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诸家,或许最后的选择会不同,但是每一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做认为对的事。
姚广孝这时冷笑一声,如果张天赐打算拿这个问题来糊弄他,那他可就有点失望了。
儒家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这句话,可不是只有你张天赐知道。
只见张天赐这时继续说道:“这个时候,世界突然分裂成了两份。一份的你没有搬动扳手,四个坏孩子死了。”
“一份的你搬动了扳手,听话的无辜孩子死了。”
“那么姚大师,你认为这两个结果之中,哪一个结果不需要为道德负责?”
“而哪一个结果,会让你成为不道德的同谋?”
姚广孝顿时愣在原地。
卧槽,稀里糊涂突然落锤计?
不是扳动机关吗?你这个问题转换的也太快了吧!
什么分裂成两个世界,什么道德不道德的,这么丰富的想象力,简直实锤你是穿越者了好吧!
不过这个问题,确实让姚广孝直接怔在原地。
原本姚广孝以为,张天赐会让他在两个选择之中选择一个作为答案,然后和自己来一套辩论,最后批驳自己的不是。
万万没想到,张天赐直接替他做好了选择,现在问的却是他认为哪个行为不用背责任,哪个行为不道德。
无论怎么看,只要做了选择,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不道德啊。
你这个不用被道德谴责的选项是怎么得出来的!
看着姚广孝陷入纠结之中,张天赐先是叫韩玉成准备了一壶茶,然后又准备了一盒点心。
和姚广孝扯了半天,午饭都没时间吃,简单吃点零食对付一口吧。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姚广孝突然泄了气:“不可能,绝对不存在不用被道德谴责的选择。”
“无论怎么选,人……”
张天赐随意摆了摆手,打断姚广孝的解释:“你在思考是否道德这个问题之前,有没有想过道德是什么?”
姚广孝先是沉默,随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道德是自我的,是封闭的,是固执的!”
“只有了解了道德这个含义的本质,才能确定自己所要坚守的道德。”
说着,姚广孝看向张天赐:“我所求者,乃是大义。无论外人如何评判,在我所知依然是不动机关,救下听话孩子才是不违反内心良知的。”
看着姚广孝认真的样子,张天赐满意的点了点头。
倒不是要问姚广孝的道德观是什么样子的,毕竟人的嘴是会说谎的,而人又是混沌无序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问姚广孝这个问题,自然是为了知道姚广孝的个人路线是哪个方向的。
能独立判断出张天赐的身份,就已经证明了姚广孝是十分聪明的。
虽然一个问题看不出姚广孝的为人,但是却能大概判断出姚广孝属于哪一派。
如果姚广孝回答自己坚持救下多数坏孩子是对的,那么姚广孝便属于利己一派。
毕竟前文已经说了,这是四个坏孩子。
而救下的坏孩子更多,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是圣母或者慈爱,反而说明了这个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只在乎自己伪善,和只满足自己道德想法的利己主义者。
而救下好人,则说明姚广孝不属于利己一派,具体是其他哪个派别,那就无法判断了。
但是至少说明,姚广孝是在乎大局的人。
在乎大局的人,可能没什么人性,可能会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出卖一小部分人。
但是只要不是电车难题这种极端情况,和在乎大局的人合作,还是要更好一些。
第180章 宝钞换南洋
既然姚广孝勉强还可以合作,那就赶快利用起来。
大明现在缺人得很,什么让人才在沉淀几年,现在这个人才缺乏的时候,可没有“沉淀沉淀”这种好事。
“你很不错,正好下个月我大明还要南下,到文莱和汤都帝国,和他们商议一下他们那的水果和工业原材料的贸易,你到时候跟着一起去吧。”
张天赐说完之后,手指敲了敲桌子,发出咚咚咚的响声,似乎是在催促姚广孝立刻给出答案。
今天的震撼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姚广孝现在都有些懵逼。
不是,为国效力这么随便的吗?
代表大明到别国商业谈判,难道这不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吗?这不是应该经过层层挑选,最后万中取一吗?
见姚广孝迟迟不回答,张天赐催促问道:“怎么样,有没有想法?”
听到张天赐的催促,姚广孝立刻回过神来,眼睛一转,没有直接问出海有什么好处,而是问道:“我有两个问题,这一便是为何要和这些小国谈生意?”
“二来便是,和他们谈生意,我大明的底线又是什么?”
张天赐微微点头,不愧是聪明人,随便一问便直指核心。
“一,我大明国土有限,重要的土地自然要用来保证百姓的基本生存吗,也就是种粮食。”
“随着百姓和上层阶级的生活水平提高,要督促他们消费,那就要创造出更好的生活,让他们将存款掏出来花在更好的生活上。”
“二,我大明的底线很简单,对所有南洋小国都是一样。”
“得寸进尺者,焚书灭国、收归大明。”
姚广孝心想,果然和自己猜测的一样,大明现在对外强硬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张天赐在。
恐怕民间胡乱传说的,灭亡倭寇的提议,也是当年张天赐提出的。
不过……张天赐为什么对外这么强硬?海外不过一群蛮夷,至于这么……国仇家恨一般的对待吗?
