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393节

  至于那些更远的地方……

  来回一趟都得至少半年的,你说你想中央集权,那也办不到。

  除非在印度的东北部,再建立一个国家。

  这样一国治理一半。

  不过那就有点搞分裂了。

  事实上……

  赵昕也头疼。

  当然!

  也不是真的没有办法。

  你比如说,你可以把国都迁到印度北部中间的位置去。

  事实上……

  像是很多强盛的印度王朝,也都是这么做的。

  只不过……

  考虑到他们的统治是扎根于海洋的边缘,你现在带着几万人跑到印度的中部去,那人家一旦切断了你跟外部的联系,你不就成了别人瓮中捉鳖的那个鳖了?

  到时候……

  一旦国内发起暴乱,你的消息能不能传出去都是个问题。

  因此……

  赵昕也只能是等什么时候这印度的北部都稳定了下来,而且,科举制也推行得比较稳定了,才会去再考虑迁都的事。

  如今的话,也只能是先让他们交税。

  在印度的东北部,先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港口再说。

  这样可以方便他们把他们的税收,都通过河运跟海运,直接运到印度的西部来。

  又或者是直接出口到大宋,从大宋交换其他物资。

  这一年……

  便有大宋的商船,给这边带来了瓷器、丝绸,还有茶叶。

  不过有一说一。

  赵昕觉得,不管别人是怎么看,至少……

  赵昕对这些的需求,却是并不怎么高。

  当然!

  你说一点用都没有,那也不是。

  就好比你沏茶,你得有茶壶,还得有水杯吧。

  这大宋的商船的到来,还是极大地缓解了赵昕对喝茶的享受。

  可是……

  这玩意,你真要说的话,有跟没有,对赵昕来说,区别也并不是很大。

  或许……

  在殖民1.0时代,就是靠卖这些价值相对比较高的东西的吧。

  这些玩意,只对贵族市场,有一点用。

  不过……

  赵昕自己对这些要求不高,这并不意味着老三,李师师,包括其他的印度贵族,对这些东西的要求不高。

  老三跟李师师在看到这些的东西后,那眼睛明显就是放光的。

  至于那些印度贵族,自然也是如此。

  一些人在得到赵昕的赏赐后,那脸上的喜色都根本遮盖不住。

  赵昕也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多多少少已经有点超脱了对物欲的追求了。

  完了……

  最后那商船便是装了一大船的胡椒,各种香辛料,还有棉花回去。

  另外……

  还有一些印度的手工艺品。

  谈价值,不高,不过就是希奇,想必,要是能运回去的话,也能赚到一点钱吧。

  你比如说那些印度教的神仙的雕像,那完全可以拿来当做是年轻人新婚的时候,拿来当新婚生活启蒙来使用。

  赵昕也是以北印度皇帝的身份,给予了对方一个银牌子。

  若是海上遇到海盗什么的,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打劫什么的,都可以报赵昕的名号。

  如果对方还抢商船上的东西,那就是对赵昕的不敬,赵昕接下来也可以有理有据地去攻打对方了。

  而这些商人来了以后,事实上,也想到更远的西边去看看。

  反正这来都来了。

  所以……

  也有向赵昕打听西边的情况。

  赵昕只能说表示,西边如今太乱了,到处都在打仗,不是很安全。

  为了安全着想,目前还是别去了吧。

  如此……

  商人这才在第二年乖乖地返回。

  讲道理!

  能跑到印度西北部来的商人,这毅力,不可谓不强大。

  这一年的年底。

  赵昕再次部分召集了索兰吉附近一带的广大刹帝利。

  进行民主投票。

  结果是,超过一半的刹帝利,都开始支持科举制。

  无他!

  只是因为原本受益的人,只是一小撮,而现在,刹帝利也有很多的儿子,这些个儿子,也不想这权力是世世代代靠嫡系来进行传承。

  至于说婆罗门这边……

  也不能说完全把他们都排斥在外。

  其实原本,他们也最多就是充当一下帝皇顾问的角色。

  这个赵昕也可以给他们安排。

  这顾问嘛!

  随便给个小官,能够跟在身边,不就得了。

  婆罗门考婆罗门的科举,刹帝利考刹帝利的科举,都一样。

  甚至……

  赵昕凭借此,说不定还能逐渐地插手进宗教去,对宗教的人事安排,也变得有一些权力。

  到了这一年。

  对大一统中央集权以及科举制的提议,原本那些反对者,也慢慢地已经开始有点松动。

  当然!

  这也是因为赵昕让他们不断地辩经,最后辩出来的。

  到底是只有一个君王好,还是有多个君王好?

  到时候是经常打仗,处于战时状态好,还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好。

  赵昕还抄袭了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若没有国家,没有政府,世界将是每个人与每个人的战争。’

  这是原话。

  不过赵昕在原话之后,又补充了一句,‘然而即便是有了国家,国家太多了,也不行。’

  赵昕这话,可谓是振聋发聩。

  抛弃屁股坐在哪的问题,这句话无疑是十分正确。

  之所以现在有些人还不愿意同意,只是因为他们能获得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在索兰吉周遭超过了一半的刹帝利同意后。

  赵昕也是开始在周遭实行大一统中央集权,以及通过科举考试,来进行选拔人才。

  先把一部分在自家根本得不到太大的官当的,给吸收进自己的治国团队。

  到时候……

  这些人同样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一定会去攻击、迫害那些不同意的人。

  其实……

  你真要说的话,赵昕在这启发他们的民智,事实上是不太好的。

  毕竟……

  一个散装的印度,肯定更加有利于他的统治。

  如果他仅仅只是从想要从印度获得利益的角度去这么做,那当然没有问题了。

  可如果是想要把这作为一个对西方的前沿阵地,那就不能这么简单地了事了。

  说实话!

  就连赵昕都不知道这会在当地引起什么样的变化。

  万一印度人觉醒了,团结起来把他们赶跑,而且还建成了一个比历史上,比后世,都还要强的集权国家?

  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

  只不过……

  之所以要大一统中央集权,主要还是赵昕觉得,整天防着这些人,跟防贼似的,这一天天的,就很累。

  这才想推行大一统中央集权而已。

  像后世的英国那种,仅仅只是在港口码头设一个商品交易站,那当然,印度越散越好。

  可他们是要把中原百姓,还有其他百姓,都迁徙过来的。

首节上一节393/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