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他们发现坐在道路两侧,跟个二流子一样,抽着烟聊着天的彼得罗夫一行人,他们还是错愕了片刻。
当问清楚情况,弗拉基米亚团长气得直接破口大骂。
“混账,你们就是这么打仗的?战场上的谨慎呢?你们都是合格的职业军人,这种低级错误不应该发生在你们身上!
尤其是你彼得罗夫,你是他们的长官,你应该接受主要责任!”
“对!弗拉基米亚长官,我愿意接受一切惩罚,可现在我想您应该尽快行动。
这次的叛军与我们之前遇到的不一样,他们给我的感觉很奇怪,总之不像是一般的叛军。
他们会使用我们的军械,并且已经抢走了大量军械,甚至可能早就盘踞了我们在矿场附近的军事驻地!
您需要更加谨慎才是!”
彼得罗夫一脸的坦然,当遭遇伏击投降后,他一开始的确是忐忑,迷茫的。
但坐在路边,吹了这么久的冷风,他早就想通了许多事,尤其是对方这群人的身份,他是越想越是觉得不对劲。
什么时候叛军有这么强的战斗能力了?
不仅仅士气的因素,以前那些叛军的士气也是十分高昂,但乱糟糟的,就如一群难民,毫无战斗力可言。
但这次遇到的敌人,却给他一种陌生的感觉。
好像给他一种重返欧洲战场的感觉,那可不是美妙的回忆。
“哼!你不要为你的冒失和大意推脱,我知道该怎么办!把他给我带下去!”
弗拉基米亚团长冷冷挥了挥手,很快彼得罗夫就被两名士兵押了下去。
“长官,你一定要认真对待,我建议立刻上报,申请空中力量支援!”
被拽下去前,彼得罗夫少校还在大声嚷嚷,只是弗拉基米亚团长完全是一副懒得听他唧唧歪歪的表情。
直至彼得罗夫嘴里被塞了一团抹布,周遭方才安静起来,车队依旧在徐徐推进着。
前面的侦察游骑兵小队在尽职尽责的进行侦查。
很快一名往返的游骑兵迅速将前面的情况做出了汇报。
第240章 海陆空矛盾
“长官,我们发现我们的军事驻地内有人,有大量人员驻守。
我们试图靠近询问,但被他们给打了回来,他们似乎有重火力!”
游骑兵的汇报十分简短,但信息很明确,叛军果然占领了军事驻地。
“嗯,看来彼得罗夫的话也不全都是假的,不过一群叛军而已,继续加强对军事驻地附近进行侦查。
主力部队在距离军事驻地五百米外进行战斗部署!”
弗拉基米亚团长沉声做着战斗指令下达。
现在倒也无需做什么战斗会议,等他们这边陆续抵达前线,先进行几次炮火覆盖和佯攻再说。
“长官,我们要不要给航空编队那边提个醒?”一名副官贴心提议道。
“提醒?提什么醒?一群只知道给我们摇旗呐喊的家伙,不需要通知他们!!”
弗拉基米亚中校嗤笑摇头,那表情好像在说,什么臭鱼烂虾也敢碰瓷我们大陆军?
闻言副官一点也没觉得奇怪,反而觉得理所应当,他也只是随口提醒一句。
之所以会觉得如此正常,原因也很简单,这年头海陆空三军的矛盾一直都存在,无论哪个国家皆有。
其中最严重的或许就是东洋人了,他们的三军相互间简直就像是分家过活似的,鄙视链都成了一个严密的闭环。
其次西欧洋人那边同样存在三军鄙视链,相对没那么严重罢了。
就好比一战时期的德意志,拿十万人去建设你防空部队,其中花费的人力物力,足够武装陆军四个整编师。
去造一艘俾斯麦军舰,陆军就少了2500辆四号,或者250辆虎式,足足十个装甲师的造价成本。
对于陆军来说,这些钱都足够再拿下一个法兰西了。
如果算上其中海军恐怖到令人发指的弹药,燃料开销,甚至随便一颗鱼雷的价格都比造一台坦克的价格贵。消耗的燃油够一辆坦克从华沙开到莫斯科。
高射炮打的炮弹足够在东线战场来回打好几次进攻战。
如此巨额的消耗,如果战绩斐然倒也说得过去,结果呢,海军出去遛个弯,和对方来回对射一圈,溜一圈就没了。
这让陆军如何能服气,有这钱,都能把斯大林格勒给拿下了。
还有空军,为什么前线进攻急需空中力量增援时,你们总是在摸鱼?有这闲钱东线我能揍得对方抬不起头。
简单来说就是,国财政有限,你这边多一点,我那边就少一点。
如果财政多的一方能做出卓越贡献肯定没这么多矛盾,但偏偏这是不现实的。
毕竟空军和海军主要是争夺一个制空权和海权,其中不能单独用战绩来形容。
这也导致死循环的出现,就好比俄国,虽然情况相较好点。
但实际算起来,俄国的空军力量才堪堪起步没多少年。
仔细想想,其实二战时期,俄国的陆军倒是经常听闻他们的优异表现,但在空军方面似乎籍籍无名。
实际上那是因为改革的缘故,导致实际上一战过后空军才开始真正起步。
最近几年才算是陆续加大对空军建设的投入,实际空军各类战机现在加起来还没三千架。
但现在可谓是每年逐年加大对空军的投入,直至到了41年航空编队达到恐怖的两万余。
看着如此多军工力量,逐步加大对空军的投入,身为陆军一份子的,弗拉基米亚对他们能有好感那就见鬼了。
很快,他们就与军事驻地内的叛军发生了剧烈交火,猛烈的炮火一波接着一波朝着对面阵地炮击而去,进行着轮番的炮火洗礼。
只是情况貌似有点不对劲啊!
