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无他,印度对英国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帕麦斯顿闻言,点点头说道。
“是的女王陛下,这虽然是个不幸的消息,但确实为真。”
“愚蠢的印度人选择了背叛大英,成为大英的敌人!”
维多利亚缓缓吐出一口浊气,丰满的胸口微微起伏,继而开口询问道。
“那么,尊敬的首相阁下以为我大英接下来该怎么处理克里米亚战局?”
维多利亚知道,印度的叛乱,是肯定要镇压的。
但问题是,克里米亚那边怎么办?
随着英法和沙俄在克里米亚层层加码,如今的克里米亚,汇聚了英国的大半精锐。
甚至夸张一点说,英国几乎将全部能调动的精锐兵马,都调去了克里米亚参战。
如今印度出事,英国即便想要出兵平叛,也抽调不出军队来!
除非,克里米亚停战!
帕麦斯顿闻言,开口说道。
“女王陛下,我以为克里米亚那边不需停战议和。”
“我们只要试着说服法国人,让他们加大在克里米亚方面的投入就好。”
“我想,拿破仑三世一定不会拒绝大英的要求的!”
“只要法国能加大在克里米亚的投入,大英就能从克里米亚抽出兵力,用于镇压印度叛乱。”
英国殖民了印度这么多年,他们自然知道印度人究竟有多拉胯。
所以,帕麦斯顿也并不将印度人的叛乱太当回事。
在他看来,不需要多,大英只需派几个精锐的步兵团去,就足以成功镇压印度人的叛乱。
还有就是,虽然要镇压印度叛乱,但英国依旧不想从克里米亚撤手。
因为他们并不愿意看到沙俄在近东,在黑海彻底占据主动权。
所以,只好麻烦法国多出些力了!
至于说法国是否愿意?
全球霸主大英帝国并不在意这一点。
说罢这些,帕麦斯顿继续说道。
“还有就是,大英驻扎海峡殖民地的军队,也可就近调去镇压叛乱。”
女王闻言,微微颔首,然后语气坚决不容质疑的说道。
“可以,就这么办吧!”
“首相阁下做好出兵的安排,尽快平息印度叛乱。”
“印度,绝对不允许有失!”
帕麦斯顿点头应是。
……
巴黎!
拿破仑三世接到了来自伦敦的消息。
“什么?英国佬竟还想我们继续向克里米亚增兵?”
“这些英国佬是疯了吗?!”
看着面前的外交大臣,拿破仑十分不爽的说道。
克里米亚那边,其实他早就想停火了。
只是英国一直压着,所以,和沙俄的和谈才没能进行的下去。
如今,眼瞅着印度叛乱,英国得抽身平叛,克里米亚快打不下去了。
拿破仑三世还以为马上就可以和谈,从克里米亚的烂泥塘里抽身。
不成想,英国佬是真的狗,自己打不下去了,竟然想让法国接着向克里米亚加码,为了英国的利益而和沙俄打生打死!
尼玛,这简直就是畜生啊!
法国外交大臣夏尔闻言,开口说道。
“皇帝陛下,在我看来,这或许就是和谈的机会。”
“如今,英国人在克里米亚打不下去了,而沙俄估计也快撑不住了,如果我法国发出想要同沙俄和谈的信号,沙俄大概率不会拒绝。”
“克里米亚或许便能停战!”
发自本心的说,法国之所以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神圣同盟的限制。
但是,他们却并不想过分的削弱沙俄,以至于英国在近东一家独大。
如今的局势,和谈对法国就是最好的选择。
反正法国摆脱神圣同盟限制的目的已经达成了,至于说克里米亚战争最后的胜负,和法国关系不大。
反而是英国,更在意克里米亚战争的胜负。
因为,作为全球霸主的英国,无法接受战争失败的后果。
一但英国在克里米亚栽了,那就会让其他国家看到英国的虚弱。
如此一来,英国的全球霸权可就没那么容易维持了。
全球霸主也不好当啊!
拿破仑三世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这样吧,夏尔你准备一下,去一趟维也纳,请奥利地下场为克里米亚战争斡旋。”
“还有,柏林也去一趟,争取让普鲁士也站在我们这一边,一起向英国施压。”
历史上,为克里米亚战争斡旋的就是奥地利。
至于说普鲁士,其实是被沙俄硬拉进谈判中的。
因为沙俄在外交场上所面临的局势实在太被动,是故,想要普鲁士能帮他们说话,所以才硬拉普鲁士入场。
而法国拉普鲁士入场,同样是为了不过分削弱沙俄。
除此之外,也有增加普鲁士的国际影响力,扶持普鲁士和奥地利斗,进而增加法国在欧陆话语权的小心思在里面。
……
印度,德里红堡。
向雨全迈步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上。
道路两侧,是绿树成荫,花草成片,景色精致漂亮。
一名名裹着头巾,背着火枪的印度士兵。
只是这些印度士兵在走路巡逻时,却是明显的松松垮垮,并没有什么精锐军人的锋芒。
为他领路的,则是一名名为阿里的印度皇帝侍从亲随。
按照向雨全的理解,就是皇帝身边的大内总管。
虽不一定准确,但应该是大差不差!
“向先生请这边来,皇帝陛下与诸位起义军的领袖已经在宫内等您了。”
阿里满脸谄媚笑容的开口说道。
如今,印度发动起义,想要摆脱英国的殖民通知,所面临的压力非常大。
他们迫切的需要得来外力的支持,来分担自己身上的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向雨全这位从大唐而来的使者,自然态度会很端正。
向雨全也是和煦的笑着,用英文作答。
“如此的话,便有劳阁下了。”
英国在印度殖民通知这么长时间,英语基本上已经成了印度高层的通用语言。
所以,向雨全同他们沟通时,用的自然也是英语。
只是,印度人的英语口音实在太明显,听的向雨全头疼。
很快,向雨全便被阿里带到了一间宫殿中。
莫卧儿帝国当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坐在正中央。
在他身边,则是皇子米尔扎,以及起义军总司令巴赫德汗,以及首义的几位起义军首领,安达尔,阿米尔等。
对于这次接见大唐使者,印度方面废了不小心思。
向雨全站在大殿中央,微微欠身道。
“大唐特使向雨全,见过大汗!”
虽然巴哈杜尔沙二世是莫卧儿帝国的皇帝,但向雨全称呼他一声大汗其实也没错。
怎么说呢,莫卧儿帝国,其实也能被称为蒙古帝国。
莫卧儿帝国的开国皇帝巴布尔,是当年察合台汗国大汗帖木儿的后裔。
嗯,就是那个和朱棣生在一个时期,还准备东征大明,结果病死在路上的帖木儿。
从蒙古人那边论,向雨全称呼巴哈杜尔沙大汗,肯定不会有错。
嗯,之所以不称呼他为皇帝,主要是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世界只能有一个皇帝。
那就是大唐皇帝!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称呼巴哈杜尔沙为皇帝,尊称一声大汗,已经可以算是极限。
巴哈杜尔沙闻言,微微点头,十分客气的说道。
“使者有礼了!”
“有劳使者代我向大唐的皇帝陛下,转达问候!”
对于大唐的使者称呼自己为大汗,巴哈杜尔沙二世并没有什么意见。
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在大唐使者面前坚持自称皇帝,那就别说从大唐方面得到支持了,说不准大唐也得干他!
中国人对名义这方面看的是很重的!
向雨全作揖行礼道。
“外臣明白!”
巴哈杜尔沙见此,眼神隐隐有些期许的开口直入主题道。
“不知贵使这次前来德里,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