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08节

  贵族出身的他,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不将所有人放在眼中。

  只是今天的帕麦斯顿的脸上,却是难得的有些怒容,让他身上那股独属于老白男的高矜优雅褪色了不少,显得有些气急败坏。

  “帕麦斯顿,你今天来我这里是有什么事情吗?”

  斯坦利膈下手中的钢笔,脱下金丝眼镜,开口询问道。

  帕麦斯顿闻言,开口说道。

  “尊敬的首相阁下,我刚刚接到了一则来自远东的最新消息,香港出事了。”

  “可怜的文翰爵士,被遥远的东方国度清国的一支叛军,残忍的杀死在了广州。”

  “连带着帝国在远东的那颗明珠香港,也是被叛军用军事手段夺了去。”

  斯坦利闻言,深吸一口气,鹰钩鼻动了动,脸上原本的阴郁变得越发明显。

  他脸上的神情有些凝重。

  “哦,我的上帝啊,这可真是一个糟糕的消息。”

  “帕麦斯顿,你能确定这则消息是准确的吗?”

  帕麦斯顿点头说道。

  “尊敬的首相阁下,这是印度那边送回来的最新消息,我以上帝的名义起誓,确定这消息比黄金还要真。”

  斯坦利闻言,脸上的表情越发凝重,转头吩咐自己的侍从,命他去将外交部有关印度的最新公文取来。

  虽说帕麦斯顿言之凿凿说消息是真的,但作为大英帝国的首相,斯坦利不可能偏听偏信。

  自己亲自看一下相关公文,自然是应有之义。

  很快,侍从便去将公文取来,斯坦利翻看了一下,很快便找到了相应的公文。

  看完之后,斯坦利的一张脸变得相当的难看,思索起了大英帝国该如何应对远东变局。

  至于说自己还没看到的公文,帕麦斯顿却是能先一步得到消息,斯坦利倒是并不觉奇怪。

  因为,帕麦斯顿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前外交大臣。

  他还是辉格党的资深议员,在辉格党内有着极大的人脉和能量。

  去年的时候,拿破仑三世发动军事政变,登基称帝,当时担任大英外交大臣的帕麦斯顿未经女王和内阁同意,便承认了拿破仑三世的政权的合法性。

  可谓是极大的逾矩!

  事后,时任首相的约翰罗素下令罢免了帕麦斯顿的外交大臣的官职,以做惩戒。

  可便是在帕麦斯顿却是并没有认命,很快,他便利用辉格党的力量,找了个借口弹劾罗素,让罗素丢掉了首相的位置以做报复。

  然后他斯坦利才捡了个便宜,被女王任命继任大英帝国的新一任首相。

  所以,对于帕麦斯顿的能量,斯坦利心知肚明。

  再加上自己这个首相事务繁忙,不可能时时盯着外交部方面的消息。

  帕麦斯顿这个前外交大臣能在自己这个首相之前拿到消息,并不足以为奇。

  见斯坦利的脸色沉凝,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帕麦斯顿继续说道。

  “首相阁下,叛军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对大英帝国尊严的极大挑衅。”

  “我想大英必须对此做出最为严正的回应,派兵对叛军以及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家进行军事惩戒。”

  “借此来维护大英日不落帝国,以及世界霸主的威严!”

  话语中,帕麦斯顿激进派的态度展露无遗。

  在历史上,他便是一个对外扩张的激进主战派。

  他担任英国的外交大臣,以及首相期间,一力推动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发动侵略。

  并做出决议,协助满清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挑起克里米亚战争,与俄国争夺地盘。

  镇压印度民族起义,为英国女王戴上皇冠。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支持南方奴隶主集团,推动北美分裂……

  可谓是劣迹斑斑,罪行累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个满手血腥的侩子手,一个战争贩子,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在他的心中,这个世界上除了昂撒人,其他都不算人。

  对了,他还有一句名言,那就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几乎成了后世英国在外交上的行为准则!

第173章 切格瓦拉:因为我们来过!

  这次英国在香港吃了这么大一个亏,甚至连公使都被人砍了祭旗,以帕麦斯顿的性格,自然不可能对此视若无睹。

  他这次前来唐宁街十号,便是为了游说现任首相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让斯坦利发动对华战争进行报复。

  斯坦利闻言,蹙着眉头说道。

  “帕麦斯顿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大英的公使文翰爵士不能白死,大英的士兵的鲜血也不能白流。”

  “但我不认为现在是我们对远东的那支叛军进行军事惩戒的最佳时机!”

