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20节

  朝廷就改渝都为重庆,从此之后国泰民安,重庆就叫到了现在。

  景泰六十六年的重庆,是超级大城市,总人口2600万,常住人口3100万人,是西南第一大城市、

  汇集医药、重工、纺织、化工、采矿、铁路、养殖、制造、金融等所有行业,是大明全产业链城市。

  西南的铁路总局,就设在重庆,整个西南的铁轨、火车头等等一应配套工程,全部在重庆生产制造,重庆火车厂,是全国最大的五个火车厂之一。

  这是一个制造业强市,全产业链的制造业,重庆都有。

  大明第一家飞机构想企业,就设在重庆,大明第一个飞上天的人,就是重庆人,虽他已经死了,但这种飞天精神,传承不息。

  重庆,全国城市综合排名,第十三名。

  虽然没有港口,却能利用长江运力,将这座西南内陆城市,建设成超级大都市。

  旅游业,重庆丝毫不弱。

  不止是经济强省,还是军工强省。

  皇企中一共有十家军工厂,四家超大型军工厂,就有一家设在重庆,但这家并不在重庆市区,而是在郊区的山里。

  这座城市,大明耗时十二年才彻底建成,又经过二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如今经济规模超过武汉,人口数量超过武汉,城市排名位于前列。

  当然了,说了这么多好的。

  坏处也有,房价非常高。

  平均房价每尺7000元,过万的地区比比皆是。

  其实,在景泰五十年之前,重庆房价都不高,因为本地人喜欢玩牌,不爱攒钱。

  为了刺激房价,朝廷放开重庆的土地管制,允许建立一批别墅。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允许建设别墅的城市,必然吸引了天下富人买房啊,直接就把重庆房价给顶爆了。

  一直到现在,也居高不下。

  据说,天下富人都在重庆有一套房,住不住不知道,反正他们得掏物业费。

  朱厚在重庆的感受,就是游客多,非常富裕。

  景区里的乱象,是一点都不少,遍地都是吵吵闹闹的声音。

  而在寸土寸金的地区,全是别墅,这些别墅融合了苏州园林风格,讲求一个雅。

  这些别墅,看着就让人眼馋。

  但只能眼馋。

  景泰六十四年时,朝廷下旨,暂停别墅出售,那些富人天天骂娘,大家都有生意,谁没事跑来重庆住啊。

  当初买,那是为了投资。

  谁知道啊,皇帝套路多呀,把我们圈在这,不让走了?

  缺点还有一个,交通困难。

  这座城市太大了,在没有电力的年代,全靠自行车蹬,即便城市里也通了火车,还是无法解决交通臃肿的难题。

  前几年有官员提出意见,扩大重庆环数,扩大到十环。

  可这样一来,还不如建设卫星城呢。

  重庆多是六七层楼的高度,早些年也有高层,但百姓不愿意爬楼,导致高层价格暴跌,拆毁了不少,这几年可就没人建了。

  容纳三千万人口大城市啊,还都是多层住宅,现在就建到六环了,再扩下去,都得把涪陵扩进去。

  不止浪费土地,居民生活很不方便,上下班交通拥挤,回家路途遥远,距离近的租房价格又特别高。

  所以,省布政司只能拆分工厂,把工厂拆成几个分厂,把分厂往外挪,缓解压力。

  可人家工厂不愿意呀,钱都投资建厂房了,我们工人奖金怎么办?反正问题挺愁人的。

  朱厚在重庆转了十几天,实在太大了,根本逛不完,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也吃不完。

  和死气沉沉的贵州不一样,重庆不比京师差多少,非常繁荣。

  这里的人说话南腔北调,不止是本地方言,全国做生意的都往这边涌,其中以云南、湖南、贵州三地的人最多。

  也让四种方言,开始融合,形成新的川渝方言。

  (本章完)

第416章 以人为本的大明,大案频发

  朝廷拿下播州宣慰司后,就改为播州府,划入贵州了。

  重庆省只有六府,重庆府、夔州府、保宁府、顺庆府、泸州府和叙州府,永宁宣慰司被划入泸州府了。

  面积广大,但除了重庆外,富裕地方着实不多。

  比如北面的夔州府,深受长江水患影响,导致在长江上游,却无法利用长江运力,把东西运出海外。

  水利部曾提议,修建三峡工程。

  可利弊都很大,弊端主要是江水会吞食大面积的耕地,退潮后导致耕地泥塘化、盐碱化,预计会损失十万亩耕地,未来会持续有损失,可能会损失百万亩良田。

  其次是水土流失严重,将下游泥沙冲进了大海,白白损失下游泥沙,导致下游经济受损。

  好处也巨大,能够有效防洪防灾,能让江船顺利出海,还能有效发电。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