等等,张天赐如果是后世之人,那他对蛮夷的仇恨态度……岂不是说明后世的蛮夷……又屠戮中原了?
虽然这一切都是姚广孝自己推断出来的,但是根据以往张天赐对外的态度,这反而很大概率是真的。
如果是这样,那灭国也不是不行。
把危险的因素掐灭在摇篮里,和佛主的普渡世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张天赐刚才说的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那群蛮夷得寸进尺。
那……姚广孝思索片刻后,对张天赐小声问道:“为朝廷去谈判,自然是我应该做的。不过……我这次到南洋,是明使还是汉使?”
明使指的自然就是,现在大明的正常外交手段。
汉使,说的可不是民族,而是和汉武帝时期一样的使者。
什么睡人家王妃,杀人家全家,骂人家的国王,反正主打的就是一个:我大汉的爷就是爷,不服你就憋着,憋不住就灭你的国。
如此让汉使折腾了不到一百年,大汉王朝的领土是急剧扩张。
而姚广孝这么问,就是看张天赐让他当哪种使臣。
如果是当正常的使者,那他姚广孝还能参与参与。
如果是当“汉使”……毕竟他姚广孝也是一个和尚,想来张天赐不能多为难他。
张天赐当官多年,对很多官场内的黑话自然是了如指掌,听到姚广孝这么问,张天赐嗤笑一声:“我们大明可是文明人。”
“要是他们不和我们做生意,你在考虑考虑当汉使。”
姚广孝嘴角一抽,合着是有灵活的道德底线是吧,你臣服那我大明就是文明人,你不臣服那我可就是煌煌威明,天军惩戒。
见姚广孝没有摇头,张天赐随意摆了摆手:“自己去找礼部报道吧。”
“现在朝廷缺人,提我名,礼部单独给你列一场考试,相信对你应该不难。”
姚广孝疑惑的看向张天赐:“难道不是提你的名字,我就能进礼部?”
张天赐也一脸不可置信的看向姚广孝:“你疯了还是我疯了,随意安插人到朝廷做官,你把我当司马懿了?”
送走了一脸无语的姚广孝,张天赐又开始忙活科学院的预算工作。
按理来说这种活应该交给韩玉成才是,不过因为韩玉成这几天一直在忙活,从民间收集各种资料,和礼部一起完善教材的编写。
所以月度预算这个工作,暂时只能张天赐自己来。
刚忙活没一会,原本的礼部侍郎,现在的户部侍郎赵桐录便找上门来。
“张少傅,忙着呢。”赵桐录笑呵呵的和张天赐打招呼。
虽然张天赐和赵桐录很少接触,但是对这个人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毕竟当初自己被礼部催婚,就是赵桐录来负责的。
“赵侍郎,恭喜升任户部,不知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
赵桐录哈哈笑了笑,虽然两个部门都是侍郎的职位,但是薪资水平却完全不同。
为了让官员少一些贪腐,朱元璋给百官额外增加了一份名曰“养廉银”的俸禄。
而赵桐录,便是负责养廉银工作的。
而为了避免负责养廉银的侍郎吃拿卡要,所以他的俸禄也是同级侍郎的一点五倍,大约在八百石左右。
这养廉银便是借鉴的后世大清的养廉银制度,不过只是借鉴,并非是完全抄袭。
主要不同的点在于,大清的养廉银,那是整体俸禄的十倍乃至百倍,官职越高给的越高。
而大明的养廉银,却是根据家庭情况,自己上报申请的,最高也不过俸禄的三倍。
申请需要每年递交一次,还需要让锦衣卫单独审查家庭情况。
锦衣卫审查过了,再由赵桐录来发放养廉银。
不过,大明整个官场已经涨了一次俸禄,虽然涨的不多,但是各个官员的生活还是能继续下去的。
这申请养廉银,毕竟看起来有些太丢人,所以即便有人申请,也只是申请半年或者一年,很少有人会年年申请,所以对于赵桐录来说,这也算一个轻松的好活。
“ 张少傅,徐尚书让我和您说一下,这大明宝钞做出来了,让您去户部去看看。”
“若是这份宝钞合格,户部便要抓紧印刷了。”
“毕竟陛下那边催的也很紧,和欧洲还有南洋做生意,陛下决定都用这宝钞来。”
第181章 印刷一百万年!
不得不说,户部的效率是真的快。
距离上次张天赐提出意见,这才过了半年,新版的纸钞就做了出来。
这次新宝钞的改版,将宝钞的基本单位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不再使用钱两这些和白银挂钩的单位,而是换成了更加虚拟的【元】这个单位。
除此之外,户部还改制了印刷工艺。
原本的印刷工艺分为两道,一道是凸版直接印上线条轮廓,然后在印刷上凸块人像的颜色。
这样做起来,虽然成本更低,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
很容易把纸上老朱的脸,印的花里胡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