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129节

  “那当然是赏罚严明!”

  然后便说各种各样的都有。

  好一点的话,便能够说到府兵制,差一点的,就直接说什么的都有了。

  这策论,如今占了四成的比例。

  其实以前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策论。

  只是……

  策论是不怎么受重视的。

  但是现在一下子就占了四成,若是你不擅长这个,那你的分数肯定就会被拉低,到时候就算是你诗赋写得再好,都未必能中了。

  如今的诗赋,只占了两成。

  这绝对是被大大地压缩了。

  “还是赶紧回家看《汉书》、《隋书》、《唐书》吧。”

  “据说……这是豫王殿下所出的题。”

  在一些官员的家里。

  像是一些后辈学子什么的,也去到了一些官员的家里,然后讨论起这一次的改革。

  赵昕如今的名声,真的是一下子,便传遍整个天下了。

  甚至,就连不少官员家里的女眷,都听说了赵昕豫王殿下的名字。

  才八岁!

  就已经是这般出色。

  已经开始主持朝廷的科举考试,甚至还担任出题。

  再看看这自己家的!

  不过也是有一说一。

  这大概是这么多年以来,朝廷第一次把考试的题目,给‘泄露’出来的。

  以至于像是在眉州,一个眉清目朗的十岁少年,都有提前做题的机会。

  “这题目,有意思!”

  “如果现如今朝堂上的官员,都是汉武帝时的官员,然后这些官员都建议汉武帝给匈奴送钱算了,那汉武帝估计都会把他们给砍了吧。”

  “那打仗呢?打仗也不行!汉武帝晚年,整个大汉都穷困潦倒到什么模样了。”

  “这考的是面对一个像是汉武帝这样的君王,你身为臣子,应该怎么做。”

  “这题目,考的好。”

  “不过怎么感觉横竖都是一个死?”

  一旁他弟弟也是问道:“那兄长,你知道该如何回答?”

  对方便道:“我也不知道,罢了,还是先去吃东西吧!有点饿了!”

  弟弟:“额……”

  此时的东南。

  有一位二十六岁的年轻人,也看到了朝廷想要改革的决心。

  只见年轻人看完了试题后,也是嘀咕起了这题目该怎么回答来。

  说实话!

  这题目还挺考验人的。

  主要是汉武帝的性格实在是太突出了。

  是一位相当强势的君王。

  你要是说不支持他去打匈奴,那你肯定是死路一条。

  可你说你要去打呢,你会打么?而且汉武帝前期也是败仗居多,直到卫青、霍去病出世,这战绩才忽然就好起来。

  然后等卫青、霍去病去世了以后,似乎这仗打得又不是很行了。

  年轻人很快便以自己代入进去,若是以他的身份,能为汉武帝做些什么。

  然而……

  搞钱,人汉武帝就会搞,打仗?他也不会啊。

  好像,若是自己在汉武帝的时代,根本没什么能做的。

  至于你说,提前挖掘卫青、霍去病,那就是意淫了。

  这题目明显考的不是这个。

  年轻人拿着题目,就这样一坐,就是坐了半天。

  同时也在考虑,如果有机会回京师的话,自己要不要见见这豫王殿下。

  毕竟……

  他今年之后,也差不多该换一个官职了。

  可以顺便去京师一趟。

  两道题目,直接把年轻人给困住了两天。

  想到最后……

  干脆也不想了。

  如果能回京师的话,那为什么不直接问问出题人。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

  无数学子,都被这两道题给弄得直挠头。

  一开始看似感觉很简单,很容易作答。

  实则……

  再听听其他人是怎么说的,又忽然觉得,这题目好像也太难了吧?

  尤其是对于一些只知道背书的人来说,你让他跟汉武帝对话,跟汉武帝一起解决北边匈奴之事,那可真的是大脑一片空白。

  若是策论拿当世的事情来出题,你不管说什么答案,感觉好像都对。

  因为没有发生的事,你说什么都对!别人也没有办法验证。

  但是汉武帝呢!

  你已经知道了一些条件跟结果,那你可就不能瞎说了。

  因为别人可以根据你的瞎说,推导出你是被汉武帝砍,还是被匈奴给砍。

第142章 忙忙碌碌

  “豫王殿下,有人反应,《汉书》、《隋书》、《唐书》内容太多,一般学子根本无从获得这些书籍。”

  “那就开个印刷厂,后续逐步普及到各州县。”

  说起这印刷厂,赵昕还想卖小说呢。

  不过这年头,也没什么人会写小说。

  然后便对欧阳修道:“你去找几个,平常有空闲的,而又读过书,但是又考不上科举,就水平很差的那种人来。”

  欧阳修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要求。

  整张脸先愕然了一下。

  不过……

  豫王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

  又重复了一遍,确定豫王殿下要找的人,这才出去。

  之后……

  赵昕又找到王素,让王素去招募一些懂刻字、印刷的工匠。

  先找好吧。

  其实跟别人合作,可能更方便。

  只不过跟别人合作,就不能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凡事都得跟别人商量。

  由于觉得这样很麻烦,干脆,赵昕也是自己做得了。

  反正……一个刻字工,了不起,一个月也不过是三五贯就能请来。

  这点小钱,对如今的赵昕来说,就是随随便便的事。

  紧接着……

  赵昕又让余靖,去收集一下现如今市面上的一些小说故事。

  像是野史、小说、传记什么的。

  就尽可能多地收集吧。

  等收集完回来,就开始研究这些野史、小说、传记。

  你还别说,虽说短归短,有的还写得挺好的。

  等欧阳修把人给找来了以后,赵昕便让其模仿这些野史、小说、传记,去创作新的野史、小说、传记。

  一开始对方肯定不会!

  可谁又是天生就会的?

  作者,往往都是从读者来的。

  你读得多了。

  觉得这有意思,也就慢慢地,会自己写了。

  赵昕倒没有想过,要凭借这个赚多少钱,只不过,作为他蹴鞠场的一个配套,还不错。

  可以在那设置一个图书馆,用来吸引假日的人流。

  当然!

  若是出了爆款,真的一不小心,把整个小说行业都给发展起来了,那固然是最好了。

  但在此之前,得先立法。

  明确这书籍的版权。

  否则……

  别人直接给你盗版了,你就什么也没有了。

首节上一节129/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