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第137节

  看着眼前的疯子,赵铭摇摇头。

  总的来说,这人也算是个人才。

  脑子蠢不说,蠢的竟然还有道理。

  而且不仅一个人蠢,还能拉着所有部下一群蠢,本着那并不存在的信念,这群人足足在他们的猛攻下坚持了半小时。

  如果不是最后架出了机枪,想要拿下这个阵地起码还要一刻钟。

  最蠢的人,打出了最完美的效果。

  如果一开始,巴尔虎,巴阿邻部都能有这样的战斗力,赵铭估摸着自己也不用打了,回去洗洗睡吧。

  “押下去吧。”

  赵铭摇摇头,如果不出所料,未来这两人肯定是第一批要被送走的。

  所以对于俘虏对方军官他还真不太感兴趣,反倒是寻常外蒙士兵才是挖矿好手。

  “清点俘虏人手,能运回去的都给我统统打包运回去,一粒粮食都不要给他们留!”

  “是!”

  伴随着赵铭的命令下达,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有人开始处理弟兄们的尸体,有的则是开始搜罗这几个营地的各种物资。

  三个营地,共计六七千人的队伍,如此多人马吃喝拉撒的,物资消耗极大,所以库房里势必有大量物资囤积。

  结果这一搜还真不出所料,光是粮食米面就有五百石,牛羊一千头,各种干货一千斤。

  看到各种清点出来的生活物资,赵铭多少是有些失望。

  “看来想要靠劫掠外蒙人过冬还是不现实啊!”

  赵铭无奈摇头,这些粮食乍一看挺多的。

  但也就够这数千俘虏吃喝大半个月的,毕竟赵铭总不可能放着这群俘虏不管,来年开春这些俘虏那可都是发家致富的底气。

  “嗯,不过很正常也很合理。”张锴点点头。

  “这里距离外蒙人的大本营也就几十里的距离,他们的粮食应该大多都是从大本营那边调派过来的。

  不可能一次性拨很多粮食过来。”

  “嗯!”在旁边的张鹤老孙头也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而就在此时一名斥候弟兄骑着马急匆匆而来。

  “赵爷!北边巡视的弟兄发现不少外蒙斥候出没痕迹!疑似有外蒙大军正在靠近!”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纷纷一变。

  但赵铭却淡淡一摆手。

  “怕什么?外蒙人不会用好东西,咱们还不会用?将机枪手调到达尔罕旧址北边防线一带,加强附近的巡逻力度。”

  说着赵铭看向张锴。

  “张老哥,你带着镇嵩军老弟兄断后没问题吧?如果他们敢上来,那就给我狠狠打!”

  “呵呵!没问题,总算是富裕一会,只要他们赶来,我一定让他们有去无回!”

  张锴笑着搓了搓手,他之前无论是在冯大帅还是刘大帅麾下效力,都没有一次性有这么多机枪可以使用。

  之前他的一个营,最富裕的时候也就两挺机枪,后来还被冯大帅的嫡系部队给调走了。

  现在光是轻机枪就有好几挺,重机枪一挺,还有十八门大炮。

  相当于收获一整个火力加强炮兵营的火力。

  至于会不会用这些玩意,都打了这么多年仗,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吗?

  当然这次他带过来的镇嵩军弟兄就有几十号弟兄是之前在刘大帅麾下某个炮兵营当过炮兵的,纯属再就业。

  赵铭也是基于这点让张锴负责此事,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但想了想赵铭便笑呵呵指了指王二。

  “王二现在你休息好没?”

  王二一愣,没想到赵爷会点自己,但他隐约想到了什么,点点头。

  “赵爷我没问题,完全可以再度投入战斗!”

  “那好,你协同张老哥巩固防线不得有误!”

  “是!”

  王二郑重行了个军礼。

  见此一旁的张锴神色有些复杂,但仅仅是一闪而逝便恢复正常。

  距离达尔罕部驻地旧址数里地外,雪白的原野上黑压压坐落着一大群骑兵。

  风雪将他们的身形一点点染白,虽然身上穿着厚实的衣裳,却依旧感觉内心冰寒。

  尤其是此时这支军队的主帅,禄洪。

  作为乞颜部的旗主之一,也是追随乞颜旗主南下的坚定支持者,正值壮年的他正细细聆听着斥候传来的消息。

  半晌他长叹了口气,“退兵吧!这天气也怪冷的,回去兴许还能让弟兄们睡个回笼觉。”

  “大....大人!眼下南人立足未稳,正是我们重新夺回阵地的大好机会!”

  一旁已经恢复往日威严仪态的赫颜旗主赶忙劝说道。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冷冷的注视。

  禄洪就这么一眨不眨的盯着他,时间一点点过去,直至盯得赫颜旗主背脊一阵发寒。

  “赫颜!你现在搞清楚自己的位置!而且你还是想想怎么回去跟大人怎么解释吧!”

