朱元璋父子,二人临走前,朱标递给张天赐一块令牌,并且小声对张天赐说道:“何时有空,可随时来东宫见我。”

  张天赐自然明白,令牌都给了,这就不是简单的客气两句了。

  思来想去,张天赐还是决定,今晚下工之后,便去东宫见见朱标。

  时间一晃,便到了快下工的时候。

  张天赐刚刚从外面的道观回来,虽然有朱元璋做背书,但是那些道士也不是傻子,或者说精明过头了。

  他们一听是朱元璋找他们,一个个吓得都说自己病了来不了。

  毕竟朱元璋去年才批评过修仙寻长生一事,他们就是再怎么喜欢荣华富贵,也不敢去碰朱元璋的霉头啊。

  此时后宫坤宁宫,朱元璋正和马皇后一起吃饭。

  太监万福走了进来,手中带着一封信,对朱元璋说道:“主子,毛骧毛大人说有急事,修一封密信,望陛下速回。”

  朱元璋点了点头,毛骧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跟在他身边,一来是后宫他就进不得,二来则是拱卫司那还有很多的事要他一一安排处理。

  接过信件,朱元璋看了看封口,确实是毛骧封的信,便打开看了看。

  这一看之下,朱元璋立刻露出惊讶的表情:“好家伙,原来世界上真有注定情缘这一说啊。”

  这话可勾起了马皇后的好奇心,一听情缘二字,一向喜欢点鸳鸯谱的马皇后就立刻来了兴致。

  和朱元璋要过信封,仔仔细细阅读起来,看了半晌,不由得也乐出了声:“这不就是被你扣了半年工资的倒霉蛋嘛?”

  “我还记得你曾说,他无父无母还没有娶妻,身无牵挂不敢大用。”

  “如今他这不是正好,有了天注定的情缘牵挂嘛。”

  “就是二人年纪差的不小,约有十岁了,不过倒也不算碍事,就是不知安陆侯那边怎么想。”

  朱元璋喝了一口豆腐汤说道:“用他想?咱给他找个好女婿,他还敢不同意?”

  马皇后斜了朱元璋一眼:“他倒是不敢拒绝,可是你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将人家侯爵的女儿嫁给一个九品小官啊。”

  “重八,明日你把吴梦琪和张天赐前后叫来,我看看二人的脾气秉性。”

  “若是二人不和,便是有天注定的姻缘,也不能将瓜强扭,免得到日后人家张天赐非但不念你的好,心里还会怪你呢。”

  朱元璋哼了一声,却没出声反驳。

  婚姻自古以来便是终身大事,若是真因为自己乱点谱,保不齐一个原本忠心的官员,也会因此而暗恨自己。

  此时张天赐正向东宫走着,一边走着,一边听着前面太监絮絮叨叨的说着见太子的礼节。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次单独见朱元璋,那太监就没介绍那么多,只说了一些简单的规矩,都是很简单很容易遵守的。

  同时张天赐也是知道了,见朱元璋是不用下跪的,按照礼节来说,只有每个月的十五,朝会上向皇帝行礼时才需要下跪。

  可以说,下跪不是电视剧中随随便便就能行的礼节,通常都是在祭祖、年会、塑望这些特殊时候才会下跪,而且也不是见一次就要下跪一次,一般只有特定日子的当天,第一次的时候需要下跪,其他时候还是作揖。

  来到东宫,太监进门禀报之后,张天赐这才进屋。

  进屋之后,张天赐作揖行礼,朱标看着张天赐行礼,一下便想到张天赐动不动就行下跪大礼,心底笑意不自觉的表现在脸上。

  “张爱卿,快快入座。”

  “孤也不和你绕弯子了,孤这有些问题,不知张爱卿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张天赐说道:“殿下但问无妨,但是微臣乞丐出身,学识尚浅,若有不懂或是说错的,还望殿下海涵。”

  朱标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从一沓奏折中抽出一本:“爱卿不必拘谨,今日孤特许,爱卿但看无妨。”

第18章 治理黄河的想法

  张天赐小心打开折子,只见里面写着一堆乱七八杂的恭敬词和吹捧句,看得人直头疼。

  仔细上下阅读了两遍,张天赐这才看出,原来这就是一本希望给整个浙江府内县衙修缮的折子。

  张天赐摇摇头,和朱标要来纸和笔。

  朱标好奇,也不知张天赐要做什么,便站到张天赐身旁看起张天赐写的是什么。

  只见张天赐此时在纸上写着【申请部门:申请日期:申请理由:申请预算:申请详单:申请人:审批人:审批额度:审批理由:审批日期:】

  每一段冒号之后都是大片的空白和换行,却是让朱标越看眼睛越亮。

  “殿下,微臣也不了解这浙江的县衙有多少,到没到应该修缮的时候,所以也不敢乱下定论。”

  “但是这折子,完全就是乱写嘛,看似都是按规矩写的,但是实际上通篇都是废话,微臣看不如定成制式表单,起码这样阅读起来审批起来也方便许多。”

  “哦对了,文言文看似简洁,实则十分容易让人钻了其中的空子。”说着,张天赐在表单最上方用小字写到【填写表单,仅限口语描述,语句简洁清晰无二议,否则打回重填。】

  “唉,这回这表单就完美了。”

  “若是要写的很多,那就分成好几份上报,钉成一册,也不麻烦嘛。”

  朱标看着张天赐脸上的笑意,心底是越看张天赐越满意。

  世界上怎么能有这么聪明的人,随随便便看个不懂的奏折,都能在其他方面想出改进的方法。

  想到这,朱标坐下,故作严肃的表情:“咳,爱卿的天赋果然异于常人。”

  “孤这还有一本折子,这次你要想出解决办法,若是想不出,以后你怕是只能在九品混了。”

  张天赐疑惑的看向递过来的折子,心想朱标不会是想偷懒,来试试自己批折子的实力咋样吧?

  若是如此,那自己可就要让你朱标看看,什么叫天马行空和离谱了。

  打开折子,只见这篇奏折写的倒是不错,用词简练,一眼就能看出发生了什么事。

  说的是黄河山西境内需要修缮,今年降雨充沛,这才不过一月份就下了异常的暴雨,恐怕出现洪汛。

  治理黄河,直到新华夏之前,都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

  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虽然滋养了千万的百姓,但是一旦出现暴雨洪水的情况,也会造成下游生灵涂炭。

  治理黄河其实说着比较容易,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了。

  “殿下,微臣有一点想法了。”

  朱标点点头:“说吧。”

  张天赐看朱标没什么表情变化,这才缓缓说道:“微臣认为,黄河之灾已有千年,这千年来先辈们试过在黄河各处修建堤坝,却每每到洪讯期,总是会出现黄河暴涨,导致两岸百姓家破人亡。”

  “微臣认为,治理黄河乃是十年乃至百年大计,不能只是一味地开凿新的河道,修建新的堤坝,更应该采取天人合一的方式来治水。”

  “微臣当乞丐也有十几年的经验,在此期间,微臣发现,枯山荒崖最易出现泥石流的现象,可以说,只要一下雨,哪怕是小雨,山上的泥土都会被冲到山下的土路上,让土路变得崎岖不平。”

  “反而是那些野草野树肆意生长的地方,很少出现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的问题。”

  “所以微臣认为,当在黄河两岸的五公里或者一公里之内,进行植树植草的行为,种下草籽栽下树苗,以固黄河两岸的泥沙。”

首节上一节9/1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