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253节

  而大宋,说实话,这使用铜钱、甚至是铁钱,还是十分地不方便。

  那倒还不如直接跟军衔待遇绑定起来使用。

  以前大宋的军队发东西,又是发绢,又是发米麦的。

  这多有不便。

  如果能把这些全都变成纸钞来发。

  那就方便多了。

  当然!

  纸钞只是一种取物的凭证,你首先得保证,你能有足够多的东西,可以拿来给对方取。

  为此,赵昕也是把王安石给叫了来。

  接下来打算在河北,乃至全国各地,都建立大型的仓储、物流机制。

  一方面,后面他们的铁路,肯定也就慢慢地完善了。

  另一方面,也能解决一些就业上的问题。

  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完成这样的事,估计怕是得至少十年起步,而且还得分区域,分先后。

  因此……

  这暂时而言,全国还是别想了,不过,这单独一个河北地区,倒是可以作为一个先行的试点。

  王安石听了赵昕的设想,自然也是鼎力支持。

  只能说……

  赵昕有点像是董事长,而王安石,是ceo,而且,这个大型的仓储、物流,肯定不属于官府,赵昕觉得,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的公司,这样说不定更好。

  因为如果是用官员去管理,你想辞退一个人,你还得顾虑一下影响,还得找各种各样的由头。

  但是如果是从外面雇人来打理,那你只要看哪个人不顺眼,你就可以直接辞退对方。

  其实现在正在帮王安石做事的人,也没有几个官员。

  都是让王安石自己给雇的,然后,干了活,就直接领工钱。

  预计……

  从开封,到北京这一千三百余里的路程,至少每隔一百里,就得建一个仓库。

  当然!也不一定,因为修建仓库、物流,你也得看当地的县城、州城的分布。

  最好是建在能轻易便找到有充足劳动力的地方。

  不然到时候,谁给你卸货、装货。

  总之……

  这更多的细节,还得王安石去弄。

  王安石虽说为人不修边幅,每次见对方,都不知道对方多少天没洗澡了,估计这身上都怕是长跳蚤。

  但是这做起事情来,倒是非常地认真,一丝不苟。

  最重要的是,即便工作再苦再累,对方也没什么怨言。

  真的是妥妥的天生牛马圣体!

  完了,王安石接下来也给赵昕顺便报告了,这有关黄河治河的事。

  虽说治河的事,跟王安石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黄河如果决堤了,那这就跟王安石关系重大了。

  因为王安石把粮食都贷给百姓了,要是黄河一决堤,那就等于是百姓颗粒无收,这也意味着,他们的青苗钱将来肯定收不回来。

  近年来,黄河水患一直悬在河北百姓的头顶之上,虽说对于一些地方,已经按照赵昕的要求,进行了加固,而且还实施了最新的束水攻沙的做法。

  但是万一真有倒霉蛋,不幸碰上了,到时候,怎么让这些倒霉的百姓还钱?

  这是他们必须要去思考的。

  当然!

  最好是黄河不要决堤,那这种事,就完全不需要去考虑了。

  所幸现如今,赵昕已经把燕云十六州给拿了回来,这黄河要不要回河,已经完全没有再去讨论的必要了。

  其实……

  很多人支持,或者是反对黄河回河,肯定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你比如说老家在山东的,那这些官员肯定也就不同意回河。

  因为黄河它不是说换了一条河道,那就好了的,它是换了一条河道,那这条河道附近的百姓就得随时准备遭殃。

  即便是到了后世,也有黄泛区,也得对一些黄泛区的百姓,适当地进行搬迁安置。

  也就更别说此时的大宋了。

  不过好在……

  经过赵昕这些年对一些高风险的河堤进行加固,这黄河虽说有决堤的风险,却还没有完全决堤。

  反正……

  凑合着过吧,能撑一天是一天。

  军队改革的征求意见稿,随后便也跟着下发了下去。

  初定,赵,起码也得是个上将吧。

  毕竟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赵昕自己,那当然是大元帅。

  其他人,都给一个中将吧。

  而像是其他的黎元军的士兵,那当然就必须从更低级别的开始了。

  在处理好了黎元军内部的军衔后,剩下的,就是对其他部队的。

  把一些作战勇敢、表现突出的人,给单独拿出来,然后授予军衔。

  也就是因为打下了燕云十六州,以后便多了十六州的赋税,实际上是十四州,否则,赵昕还真没什么钱,去这么改革。

  要知道,授了军衔以后,以后就得每月发俸禄了。

  这笔开支可不少。

  可不是说发了这一次,下一次就不用发。

  不过此战过后,赵昕自己的收获其实也不少。

  比如说,这一次占领了幽州城,他就缴获了耶律重元等一众辽国官员府上,超过七千余名的奴婢。

  这些奴婢,赵昕打算把她们都转换成女工。

  以后……

  这幽州城一带的丝绸生意,他又可以包圆了。

  就是有点与民争利。

  不过这也没办法,这钱,还是存放在他这里,好过存放在其他商人的家里。

  毕竟存放在其他商人的家里,对国家用处不大,而存放在他这里,他还可以拿来打仗,还可以拿来修长城。

  是的!

  这长城,感觉也最好是能够修一修。

  现如今的燕云十六州怎么说呢,虽说其实也有长城吧。

  但其实……

  还是有不少的孔道,是适合让辽国南下的。

  要不是考虑到,不能太过于扰民,而且工程量过大,赵昕说不定也就修了。

  在跟王安石进行讨论之时,那时候赵昕也说了。

  如果还不起青苗钱,那就来修长城。

  要么去给黄河加固河堤,要么去挖矿冶铁,要么来建造宫城,还有修建长城或者是一些关键孔道的堡寨。

  有一说一!

  赵昕此时想要做的事情,不要太多。

  而范仲淹、韩琦这边,在到了大同府以后,也是考察了周边的情况,已经上了奏疏,希望赵昕能给钱修建堡寨了。

  另外……

  朔州再往西边,就是他们的麒州、府州,如果能修建一条长城,或者是什么东西,把两地给连接起来,那就更好了。

  因为麒州、府州此前一直孤悬在外,本身往那边运送粮食,就十分地困难。

  好在现如今大同府拿了回来,这运粮的压力,倒是能够减轻很多。

  忻州盆地方面,庞籍也给赵昕上疏,可以让百姓开发更多此前没有开发的土地。

  反正……

  辽国人已经被赶跑了,那此前觉得危险,不敢去开发的,现在便都可以开发了。

  所有的奏疏什么的,都纷纷送往赵昕这边。

  至于他爹爹……

  已经成了吉祥物。

  不过以他爹爹的情况,确实也不宜再去操劳这些东西。

  考虑到自己爹爹一个人在宫里,可能会闷,赵昕也给陈圆圆写信。

  孩子都大了,虽说入宫不祥,不过,也不能说是一次都不能去。

  只能说是时不时地去一趟,倒也不是说完全不可以。

  于是……

  这年秋天,陈圆圆便带了所有人一起进宫玩了一趟。

  也让赵祯体会了一把含饴弄孙之乐。

  此时他爹爹,这手脚什么的,多少已经有点不是很听使唤了。

  中过风的人,手脚都会渐渐地出现无力的症状。

  所以这平常,也只能是经常拄着一根拐杖。

  另外……

  今年秋天,赵徽柔也得出嫁。

  毕竟已经二十一了。

  再不嫁,以后怕是都快没人要了。

首节上一节253/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