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瞪了一眼自己的老丈人,说道:“官家让寿国公一起上朝的事,丈人知道?”
晏殊也是赶紧撇清关系道:“这我可不知道。”
富弼便道:“那你为何不说说官家?”
晏殊觉得富弼这人好是好,有王佐之才,当然,这是范仲淹说的,可有时候,就是太直了。
晏殊也是道:“这有何说的必要吗?”
富弼也是道:“可这不合规矩。”
晏殊便道:“规矩都是人定的,而且,这有何不好?”
说到这个,那富弼就有话说了,“这当然不好!官家这样做,是不是跟外人示意了,以后寿国公说不定会成为官家?”
晏殊也就见此时没有其他人,这才道:“官家子嗣那么少,确实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
富弼便道:“可皇后万一又能生呢?”
晏殊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能生,一早就生了。”
富弼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不过还是道:“官家子嗣是很少,但是将来万一要是皇后又生了,那你说,今日官家让寿国公坐在那个位置上,以后寿国公要如何自处?”
晏殊先是沉吟了一下,这才回道,“你说得也很有道理!可问题是……这是官家自己要这么做,你我也没有办法。”
富弼道:“你我身为臣子,此时就更应劝谏。”
晏殊知道没有办法说服对方,干脆也是回道:“算了!不与你说了。你要劝谏的话,就上子慢慢劝吧。”
……
相比于富弼这个愣头青。
中书这边,宰相吕夷简就成熟稳重多了。
吕夷简一眼就看出来,这妥妥是跟众人暗示了,以后,寿国公将坐上大宋皇位。
不过官家就这么一个儿子,除了寿国公,又还能有谁呢。
这曹皇后,可以说根本就不受宠。
甚至一个月可能都睡不到一块去一次。
只可惜年纪大了,也快要致士了。
否则……
吕夷简那还真得好好想想,接下来该如何巴结寿国公才行了。
而随着事情的发酵,只能说大宋的文人,比村口的老大妈还八卦。
只过了一天,这谣言便已经开始满天飞。
而最憋屈的,当属曹皇后的娘家,这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官家对曹家的侮辱了。
也就是曹家现在没落了,不然,这高低得整点事出来。
当然!
这也不能怪别人,谁让你家女儿生不出儿子。
有在宫里当值的人,便跟曹皇后的弟弟曹佾道:“诶!你听说了吗?官家今日好像带着寿国公一起上朝了。”
曹佾听了对方的话,只能说朝着对方皱了皱眉,然后就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而对方却还在说,“这是不是说,以后官家有意要让寿国公来继承皇位的意思?”
曹佾转了一个方向。
对方也知道,曹佾这是不想听。
干脆也是道:“就算是那样,也没有办法。”
曹佾直接骑上了马,然后‘驾’了一声,就一溜烟不见了。
自然!
回到后宫之中的赵祯、赵昕,肯定都不会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甚至就连苗娘子,都不会想到,官家竟然会让最兴来坐在皇位上。
若是当初赵祯能另外找一个地方给赵昕给坐着,相信,都不会发展成这样。
只见回来后,苗娘子还问赵昕道:“今日去上朝怎么样了?”
赵昕也是回道:“还算是有一点意思。”
苗娘子便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昕答道:“都没有大事发生。”
倒是一旁的赵祯道:“这还没有大事发生?”
苗娘子不解。
赵祯这才跟苗娘子说了,他在朝堂上都做了什么事。
赵昕居然让他爹爹说知道了,但是不要听。
也是直到此时……
苗娘子这才知道了,官家居然把最兴来放到了他坐的位置上。
连忙对着官家就是一顿数落。
“官家你怎么能把最兴来放在你坐的位置上呢?”
赵祯虽然亲政十余年了,然而,该犯糊涂的时候,还是会犯糊涂,道:“不行?”
苗娘子倒是个清醒人,回道:“这当然不行!你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
赵祯:“什么别人?”
苗娘子:“娘娘。还有其他的臣子。”
赵祯这才发现了问题。
当然!
赵祯其实也很叛逆。如果皇后真要借题发挥的话,那就说她生不出来,还嫉妒别人,紧接着把对方给废掉就好了。
毕竟本来这皇后,也不是他愿意娶的。
第23章 我!我!
或许是考虑到,此时风头正盛。
所以到了第二天……
赵昕隔了一天,并没有去上朝。
而是在宫里问了问苗娘子,富弼是谁?
自然!
你说宰相,苗娘子说不定还知道些。
这富弼是谁,她哪知道。
这个问题,也只能是等他爹爹以后来回答了。
第二日。
见赵昕没有去上朝了。
如此……
群臣也就放心了。
只当昨日赵昕去上朝,只是一次偶然事件。
如今只要改过来了,那就好。
殊不知……
这么想的他们却是大错特错。
赵昕之所以昨日没有去,只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去。
这不!
第三日。
赵昕便又去了。
不过考虑到第一次去的时候,坐在他爹爹的位置上,被苗娘子给说了。
而且苗娘子说得也对,这确实是太过于暴露自己的野心了。
所以这一次……
赵昕是带了一张小凳子,然后准备放在宰相的前面。
他就坐在宰相的前面。
于是……
到了第三日,这十分滑稽的一幕,就出现在大宋的文臣们的面前。
只见赵昕搬着小凳子,嘿咻嘿咻地把来到吕夷简的面前,然后当着吕夷简的面,把他的小凳子给放下。
由于来之前,就已经跟他爹爹串通好了,说自己待会就会这么做。
因此……
赵祯也只是在上面看着赵昕自己做。
不过你还别说,看他搬着小凳子的样子,他这个当爹爹的,还真怕他搬不动,然后摔倒。
这凳子差不多他半截人高了。
这大宋的文臣们,便被这一幕,又给弄得纳了闷了。
要不是头上的翅膀太长太宽,估计就得吵起来。
所以说,太祖发明这东西,还是很有用的。
然后又是那个愣头青!
富弼站了出来,道:“官家,这是……”
赵祯已经完全背熟了赵昕给他安排的流程,就背赵昕给他写的台词就好,回道:“以后,寿国公也一起上朝。不过考虑到他如今年纪尚小,可以选择来,或者是不来。”
“额……”
好像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一种声音。
不过确实!
这么一弄,那这满朝的大臣们,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你最多只能说他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