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例如大朝会,或是祭拜太庙这类的大场合,一般情况下,都只需要作揖即可。
李奕伸手虚抬了一下徐强,然后说道。
“卿家免礼!”
待徐强直起腰来之后,李奕接着说道。
“朕今日此来,便是听闻拖拉机制造厂这边做出了成果,朕很好奇。”
“不知卿家可否带朕去看看?”
徐强闻言,吞咽了一口口水,然后说道。
“能为陛下带路,微臣荣幸之至。”
“陛下请随微臣来,拖拉机厂这边已经全部都准备好了!”
李奕点点头,然后在徐强的带领下,往拖拉机厂内走去。
随行人员见此,也是快步跟上。
一行人很快便进入了一间厂房之中。
厂房内,摆着好几样物品。
一为拖拉机的发动机,一为拖拉机底盘,一为整体成型的一台拖拉机。
为了向李奕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拖拉机制造厂这边将拖拉机给拆开进行陈设。
李奕最先过目的,就是拖拉机的发动机。
徐强指着面前的一台发动机,开口介绍道。
“启禀陛下,该款发动机被命名为开泰四年式柴油发动机。”
“该款发动机于去年定型,并开始着手量产。”
“发动机整体重量为1.2吨,油箱容积70升,可稳定输出400匹马力……”
“和此前的汽油发动机比起来,我们的新型柴油发动机有动力强,热效率和经济效率较高等优点。”
“缺点就是噪音大,油耗高,需经常维护。”
在介绍完发动机之后,徐强又开始向李奕介绍拖拉机底盘,以及整机的各项数据。
李奕听的频频颔首点头。
随后,他又接着说道。
“如今,我大唐生产一辆柴油拖拉机,成本大概是多少?”
徐强闻言,先是沉默。
他默默算了一笔账之后,抬头说道。
“回陛下的话,我们目前正在着手建设拖拉机生产线。”
“等生产线建设好之后,拖拉机的生产成本大概可以降低到每台造价2300~2500块银元之间。”
李奕闻言,却是并不高兴,反而是隐隐蹙眉。
如今的柴油发动机毕竟是刚刚发明,拖拉机更只是一个实验产品,产业链都还不完善,按理来说,这个价格其实不算贵。
等到产业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拖拉机的价格自然能够降下去。
但是,李奕依旧不满意。
因为他知道,以当前拖拉机的造价,肯定是没有销路的。
毕竟,拖拉机和汽车不一样,汽车可以让权贵拿来装逼,只要有逼格,就不会缺了销路。
可拖拉机这东西,说白了是要用来干农活的。
而以当前拖拉机的造价,农活即便干再多,也无法覆盖其生产成本。
这种情况下,拖拉机很难打开销路。
而一个东西,如果没有销路,就更别指望能够通过组建成熟完善的产业链,来降低成本了。
这事情有些无解!
思索一阵之后,李奕开口说道。
“以拖拉机目前的造价,光靠民用市场,估计很扶持起一条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来。”
“这样吧,回头朕给军务院批个条子,让军务院和拖拉机厂这边联合研发柴油发动机,以及拖拉机军用的相关事项。”
既然靠民用无法打开市场,无法组建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那么,李奕便准备,先军用再说!
不同于民用还需要顾忌成本,军用是不用担心这点的。
对军队来说,战斗力就是一切。
只要能提升军队战斗力,那么,成本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只要你能打赢战争,前期不管投入多少成本,最后都能收回来。
嗯,就比如说这次大唐和英国开战,前期投入的成本固然不少。
可最终却是非但迫使英国割让澳大利亚,还拿到了4200万块银元的战争赔款。
这些,已经完全足以覆盖了大唐在战争中所付出的成本。
但是,如果大唐因为了节省成本,而导致战争打输了。
那么,你节省下来的那些成本,就将变成给敌人的战争赔款。
嗯,这里点名批评老佛爷。
为了给自己过生日,就克扣军费修园子,甚至让舰队使用沙子填充的炮弹。
结果呢?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战败!
赔款赔出去的银子,不知道能给她修多少座园子!
所以,对军队来说,成本从来都不需要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很多东西都是先军用后民用的原因。
除去有技术保密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也有想要借着军用不考虑成本的特点,来摊平研发成本,逐渐完整的产业链的考虑。
听罢李奕的吩咐,徐强点头表示明白。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李奕轻轻颔首,然后示意徐强命人操作一下拖拉机让他看看。
徐强点头应下,然后命一个操作员上前去操作。
操作员拿起摇杆,插入拖拉机的发动机,然后开始转动。
随着摇杆转动,发动机开始逐渐运作。
不同于汽油发动机,需要通过火花塞点火才能启动。
柴油由于燃点比汽油低,是故,只需要通过摇动摇杆,给空气加压,就能把柴油点燃,然后启动发动机。
随着发动机启动,一阵突突突的声音响彻整个厂房。
拖拉机的排气管开始冒起黑烟。
连带着,拖拉机开始缓缓启动,向前行进……
……
李奕结束了在拖拉机厂的视察,回到了圆明园。
然后,便开始着手处理起了政务。
目前摆在他面前的政务,除去河南那边遭遇蝗灾的灾情之外,就是关于澳大利亚的开发事宜。
大唐在拿下澳大利亚之后,便开始着手开发。
但是,由于当前澳大利亚那边的人口数量有限,且还是以洋人和土著为主。
是故,大唐的开发进度很慢。
如果李奕想要加快澳大利亚方面的开发进度,那么首先就是得加快移民。
幸运的是,目前的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只要朝廷能负担的起移民所需的花费和物资,就不怕没有人移民。
忽然,正在批阅奏章的李奕想到。
既然河南遭灾,那是否可以趁着这次机会从河南移民呢?
河南遭灾,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这时候从河南移民所需面临的阻力,必然是最小的。
而且,河南地处中原,正是人口稠密区。
如果能将河南的人口移出去一部分,必然可以缓解当地的社会矛盾和人地矛盾。
如此一来,对大唐的统治无疑是有极大好处的。
想着这些,李奕迅速提笔做出批示,准备将事情交给底下人去做。
就在这时候,外边再度响起一阵脚步声。
很快,便见张之洞经过通报,从外边走了进来。
“陛下,您之前要的有关河南方面遭灾之后的粮食缺口,农业部已经统计出来了。”
“还请陛下过目!”
说话间,张之洞将一封报告呈递给了李奕。
李奕拿过报告,便翻阅了起来。
【开泰四年,大唐的粮食总产量为一亿八千万吨。】
【随着化肥生产成本降低,被大规模应运,外加辽东和南洋方向,耕地数量逐年增加,按照预估,大唐在开泰五年的粮食生产总量约为一亿九千万吨上下。】
【这其中,河南一省的粮食产量约占大唐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今年遭灾之后,河南一省粮食产量预估直接减半。】
【今年一年,大唐的粮食缺口约为800~900万吨。】
看着数字,李奕不由得眉头紧皱。
八九百万吨,这个数字是真的有些过于夸张。
缺口太大,搞的李奕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填补。
深思良久,李奕开口说道。
“这个缺口,还真是有点太大了。”
“看来,今年大唐得增加粮食进口量了。”
至于说从哪里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