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皇帝如此戏弄他们,然后就把他们杀掉。
却没想到,皇帝竟然要重修永乐大帝中的诗词部分,加入今人的诗词。
这是千古盛事啊。
“陛下,这……”
“怎么?真当朕是无道昏君?”
朱祁钰冷笑:“朕是昏君的话,这世上还有明君吗?”
“永乐大典,亘古难寻。”
“但如今却束之高阁,天下有几人读过?”
“朕不怕你们笑话,朕都读不进去。”
“朕公开皇家藏书,自然也要公开永乐大典。”
“知识是需要人学的,为往圣继绝学,自然需要人先学、后创,才能弘扬文化,推陈出新。”
朱祁钰道:“你们虽有诗才,但却无李杜白李苏辛之能。”
“朕给你们创造学习的机会。”
“等你们将诗篇写完,说不定也能写一首,传世诗篇。”
汤胤等人略有激动,磕头在地:“臣等不敢和仙圣媲美,只求能一睹仙圣芳颜。”
“怎么?这点小辱就受不了了?”
看得出来,他们情绪不高。
朱祁钰冷笑:“司马迁不比你们才高?受了腐刑,照样编纂史记。”
“你们要是连这点耻辱都受不了,干脆抹脖子自尽吧。”
“自尽之前,把你们写的那些垃圾都烧掉,不要污染后人视听。”
“天降大任,些许耻辱算什么?”
苏平、苏正对视一眼,叩首道:“草民愿意既往圣绝学!钻研诗篇!”
蒋忠咬咬牙:“草民也愿意!”
陆陆续续,都磕头。
“你们想要脸,就写几首传世诗篇,找回颜面!”
“以后就在这里办公。”
“当个什么官呢,挂在国子监,担任教授。”
教授是九品官。
朱祁钰斟酌道:“编纂成书后,挑出一些脍炙人口,又简单易懂的诗词,给孩子做开蒙用。”
“你们不止可以写诗写词,闲来无事,也可写一写小说、戏剧。”
“对了,民间若有人才,可随时举荐给朕。”
“草民等谢主隆恩!”汤胤等人只能谢恩。
朱祁钰完全是恶趣味。
他对这些大才,没什么尊重的意思。
汤胤等人小心翼翼道:“能否求陛下一件事?”
“跟君父讨价还价?”朱祁钰眉毛一挑。
把几个人吓尿了,连说不敢。
朱祁钰知道他们被吓破胆子了,便问:“何事啊?说来听听。”
“等诗册编纂完毕,能、能否将此画还给我们?”汤胤一提就哭。
朱祁钰却忍俊不禁。
太有意思了。
“朕答应了,去吧。”
朱祁钰枯坐在武英殿里,喃喃自语:“这么大的宫殿闲置,着实浪费。”
“东西暖阁用作抄录诗书的地方。”
“这座大殿呢?”
本来可以用来做皇子读书用的。
问题是等他皇子长大,要等几年。
“暂时设做藏书阁吧。”
朱祁钰想不好,干什么用。
又坐了一会,便乘坐御辇,回了养心殿。
开始处置政务。
正月十六,是过年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七,京中的鳌山灯、挂彩等等都要撤掉了,年也就过完了。
天下恢复正轨。
而在南京。
都知监的番子陈舞阳,在南京过的新年。
陈舞阳是许感的外甥,许感在宫中站稳脚跟后,派人回老家找亲人,却只找到了外甥陈舞阳。
他的哥哥姐姐,在正统年间就因为饥饿去世了。
所以,他就把陈舞阳接来京师,把他养大。
这些年,陈舞阳和许感相依为命,在宫外帮衬着。
那时许感地位也不高,只是个小太监,给他找了个杂役的活,勉强活着,互相扶持着过日子。
直到许感在景泰八年,被皇帝重用。
组建了都知监,他才把外甥陈舞阳提入都知监,占据要职。
陈舞阳吃过苦,更知道幸福来之不易,所以他卖力做事,这次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
他在南京呆了二十多天了。
正在整顿南京皇宫,在南京紫禁城里招募好手。
做这件事的是苗贤。
苗贤是都知监老人,乾清宫太监出身。
他比陈舞阳先到一步,负责抓捕宣德朝埋下的钉子。
陈舞阳是后到的。
招募人手的同时,陈舞阳对请客喝酒,是来者不拒,天天沉溺在勾栏瓦舍之中。
本地士绅一看,就知道陈舞阳是志大才疏,贪财好色之徒。
渐渐地,也就放松了警惕。
上元,元宵。
喝得烂醉如泥的陈舞阳,忽然从床上翻身而起。
怀中玉体横陈的女人娇啼一声,被陈舞阳推开,下了床,从桌子上取了酒。
“大人,您要去哪呀?”
女人觉轻,陈舞阳动了,她就知道了。
也爬起来,双手环住陈舞阳的脖子,身体挂在他身上。
陈舞阳歪头看了她一眼,语气平和:“再喝几口。”
这女人是头牌花魁,但却是探子。
安插在他的身边,负责探听他的情报。
忽然。
他转过身,一把捏住女人的嘴,将壶口塞进她的嘴里,使劲往里面灌:“你就好好喝吧!”
“哦……咳……咕!”
女人挣扎,但陈舞阳翻身,将她按在桌上,用胳膊肘抵住她的喉咙,酒硬往里面灌。
咕噜,咕噜!
女人被呛得脸色潮红,不停咳嗽。
一壶酒干了。
陈舞阳发出哈哈大笑声,把空酒壶一丢,再拿起来一壶,前半夜喝剩的酒,全部灌进女人的嘴里。
咕噜咕噜!
酒精麻醉了神经。
她很快就昏昏欲睡了。
陈舞阳灌了三壶酒,把她丢到床上去,然后换上衣服,推开窗子。
此时已经是后半夜,但节日欢庆的气氛仍在弥漫。
但青.楼外没有什么客人了。
陈舞阳回身,将房门插上,吹灭了蜡烛。
然后如幽灵般从窗户翻下去,踩着瓦片,借力从墙边溜下去,双脚着地,却觉得脚被震得有点麻。
陈舞阳今日一身公子哥打扮,戴着文人冠帽,手里拿着折扇。
严格算,现在算正月十六了。
但还是元宵节。
南京沉浸在节日喜庆气氛之中,各家猜谜的摊子还没散,卖花灯的也在叫卖。
路上行人成群结队,虽不如前半夜热闹,但也比平时强。
“小哥,你有多少只花灯?”陈舞阳停下脚步,在一个花灯摊停下。
“公子,今晚虽然生意好,但我娘做了很多花灯,剩下不少呢,您要是买的多,可以便宜点。”
卖花灯的也就十五六岁。
陈舞阳估摸着有十几只花灯。
“本公子都买了,你能帮忙送一趟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