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会发现这套模式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呢?
第326章 忽悠瘸了(下,加更2)
“这个返点....您是说利息会足月发放?”
唐老板有些诧异,要知道其他的都是计算利息,之后随着期限到期然后一起发放,从没有逐月发放利息的。
“当然,你们不是说了吗?这债券可不好弄,既然不好弄那当然得拿出诚意来。
我之前也说过,我不止是想自己发财,我还想带着大伙一起发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们说呢?”
赵铭一脸淡笑,但这番话却是让在场众人心里一片火热。
倒不是这话多么热血沸腾,而这利益太大了!
每月足额发放利息,如果是十个点,那如果投入一万大洋,三年的利息就是一千大洋。
分摊到每个月的话,那每月也能拿到二十七块大洋,这已经远远超出市面上绝大多数债券了。
如果是十万大洋,那就是两百七十七块大洋,每月光是吃利息都足够维持体面生活了,还有富裕的。
不过只是这样赵铭又怎么会足够呢?
后世的套路可太多了,还得再加加料。
“诸位我觉得为了让债券进一步发行,所以我昨晚想了很久,最终下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说着赵铭已经再度露出悲天悯人的神情,颇有种舍己为人,关怀世人的调调。
闻言大家纷纷竖起耳朵开始仔细聆听。
这话他们哪里听过,这都违背祖宗的决定那得是多大的决定?
甚至他们都开始担心起赵长官了,这样搞他老人家别到时候大伙都发了财,就苦了赵长官吧?
“我决定,债券如若是一万大洋以下的,统统按照一年五个点,三年十个点来算。
不过如果是一万大洋以上,五万大洋以内,那就六个点,如果是十万大洋,一年我给他八个点,三年给他十个点。
如果是二十万大洋,一年十个点,三年十五个点!
如果是五十万大洋,一年二十个点,三年二十五个点!
如果是百万大洋,一年我直接给三十个点,三年给四十个点!”
说完赵铭神色更是正气凛然,言语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宛如这句话一旦说出来就是钉死了一般。
后世的JC如果听了,赵铭这货直接得进去关小黑屋。
特娘的这都不是明着来了,是直接骑脸输出了。
但这年头还真没出现过这玩意,国外可能已经有一些苗头,但还没引起大规模注意。
国内就更别提了,以前那些老票号,在一些地方甚至还维持着存钱要支付一笔保管费呢。
所以国内的情况更加谨慎,在金融方面,更是不敢迈出大步。
现在听到借钱有这么高的利息,所有人都高潮了。
老郭一直是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此刻听了也感觉心潮澎湃,恨不得立马回家变卖家产,甚至借钱也要多买一点这什么债券。
买的多赚的越多啊!这现在不下手啥时候下手?
至于其余几位老板脑子已经彻底停摆了,还想什么呢。
当然大家多多少少还保留着些许理智,比如赵铭会不会卷款跑路。
不过这时赵铭就已经开始打补丁了。
“之所以给这么高的利息大家也别多想,我也想赚钱,但想赚钱的前提得将更多人绑在我们的战船上。
就像是战国时期,合纵连横,把朋友搞得多多,生意才能越做越大你们说是不是?”
赵铭一边说着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这会他们已经完全被赵铭的话术给引导着,脑子里也下意识跟着联想。
这也是赵铭的目的,在没有彻底把他们拉下水之前,一定不能让这群家伙脑子转起来。
一定得不断用话术引导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没办法去更多联想。
“其次我这债券一开始只弄三年,我算了下,三年以矿场的营收勉强也能支撑住。
另外债券我也不是无限制分发的,分发的数目将会有所控制。
等矿场这边完全不缺资金后,我就会立刻终止债券的发售。
我也是看大家都是朋友才提前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你们。
债券我打算一个月后联系专业人士进行制作,两个月后才会直接对外发售。
不过还是那句话,对你们我可以放宽一些,你们要是想求购现在就可以登记,写个字据合同即可,后续我会把债券和这段时间的利息一起补给你们。”
听到这里众人又是忍不住连连点头。
心里那点点疑虑也逐渐消散。
的确啊,如果无限制印发债券,那如果筹措了数千万债券,怕不是赵铭把煤矿抵押出去才能勉强还债。
可煤矿又不能一口气产出这么多价值,大伙最后怕不得落个鸡飞蛋打的下场。
但现在就合理很多了,不是无限制印发。
按照赵铭的说法,这债券目前只是一个筹措资金的工具,后面资金足够,肯定是不需要的。
这样一来,貌似真得抓紧了啊!
