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
他根本就没有阵营。
毕竟……
他才四岁啊!
可四岁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
见众人都不说话,赵昕也不说,赵祯只好咳嗽了一声,然后尴尬地道:“寿国公说的有理,是我考虑不周了。”
然后所有人便都心照不宣。
甚至……
贾昌朝、章得象以及王拱辰,就连富弼,都还继续地看着赵昕。
此时此刻,张方平倒是要淡定多了。
只见他手里拿着鱼竿,如老僧坐定一般。
一副此间事,不足奇的感觉。
因为他已经被说服了。
不过你还别说,用余光瞥了瞥其他人一脸震惊莫名的样子,这感觉确实还挺爽。
原本的朝堂,就仅仅只有官家,跟群臣,如此两方势力。
群臣里面,又分为奸臣、忠臣。
接下来……
却是马上就要变成官家,寿国公,再跟群臣,这样三方势力了。
这到时候,又会变成个什么样呢?
赵祯见气氛有点冷淡,也是一一给赵昕介绍道:“最兴来,这是章得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除了吕夷简,这中书差不多就他最大了。”
章得象连忙道:“不敢当。”
赵昕也是站了起来,走了过来,然后伸出小手,回道:“赵昕,官家的第二个儿子。你有没有什么诗作,或者是典故?”
章得象;“额……”
赵祯只好道:“章卿慎持谦节,是一位好臣子。”
赵昕的手还悬在半空。
章得象看得也是有点懵。
赵昕便道:“握手!”
章得象:“嗯?”
赵昕拉着对方的手,握了握,感觉对方像是个老实人。
应该威胁不大。
而且,他爹爹也说了,慎持谦节,什么叫慎持谦节,就是做人很谨慎,很持重,很谦卑,很有节操。
在握完了以后,也是道:“你这人,感觉还不错。”
章得象哭笑不得,心说这是什么评价?
章得象为了避免尴尬,也是问赵祯道:“官家,这寿国公……”
赵祯也是道:“习惯就好!”
章得象:“额……”
介绍完了章得象,赵祯又紧接着介绍贾昌朝,“这是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羊国子监,贾昌朝,贾卿博学善论,听他说话,往往能学会很多的东西。最兴来若是有兴趣的话,下一次崇政殿说书,或者是天章阁置侍讲,也可参与进来。”
然而大家伙都不是傻子,一听官家这个介绍法,立马就意识到有点不对了。
官家这是在做什么?
竟然把朝中的官员,介绍给寿国公认识。
在即便是太子,都只能是侍膳问安的大宋,这绝对是不正常的好吧!
接下来的御史中丞王拱辰立马便质问道:“官家这是真的想让寿国公参政?”
都是科举上来的,又哪里有什么蠢人。
只不过……
有的人会藏起来,等别人先发起质问。
而有的人,则是为了官位的更进一步,而不得不首先发难。
像王拱辰,就十分需要这样的机会。
这简直是把机会都给他送上门了。
当然!
贾昌朝也属于是言官,按理说,贾昌朝也应该反对的。
不过……
贾昌朝能站上如此位置,都是赵祯一手提拔的,自然,也就不会在官家的态度不甚明了的时候,提出反对。
这里,大概也就只有王拱辰,是十分需要这样一次的机会。
因此王拱辰一听到这苗头有点不对,立马就说出来了!
第84章 反对他的,就直接流放岭南
王拱辰的话,就犹如是一道惊雷。
不过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很新的惊雷了,毕竟为了给赵昕学习兵法,都特意地在皇宫的北门,给建了一座讲武殿。
官家对自己子嗣的宠爱,简直是到了一种怕是要发疯的地步。
毕竟……
这正常父母,哪有让自家孩子四岁就学习兵法的。
而且还特意地给他找了一群人,甚至还要给五百厢兵给他练习。
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当然!
外界,也有稍稍地传出过,寿国公其实是神童的谣言。
然而……
即便再神童,你也不能四岁就学习兵法吧!
其实,学习兵法,倒也谈不上是什么难事。
但在这西夏跟大宋激战正酣的时候,来这么一手,就让人不自觉地觉得,官家这是不是有点对养育自己的子嗣,有点操之过急了。
官家难道是打算四岁就开始培养寿国公,然后到时候让寿国公去找回场子?
这也太过分了吧!
就更是别提,这些做法,可以说全都错!
……
赵祯听到了王拱辰的问题,也是不装了,淡淡回道:“我确实有让寿国公参政的想法。”
王拱辰便道:“可寿国公如今才四岁!”
赵祯便道:“年龄不是问题,最兴来天生聪明,不管是学什么,都很快。”
王拱辰又道:“可若是让寿国公参政,以后必致外臣趋附。”
赵祯便道:“从前,不也是这么过来的?”
王拱辰便道:“所以他们都内乱,他们都亡了。”
赵祯:“……”
赵昕这时候就不得不插一句嘴了,道:“自古以来,哪有因为宗室内乱而亡的,即便是宗室夺位,最后那不一样是叫汉朝,叫唐朝,如刘秀,建立了东汉,让汉朝又延续了好多年,如李世民,有了贞观之治。假若是让李建成来,这大唐的国运,怕是就有点不好说了。”
“毕竟武德年间,包括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在内,一听说突厥即将要入寇,立马就商量迁都。”
“我以为,宗室反倒才是维系皇朝长盛不衰的真正秘诀。”
“宗室之间内斗,不可怕,斗来斗去,最终不还是自家人,可怕的是,有人以宗室内斗不好为名,削弱宗室力量,那到时候,这国可就真的换个姓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好针锋相对!
王拱辰也被赵昕给一下子说得有点愣住了。
不是!
怎么居然还有人鼓吹内斗的?
不过仔细一想,对方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当然!
王拱辰并不会就此止步,道:“可宗室内斗,必然会导致国力衰弱。”
赵昕也是道:“谁说的,李世民跟李建成、李元吉内斗,只用了八百人,到了第二天,长安城的百姓还不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国力哪里衰弱了?”
王拱辰又道:“那西晋的八王之乱呢?”
赵昕道:“那不还有东晋么?东晋姓什么?还不是姓司马,不是又活了好多年?”
王拱辰便道:“可若是当初没有八王之乱,就不会有东晋。”
赵昕回道:“八王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没有人说话。
好一会,晏殊这才看着金明池,默默地道:“起因是贾南风干政弄权,其他八王看不下去。”
赵昕便道:“所以,八王之乱是八王自己弄起来的吗?得先有贾南风这个人,假若当初的贾南风是个安分守己的好女人,又哪还有什么八王之乱。”
“大唐这么多的玄武门之变,也没见大唐亡,李隆基还有了开元盛世呢。”
王拱辰正好又道:“可李隆基一日杀三子。”
赵昕:“所以……李隆基杀了三子后,大唐又活了几年?”
王拱辰:“可那也不过就是苟延残喘。”
赵昕便道:“若非有不忠之臣,国家根本就不可能灭亡,就算宗室打破了脑袋,只要还能活下来一个,若是一个个都是忠臣,又怎么可能会亡呢?”
“国家之所以会亡,是因为臣子都并非是忠臣。”
王拱辰说不过了,直接甩手道:“都是歪理!”
赵昕便道:“你说再多,也不能排除这天底下,会出现一个像是李世民那样的人。”