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07节

  李奕从来不否认自己占了太平天国的便宜。

  因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在前面顶着,吸引去了清军绝大部分的主力,李奕在两广和湖南的扩张绝对不会这么快,这么顺利。

  杨宜清闻言,开口说道。

  “王上实在是太谦虚了。”

  语罢,他又继续说道。

  “王上,外臣此次前来,主要还是为了大唐和天国双方结盟,共抗清妖的事情。”

  李奕神色淡然,点头说道。

  “结盟之事好说,只要贵方答应孤的要求,盟约随时可以签。”

  杨宜清见此,也就不再绕弯子,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王上所说的,天国和大唐战后,以马当镇为界的要求,东王他老人家答应了。”

  “东王此次遣外臣前来,便是想要同王上商议双方合攻清妖的具体细节,包括时间,兵力等。”

  李奕闻言开始思索了起来,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

  “我大唐刚拿下湖南,天国刚打破清妖江南江北大营的封锁,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巩固战果。”

  “否则,不好冒然动兵!”

  “动兵的时间便定在年关以后如何?”

  李奕这边调兵的话倒是问题不大。

  湖南之战唐军各部的折损都不算多,随时可以再次投入战斗。

  但问题是,湖南毕竟刚下,地方还不算稳定。

  李奕需要一段时间用于整理地方,清剿清军残余,剪除团练武装,以及最重要的推动分田分地工作。

  在做完这些之前,李奕必须在湖南保留有一支机动兵力,随时可用于平叛才行。

  很显然,李奕想要做的这些工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不可能完成。

  其实,这几个月的时间,是李奕准备用来征兵和练兵的。

  他准备要在湖南再征募一部分新兵,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新兵训练。

  等打江西的时候,就派一小部分的老兵,带着这些完成新兵训练的新兵去打。

  到时候,江西有兵去打,而唐军的老兵主力依旧驻扎于湖南,自然不怕湖南有人造反。

  即便有人造反,也能迅速镇压。

  可以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杨宜清闻言,有些踌躇的说道。

  “王上,如此的话时间是否有些太迟了?”

  太平军那边的想法是,在打破江南江北大营之后,第一时间便发动西征,攻取安徽,扩大天国的生存空间。

  可听李奕这意思,却是要等到年节后才动兵。

  这和天国的战略显然是不符的。

  李奕闻言,有些不解的蹙眉询问道。

  “天国刚打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封锁就要发动西征,难道你们不需要休整和消化战果?”

  “比如说将战线外推,追击清军兵马,营造防线拱卫天京,这些都不需要去做?”

  “天国现在不做这些,就不怕等天国主力离开天京后,被打退的清妖卷土重来,重建江南江北大营?”

第172章 唐宁街十号

  杨宜清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因为,天国现在好像真的就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而在历史上,太平军也同样是这样做的,在打破江南江北大营之外,完全没有巩固战果的意思。

  结果就是,在太平军主力离开天京西征东征之后,清军很快便整顿兵马,卷土重来,重建了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将天京城给围了起来。

  李奕就很困惑,天国好不容易打破了清妖对天京的封锁,不抓紧时间把战线外推,巩固战果,你着急西征东征深入敌后干嘛?

  光打下来占不住有什么用?

  在李奕看来,现在的太平天国其实虚的很。

  别看他南征北战好像打下了不少重镇要地,但也就仅仅只是打下了一些重镇要地,对于地方上,完全没有实际控制。

  以至于太平天国的政权很是虚浮,别看他好像一颗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非常繁盛。

  可这棵大树却是从来都没有扎下根去过。

  说白了,也就是流寇行径,完全没有经营地方的想法。

  这样的太平天国竟然能坚持十几年才被灭掉,也只能说我大清确实足够拉胯。

  见杨宜清这副表情,李奕便知道,还真被自己给说中了。

  天国还真就没有巩固战果的想法,就想要继续向外扩张。

  深吸一口气,李奕开口说道。

  “孤不知道天国那边是怎么想的,但孤在这里得提醒你们一句。”

  “江南江北大营只是被打破了,而不是全歼了,琦善率军退去了淮安,向荣和吉尔杭阿退去了常州,他们现在估计都在整兵备战。”

  “如果天国不能去巩固战果,那清军便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

  杨宜清闻言,也知道李奕这是好意,当即说道。

  “多谢王上提醒,外臣会转告东王的。”

  随后,两人又就盟约之事商议了片刻。

  杨宜清取出一份盟约,呈递给了李奕,想要李奕在上面盖章签字。

  李奕展开盟约,看了起来。

  盟约很短,一共只有五条内容。

  其一是自盟约签订之日起,大唐和天国约为兄弟之国,共抗满清。

  其二是双方约定互为犄角,若一方遭到清军进攻,另一方有义务出兵救援。

  其三是双方约定合攻长江沿岸,联手截断江南江北的联络。

  其四是双方可展开通商,互通有无。

  其五则是约定了双方互派使者常驻,方便沟通。

  在盟约上,杨秀清已经签字,并盖上了他的东王大印。

  李奕见此,明显一愣。

  大唐和天国的盟约上竟用的是东王印,且还只有东王印,而没有天王印。

  看来在打破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对天京的封锁后,杨秀清的个人威望已经攀升到了顶点。

  而洪秀全,估计也已经被杨秀清给彻底架空了。

  李奕心中忽的生出了不好的预感。

  尼玛的,天京之变不会是要发生了吧?

  自己是否要提醒一下杨秀清?

  但想了想,李奕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洪秀全和杨秀清的事情是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自己这个外人不方便插手的。

  否则的话,岂不是成挑拨离间了?

  别尼玛最后搞的好人没做成,反而是惹了一身骚。

  不值当!

  踏入社会的第一课,李奕学会的就是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烂好人,活不长的!

  命人取来自己的大印,李奕也在盟约上签字用印,然后开口说道。

  “盟约既成,那从今往后,大唐和天国便是兄弟之邦了!”

  说罢,李奕像是又想起来了什么,继续对杨宜清说道。

  “对了,有劳杨兄弟回天京之后转告东王。”

  “这盟约,孤是和东王签的。”

  “对于天国,孤只认东王一个!”

  杨宜清闻言,忍不住面露喜色。

  在他看来,这就是李奕在向东王示好,说明李奕更看好东王掌控天国。

  这对杨宜清这个东殿的国宗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深吸一口气,杨宜清开口说道。

  “王上放心,您的话小人会原封不动的转告东王的。”

  李奕闻言,微微颔首。

  随后杨宜清告退,准备去和大唐的相关官员商议军火买卖的细则。

  而这样的事情,是不需要李奕亲自出面的,交给底下人操办就行。

  李奕则是继续琢磨起了这次在湖南开科要出些什么题目。

  ……

  英国,伦敦!

  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

  “首相阁下,前任外交大臣,辉格党议员帕麦斯顿先生在外求见。”

  一名穿着燕尾服的侍从迈步来到当代英国首相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办公室,敲门进入之后开口汇报道。

  正在审阅文件的斯坦利抬起头来,鹰钩鼻上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深陷的眼窝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有些阴郁。

  思索一阵,斯坦利点头说道。

  “将人请进来吧!”

  他的话音落下,侍从转身离去。

  没多长时间,侍从便带着帕麦斯顿从外边走了进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昂撒白人贵族,穿着燕尾服,戴着整齐的假发,手中持着文明杖,看似优雅从容,但举手投足间是肉眼可见的高姿态。

首节上一节207/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