想到这里,大家都有些急切起来。
但好在赵长官对他们是真的不错,人家说的朋友还真不是说说,是真的给好处啊。
他们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筹措资金购买债券。
如果只是这样,赵铭其实可以停手,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再打个补丁。
“咳咳!为了让大家相信我不是在骗大家,我们煤矿债券,不仅仅可以每月提取利息。
还可以提取本金!如果觉得我不值得信任了,你们完全可以随时撤走这批资金。
不过我对朋友的确是掏心窝子的好,但不意味着会一味放任的好。
一旦资金撤走,那债券不得再度购买,如果发现重复购买,我这边是有权利不认可的。”
赵铭说着便开始默默起身背负着双手看向窗外,似乎在等待大伙的思索。
但其实已经没多少思考空间了,赵铭完全把他们所顾虑的漏洞给堵了个死死的。
这还要想什么?
债券觉得不稳妥,可以随时撤资,连本带利息一同拿走,这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不像是那些银行发放的债券,规定期限之外完全不可支取,放在手里跟个废纸似的,完全没有安全感。
现在赵铭却给足了他们安全感。
第327章 钱不禁花啊(加更3)
然而他们所没看到的是,背对着他们的赵长官却在心里无声的叹了口气。
别怪我!我也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单靠实实在在的赚钱根本搞不来多少钱。
既然你们手里头有这么多钱,还不如资助给我,我还能用来保家卫国。
其实一开始赵铭的确没想过走到这一步,但细细思考了一下。
不管自己怎么把这煤矿运用至极限,等抗战开始自己能搞来个几百万大洋也就极限了。
可想要和东洋人打硬仗,这点钱就只能打几场富裕的仗,多来几场炮火饱和式覆盖的大战,几百万大洋铁定会花个精光。
而这还只是算打仗的花销,可能也就两三场师级别的大战,几百万就会花了个七七八八。
可就算是平时,养一个师的兵力,按照北洋时期的军费来算,赵铭没记错的话,非交战时期,一个师一年平均花费约为近一百万大洋。
但这只是一般的师,赵铭想要的自然是类似于特战师的层次。
次一等的师并不在赵铭考虑当中,抗战时期已经有多次教训证明,在正面战场,次级师根本顶不住东洋人的猛烈火力。
至于校长,那就纯粹是不把人当人,直接把中央军推到淞沪战场白白浪费掉了。
赵铭的估算是在内陆与东洋人碰一碰,避开东洋人的舰炮覆盖。
可想要培养一个特战师,除却聘请外籍教官和购买德式装备之外,光是一年的花销就多达两百八十万。
如果算上装备购买,还托关系找几个外籍军官作为教官,这花销只怕得奔着七八百万去了。
军械更是里面的大头。
甚至后续如果有机会,赵铭还想利用老任的关系,看看能不能从奉系那边搞来一些教官,甚至是直接购买奉系的坦克。
要知道奉系可有着不少坦克,只是后面全都便宜了东洋人。
如果能搞来,那自然最好,省的便宜东洋人。
甚至如果能筹措到更多资金,赵铭还想斥巨资引进一条兵工厂。
起码得保证长枪以及子弹这些能做到自产自足。
而这些花销,就完全不是区区一个矿场能负担的,就算把冯家庄的所有资产打包卖了也顶不住。
赵铭估算了一下,就算往小了花钱,自己也得需要花费数千万大洋。
往大了花钱,一亿大洋都不禁花。
虽说现在赵铭还没给弟兄们发军饷,但这只是规模还小。
一旦军队规模不断扩大,依旧不发钱,那就是脑残。
这就像是公司创业一样,小公司创业初期,合伙人都是自家弟兄,这时候大家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在干活。
一旦公司上市,你还抠抠搜搜,信不信人家分分钟把人给拐走跳槽?
所以没辙,不能让弟兄们吃亏只能让你们这群外人吃点亏了!
赵铭不动声色的瞥了几人一眼,其实他也没做的太绝。
起码这几个合作伙伴最后他还是不会亏待他们的,至于其他人,他就顾不得这么多了。
其次,等债券真正发售时,他会告诉这几人,不得向穷鬼推荐,尽可能找一些富商,其次就是中产。
当然重点还是瞄准那些富商,如果是津门的地下势力的那群大佬就更好了。
津门地下世界可是出了不少东洋走狗,这些人的钱最后都会变成巴结东洋人,为东洋人提供资金的款项。
与其便宜东洋人,倒不如便宜他。
不过肯定有中下阶层人士采购,但应该不会太多,赵铭已经设置不少门槛了。
比如存钱太少利息就不会高,首先这诱惑力就大大减半。
这要是后世那些玩这一套的,那才叫丧尽天良,专坑普通人的钱,无论投入多少钱,都能获得高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