  说着禄洪不再理会这个败军之将,调转马头开始率领部众往回而去。

  沿途经过赫颜以及麾下巴尔虎部一行人时,这些乞颜部的勇士们都是鼻孔朝天的看着他们,嘴里不时发出嗤笑。

  能明显看到,两者间的穿着打扮都不同。

  乞颜部的精锐,身上都是统一的新式冬季军装,里面更是有着一件厚实的袄子用于御寒,虽然臃肿,但整齐的着装颜色加上笔挺的腰背,给这支军队增添了许多雄壮之气。

  其次就是这群人均是有着新式武装,一杆杆崭新的长枪油光发亮,显然出产时间不长,并且保养得当。

  除了长枪,他们各有一柄满洲弓背负着,有的腰间还别着一些辽制手榴弹。

  他们的确有傲视其他部队的底气。

  或许对标其他国家的军队这不算什么,但在外蒙内部,这支军队的配置已经很厉害了。

  除了重火力,一定程度上也赶上了如今南人正规军的武装。

第192章 锐气

  随着天蒙蒙亮,整个霍中屯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按照自家赵长官的意思,虽然之前的营帐扩充的已经够用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又要新扩充一批营帐。

  虽然不解,但营帐里的男女老少在棚子里领取到早上的一些牛肉干和一小碗牛奶后,大伙就纷纷开始忙碌起来。

  因为木头已经不够用,不少人开始挖泥土建房子。

  在这边冬天,用泥土建房子是最快最方便的,因为只要搞来一些泥土和一些干稻草进行搅拌,然后放进一个个木框框模具里面,混入一些热水,等水结上冰,这就是一块坚硬无比的泥头砖。

  冬天草原上气温极低,热水变成冰水的速度极快,所以一块大号的泥头砖,从倒入水再到凝固,前后也就一两分钟。

  靠着这样的法子,霍中屯不少房屋都是这么快速建造起来的。

  而且这种房子来年开春积雪融化后依旧好使,如果是南方可能要加上一些米饭和一些其他材料增加里面的粘稠性。

  但在草原,冰就是最好的粘稠剂,等天气暖和了,里面的干稻草也能继续维持砖块的稳定性。

  就算南方冬天能冷到结冰也不能这么搞,因为南方属于湿冷,草原属于干冷,再加上风很大。

  尤其到了来年开春,到时候砖块里的水分不会软化泥块,而是快速被大风吹走,留下干枯紧凑的泥头砖。

  娜兰是霍中屯本地出身的小姑娘,从张鹤牧长开始她就一路跟着奔波至此。

  本来对于外人,他们霍中屯的牧民都十分排斥,他们早就习惯了霍中屯与世无争的生活,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谁也不会习惯。

  尤其是这群人还经常拉帮结派,以自己部族利益为主,部族人数越多的团体,自然越是在其中占到的利益也就越大。

  但最近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位赵长官处决了那位军需官后,颁布了战争临时动员制度。

  工种以及食物的分配更加合理,并且在人员任命方面更加合理。

  比如霍中屯,平前屯这些早早跟随赵铭的老人,担任了一些更加重要的职务。

  镇嵩军则是完全单独隔绝开来,属于战斗单位不担任任何后勤方面的职务。

  其余的部族也不再按照部族人数来挑选,而是按照各部族在察北联合军的战功表现划分。

  你们部族的勇士在前线表现越突出,那么背后的家人在后方从事的工种越轻松,分润到的食物越多。

  当然赵铭设立的战争临时动员制度,看似比较合理,男女分工,俘虏做更艰难的工作,部落里的男性做稍微重一些的力气活,女性则是做一些烧水劈柴做饭的轻松活计。

  但任何制度都是由人执行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这些对于娜兰这个小姑娘而言不是很重要,她已经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了。

  她擅长针线活,目前为前线的战士们缝制衣物,每次交锋结束总会有许多衣物破损,这就是她需要做的工作。

  因为她亮眼的表现,不仅缝补的快还十分扎实,现在已经在指导许多部落里的姑娘一起做这件事,也让她背后的家庭每日分润的食物多了很多。

  忽的有人在高呼。

  “回来了!大家回来了!”

  听到远处哨塔那边的欢呼,整个霍中屯的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不少女人们纷纷丢下手里的活计,开始为清晨的庆功宴做准备。

  两个小时前,他们就收到前线传来的战报,大获全胜,一场浩大的宴席将要准备。

  前期准备基本完成,因为这天气太冷,太早下锅去煮,那就得不停添柴去烧,现在驻地这儿的柴火可禁不住这么霍霍。

  有人开始给早就切好的牛羊肉下锅,也有人开始出去迎接出征回来的勇士们。

  哒哒哒!

  远远就能看到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踏着整齐地队列而来,因为河流结冰,战马直接就这么踏了过来。

  不过队伍中间则有些混乱,那是许多绑缚着双手的俘虏组成的队伍,因为太多,绳子都有些不太够用,许多都是被骑兵催促着前进。

  “这么多俘虏啊?”

  “是啊!这得多少外蒙人啊?”

  “话说这么多人进来,咱们的粮食够不够吃啊?”

  牧民们议论纷纷的,有些人已经想到了更远,眉宇间都是愁云密布。

  对啊!

首节上一节137/5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