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任何东西,都是只有小的时候,才觉得可爱。
话说……
自己给最兴来的权力,是不是有点过大了?
万一到时候真的没收住……
搞不好自己真会变成李渊。
第二天……
赵祯便让晏殊,写了一份奏疏,上面说的正是允许豫王建府,开士农工商馆。
群臣得知后,全都无言以对。
祖宗的规矩,制度,全让豫王殿下给打破了。
要说谁最不守规矩,那无疑就是豫王殿下!
这甚至比张娘子要求给她伯父升官,都还要过分。
而且……
如果豫王殿下真的开府建士农工商馆。
那以后,人才肯定都从这士农工商馆里出,甚至提拔,肯定也是以这里头的人为优先。
这其他人怎么办?
有的人看到的是机遇,有的人看到的,是自己可能没什么戏了。
关键……
官家是真不怕豫王殿下造反啊。
这大宋原来的制度,到了今天,已经碎了一地。
还有这许昌、南阳,似乎已经隐隐成为了豫王殿下的封国。
朝廷的官员,根本插手不进去。
这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只能说谁也不清楚。
富弼便找到了欧阳修等人,道:“你们不觉得豫王殿下越来越过分了?”
欧阳修等人是受益者,当然不会觉得这样做不妥了。
不过……
出于公义,他们还是得承认一下,回道:“官家对豫王殿下确实是宠爱得有点过了,就算是那大唐的魏王李泰,还有其他古代受宠幸的皇子,都怕是无法与豫王殿下相比。”
富弼便道:“那你们不觉得,接下来应该做点什么?”
欧阳修等人也是哑口无言,“这……我们能做点什么?”
富弼:“许昌、南阳,已经是豫王殿下事实上的封国了。”
欧阳修:“所以……”
富弼:“你们不觉得,官家把那么大块地给了豫王殿下,有点不合规矩?”
欧阳修便道:“可好像也没有,不能把地给豫王殿下这样的规矩。”
富弼:“欧阳修你怎么老替豫王殿下说话?”
欧阳修便道:“富相公您就这么不信任豫王殿下?你不能因为上一次,豫王殿下不采纳你的黄河改道的建议,你就仇视豫王殿下。而且……这不挺好的,尽早地让豫王殿下接触人事。”
富弼最后也只能是无奈地表示,再这样下去,官家都怕是不成官家了。
夏竦听闻了这消息后,也是心中一惊。
不过仔细品品,有句话也是说得好。
站得越高,摔得越痛。
从前,豫王殿下几乎从未过界,所以还真不好离间官家跟豫王殿下的关系。
可现如今不一样了!
要是真让这士农工商馆给立了起来,那到时候,难免就会动摇官家的位置。
这恰恰是夏竦愿意看到的。
不过为何要叫士农工商?
这农工商有个屁用。
这却是夏竦个人无法理解的。
旨意经过驿马,很快便传遍了大宋各州县。
不少人也是立刻闻风而动,背上行囊,就出发前往开封。
不过绝大部分,还是以文人士大夫居多。
像是农工商,商人可能也会活跃些,但农工,基本上就是看了乐呵一下,还不如回家种地呢,还不如回家刨木屑呢。
当然!
也有一些工匠,天生就有着异于常人的想法的,那也是就算是砸锅卖铁的,也得凑足前往开封的钱。
东京城。
一处挂着士农工商馆的牌匾的府衙里,很快,里面便人头攒动,没办法!
这年头,想要当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欧阳修也是向赵昕表示,这么一搞,什么杂七杂八的人都来了,不好分辨人才,而且……这人才总得有个标准吧?
赵昕便让他们写下自己的长处,或者,像是工匠什么的,有没有什么出色的手工作品。
第191章 你问我,我问谁?
到士农工商馆的人,基本上九成都是士人。
剩下的一成,才是工商,农则一个都没有。
从这也就可以看得出来,底层人,为何一直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了。
因为你就算是给他机会,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好好地进行把握。
不过也不怪他们,毕竟没什么见识。
平常也就真的只会种种地,他们又能给豫王殿下提供什么价值呢。
但你还真别说,这百姓,还真能给赵昕提供一些价值。
你比如说上京告状!
举报你所在当地的不法官员。
这不就是很好的一个机会?
……
讲武殿。
赵昕看了看余靖所收上来的‘自我介绍’。
此时此刻的士农工商馆,颇有些当年大唐的那什么,行卷的意味在里面。
所谓行卷,就是考生把自己过往的作品,都交给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甚至是科举考官去看。
到时候,你的作品的确是行的,然后人家在考试的时候,就会特意给你加加分。
或者就算是你科举考试不行,也可以直接通过举荐,向皇帝举荐你。
只是……
这往往是世家贵族才有的特权。
而现在,让余靖不解的是,既然都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科举制度了,为何还要用这种落后的选拔人材的方式。
于是……
余靖便问了问赵昕。
赵昕也是回道:“这不是怕有的人才还没有被发现嘛。而且……应该说,这么做,是为了找出一些拥有专项技能的人才。”
余靖便道:“什么意思?”
赵昕:“你比如说,可以治理黄河的人才。”
“你让一个心里只想着当宰相的人,去治理黄河,他能把黄河治理好吗?”
“所以,我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找一个专门就喜欢跟黄河死磕的人才。”
“对了!你现在就去贴告示,说找能治河的优先。”
余靖:“……”
余靖无奈,不过豫王殿下都已经这样吩咐了,他也只能是去做了。
赵昕又补充道:“你让外面的人都别急,士农工商馆会常年一直开着,不用一下子全涌进来,只要是身上真的有才能的,对国家有大用的,我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余靖这才领了赵昕的话,又去忙碌去了。
然后……
赵昕便给送了‘行卷’来的人,一个个地进行回复。
比如说:
“文采很好,不过没什么用,再接再厉。”
“字词都用的很生涩,我才十一岁,看不懂。”
“字写得很好,可以看得出来,做事应该也很认真,只是内容,缺乏了一点实用性。”
几百,上千份的行卷,赵昕要一份份地进行答复。
数日后。
东京城的士人们,便都拿回了自己的‘行卷’。
好消息是!
豫王殿下竟然细心地对他们一一进行了回复。
坏消息是!
全都是不行的。
“有没有被豫王殿下看上的?”
矾楼。
有人便问在座的客人道。
然后一个回应的都没有,都在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