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252节

  这五万人,想都不用想,肯定都是家里穷得叮当响的。

  不过也行了!

  赵昕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要修建完成,可以按照计划,一步步地修建。

  先把外围的墙给扩建了,然后再去考虑其他。

  同一时间……

  各种战报,也是纷纷被送了回来。

  檀州,发现辽军。

  武州,发现辽军。

  这辽国似乎还是想要打。

  但虽说如此,暂时却还没有一座城池已经被攻破的消息传来。

  都是围而不攻。

  大概是他们也清楚,就算是攻下来,还得分兵来防守,到时候赵昕的火炮部队一到,那他们就是送人头的。

  而且……

  要想攻下一座城池,须得十倍以上的兵力,这自然是不划算的。

  因此……

  也就看着有点吓人,实则威胁不大。

  耶律洪基发动了数十万人,本以为南朝也会攻过来,没想到,却是只能在城下跟城上的南朝军队干瞪眼,也慢慢地有点没了脾气。

  甚至……

  一时间,都有点搞不太懂赵昕下一步的动作了。

  到了九月深秋。

  发动数十万人,然而取得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一看这样不行,耶律洪基紧接着也是退了兵。

  耶律洪基也看出来了!

  赵昕肯定是在拿完了燕云十六州后,就不想打了!

  至少……

  短期内,肯定不想打。

  毕竟……

  这连续不断地打仗,这士兵也会十分地疲惫。

  现在是以逸待劳,让他们自己白白地浪费粮食。

  那你说耶律洪基能放弃燕云十六州么?

  不说其他的!

  只能说,耶律洪基现如今只要一想到燕云十六州就这么被赵昕给拿了。

  那便是越想越气,甚至气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晚上,榻上。

  连刚刚十九岁,长得明媚动人的萧观音,都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了。

  “我愧对祖宗啊~”

  “这怎么能怪陛下呢?要怪便只能是怪那南朝的太子太过于狡猾,而且不讲信誉。”

  然而……

  他们辽国又好到哪里去。

  当初大宋跟西夏打仗之时,他们还从中勒索呢。

  不过对于现如今的辽国而言。

  丢失了整个燕云十六州,确实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

  这几乎就等于是让他们丢失了不说一半吧,但大概,恐怕也不会少于三分之一的户口。

  这就等于是,国力直接被削减了三分之一。

  以前说不定还能从南京析津府征收赋税上来,可后面,说不定他们夫妻二人得过一过苦日子了。

  “朕发誓!不夺回燕云十六州,誓不甘休!”

  说着,还拔出了刀,在空中比划了两下。

  可豪言壮语,说着容易。

  要怎样才能打败南朝的军队,这是一个问题。

  而且即便是打下来,他们估计也守不住。

  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毕竟就连幽州城都守不住,你更别说其他的了。

  你若是真要去守,那反倒成了别人瓮中的鳖了。

  能打赢南朝的办法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们,也能拥有像南朝那样的武器。

  可说实话!

  除了知道那东西大概是管状的,而且发射的是一个大铁球,其他的,还真就没有可以参考的了。

  不过没有可以参考的,也必须进行仿造。

  当想到这以后……

  耶律洪基的思路一下子,便又清晰了。

  不管怎样,先让工匠去研究。

  然而草原上的工匠,又哪能有那个脑袋瓜,一个管,一个铁球,飞出去。

  那对不少人来说,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

  不过据说宋朝初年,确实是有能飞的火器。

  当时,这样的火器也被宋朝那边列为机密,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了解那东西到底是怎么做的。

  另外……

  可能是那东西在宋朝初年出现的时候,杀伤力也不怎么样,所以宋朝也就没怎么继续去发展。

  现如今……

  这新出来的武器,说不定就是当初的那些能飞的火器的升级版。

  当耶律洪基在研究武器之时。

  赵昕这边,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得到猛士、猛兵,守卫边境。

  这一下子便多出了这么多的州,肯定都要人去防守。

  暂时的话,也只能是派出自己的十七将,能出去的,便都出去了。

  然而其实自己的十七将,有的也已经是老了。

  有的都已经六十了。

  因此……

  你也很难期望说,让他们再守多少年。

  这新鲜的血液,迟早都是要进来的。

  可如何才能让这些新鲜的血液,快速地跟自己一条心,并且接受自己的一些理念?

  这是个大问题!

  然后……

  赵昕便只能是先盯紧了十七将的后代。

  其实十七将的后代,也有在军中服役的。

  感觉跟他们聊聊,说不定直接比跟一个陌生人聊,要好得多。

  当然,也并非是说这陌生人就不重要了。

  相反,若是能找到一条快速地把陌生人,都变成熟人的方法,这才是赵昕最需要去完成的。

  可黎元军的待遇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你想让他们像黎元军那样去卖命,你起码得能拿出黎元军的待遇。

  赵昕叹了一口气,感觉……

  是时候要进行第四轮军事改革了。

第253章 改革

  所谓军事改革,就是给士兵好处。

  让他们都清楚,当兵有好处,你们都快来当兵。

  幽州城的议事堂。

  赵昕首先想到的,就是军衔制。

  所谓军衔制,差不多就跟爵位是一样的。

  只不过跟爵位不同的是,有的人的爵位它还可以世袭,而军衔制,想来一般是不能世袭的。

  不过其实不管它什么制。

  说来说去,都是把利益分给士兵,说再多其他的,都是放屁。

  而之所以不使用旧有的秦国就流传下来的爵位制,一个,他们是新时代的军队,自然要有一点新风貌,不能再去用旧的。

  第二个,单独拿出来,有利于培养军队的集体荣誉感。并且,顺便在此间,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接受黎元军的精神以及严苛的要求。

  经过一阵捣鼓,很快,赵昕便弄了一个征询意见稿。

  目前军衔暂定,十七级。

  最高是大元帅,最低是上等兵。

  至于说每一级的待遇都有多少。

  那肯定是要量入为出,同时,还要参考大宋原有的武官待遇。

  而在对军衔进行改革的同时,赵昕也不得不顺便尝试对钱币进行改革。

  这主要是到了今年,他们的工匠终于都做出了让他相对满意的纸钞。

首节上一节252/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