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142节

  只能说……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豫王殿下。

  而第一次见面,豫王殿下就把所有的丑话都说在前面。

  话已经说了!

  他们日后要是还不听,那接下来结局如何,就是咎由自取。

  到时候,可别怪豫王殿下不优待士大夫了。

  其实能考上来的,基本上都是家里有读书人,或者是曾经有读书人的。

  真正从零开始,从一个农民之家开始的,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在了解过了他们的家世背景以后。

  赵昕便开始问他们,依据他们对汉唐历史的了解,那么此时此刻,他们最应该做什么。

  立马就是一场考试。

  当然,此次的考试不会罢黜谁,只是,赵昕也想听听,他们有什么治国之道。

  而且……

  注意审题,是依据对汉唐历史的了解,到了此时此刻,他们最应该对大宋提出什么样的可以改进的政策。

  讲道理!

  赵昕对此也不抱太大的希望。

  因为赵昕深知,自古以来,所谓的改革,从来都没有成功的。

  除了商鞅真男人,改成功了,可自己也死了。

  还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也算他是改革吧。

  成功了以外,其他所谓的改革,不过是让百姓更加地水深火热罢了。

  因此……

  赵昕想,这九个人,大概也逃脱不出这样的结果吧。

  果不其然!

  等天黑收卷的时候,一个个都跟欧阳修他们差不多。

  要真的按你们这么改,我大宋可能要早死二百年。

  不过他们跟欧阳修还是有区别的。

  非要说的话,那就是欧阳修比他们要激进多了。

  赵昕看完了答卷后,也是道:“都是泛泛而谈,没什么用啊!”

  所有人都一脸的尴尬。

  其实如果是按照上一年的考试规则,他们应该是落榜者。

  赵昕这算是额外把他们给捞起来的。

  他们水平会如此低下,倒也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

  赵昕感觉他们都没怎么审题,你们回答的时候,你要把大宋的八十年,移到汉唐的同样的八十年去看待才行。

  即便不能完全对应,但也至少找到一个类似的节点进行分析吧。

  不过也不能对他们太过于强求了。

  因为他们要是真的那么聪明,能想到自己心中的答案,那该担心的,应该是他才对。

  因为这里头,说不定还有一个穿越者。

  最后……

  赵昕便又告诉他们,“你们光从文,还不行,还得习武。我豫王的手下,都需文武兼备。”

  把众人都散了以后。

  欧阳修也是上前问道:“豫王殿下接下来打算如何安排他们?”

  杜衍等人,也都看着。

  赵昕便道:“作为科举改革的示范,这些人,必须好好地进行调教。得让他们可以成才才行,否则,那不是说我们的改革不好么?因此,接下来,肯定要多找机会,给他们锻炼锻炼。目前有什么大事?”

  欧阳修等人便互相看了看。

  表面上看着,大宋当然是没什么事。

  但是实则呢?

  谁也不知道。

  欧阳修也是表示,“目前的大宋,看似一片祥和太平,然则,什么时候再来一次兵变、叛乱,也不是没有可能之事。”

  赵昕也深吸了一口气,好像上一年就没有兵变、叛乱,那按照大宋每年叛乱一点五次的频率,今年,怕是怎么也该要发生一次了。

  想了想,便对几人道:“要不?我也学太宗文皇帝,到处去转一转,视察一下民情?这不出去走走,总感觉认识得不是很充分。”

  欧阳修便道:“可这万一豫王殿下您恰好在州县遇到了不法之徒呢?那岂不是危险了吗!”

  如果让叛军得知官家唯一的儿子路过他们的地盘,想必,叛军一定会把仇恨全都吸在赵昕的身上吧?

  这开封府一带倒是还好。毕竟开封府一带的百姓的生活相对其他的地区来说,肯定还是要好得多的。

  他们一般来说,不怎么参与叛乱。

  但是若是出了开封府,到了别的州县,尤其是一些穷苦的州县,那情况恐怕也就不好说了。

  尤其此前,还发生了像是保州兵变那样的事。

  赵昕说起来,也是真的从小到大,都没怎么离开过开封府。

  这开封府的百姓过得怎么样,当然不能代表整个大宋了。

  随后……

  赵昕便道:“没事!我大宋的叛乱,都是小打小闹,正好,若是果真遇到了危险,我们也可以练一练兵。”

  当然!

  考虑到自己还没有儿子,万一死了,那他爹爹不就绝后了?

  想了想……

  赵昕觉得还是得稳妥起见。

  就说他亲自巡幸各地,但是,其实是乔装打扮了,没有跟着大部队一起走,只是跟在大部队的身后吧。

  那样就算是真的遇到了危险,这叛军什么的,也只会攻击大部队,而不会攻击他。

  当然了!

  他们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军队的吃喝的问题。

  即便可能只有不到三千人,但是,这不到三千人的吃喝,一路上,也是一个大问题。

  最好,当然是不要劳烦到地方了。

  所以……

  他们必须在这一路上自己提前储备好粮食,然后才好出去。

第154章 准备工作

  准备的工作,是漫长的。

  目的地,路线,补给点,以及人马的布置。

  这些都必须进行讨论。

  而欧阳修等人显然,是不太可能同意赵昕去太远的地方的。

  那他去大名府总行了吧。

  离开封,直线距离的话,大概是四百里。

  这一路上,几乎全是一马平川。

  唯一能够说得上是地形的,大概也就只有一些河流了。

  比如说这黄河,跟后世的黄河,还好像有点不太一样。

  这怎么感觉这么往北?

  好消息是,黄河是流经大名府旁边的。

  坏消息是,这一次出行,并不打算利用黄河。

  不过倒是可以利用黄河,先把军粮运往前线。

  又或者是干脆就在当地,直接购买粮食。

  在地图上,赵昕还可以看到一个梁山泺。

  这想必就是水浒传里面的梁山泊了吧。

  跟开封府的距离,貌似跟大名府一样,也是四百里差不多。

  所以……

  自己要不要提前把宋江给找出来,然后宰了,效仿一把王莽。

  宋江,燕青,李师师,坏了,忘了是谁倒拔垂杨柳了。

  众人见赵昕闭着眼睛,一副很伤神的样子,还以为是军事上的这些事对豫王殿下来说,还是太早了。

  毕竟,要当好一名主帅,实在是不容易。

  你以为人人都能当韩信,十万兵马,轻轻松松,多多益善。

  这光是十万兵马的吃吃喝喝,就够你头疼的了。

  赵昕想起来了,是林黛玉!

  “你们以为,是买了调运过去好,还是直接在当地买好?”

  赵昕忽然问道。

  欧阳修也是抢先作答道:“我以为,直接过去买好。”

  赵昕便双手背在身后道:“我考虑的是本身河北就多灾多难,说不定粮食本就不够吃,若是还带着三千人去吃人家,百姓能有那么多的粮食再腾出来?即便调运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甚至浪费更多的粮食!可最起码,对河北地区的百姓生活而言,是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的。”

  王素也是当即拍马屁道:“豫王殿下仁德!”

  欧阳修:“这可到底只是三千人。”

  王素:“三千人都怕受到干扰,这恰恰证明了豫王殿下为人心善!不忍百姓受苦!”

  欧阳修:“那若是从东京城购买粮食,东京城的百姓不也一样?”

首节上一节142/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