  “现在克里米亚方面的局势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大英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克里米亚方面。”

  自从拿破仑三世通过军事政变上位之后。

  便企图通过挑动克里米亚的争端,挑拨俄英,俄奥的关系,借此来破除反法同盟对法国的限制和封锁。

  对此,英国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由于法国最近在英国面前表现的足够谄媚恭顺。

  不止一次公开承认英国赶走法国之后在埃及的优势,并在外交方面坚定与英国同步而走,做英国的小弟。

  外加大英在克里米亚方面,也确实同沙俄存在着相当的利益冲突。

  且沙俄不断西扩的动作,威胁到了英国在欧洲的仲裁者的地位。

  是故,英国对于法国的小动作,采取了默许,甚至是支持的态度。

  而随着拿破仑三世就圣地保护权为拉手,介入克里米亚局势。

  现在克里米亚方面的局势已经越发紧张,几乎是到了一触即发的情况。

  现在,大英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克里米亚方面,是没有余力对远东用兵,发动大规模远征的。

  在斯坦利这里,近东的重要性明显要在远东之上!

  帕麦斯顿闻言,当即开口说道。

  “首相阁下,大英的公使不能白死。”

  “叛军敢杀害大英的公使,这就是在挑衅大英的威严,大英如果不能立即报复回去,那大英的威严何存?”

  他再次强调了文翰的死。

  公使被杀,这对英国来说还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以这个时代英国佬的骄傲,他们绝对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一但消息传开,英国上下必然舆情汹涌,倒逼上下两院。

  也就是说,对远东的那支叛军发动战争,进行军事惩戒,势在必行。

  斯坦利蹙眉道。

  “那克里米亚怎么办?”

  “万一在大英抽调兵力远征东方的时候,克里米亚正式开火,大英该如何应对?”

  身为帝国首相,斯坦利的脑袋还算清醒。

  并没有因为愤怒而被冲昏头脑,他知道大英现在该将主要精力放在什么地方。

  在斯坦利看来,俄国对克里米亚的跃跃欲试,便是在挑衅大英的霸权。

  如果大英不能将沙俄给镇压下去,那么,必然会使得大英在近东,甚至是欧洲的话语权减弱。

  这是斯坦利所不能接受的!

  也就是法国最先按捺不住,迫不及待的下场克里米亚。

  否则的话,或许用不了多久,大英便要亲自下场拱火了。

  “帕麦斯顿,我知道你对远东发生的事情感到愤怒,但对大英来说,近东的局势更为重要。”

  “待克里米亚的事情落下帷幕,再对远东的叛军发动远征,进行军事惩戒也不迟。”

  帕麦斯顿闻言,当即开口说道。

  “首相阁下,克里米亚的局势其实并没有您所想象的那么紧张。”

  “现在的克里米亚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我们的法国朋友在拱火,只要法国停下拱火,克里米亚局势必然降温,一时半会儿根本打不起来。”

  “可是,我们可怜的文翰爵士却不能死而复生!”

  “而英国人民的愤怒除去斥诸战争手段,对叛军进行报复之外,也无法平息!”

  帕麦斯顿是知道克里米亚的局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也知道法国的拱火才是克里米亚局势越发紧张的关键。

  说罢这些,见斯坦利首先表情有所意动,帕麦斯顿继续说道。

  “而且,即便克里米亚不降温也没关系。”

  “因为,我们还可以拉上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一起组成联军发动远征,让他们为大英分担压力。”

  “这几国之中,葡萄牙是大英的盟友,且兼葡萄牙被叛军强夺走了澳门殖民地,必定是不甘心的。”

  “只要大英对葡萄牙做出许诺,战后允许他们重建澳门殖民地,那么葡萄牙必然会站在大英这一边。”

  “而法国现在则是急切想要摆脱反法同盟的辖制,拿破仑三世不止一次公开声明,在外交方面将会与大英的步调保持一致,同样不可能拒绝我大英的要求。”

  “而只要我们和法国达成一致意见,那么荷兰和西班牙便大概率不会拒绝出兵。”

  “如果能得荷兰和西班牙的帮助,有马尼拉和巴达维亚殖民地作为远征军的后勤支撑,那么组建一支远征军其实并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自然也不会影响到大英备战克里米亚。”

  “而代价,大不了就是在战后将中国的利益分给他们一部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为了远征东方,确实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竭尽全力也才凑出两万人发动远征。

  但现在却是不同了,一是随着蒸汽船的应用,使得航海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二是这次大英准备拉着法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组建一支多国联军,共同远征。

  如此一来,非但成本更低,且还能动员更多的兵力参战。

  至于说这次远征是否可以获得胜利?

首节上一节208/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