“长官,会不会搞错了?不是说这群叛军抢了我们大量军火吗?怎么不见他们的炮火反击?”
副官放下望远镜一脸的怀疑人生。
每一个军事驻地的军火,虽然都不太同,但最起码也有个几十门火炮,现在这.....
也不是完全没有炮火反击,但那零星的炮火,就像是黑夜中可怜的渺小星光微不可见。
弗拉基米亚中校也是不禁摩挲着下巴,旋即一拍大腿大笑道,“很简单,这群叛军不会用!”
叛军就是叛军,许多都是没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哪怕是现如今外蒙这边的胁从军,如果不是专门的炮兵,那也玩不转这玩意。
“可....他们不是也对我们开炮了吗?这....”
副官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
一名专业的炮手的确很难培养,但如果只是说能会开炮,这就很容易培养了,只要随便教一教那就能在十分钟以内迅速掌握。
对方的炮手明显就像是赶鸭子上架学会的,打的完全没有任何准头可言。
可如果只是开炮,其他人照猫画虎还不会?以军事驻地的军火储备,不应该留着这么多门大炮不用啊?
其次,还有一个很可疑的一点!
对方的机枪似乎不太多的样子。
三处碉堡,平均下来,只能分润三架轻重机枪,总计下来,约莫也就五挺重机枪,五挺轻机枪。
这么点军火完全与军事驻地里面的军火不符啊?
但一时半会还真没法破开这处碉堡。
如果他们但凡早来那么半个小时,这里的矿工还在这里熟悉地形,甚至对里面储藏的一些军用罐头伏特加大快朵颐。
赵铭当时离开时,因为这里的马力有限许多物资都没法带走,可算是便宜了这里的矿工。
大家在矿坑里做工,平日里可没少饿肚子,见到荤腥如何不吃个痛快。
吃饱喝足,他们才想起来赵铭他们离开时嘱咐的危机,就纷纷开始学着以前看到的,照猫画虎般在一个个战壕里蹲着。
甚至随着摸索,他们还学会怎么利用碉堡更快的狙击外敌。
就这样一支之前从未接受过多少军事训练的矿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战斗能力。
依托有利地形进行一波反击后,发现效果不错,可谓是越打越自信。
其实这并不奇怪,如果一开始弗拉基米亚中校进行全面总攻,或许还能让这群新兵蛋子惊慌失措,从而导致阵地短时间易主。
但偏偏弗拉基米亚为了探查情况,炮火覆盖之后就是小幅度的试探性佯攻。
不仅让这些新兵蛋子适应了战场氛围,还逐渐给对方打出了信心来了。
正如赵铭之前对这处军事驻地的分析,如若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这处驻地就算是给一群猴子来守也能给敌人造成不小麻烦。
第241章 接你们回家的
于是场面陷入诡异的停滞,见攻势推不进去,炮火开始大量覆盖,一波接着一波。
甚至弗拉基米亚已经寻思着要不要调用装甲车进行协助进攻了。
而与此同时,赵铭压根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变化。
按照他最初的猜测,运气好,这些留守的矿工能坚守一天绝对是预料中最长的,运气不好,可能一个照面就被打崩,然后成批投降。
可谁又能想到这群人的反抗意志会这么猛烈。
这群留守的矿工本就是被逼到走投无路之人,不想跟着南下奔波太远,同样也不想继续没日没夜的挖矿。
和他们有关系的家人大多都在上次叛乱,镇压中陆续去世,就算没死,同样也遭遇到了清洗。
这些人反抗意志强自然也就有原因了,索性就是一个字死,是累死还是拼一把再死,无非这两种选择。
而选择后者,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可不会认为都打起来了,投降还能有活命的可能,继续让他们挖矿是不可能挖矿的。
这就是一群被逼红眼了的亡命徒,已经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想要啃下这块肉除非把他们的弹药耗尽,或者把他们全部击杀。
但这么多人,还有如此坚固的防御工事,想要拿下他们,以一个满编团而言,还不够。
确实,唯一能限制他们的就是弹药。
赵铭给他们留下的弹药多,也不算多。
这处军事驻地军械库内,机枪子弹一共有五十万发,因为太多,赵铭也不能一口气全部拖走,就给他们留下了十万发。
十万发绝对不算少了,十挺轻重机枪,每一挺都能分润一万发射击。
正常来说,挡住这一个满编团的兵力,慢慢耗,控制输出频率,维持半个月不是问题。
但这群人哪里会节省子弹,看到敌人压上来,都是一股脑的宣泄火力,很多子弹都是平白浪费。
但就算他们这样浪费,弗拉基米亚中校也不可能频繁让自己的人进行冲锋。
所以对方子弹消耗频率,取决于弗拉基米亚中校愿不愿意一次接着一次进行冲锋。
并且因为并不知道这次事件整体的具体情况,不仅弗拉基米亚不知道,就连遭遇过伏击战的彼得罗夫少校也不知道。
所以他们还以为这里驻扎的就是那支叛军,于是弗拉基米亚干脆就在这里死磕了。
并且直接传讯附近的装甲营请求支援,没错,就是这么离谱,甚至连空中支援都没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