  从运力角度来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重庆也会因为三峡工程一跃成为内地巨型城市。

  朝廷讨论二十几年了,至今都没有定论,主要是心疼良田,大明港口城市非常多,不缺重庆一个,但耕地却不多。

  人口接近四十亿,吃饭是个巨让人头疼的问题。

  在大明,是决不许浪费粮食的。

  景泰三十九年,大明成立节俭司,专门管民间浪费问题,浪费粮食、水资源等都要进行罚款和拘留。

  大明所有餐厅,每个月都要上交一份光盘行动的报告,偶尔会有节俭司调查人员去抽查。

  朝廷每年都会呼吁全天下百姓,珍惜粮食,节约用水。

  包括皇族,老皇帝从来就不浪费粮食,一顿饭八个小菜一道汤,每日两顿正餐,三顿简餐,比如早餐、下午茶、夜宵是简餐,吃得比较随便。

  皇帝是八个小碗菜,妃嫔是六道菜,皇子皇孙大臣皆是四道菜,宫中的食堂全是统一标准。

  皇帝是吃不光八个菜的,如果在议事的时候,就会赐给大臣吃,如果是单独办公,则赐给宫人吃。

  这种赐,不是皇帝扒拉完了,吃剩的给谁,而是直接赐给他,皇帝是不动的。

  宫中带头,不浪费粮食,朝堂中的官员也要上行下效。

  景泰四十二年,就有官员明知故犯,从脏水桶里查到了大量食物,老皇帝直接革除官职,永不录用,其家流放苦寒之地。

  所以,节约风气从当时就树立起来。

  大明是一个极度缺乏耕地、极度缺乏粮食,甚至缺乏水源的国家,这片土地供养人口的极限是25亿,可大明超过红线十五亿人啊。

  固然能维持住房价稳定增长,弊端则是,粮食根本不够吃。

  随着藩国人口增长,出口的粮食越来越少,大明刚需的粮食进口则越来越多,刚需肉食也越来越多。

  而真正的吃粮大户不是人,而是畜生,畜生吃粮食长大,人吃肉变肥。

  景泰六十年,朱见淇曾带头吃鱼,鼓励民间多吃鱼,以鱼肉代替畜肉。

  效果寥寥。

  大明虽沿海,却不是一个海洋国家,一个标准的大陆国家,对海洋生物具有天然抗拒和恐惧的。

  野生海鲜,老百姓都不爱吃。

  可养殖海鲜,老百姓却欣然接受,因为重腥味被去掉了。

  很多海鱼,在大陆卖得都不好,沿海城市百姓还挺喜欢的,内陆城市百姓就不喜欢了。

  大明有一个世界最大的天然渔场,北海道渔场。

  只要肯捕,足够供应全国人吃的海鱼。

  可百姓不爱吃就不买,商家赚不到钱,海捕业得不到发展,反倒水产养殖业比较火爆。

  别看内地百姓不爱吃海鱼,但都乐意吃螃蟹和大虾,所以就出现了洞庭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鄱阳湖大闸蟹等等河蟹,水产养殖业最火的就是养虾。

  明人每天能消耗蟹类水产1.7亿公斤,消耗虾类水产12亿公斤,而海鱼消耗量仅有1.2亿公斤。

  有人会说,可以用鸡鸭肉代替畜肉啊?

  其实,生态是要达到一个平衡的,鸡鸭养多了就会出现鸡瘟鸭瘟,想改变生态平衡,得上科技。

  这年头的人还比较朴实,还没到为了钱豁出一切的地步。

  但已经出现了催肉剂、瘦肉精之类的药物,但现在还是小规模使用,使用的人还战战兢兢的呢,还偷着喂呢。

  用不了几年,就会发现遍地是狠活儿。

  其实,朝廷在研发狠活儿,被逼的,饭不够吃呀,肉更不够吃了,不想点别的办法,四十亿人就得有人饿肚子,就得有人造反。

  景泰四十七年,老皇帝将发展特色农业,为大明第一战略国策,一百年内不动摇。

  景泰四十八年开始,很多城市出现农产品科研所,据说,朝中宫中分别投资十几亿,研发狠活儿。

  和饿肚子比起来,健康问题往后放一放。

  景泰六十三年,朝廷推出一种新鸡苗,叫白羽鸡,六个月长成的新品种,鸡肉分量足够大,肉质鲜嫩好吃,一只鸡成年后能长到十六七斤。

  随后在景泰六十四年,又推出樱桃谷鸭,种鸭成熟期为182天,父母代年平均产蛋210~220枚,蛋重75克。

  将科技引入农事,不再藏藏掖掖了,开始名正言顺。

  不止是畜牧养殖方面,在粮食果蔬种植中,也在大面积使用科技。

  朝廷每年都会投入十亿以上的金额进入研究所,用于更新迭代。

  景泰之前,大明粮食亩产350斤,景泰朝引入新稻种,不断杂交,研究出新稻种,又使用农药和化肥,亩产是每年稳步提升。

  到了景泰六十四年,重庆省,夔州府,一亩稻田年产760斤左右,翻了一倍有余。

  夔州府不止种植水稻,还种植小麦、玉米、木薯、大麦、高粱等。

  现在百姓肚子里有油了,吃粮食没有以前那么虎实了,再佐以大量果蔬肉食,粮食反而节省一些。

  大明虽无人饿死,但朝廷依旧将粮食安全,视为第一战略。

  必须保证粮食稳定供应,必须保证粮价不涨不跌,必须保证农民劳有所得老有所依。

  随着工业化进展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农村,不愿意种地了。

  可土地,朝廷也不能收回来吧。

  收回来落入资本手里,皇帝才睡不着觉呢。

  所以,在景泰五十三年时,将社保和医保覆盖到整个农村,到了景泰六十三年时,已经做到全体农民覆盖。

  在家种地的农民,缴纳社保送医保,而外出务工人员,则没有这个优惠政策,因为在外务工,保障福利是工厂给交的,是必须缴纳的。

  这也是人力成本提升的原因之一。

首节上一节1620/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