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658节

  除非是例如大朝会,或是祭拜太庙这类的大场合,一般情况下,都只需要作揖即可。

  李奕伸手虚抬了一下徐强,然后说道。

  “卿家免礼!”

  待徐强直起腰来之后,李奕接着说道。

  “朕今日此来,便是听闻拖拉机制造厂这边做出了成果,朕很好奇。”

  “不知卿家可否带朕去看看?”

  徐强闻言,吞咽了一口口水,然后说道。

  “能为陛下带路,微臣荣幸之至。”

  “陛下请随微臣来,拖拉机厂这边已经全部都准备好了!”

  李奕点点头,然后在徐强的带领下,往拖拉机厂内走去。

  随行人员见此,也是快步跟上。

  一行人很快便进入了一间厂房之中。

  厂房内,摆着好几样物品。

  一为拖拉机的发动机,一为拖拉机底盘,一为整体成型的一台拖拉机。

  为了向李奕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拖拉机制造厂这边将拖拉机给拆开进行陈设。

  李奕最先过目的,就是拖拉机的发动机。

  徐强指着面前的一台发动机,开口介绍道。

  “启禀陛下,该款发动机被命名为开泰四年式柴油发动机。”

  “该款发动机于去年定型,并开始着手量产。”

  “发动机整体重量为1.2吨,油箱容积70升,可稳定输出400匹马力……”

  “和此前的汽油发动机比起来,我们的新型柴油发动机有动力强,热效率和经济效率较高等优点。”

  “缺点就是噪音大,油耗高,需经常维护。”

  在介绍完发动机之后,徐强又开始向李奕介绍拖拉机底盘,以及整机的各项数据。

  李奕听的频频颔首点头。

  随后,他又接着说道。

  “如今,我大唐生产一辆柴油拖拉机,成本大概是多少?”

  徐强闻言,先是沉默。

  他默默算了一笔账之后,抬头说道。

  “回陛下的话,我们目前正在着手建设拖拉机生产线。”

  “等生产线建设好之后,拖拉机的生产成本大概可以降低到每台造价2300~2500块银元之间。”

  李奕闻言,却是并不高兴,反而是隐隐蹙眉。

  如今的柴油发动机毕竟是刚刚发明,拖拉机更只是一个实验产品,产业链都还不完善,按理来说,这个价格其实不算贵。

  等到产业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拖拉机的价格自然能够降下去。

  但是,李奕依旧不满意。

  因为他知道,以当前拖拉机的造价,肯定是没有销路的。

  毕竟,拖拉机和汽车不一样,汽车可以让权贵拿来装逼,只要有逼格,就不会缺了销路。

  可拖拉机这东西,说白了是要用来干农活的。

  而以当前拖拉机的造价,农活即便干再多,也无法覆盖其生产成本。

  这种情况下,拖拉机很难打开销路。

  而一个东西,如果没有销路,就更别指望能够通过组建成熟完善的产业链,来降低成本了。

  这事情有些无解!

  思索一阵之后,李奕开口说道。

  “以拖拉机目前的造价,光靠民用市场,估计很扶持起一条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来。”

  “这样吧,回头朕给军务院批个条子,让军务院和拖拉机厂这边联合研发柴油发动机,以及拖拉机军用的相关事项。”

  既然靠民用无法打开市场,无法组建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那么,李奕便准备,先军用再说!

  不同于民用还需要顾忌成本,军用是不用担心这点的。

  对军队来说,战斗力就是一切。

  只要能提升军队战斗力,那么,成本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东西。

  只要你能打赢战争,前期不管投入多少成本,最后都能收回来。

  嗯,就比如说这次大唐和英国开战,前期投入的成本固然不少。

  可最终却是非但迫使英国割让澳大利亚,还拿到了4200万块银元的战争赔款。

  这些,已经完全足以覆盖了大唐在战争中所付出的成本。

  但是,如果大唐因为了节省成本,而导致战争打输了。

  那么,你节省下来的那些成本,就将变成给敌人的战争赔款。

  嗯,这里点名批评老佛爷。

  为了给自己过生日,就克扣军费修园子,甚至让舰队使用沙子填充的炮弹。

  结果呢?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战败!

  赔款赔出去的银子,不知道能给她修多少座园子!

  所以,对军队来说,成本从来都不需要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很多东西都是先军用后民用的原因。

  除去有技术保密的因素在里面,肯定也有想要借着军用不考虑成本的特点,来摊平研发成本,逐渐完整的产业链的考虑。

  听罢李奕的吩咐,徐强点头表示明白。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李奕轻轻颔首,然后示意徐强命人操作一下拖拉机让他看看。

  徐强点头应下,然后命一个操作员上前去操作。

  操作员拿起摇杆,插入拖拉机的发动机,然后开始转动。

  随着摇杆转动,发动机开始逐渐运作。

  不同于汽油发动机,需要通过火花塞点火才能启动。

  柴油由于燃点比汽油低,是故,只需要通过摇动摇杆,给空气加压,就能把柴油点燃,然后启动发动机。

  随着发动机启动,一阵突突突的声音响彻整个厂房。

  拖拉机的排气管开始冒起黑烟。

  连带着,拖拉机开始缓缓启动,向前行进……

  ……

  李奕结束了在拖拉机厂的视察,回到了圆明园。

  然后,便开始着手处理起了政务。

  目前摆在他面前的政务,除去河南那边遭遇蝗灾的灾情之外,就是关于澳大利亚的开发事宜。

  大唐在拿下澳大利亚之后,便开始着手开发。

  但是,由于当前澳大利亚那边的人口数量有限,且还是以洋人和土著为主。

  是故,大唐的开发进度很慢。

  如果李奕想要加快澳大利亚方面的开发进度,那么首先就是得加快移民。

  幸运的是,目前的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只要朝廷能负担的起移民所需的花费和物资,就不怕没有人移民。

  忽然,正在批阅奏章的李奕想到。

  既然河南遭灾,那是否可以趁着这次机会从河南移民呢?

  河南遭灾,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这时候从河南移民所需面临的阻力,必然是最小的。

  而且,河南地处中原,正是人口稠密区。

  如果能将河南的人口移出去一部分,必然可以缓解当地的社会矛盾和人地矛盾。

  如此一来,对大唐的统治无疑是有极大好处的。

  想着这些,李奕迅速提笔做出批示,准备将事情交给底下人去做。

  就在这时候,外边再度响起一阵脚步声。

  很快,便见张之洞经过通报,从外边走了进来。

  “陛下,您之前要的有关河南方面遭灾之后的粮食缺口,农业部已经统计出来了。”

  “还请陛下过目!”

  说话间,张之洞将一封报告呈递给了李奕。

  李奕拿过报告,便翻阅了起来。

  【开泰四年,大唐的粮食总产量为一亿八千万吨。】

  【随着化肥生产成本降低,被大规模应运,外加辽东和南洋方向,耕地数量逐年增加,按照预估,大唐在开泰五年的粮食生产总量约为一亿九千万吨上下。】

  【这其中,河南一省的粮食产量约占大唐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今年遭灾之后,河南一省粮食产量预估直接减半。】

  【今年一年,大唐的粮食缺口约为800~900万吨。】

  看着数字,李奕不由得眉头紧皱。

  八九百万吨,这个数字是真的有些过于夸张。

  缺口太大,搞的李奕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填补。

  深思良久,李奕开口说道。

  “这个缺口,还真是有点太大了。”

  “看来,今年大唐得增加粮食进口量了。”

  至于说从哪里进口?

首节上一节658/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