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147节

  而且……

  不单单是要对西北裁军,对其他路,尤其是河北地区的,也得这么做。

  而提出要对河北裁军之人,正是包拯!

  这个赵昕知道!

  甚至接下来,庞籍也向他爹爹举荐了司马光。

  如果赵昕没有猜错的话,这个司马光,说不定就是砸缸的那位。

  汉朝没有司马光,唐朝没有司马光,明朝没有司马光,那只能是宋朝的!

  当然!也有可能仅仅只是同名。

  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问问他小时候有没有砸过缸。

  司马光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

  第一天上任,就给他爹爹讲,这皇子带兵的坏处。

  可把他爹爹给气的!

  赵昕也是捋着他爹爹的胸脯道:“爹爹您别生气!像此等迂腐之人,你以后都不理会他就是了,就是这俸禄,花得真不值。”

  被赵昕这么一说,赵祯也有点隐隐心痛。

  不过倒也还好吧!

  至少……

  在赵祯看来,这司马光,还是一个敢说话之人。

  这样的人,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随后,赵祯便又看向了赵昕。

  最近……

  因为他的一句话,赵昕几乎可以说已经在东京城非常地出名了。

  其实以前也不差!

  但以前没这一次这么直接。

  赵祯便问道:“最兴来你怎么好像一点都不受影响?”

  赵昕便回道:“什么不受影响?”

  赵祯便道:“我说,这官家的位置以后迟早都是你的,如今,这东京城正闹得沸沸扬扬呢,你还跟个没事人一样。”

  赵昕便道:“那不是早就注定的事么?爹爹你以后要是给我,我就要,你若是不给我,我就自己拿!所以……这有什么好影响的。”

  赵祯:“……”

  赵祯深吸了一口气,心中一直重复着一句话,虽说他顽劣,但他好歹是自己的儿子,起码比被别人逼着立赵宗实要好多了。

  ……

  此时的赵宗实。

  也已经是十五岁了。

  高滔滔,也十五了。

  今年,把这婚事给定好,明年三月,二人便可以完婚。

  当说起这事的时候,赵祯似乎对高滔滔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说道:“若是滔滔能小一点就好了。”

  赵昕心想,爹爹你这是在帮我拉拢你的皇后呢?

  我用得着那样么?

  不过确实!

  这人情往来,也是真的麻烦啊。

  日后,像是苗娘子苗家亲戚那样的事,说不定就会越来越多。

  自己说不定在应付朝里的事情的时候,还得应付这亲戚。

  “你以后的皇后要选谁?”

  见赵宗实跟高滔滔都订婚了。

  赵祯因此也是多嘴问了一句。

  赵昕便道:“得看到顺眼的才行,而且我如此顽劣,别人说不定都不愿意嫁给我。”

  他原来还有一点点的自知之明。

第159章 用你的名义,别用我的

  御史台跟文官们希望裁军,而这西北的军头头们,则是以为,现如今人人都习了刀弓。

  若是把他们给放回去,说不定会在地方上作乱。

  说白了,若是真的裁军了,他们也就不好继续吃兵血了。

  但大宋的军头头们,论话语权,还是敌不过文官的。

  这不!

  在朝里所有言官,以及文官都同意的情况下,军头头们也只能是被迫接受裁军。

  首先裁掉的,是西北的四万当初没怎么经过挑选,就直接拉去打仗的。

  有的人可能都五十岁了,你还让他戍守边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裁军消息一出,西北的军中士卒顿时欢呼雀跃。

  毕竟真正喜欢打仗的,还是极少数的人。

  紧接着……

  除了西北,在河北地区,也拟裁军四万。

  裁军的过程,自然是充满争辩的。

  有的人会担心,这样把人给裁了,万一敌国又打过来了怎么办?

  还有就是,这些人若是没了军饷以维生,以后万一没有了生计,会不会铤而走险?

  而文彦博也不愧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表示若是那样,他亲自带兵去平叛。

  一切责任他担!

  这可比那些嘴炮要强多了。

  就算是范仲淹,都不敢说责任他全担吧?

  当然!

  文彦博到底有没有承担这责任的资格,那另说。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赵昕对这文彦博,还是挺有好感的。

  如果他做事,能够再顾全大局一些,聪明一些,那就更好了。

  感觉……

  对方有点雷厉风行。

  而为了配合好裁军,赵昕也不得不把自己的黎元军给先调回来。

  欧阳修等人回来后,自然也给赵昕带来了消息。

  说是某某州,某某县,有官员欺压百姓,勾结商人……

  赵昕便跟对方道:“你直接上疏弹劾。”

  欧阳修:“是!”

  豫王殿下这话让欧阳修觉得,其实有时候,豫王殿下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不让他们说话。

  紧接着赵昕又道:“用你的名义,别用我的。”

  欧阳修:“……”

  可这事分明是您让我们去做的。

  欧阳修只能说百思不得其解。

  杜衍事后也是告诉他道:“豫王殿下如今这身份,还何须什么功劳,只不过是给你我机会攒功劳罢了。而且……若是豫王殿下自己亲自站出来,容易受到那些被弹劾的臣子的攻击,你我在豫王殿下的手下做事,不得替豫王殿下分担着点?”

  欧阳修:“那我这奏疏怎么写?”

  杜衍:“你就写你自己听到的不就行了,一个字都别提及豫王殿下。你们这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豫王殿下啊。”

  欧阳修顿时明了!

  他们身为臣子,就算惹了别人的怨恨,最多不过就是贬官,到时候豫王殿下需要他们,找个理由,便又回来了。

  但若是豫王殿下惹了别人的怨恨,那可就动摇国本了。

  而几人回来后,第一时间,肯定也听说了官家所说的话。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到这一步了吗?

  不过有一说一!

  以后官家的位置是豫王殿下的,那不是显而易见的事,以后总不能是豫王殿下的亲姐,福康公主继承官家的位置吧?

  不少人都对欧阳修等人表示祝贺。

  这多少有点让欧阳修他们不是很适应。

  怎么说得他们好像攀上了高枝似的?

  可他们明明是凭实力上来的好吧!

  当然!

  当得知豫王殿下又要增兵五千,这讲道理,确实有点过分了。

  不过这支黎元军,精神状态,确实还不错。

  感觉比之大宋的绝大部分禁军,在精气神这方面,一点都不遑多让,甚至,在训练之时,感觉比大多数的禁军,都要强上不少。

  若有召,则必战。若有战,则必胜。若有胜,则必谦。

  像是这些朗朗上口的口号,可以说是充斥着这整支军队。

  如果不问,他们恐怕都不知道,这些全都是豫王殿下给灌输的。

  虽说目前这支军队还没有真真正正去打过仗……

  所以根本体现不出他们能有多强,到底都是花架子,还是真实力。

首节上一节147/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