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128节

  这已经是官家与张娘子所生的第三位公主。

  然而,这些公主在短短五年之间,全部夭折。

  如今这整个后宫之中,活得最好的,就只有苗娘子这了。

  徽柔,一点问题没有。

  最兴来,更是能蹦能跳。

  说实话!

  你要说不羡慕,那肯定是假的!

  甚至……

  有的人都在怀疑,是不是苗娘子在背后偷偷地干了什么事。

  不然,为何她家的就能活下来,而其他人所生的,就全部都夭折了?

  是的!

  你没有听错。

  其他人所生的,几乎在这五年之间,全部夭折了!

  只能说……

  苗娘子这后宫的日子过得也是战战兢兢。

  凭什么你能儿女双全,而其他人的儿子、女儿全都夭折了?

  这难道仅仅只是意外?

  赵徽柔见赵昕测量身高、体重,也来凑热闹。

  “姐姐,到我了!”

  “那你来吧!”

  苗娘子没好气地,也给赵徽柔量了量。

  然而如今的赵徽柔,甚至身高都不如赵昕。

  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因为就算是放到后世,很多的老二,一般都比老大长得要更加地快,更加地壮实些。

  朱娘子也发现这情况。

  便道:“徽柔怎么感觉比最兴来还矮?”

  苗娘子便道:“这整天不好好吃饭,肯定比最兴来矮。”

  朱娘子也只能是道:“女孩子也不用长那么高。”

  赵徽柔便对苗娘子道:“姐姐你听到了没!”

  苗娘子只想打人!

  不过打今年过后,赵徽柔看了看赵昕,估计以后她就要打不过赵昕了。

  测量完。

  女人继续聊天。

  而赵昕,也是去到外面到处乱逛。

  感觉……

  是不是得把自己的后宫给完善好?

  虽说现在自己才八岁,实际才六岁。

  那些阵亡将士的女儿当中,感觉可以找一个。

  至少这善待将士后代的大义,他得拿一拿。

  然后……

  赵昕便去皇宫后苑里去物色。

  当然!

  对方跟他一样小,这长大了以后长什么样都还不知道呢。

  就这样熬过了过年这一段的放假、休沐日。

  等到再次上朝当值,赵昕便开始提出自己新一年的科举计划。

  当然,这计划不会在今年实施。

  而是会放到明年。

  至少……

  要把考试的范围,以及考试的内容,出题的比例,都给所有人圈定。

  让所有人都大概地知道,这题目题型,大概都有什么。

  至于说,自己为何要提出这样一项建议。

  赵昕便直接把锅甩给他爹爹。

  开口第一句就是,“爹爹你让我重新拟定科举的考试制度以及考试方式,已经做好了。”

  那正常人一听,就是赵祯让赵昕这么去做,而不是赵昕自己主动去做。

  由于是在上朝,所有人都在的时候这么说的。

  因此……

  所有人也都格外关注这一件事。

  众人在听完了考试方式的转变后。

  第一反应,考进士变得更难了。

  以前一年或者是两年才一次,现如今改成了三年一次。

  第二反应,增加了策论的比例,达到了总分的四成。

  这对于不擅长策论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

  赵昕跟欧阳修他们,已经一起出了一套参考试卷,也一并拿了出来。

  若是他爹爹没什么意见的话,这套试卷接下来就会张贴到各州各县。

  以供考生参考。

  对于策论,出题的原则是,不能出最近的,或者是大宋有的问题。

  就专门问一些已经过去的。

  像汉朝、唐朝发生过的事,让他们作答。

  否则……

  若是拿现在的时政来问,到时候这一个个又针砭时弊起来,说朝廷这里不行,那里不行,这到时候,说不定又要引起党争。

  赵祯在看过了以后,便在朝堂上点了点头,假装现在才看到道:“最兴来考虑得很周到,看看其他人有没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的话,有司便下发下去吧。”

  其他人人手一份。

  都看了看。

  其实……

  跟以前的考试,也没什么不同,至少前面的百分之六十,是找不出太大的差别的。

  也就后面的策论,相应地提高了一点难度。

  第一题,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官员,你觉得你应该如何跟汉武帝一起解决北边匈奴之事。

  第二题,试述汉唐武德充沛的根源。

  这题目,乍一看,就连朝堂上的众人,都得挠挠头。

  不过……

  至少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都是公平的。

  起码你们都可以去翻书。

  不至于说发生问你西夏应该怎么解决,而你却从未去过西夏。

  至于说你连汉唐的历史都不清楚。

  那就没办法了!

  这谁也捞不了你啊!是你自己不看书。

  另外……

  赵昕还把各朝代的正史史书,都给列为必考书目。

  而这在往常,却是有点少见的。

  但群臣却很容易理解。

  因为豫王殿下,一共也就读完了《汉书》、《隋书》、《唐书》。

  他不拿这三本书出题,又能拿那本书出题。

  所有人在看完了试题后,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一种还好,自己已经上岸了的感觉。

  随便吧!

  反正自己也不用考了。

  赵祯见众人没什么意见,便直接让人下发下去了。

  让天下读书人,都看看这题目。

  好在下一次科举考试之前,有一个充足的心理准备。

  等到试卷上了街。

  这寻常百姓,也都好奇了起来。

  因为往常,像是这考试的题目,他们可不见得能够碰得上。

  自然!

  随着试题一发布,这东京城内,不少人也是议论纷纷。

  “感觉官家接下来是想要有一番作为。”

  “可这题目,也太难了吧!”

  “你说,汉唐武德充沛的根源是什么?”

首节上一节128/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